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总投资15亿元!浙江温岭在建全球最大激光器生产基地

走进位于浙江温岭东部新区占地面积246亩的热刺激光产业园一期工程,一幢幢全落地玻璃幕墙厂房在阳光下熠熠发光,颇具现代气势,这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激光器生产基地。

在下游旺盛需求的驱动下,我国激光设备市场呈现出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进入2018年后,中国乃至全球激光产业更是风起云涌,大型兼并重现,新创企业蜂拥,成为众多投资机构眼中的香饽饽,大量资金、人才、机构开始跑步进入该领域。以激光雷达、3D传感、医疗美容、激光显示和照明等为代表的新兴应用,正在加速引爆激光产业。在此背景下,2018年热刺激光产业园项目在浙江温岭签约落地。

北京热刺激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集激光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于一体的专业光学产品制造企业,是国内目前最具规模的综合性激光器研发生产商,建有全国最大的激光技术研发中心,产品线涵盖了二氧化碳激光管、射频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及多种配套产品,产品已获得几十项国内和国际专利。

据激光制造网小编了解,热刺激光项目是近年来温岭市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引进的“大好高”项目之一,是温岭市“省市县长项目工程”的典型,也是温岭市军民融合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8年10月17日开工建设。该项目主要依托北京热刺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引进上下游企业,从而形成产业集聚。

▲热刺激光生产基地项目效果图

热刺激光产业园总规划面积约550亩,总投资15亿元,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6亿元以上。据温岭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5年,从上游配套到下游应用,整个激光产业链可形成年产值100亿元的规模。

从小工艺到大产品,浙江温岭泵与电机、汽摩配件、机床工具等产业都可应用激光技术,将激光切割、激光测距等运用到生产设备中,替代原有的冲压生产工艺,可以使产品的精度及生产水平得到质的飞跃,真正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以说,巨大的应用市场催生了激光这个新兴产业,而贴近市场的这一优势也让激光产业深深扎根在温岭。

对温岭来说,激光产业完全是一个新增量。近年来,温岭市精心培育激光、电子芯片等一批新兴产业,以“无中生有,补链延链强链”理念,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成功引进北京热刺激光项目这一引擎型项目,继而引发“葡萄串”效应,逐渐形成了一个规模产业。

为了让激光产业更好地扎根在温岭,热刺激光的原材料供应商正逐渐从北京转向浙江和台州地区。通过产业链精准招商,已引进落地广州汉马、深圳正亚等多家激光切割机生产企业。激光产业正在成为集聚成长的新兴产业,成为温岭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者: 激光制造网 发布时间 : 2021-03-10

万瓦级激光器独角兽光惠激光完成近2亿元融资

光惠(上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W”)于近期完成近2亿元融资。据悉,此轮融资将用于规模化生产及销售基于高效节能976nm颠覆性技术路线的新一代万瓦级激光器产品。

据了解,此前光惠激光曾获得多轮融资。2015年11月2日,光惠激光获得天使轮融资,金额未透露,投资方为鑫宏工业、JUSUN TECHNOLOGY LLC、依塔光电。2017年7月21日,光惠激光获得A轮融资,金额未透露,投资方为联升资本。2018年5月17日,光惠激光获得A+轮融资,金额未透露,投资方为华联集团。2020年2月14日,光惠激光获得1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投资方为飞马基金-飞马旅、启高资本。

本次C轮融资由德同资本、架桥资本等领投,青浦产业基金、南通产业基金等联合参与,老股东启高资本跟投。同时,本轮融资计划也得到了联升创投等老股东的大力支持。

光加工时代的“新型独角兽”

GW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研发商,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光纤激光器的组装、应用解决方案等服务。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中国用户的使用环境,现已具备包括1500W在内的单模组连续光纤激光器生产能力,并已在国内建立生产基地,生产合资品牌(GW)的中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及相关技术产品,为国内集成商提供核心部件(光纤激光器)的供应及相应的技术增值服务。

据激光制造商情了解,光惠激光过去三年每年销售呈现爆发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0%,其中2020年订单超过3亿元,客户数量亦呈现指数型增长,其中2020年客户数量超过300家,包括行业知名的上市公司及细分行业龙头企业。

据GW首席战略官夏庆介绍,光惠激光万瓦级激光器出货量国内前三,其中基于高效节能976nm的万瓦级激光器国内出货量第一、基于高效节能976nm的20kW的万瓦级激光器全球出货量目前处于国际前二,仅次于全球光纤巨头IPG,被市场誉为光加工时代的“新型独角兽”。

万瓦级激光器出货量近500台

目前钣金切割是万瓦级激光器主要应用市场,一方面现有千瓦级激光器的产品升级,一方面是传统加工方式包括等离子、水流、火焰切割机的加速替代,根据预测,万瓦级激光器市场需求预计在10万台左右。目前,GW在万瓦级激光器出货量近500台,国内前三,产品在市场认同度在不断提高,未来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激光焊接是光纤激光器的另外一个快速成长的新的应用场景,以动力电池激光焊接为例,目前百年汽车工业正在发生颠覆式革命,从传统燃油车快速向以动力电池为主的新能源车转型,动力电池产能呈现指数性增加,目前对应动力电池焊接激光设备规模增量为近20亿元。“目前IPG等国外品牌占据了市场的80%以上份额,而GW是除IPG之外,国内少有的批量供应高亮度光纤激光器至头部动力电池激光焊接企业的光源制造商。”夏庆告诉激光制造商情。

随着激光熔覆的性价比逐渐提高及3D打印的细分应用市场逐渐落地,激光熔覆用激光器及3D激光器市场增速较快,目前熔覆类激光器市场年需求量近千台;3D打印类激光设备开始进入双头及四头等更高打印效率阶段,对于激光器需求的提升较为明显,目前3D打印市场激光器市场年需求已是数千台的容量,而且,市场正在高速成长中。GW基于976nm的高光束质量及高光电转化效率激光器使其在3D打印激光器及激光熔覆用领域具备独特的优势,目前已经诸多行业龙头客户的高度认可。

客户方面,GW已经在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熔覆及3D等诸多领域拥有超过300家客户,包括行业知名上市公司及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累计出货近5000台。“GW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坚持持续创新,以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激光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创始人丁建武博士这样说,“我们将继续深耕工业激光器应用市场,特别是万瓦级激光器带来的新的应用机遇,引领万瓦级激光器发展潮流”。

供应链方面,GW已经有数千台的工业用户的批量使用,初步验证了976nm技术完全可以满足工业应用更严格的可靠性要求,供应链的也基本完成国产化,已在上海、山东建立工厂。

团队方面,GW创始团队为海外博士、资深技术专家,其中创始人丁建武博士是光纤激光器领域的顶级专家,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电子工程博士之后,先后就职于Nufern、Prima等国际知名企业,专注光纤激光器研发近20年。目前公司有员工近200人,专利近百项,多项为发明专利,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及专精特新等多项荣誉称号。

万瓦级激光技术的主流路线

据介绍,GW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拥有新一代的万瓦激光技术,包括自主产权的双向976nm单腔高功率泵浦技术、高亮度单腔单模激光器技术、成熟的万瓦级(通过多个模块合束的6kW及以上产品简称万瓦级激光器)光纤激光合束技术,40%以上的高光电转化效率的976nm技术在万瓦级产品上呈现出颠覆性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优势,为新一代万瓦级激光技术的主流路线。

光纤激光器在工业上的应用历经了三个阶段,2012年及以前主要的工业应用在于十瓦级打标用脉冲光纤激光器;2012-2019年陆续在国内规模化应用千瓦级光纤激光器于薄板激光切割,主要是替代一部分冲床;2019年开始,以IPG、创鑫激光代表的光源制造商开始推万瓦级激光器,而2020年更是把万瓦级的工业应用进一步提高到20kW光纤激光器的工业化应用阶段。

“光纤激光器产业的发展也符合遵循摩尔定律,即性能及效率不断提高,价格不断降低,应用场景持续扩大,规模效应非常明显。产业链的不断成熟,激光器的核心器件国产化率不断提高,激光器的成本不断下降。国内典型光纤激光器企业自2016年以来每年的成本下降幅度均超过20%。”GW首席战略官夏庆告诉激光制造商情,“可以说大功率、低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是光纤激光器发展的必然。”

目前,GW已经成功推出基于976nm技术的500W-4kW工业用单腔单模激光器及6-50kW工业用万瓦级光纤激光器。万瓦级激光器是利用单腔单模激光器通过激光合束而成,GW的万瓦级激光器使用极限能量密度3kW@20um单腔激光器作为12kW、20kW、50kW合束基础模块,其中3kW@20um的能量密度达到240万瓦/平方毫米,“接近工业用光纤激光器的物理极限”夏庆说。

就GW的20-50kW万瓦级激光器研发而言,历经创始团队在海内外近20年的技术沉淀和积累,其中自2017年上海工博会全球率先发3000W单腔单模产品,目前累计销售过千台。基于3kW@20um单腔单模块,GW自2018年开始与合作伙伴持续优化万瓦级激光能量合束器,目前实现高亮度平顶模能量分布(自主产权HBF模式)且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制造。

而GW的高效节能976nm泵浦技术,在万瓦级应用中,性能和成本优势呈现出颠覆性优势。“以GW的20kW的万瓦级激光器为例,976nm泵浦激光器一年将比其他技术路线省电近20万元,整个寿命期的节能费用接近甚至未来可能高于一台20kW万瓦级激光器的价格,竞争优势极为明显。”976nm泵浦技术的电光转换效率大于40%,节约40%的掺镱光纤成本及10-15%的泵浦成本;且该技术非线性效应更小,基于此,可实现以4kW及以上单腔单模激光器取代多模组激光器或者MOPA结构光模块激光器,从而也能降低10-20%的模组成本。

相对传统的915nm泵浦技术,976nm泵浦技术控制精度和工程实现难度更大,目前全球范围内仅IPG首先突破并实现基于976nm泵浦技术的工业激光器规模化生产制造。“976nm泵浦技术由于工程控制难度高,目前,国内工业大规模应用的主流技术是传统的915nm泵浦技术路线。但基于976nm泵浦高亮度激光器以其颠覆性的成本和性能优势,正在成为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发展的主流技术路线。”

GW将秉持“让激光成为一种普惠的通用化工具”的使命,GW致力于成为全球一流的光纤激光器制造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好用不贵的激光器,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

来源 : GW 发布时间 : 2021-03-09

华为再公开“激光雷达”等两项自动驾驶领域专利

天眼查App显示,3月5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开两项名为“一种激光雷达”、“行人再识别网络的训练方法、行人再识别方法和装置”的专利。专利公开号分别为CN112444818A、CN112446270A,专利申请日期为2019年9月5日。

其中,专利“一种激光雷达”摘要显示,可应用于自动驾驶、网联车等领域,其包括:激光器、第一分束模块、信号发生器、平衡相干探测模块、调制器和处理控制模块等。

而另一专利“行人再识别网络的训练方法、行人再识别方法和装置”摘要显示,该专利可以在单图像拍摄设备标注数据情况下训练出性能较好的行人再识别网络等。可提高探测的灵敏度。

据了解,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表示,激光雷达太过昂贵,而且中国对此项项目有所研究的科研人员,生产厂家数量上面也有很大的限制,可能无法获得量产,技术不足,但被华为“打脸”。华为的激光雷达已经突破了三大挑战--性能,车规和量产,目前,华为已经开始进行量产激光雷达。

3月1日,北汽蓝谷发布消息称,北汽蓝谷携手华为推出的联名款车型ARCFOX HBT,其首款产品ARCFOX极狐αS HBT计划在今年4月亮相上海车展。其中,HBT后缀代表“Huawei & BJEV together”。

据介绍,极狐 αS HBT车型将采用华为的三激光雷达装车配置方案,其将搭载3颗96线车规级极光雷达,12个摄像头,13个超声波雷达,同时搭载算力可达352Tops的华为芯片,形成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搭载了3颗华为激光雷达的极狐HBT除了诸如应对龙门架、隧道场景、底裤场景、近端突出物等场景应用外,还能够对快递小哥摩托车、行人乱穿马路等这种场景做出迅速判断。

2021年,自动驾驶热潮未退去,作为“眼睛”的激光雷达同样热度不减。据了解,目前国内有超过200家激光雷达厂商。其中,3家明星企业入局较早,融资进入中后期,包括禾赛科技、速腾聚创、镭神智能。此外还有不少初创公司涌现,如北醒、国科光芯、光勺计划等等。具体到车规级激光雷达方向,华为、大疆在内的巨头玩家也在其列。

来源 :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 发布时间 : 2021-03-09

致力半导体激光器国产化,活力激光获前海母基金领投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半导体激光器制造商活力激光近期已获得近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本次融资的领投方为前海母基金淮泽中钊天使基金,跟投方为同创伟业和光启投资。同创伟业为活力激光上一轮融资的领投方。公司成立两年多来,已累计获得总投资近亿元。据悉,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激光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

活力激光专注于半导体激光器研发、生产及销售。目前成熟的产品有固体激光器的泵浦源和应用于医美领域的半导体激光器,公司也正在研发面向激光焊接、表面处理和增材制造领域的千瓦级半导体激光器。

国内半导体激光器起步较晚,规模型企业相对较少,目前还没有以半导体激光器生产销售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活力激光此时选择切入半导体激光器,优势何在?公司创始人兼CEO蔡万绍表示,一是凭借公司半导体激光器自主研发能力,活力激光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封装、光纤耦合和激光点阵输出等多种半导体激光器核心技术;二是依托国产激光芯片。

蔡万绍认为,在市场成熟的光纤激光器领域,国外厂商Lumentum\II-VI \IPG等生产的9xx nm激光器芯片已经发展到5代以上,国产同类激光芯片缺少长期大批量使用的机会,芯片代次较低,性价比差距一时较难填补。活力激光选择避开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细分市场,切入尚属蓝海阶段的半导体激光器领域,以固体激光器泵浦源为突破口,采用国产芯片,利用公司自身在波长锁定和光谱压缩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发完成878.6nm锁波长窄光谱的固体激光器泵浦源系列产品。活力激光目前已经向国内固体激光器头部企业及50%以上的固体激光器企业小批量销售泵浦源,预计今年开始放量增长。

此前,国内紫外和超快固体激光器制造商主要向nLight、IPG等欧美公司采购泵浦源,活力激光为这些固体激光器企业新增了国产泵浦源的采购来源。

相比于其它类型的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波长范围很广,可匹配不同材料的吸收特性,由此半导体激光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活力激光已经和国内多家芯片供应商展开合作,定制开发波长多样化的半导体激光器,包括1550nm(照明应用)、1470nm(医美应用)、780/766nm(碱金属气体激光器泵浦)、785nm/792nm/976nm(光纤激光器泵浦)、405nm/450nm/650nm(加工及照明应用)、以及常见的976nm和808nm激光波长。迄今为止,活力激光已经试制完成766nm碱金属激光器泵浦源和1470nm 8*8二维点阵输出的半导体激光器,并正在开发激光焊接应用的9xx nm千瓦级半导体激光器。

从市场规模来看,据Strategies Unlimited预测,2017-2023年全球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市场规模将从13.51亿美元增长到20.53亿美元。活力激光希望抓住国产激光芯片快速发展的窗口期,依托国产芯片,以Trumpf、Nlight和Lumentum等国际先进激光器公司为标杆,利用自主芯片波长多样性的优势,实现半导体激光器在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应用。

团队方面,公司创始人兼CEO 蔡万绍,近20年来,先后任职于JDSU/Lumentum、Oclaro和西安炬光科技,一直从事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发与生产工作,具有丰富的半导体激光器研制经验。其他核心成员曾任职于JDSU等头部激光器公司。

来源:36氪

 

来源 : 36氪 发布时间 : 2021-03-08

瑞铁机床三期厂房暨智能激光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

细雨濛濛洒春瑞,鞭炮声声庆奠基!3月6日星期六上午,瑞铁机床(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铁公司)在太仓市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举行了三期厂房暨智能激光产业化项目奠基仪式。

在鞭炮声中,瑞铁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汪立新先生和部分股东、公司高管、建筑施工方代表等,共同挥锨铲土为项目培土奠基,拉开了瑞铁公司三期厂房暨智能激光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的帷幕。

瑞铁公司三期厂房暨智能激光产业化项目位于太仓市城厢镇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与瑞铁公司现有制造基地工厂约5分钟车程,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28亩,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计划于2021年10月建成投产。项目将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建造高标准钢结构现代化厂房,结合智能化仓储与物流设施,应用瑞铁多年积累的先进生产工艺经验,批量化生产油电混合数控折弯机、光纤激光切割机、智能化柔性产线等节能型、智能型高端钣金加工设备,预计投产后公司年产值将达5亿元。

瑞铁机床公司三期厂房暨智能激光产业化项目奠基仪式圆满举行,标志着新项目正式开工兴建。在国家大力推动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政策的引领下,瑞铁机床公司在连续多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也将翻开崭新的篇章,打造出瑞铁公司新的增长极。

来源:瑞铁机床

来源 : 瑞铁机床 发布时间 : 2021-03-08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连续3年为高端装备建言

“现在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在抢占智能制造的风口,但发展智能制造最核心的除了工业软件的突破之外,还是要加强高端基础装备的创新突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马新强准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建议》《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关于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为基础申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议》等建议。值得关注的是,马新强在今年的两会议案中又一次提出推进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的建议,这是他连续3年提出。在此之前,他已多次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国家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马新强说:“装备制造领域仍然存在明显的供需矛盾。”根据他调研获得的数据,在高端装备领域,我国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90%的柔性显示屏加装备仍然依靠进口。中国装备自给率虽然达到了85%,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马新强表示,希望政府能像支持软件行业、集成电路行业一样支持高端基础装备产业的发展。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初具规模。然而,作为高科技型制造业企业的“领头人”,马新强深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依旧存在不少短板:中低端制造装备产能过剩与先进制造装备供应不足导致的结构性失衡;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产业集群价值链衔接不紧密;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等。

因此,马新强提出五点建议,一是组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研究院;二是立体化完善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三是支持企业依托产业集群、创新中心等,与其他企业和各类主体建立深度协作的研发体系,促进新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交叉渗透,推动从技术融合到产品融合再到业态融合;四是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产业组织作用,围绕打通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体系,促使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形成更紧密的新型产业合作关系;五是推动行业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马新强表示: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和严峻,通过技术引进面临代价高昂、安全风险突出等问题,“从现阶段来看,更多的还是要通过自主创新、科技自立自强才能不断突破前沿、空白领域,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激光制造网整理编辑

来源 : 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 : 2021-03-08

中国即将发射全球首颗主动激光雷达二氧化碳探测卫星

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中全球首颗搭载主动激光雷达二氧化碳探测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将于2021年7月出厂待发射,实现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全天时、高精度监测。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国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师张兴赢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该项目于2015年1月先期攻关立项,2017年8月工程研制立项,历经六年时间,有望今年下半年出厂待发射。

他介绍,这颗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搭载的主动激光雷达载荷,采用后向散射接收和差分吸收探测体制,可以获取全球大气二氧化碳、云和气溶胶的垂直分布信息。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示意图(受访者提供)

 

此前,中国在2016年以来先后发射了全球二氧化碳科学试验卫星,风云三号气象卫星D星、高分五号卫星,三颗卫星均搭载了高光谱温室气体探测仪,以被动光学遥感原理开展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探测科学试验。温室气体被动遥感,数据有效性受限于云、气溶胶和纬度带的影响,定量探测精度受限于地表反射和大气成分散射的影响。只能在白天探测,不能覆盖南北极,数据有效率较低。

张兴赢介绍,相比于被动遥感,主动激光雷达不易受云层和气溶胶的影响;激光斑点小,空间分辨率很高;不受白天黑夜影响,可以夜间观测;同时可以获取大气不同高度层的参数信息——由此,可以获取更多有效观测数据。但与此同时,星载激光雷达的高精度制造和数据的高精度处理技术是巨大挑战。

大气探测主动激光雷达示意图(受访者提供)

 

张兴赢说,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一天绕地球飞14轨,可以获取全球大气二氧化碳、云和气溶胶的观测数据用于大气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不仅造福中国,也惠及全球,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提供科技支撑”。

2016年12月,张兴赢赴上海光机所开展星载主动激光雷达工程样机测试工作(受访者供图)

 

去年,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十四五”期间,计划发射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后续星将搭载被动高光谱探测仪开展全球温室气体的业务探测,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中还将发射一颗搭载有温室探测仪的高光谱探测卫星和同时搭载主动激光雷达和被动高光谱探测仪的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这几颗卫星将组网观测,联合形成中国的碳监测星座。

来源 : 新华社 发布时间 : 2021-03-03

出售大族机器人50%股权,大族激光获利1.24亿

近日,大族激光在其公布的2020年业绩快报中指出,报告期内公司出售大族机器人部分股权,确认投资收益约 1.24 亿元。

 

据公告,大族激光2020年年度营收为120.32亿元,同比增长25.83%;年度实现总利润为6.9亿元,同比增长46.5%;其中出售大族机器人所获得收益对总利润的贡献度达到17.97%。

 

2020年9月18日,大族激光正式发布出售大族机器人的公告。大族激光表示,为了稳定公司机器人业务核心管理团队,激发其研发创造力,大族激光与深圳市智人团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王光能、张国平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以8000万元的价格向智人团转让公司持有的大族机器人50%股权。

 

大族机器人总经理王光能表示,为了让快速发展中的大族机器人能够获得更多发展资源,包括优质资本的注入、产业链的完善甚至是日后的上市等,大族机器人都需要从集团的幕后走向台前。

 

在大族激光发布资产出售的公告的第二个月,大族机器人就宣布完成了1.65亿元A轮融资,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大族智能协作机器人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推动其在工业、医疗、物流、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紧接着在2020年11月9日,大族机器人以21437万元竞得佛山三龙湾核心区一地块,将用于打造大族机器人先进制造集中示范园项目。该项目占地225.51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0亿元,将在三龙湾顺德片区建设机器人全球总部、机器人研发与孵化基地、先进制造集中示范区。

 

未来,大族机器人先进制造集中示范园项目,吸引超20家来自深圳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到片区集聚发展,其中包括引入1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销售额超2亿元企业,形成产业优势,为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与此同时,对于实现大族机器人雄心壮志的产品基础——协作机器人产品也在经历着快速迭代与升级。

 

 

据悉,大族机器人Elfin系列协作机器人包含3kg、3.5kg、5kg、8kg、10kg四个负载级别,采用双关节模组设计,一个运动模组包含两个关节,构成独特的运动学结构,不仅在外观上区别于市面多数协作型机器人,在工作时也能获得更高的灵活度。

 

2020年12月,大族机器人正式对外发布升级版协作机器人ELFIN-P。ELFIN-P系列协作机器人除了具备Elfin系列协作机器人的所有优点外,负载能力进一步提升,最大负载分别可达到4kg、6kg、8kg、12kg,臂展分别为590mm、800mm、1300mm、1000mm,另外4kg负载还增加了一款臂展加长版机器人,工作范围可达到950mm。整体进一步扩大了Elfin系列协作机器人的应用范围。

 

此外,在2020年11月13日,凝聚了中德技术团队智慧结晶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以线上发布会的形式首次亮相,并将于2021年3月26日在大族机器人创新产品发布会上正式向国内用户发布。

 

王光能将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的特点概括为“POSS”:“P”代表performance(性能),“O”代表open(开放),两个“S”分别代表safety(安全)、smart(智能)。

 

具体来看,大族新一代智能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轴都实现了视觉、触觉、力觉等多传感器融合,综合起来一台机器人安装了上百个传感器。用户能够对机器人进行代码、拖动、手势、语音等多类示教方式。

 

该款智能机器人在精度、速度、臂展、负载、自由度等硬件性能指标上也有上乘的表现,如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01mm,末端工具速度3.5m/s,末端兼容多种末端执行器甚至气动夹具,可满足市面上绝大部分通信方式。

 

同时,机器人整体采用双冗余架构,包括传感器、编码器、气路等,配置了电子皮肤与独立的安全控制器,进一步保证机器人的安全性。

目前这款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已经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并获得了多家国际知名大企业的意向订单。

 

在竞争激烈的协作机器人市场上,王光能表示,目前市场上能看到的几百款不同形式的协作机器人,毫无疑问,协作机器人一定是未来。但期间不可避免也会有厂商被淘汰出局,行业的发展进步与洗牌将同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谁能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持续开发满足场景需求的产品,谁便能引领行业,取得竞争性优势。

 

大族机器人,正在朝着这一目标大步迈进。

来源 : 高工机器人 发布时间 : 2021-03-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