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禾赛科技叩响科创板大门 冲击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

2020年对激光雷达行业而言,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境外激光雷达公司迎来通过特殊目的并购公司(SPAC)完成上市的热潮,Velodyne、Luminar 已完成 NASDAQ 上市;Aeva、Innoviz以及Ouster也预计在2021年上半年上市。

 

而在国内,上海禾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禾赛科技”)率先打响了冲击“激光雷达第一股”的枪声。据上交所披露,禾赛科技科创板申报材料已于1月7日获受理,公司拟募资20亿元,投向智能制造中心项目、激光雷达专属芯片项目以及激光雷达算法研发项目。

 

记者注意到,长达426页的招股书,将激光雷达市场的发展现状、激光雷达技术演进的趋势、禾赛科技的综合实力等充分的展示在了投资者的面前。

 

打破境外公司垄断

 

2014年底,3位80后海归在上海创立了禾赛科技,在公司成立前期(2015 至 2016 年期间),禾赛科技主要产品为激光气体传感器,前述产品主要应用于气体检测领域。

 

招股书显示,2017年,上海燃气浦东销售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五大客户,对其销售金额为58.12万元,这也是上海燃气浦东销售有限公司唯一一次出现在禾赛科技报告期内的前五大客户中。客户结构变化的背后,是禾赛科技业务思路的调整:2016年,禾赛科技开始切入无人驾驶激光雷达领域。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2017年至2020年10月,禾赛科技共发布了10款激光雷达产品,其激光雷达产品的主要收入也从2017年的1433.57万元(营收占比为73.61%),上升至2020年1至9月的1.9亿元(营收占比为75.27%),其中Pandar64产品和Pandar40P产品是报告期内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激光雷达的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无人驾驶汽车、前装高级辅助驾驶、智能交通车路协同应用、机器人领域等,其中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主要市场集中于无人驾驶领域,并逐渐向服务机器人领域拓展。

 

进一步来看,激光雷达按照技术架构可以分为整体旋转的机械式激光雷达、收发模块静止的半固态激光雷达以及固态式激光雷达,其中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的优势在于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 360°的水平视场扫描,而半固态式和固态式激光雷达往往最高只能做到 120°的水平视场扫描等。

 

记者发现,在禾赛科技发布的10款激光雷达产品中,9款产品采用了“机械旋转”的技术架构,仅有1款应用于高级辅助驾驶领域的PandarGT产品,采用了半固态技术架构。

 

值得注意的是,从 2006 年到 2017年,Velodyne一度是多线数旋转激光雷达市场的最主要提供方。在禾赛科技进入激光雷达领域后,国外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

 

招股书显示,Velodyne目前的现状是无人驾驶市场占比缩减到其收入构成的大约 1/4。与其对应地,禾赛科技2019 年在无人驾驶市场形成的销售金额超过3700万美元,其中公司的Pandar64产品是无人驾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高线数激光雷达之一。

 

记者注意到,双方在激光雷达领域的正面交锋从产品延伸至了法庭,招股书显示,禾赛科技与Velodyne在2019年陷入了旋转式激光雷达的相关专利纠纷,最终在2019年禾赛科技向Velodyne支付了约1.6亿元的专利许可费。

 

自研芯片

 

除禾赛科技和Velodyne外,机械旋转多线激光雷达的主要供应商还包括Ouster、速腾聚创。

 

有分析认为国内激光雷达公司大多数是在复刻Velodyne 的发展道路,由机械式切入逐步向固态激光雷达布局,他们主打性价比,核心策略是以价格优势抢占 Velodyne 的市场份额。

 

但从目前各家企业的产品布局来看,激光雷达正从机械旋转式,到混合固态,再到纯固态的趋势快速演进。禾赛科技也在招股书中指出,总体而言,以机械旋转多线激光雷达作为市场切入点的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大都会开始布局芯片化和算法解决方案,并以此开发相应的半固态、固态激光雷达,以丰富产品线,服务更广阔的市场。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半固态式激光雷达主要面向即将兴起的量产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市场,而L2/L3 级高级辅助驾驶对激光雷达的需求与 L4/L5 级无人驾驶应用的需求有所不同,其中一个关键点在于:应用高级辅助驾驶车辆的所有者为消费者个人,其对激光雷达与车身融为一体的美观性要求和价格敏感性较高。

 

复星锐正投资总监王梦飞此前表示,“我们投资激光雷达项目时更关注产业化,主要是车规级、可量产、低成本这三个关键点。”

 

禾赛科技称,只有激光雷达实现自主芯片化架构之后,才能满足ADAS 市场对产品性能、成本、规模化量产的需求,为此公司在2017年成立了芯片部门。

 

据了解,禾赛科技内部芯片部门研发方向包括:激光驱动芯片、模拟前端芯片、数字化技术和芯片以及SOC芯片。公司在招股书中透露,已完成了 V1.0 的激光雷达芯片化架构,包含发射端和接收端两款芯片,其升级架构 V1.5 将于2021 年应用于面向 ADAS 市场的产品中。

此次科创板IPO,公司还拟投入6.5亿元投向“激光雷达专属芯片项目”。

 

而在纯固态激光雷达方面,固态激光雷达具有体积小、量产成本和量产难度较低的优点,被认为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记者注意到,目前禾赛科技的在研项目中包括“全芯片化固态激光雷达PandarFT”,前述项目将具备广视场、高分辨率、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支持灰度图成像,符合车规要求。

 

百度、博世等股东加持

 

报告期内,禾赛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947.40万元、1.33亿元、3.48亿元及 2.5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27.23万元、1611.23万元、-1.5亿元和-9379.75万元。

 

业绩的不稳定未影响投资机构对公司的青睐。

 

记者梳理发现,其原因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首先从市场前景看,激光雷达是蓝海市场。据咨询机构Yole预计,激光雷达应用是目前汽车行业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从销售额来看:预计2020年全球激光雷达销售额约12.95 亿美元,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销售额约61.9亿美元,2030年全球激光雷达销售额约139.32亿美元。

 

其次,禾赛科技的多款产品已实现了商业化,在公司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中,客户包括:2020年12月收购Uber自动驾驶业务的Aurora、博世集团(禾赛科技的投资方)、百度集团(禾赛科技的投资方)、景骐集团(无人驾驶公司:文远知行)等。

 

其中,禾赛科技于2017年获得国内无人驾驶领军企业百度集团领投的 B 轮融资,2019年,百度集团是禾赛科技2019年第三大客户,销售金额为2327.88万元。

 

在具体产品应用中,2019 年 5月百度在长沙开放无人驾驶出租车试乘,2020 年10月在北京全面开放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其基于红旗汽车的新平台采用了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74.87%、75.62%、76.24%及 71.19%,针对毛利率较高的原因,公司提到:多项产品的性能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定价权。

 

成立至今,禾赛科技完成超过2.3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百度、博世集团、真格基金、Lightspeed HS、Light Select、和煦投资等知名投资方。

 

公司最近一次股权转让是在2020年7月8日,按照0.50%股权比例对应的0.345亿转让价格计算,禾赛科技的估值约为69亿元。

 

截至招股书披露,Lightspeed Opportunity、百度中国、博世中国分别持股7.98%、7.88%和7.65%,而公司的实控人孙恺、李一帆、向少卿则设置了特别表决权。此次发行前,三人合计控制禾赛科技 37.16%的股份,合计控制的公司表决权比例为 71.45%。

来源 : 《科创板日报》 作者: 吴凡 发布时间 : 2021-01-08

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又添一项证书

1月2日,温大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获得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CMA资质认定证书。这已是温大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获得的第三项证书,是见证其发展实力的又一个里程碑。

 

 

据悉,温大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曾于2019年取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DILAC)颁发的认可资质证书。本次温大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通过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取得CMA资质认定证书,已具备向社会出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

 

 

温大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成立于2017年1月,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专业检测人员12名。该中心配备了1立方快速温变试验箱、3立方高低温试验箱、步入式环境模拟系统、30KN三综合试验控制系统、10KN试验控制系统、冲击试验控制系统、跌落试验控制系统等产品可靠性检测设备。

 

今后,温大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将继续面向社会承接委托检测业务,覆盖激光与光电、智能装备、通信产品等电工电子产品领域,并为委托方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

来源:温大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

来源 : 温大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 发布时间 : 2021-01-08

激光器价格战或致两极化,产业进入“平价时代”

持续数年的激光器价格战或将在今年分化。近日,财联社记者多方走访了解到,1-3kw产品段因毛利润已被压到极值,价格趋于稳定,6-10kw的激光器未来或将“接棒”迎来价格战。竞争白热化下,产业“平价时代”也将随之到来。

 

锐科激光创始人、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闫大鹏介绍,随着国产替代加速,激光器价格战持续多年,1kw主流光纤激光器进口平均价格在5—6万元,国产平均价格已经可以做到3-5万元。随着利润的进一步压缩,行业的垂直整合和激光器新应用将成为行业创新方向。

 

“激光器的价格下跌对我们下游产业利好,未来价格下调空间下,激光加工也迎来更多成长空间”,华工科技证券事务代表姚永川认为,激光器价格战之后对激光平价普及有更多帮助。

 

10kw激光器售价已低于100万元

 

中科院光电行业研究人士、《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执行主编叶茂介绍,2020年国产3kw以上光纤激光器出货量超8000台,随着功率继续上移,在3-8kw产品段,国内市场的竞争将趋于白热化,国产品牌的出货量正逐渐超越进口产品。

 

数据显示,1kw-3kw国产平均价位在3-18万元,6kw-10kw国产均价在30万-100万,而同段高功率激光器进口平均价格为55-130万元,降价空间仍然较大。

 

“国产替代潮下,1万瓦的激光器从原来的进口700多万元售价降到了200万元,现在保持在了7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闫大鹏认为,随着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完善,万瓦功率激光器或将还有进一步的降价空间。

 

价格战“两极化”

 

叶茂介绍,激光设备的批量生产带动了中功率激光切割装备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产品的竞争性,并导致中功率切割装备的毛利率越来越低,因此,激光加工厂商们开始青睐高功率产品段。目前12kw、20kw、25kw甚至30kw的超高功率激光切割机已经问世。

 

闫大鹏认为,中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完成国产化替代,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则技术门槛较高,国外光纤激光器制造商一直在高功率领域占有优势,未来,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将成为市场争夺主战场,国产化进展将更为迅猛,也有更多的价格空间。

 

高功率激光器也拥有更大的市场潜力,根据创鑫激光资料,激光切割加工中将功率从 6kW 多模激光器提升至 12kW 多模激光器,将带来加工成本降低 50%,加工率提升 87%-493%,兼顾了生产效率和加工效果。

 

国元证券研报显示,国产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能效显著提升,2019 年国产光纤激光器出货量大幅上升,6kW 以上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出货 800 台,超过 2018 年出货量两倍,同时 3kW 以上激光器出货量也大幅提升至 3000 台,超过 2018 年出货量四倍。

 

垂直整合“曲线突围”

 

后价格战时期,激光企业也在上下游整合“曲线突围”。

 

叶茂认为,对于深陷红海市场又想谋划转型的激光企业来说,在新旧赛道切换中,一方面要尽可能稳住现有业务,有业务才有现金流,另一方面通过垂直整合去发展既有前途又能自主可控的产品。垂直整合意味着成本优化,构建跨界协作生态圈则有助于产品研发外包和知识产权共享。

 

锐科激光就在价格战中毛利率一路下滑,从最高时期2017年的46.6%,一路跌至2019年的28.78%,2020年三季报才有所回升至27.99%。

“单纯的打价格战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也在努力进行垂直领域整合”闫大鹏介绍。

 

作为国内首家以激光器为主业的上市公司,2019年锐科激光(300747,股吧)收购国神光电,通过布局超快激光器完善激光产品矩阵。凭借其“冷加工”的优势,锐科激光在微纳加工、激光医疗、精密钻孔切割等领域有望得到广泛使用。

 

相比一些龙头企业生产线的垂直整合,叶茂认为,更多企业可以尝试搭建创新联盟和共同体等新模式,通过企业互派工程师,共建研发平台,特种光纤和器件先供先试,实现互惠互利。

 

“泵浦源芯片、光纤光栅等上游门槛较高,加上有限的工程师人才供给,建新产线和扩产能的成本都不低。”叶茂分析,相对于垂直整合,共同体模式代价偏低,更适合抱团发展,目前,长飞光纤(601869,股吧)和创鑫激光已经尝试该模式。

来源 : 财联社 发布时间 : 2021-01-07

盘点国外主要激光雷达厂商及其产品

激光雷达(LiDAR)是无人驾驶汽车中最强大的传感器之一。它可以区分真实移动中的行人和人物海报、在三维立体的空间中建模、检测静态物体、精确测距。本次主要是针对国外主要激光雷达厂商及其产品进行了整理。

 

一、激光雷达的分类

激光雷达是通过发射激光束来探测目标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雷达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方向性好等优点,在军事领域以及民用的地理测绘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由于激光雷达可以形成精度高达厘米级的3D环境地图,因此在ADAS及无人驾驶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激光雷达按有无机械旋转部件分类,包括机械激光雷达和固态激光雷达。机械激光雷达带有控制激光发射角度的旋转部件,而固态激光雷达则依靠电子部件来控制激光发射角度,无需机械旋转部件。

 

机械激光雷达由光电二极管、MEMS反射镜、激光发射接受装置等组成,其中机械旋转部件是指图中可360°控制激光发射角度的MEMS发射镜。

 

固态激光雷达与机械雷达不同,它通过光学相控阵列(OpticalPhasedArray)、光子集成电路(PhotonicIC)以及远场辐射方向图(FarFieldRadiationPattern)等电子部件代替机械旋转部件实现发射激光角度的调整。

 

由于内部结构有所差别,两种激光雷达的体积大小也不尽相同。机械激光雷达体积较大、价格昂贵、测量精度相对较高,一般置于汽车外部。固态激光雷达尺寸较小、性价比较高、测量精度相对低一些,但可隐藏于汽车车体内,不会破坏外形美观。

 

根据线束数量的多少,激光雷达又可分为单线束激光雷达与多线束激光雷达。顾名思义,单线束激光雷达扫描一次只产生一条扫描线,其所获得的数据为2D数据,因此无法区别有关目标物体的3D信息。不过,由于单线束激光雷达具有测量速度快、数据处理量少等特点,多被应用于安全防护、地形测绘等领域。

 

多线束激光雷达扫描一次可产生多条扫描线,目前市场上多线束产品包括4线束、8线束、16线束、32线束、64线束等,其细分可分为2.5D激光雷达及3D激光雷达。2.5D激光雷达与3D激光雷达最大的区别在于激光雷达垂直视野的范围,前者垂直视野范围一般不超过10°,而后者可达到30°甚至40°以上,这也就导致两者对于激光雷达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要求有所不同。

 

二、2024年全球LiDAR市场有望突破百亿美元

2024年全球LiDAR市场有望突破百亿美元,激光雷达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L4及以上高等级自动驾驶、ADAS系统、智慧城市(车路协同)、专业服务机器人及测绘等领域,未来受益于Robotaxi/Robotruck车队规模扩张、固态激光雷达在ADAS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智慧交通建设等领域需求的推动,整体市场预计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根据沙利文预测到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135.4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增速为64.65%。细分市场方面,在Robotaxi/Robotruck领域,随着其商业化的开启,拥有高精度测绘能力的激光雷达有望迎来快速上量期,沙利文预计在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增速为80.89%。对于L4级别以上的无人驾驶系统,激光雷达被认为是必须的传感器之一。目前各大自动驾驶的企业都将激光雷达作为其传感器解决方案的重点,目前在Robotaxi/Robotruck领域,主要应用的是可进行360°扫描的解携时激光雷达,其安装于自动驾驶车辆的顶部,技术壁垒较高。

 

 

三、国外激光雷达主要厂商及其产品

 

对目前的国外激光雷达巨头企业及其产品做了梳理,包括Velodyne、Quanergy、Innoviz、SICK等主要的市场头部知名企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具体内容。(相关内容数据来自企业官网等)

 

 

Velodyne

1、AlphaPrime

AlphaPrime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视场,范围和图像清晰度的组合。借助AlphaPrime ,VelodyneLidar可为自主移动性提供最佳的远程传感器。AlphaPrime由于图像清晰度高可以可靠而精确地检测道路物体。

拥有最佳水平(360°)和垂直(40°)远程传感器,地平面命中率>90m(典型值),具有全帧速率下的高分辨率(0.2°x0.1°)和点密度,以及业界领先的专有传感器到传感器干扰缓解。

 

2、UltraPuck

UltraPuck生成的高密度、远距离图像使其成为机器人、地图绘制和驾驶员辅助的首选,外形紧凑的UltraPuck能够应用于200m范围。

UltraPuck具有同类产品中最高的垂直分辨率(0.33°),一流的精度和校准强度,一流的功率效率和温度范围,此外还能触发排除和干扰缓解功能,减少误报的高级功能。

 

3、M1600

VelarrayM1600专为人行道,商业和工业环境中的自主应用而设计,可提供出色的近场感知能力,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安全导航。

感知数据范围为0.1到30米,宽视角为32度,支持拥挤区域的平稳操作是人行道,商业和工业环境的理想选择。紧凑、可嵌入的外形,实现内部/外部无缝集成, 采用Velodyne突破性的微激光阵列(MLA)架构构建而成,可进行可靠,可靠的批量生产设计。

 

4、Velabit

Velodyne最小的传感器Velabit为3D激光雷达感知带来了新水平的多功能性和可负担性。这款紧凑型中距离激光雷达传感器可针对特殊使用情况进行高度配置,并且可以嵌入车辆,机器人,无人机和基础设施内的任何位置。

尺寸为2.4英寸x2.4英寸x1.38英寸的集成处理功能,可轻松嵌入各种解决方案中,射程可达100米,同时具有出色的视野(FoV),达到60度水平FoVx10度垂直FoV。

 

5、VelaDome

VelaDome专为高分辨率近距离感测而设计,其小巧的外形非常适合各种安装和样式选择。VelaDome具有业界领先的180°x180°FoV,能够检测到近于0.1m的物体,是具有近场检测和高密度图像的革命性传感器,可满足包括盲点在内的各种汽车应用监控。

 

Quanergy

1、M8

M8LiDAR传感器系列具有宽视野,长测量范围,高精度和高分辨率,可可靠地解决最具挑战性的现实应用。此外,M8 LiDAR传感器基于由智能感知软件QORTEX支持的实时场景分析触发动作。

点密度为3D点云,每秒高达130万个点,返回3次。最大射程范围达200m,视场(FOV)水平:360º,垂直:20º(+3º/-17º),角分辨率为0.03-0.13º(取决于帧频)。

 

2、M12

M12 DLiDAR传感器经过专门设计,提供对货物集装箱装载区域的更精确检测来提高准确性,效率和生产率。

M1具有业界领先的0.033°角分辨率和360度覆盖范围,与现有的工业传感器相比,其分辨率高达7.5倍,可实现同类最佳的测量。以80%的反射率检测高达200m的物体,非常适合复杂的户外应用,例如在船上和船上装卸集装箱。点云每秒最多可增加75%的数据,提供更密集的点云数据集,可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或对象。

 

2、S3-2

Quanergy的S系列是业界唯一的100%CMOS固态LiDAR产品组合。通过利用行业首创的光相控阵(OPA)技术和价格合理且可扩展的CMOS硅工艺,S3提供了独特的电子束转向,而无需任何移动部件,从而提供了抗振动性,超过100,000小时的MTBF和所需的低成本适用于安全,工业自动化和运输等行业。

 

Ibeo

1、ibeoNEXT

Ibeo开发了一个全新的,全行业的4D传感器系统。特别是,ibeoNEXT的模块化设计在激光雷达市场上是独一无二的。根据应用,可以选择11.2度或60度光学元件。通过使用多个传感器并将数据融合在ECU上运行的软件包中,可以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360度检测。ibeoNEXT通用固态LiDAR可用于从交通拥堵助手到自动驾驶的汽车应用。

ibeoNEXT是固态LiDAR传感器,它根本没有移动部件,而是使用纯半导体解决方案。缺少机械部件使固态传感器更坚固,因此在更长的时间内可靠。由于其紧凑的设计和较轻的重量,它还可以轻松集成到多种车辆平台和任何设计中。传感器生成一个3D点云和一个强度图像,该强度图像类似于黑白相机拍摄的照片–这是第四维。ibeoNEXT固态LiDAR的固态技术也以其260米的宽范围和0.05度的高空间分辨率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ibeoLUX

LiDARibeoLUX检测周围的区域以及其视场中存在的任何物体。通过传感器内部反射镜的连续旋转以及激光束的结合,可以生成传感器范围内环境的完整图像。ibeoLUX的扫描数据包括距离,角度和回波脉冲宽度。传感器的另一个特点是时间和移动镜的同步,传感器的时间与外部参考时间同步,而反射镜的旋转频率通过周期性的外部信号进行调整。

该传感器在汽车领域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领域,该传感器同样适合用作自适应巡航控制的助手和行人保护装置。无论速度,天气条件和交通强度如何,其精确的测量结果都可以实现广泛的应用。

 

Innoviz

1、InnovizOne

InnovizOne能够抵抗日光和天气条件,并能够在250米的距离内提供丰富的3D点云。结合Innoviz的感知软件,该传感器可实现无与伦比的角分辨率,从而实现出色的物体检测,分类和跟踪。

InnovizOne和感知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均符合汽车行业的最高标准,Innoviz已获得必要的认证。Innoviz已通过ISO9001:2015认证,并从早期开始就在其组件(ASIC,检测器和MEMS)以及LiDAR硬件和软件系统中实施ISO26262(功能安全性)。该公司还选择了整个供应链中的制造商来满足IATF16949,并遵循ASPICE标准进行软件开发。

 

2、InnovizTwo

Innoviz宣布了新一代的LiDAR传感器InnovizTwo,它解决了该行业的重大瓶颈。为了更安全,更平稳地采用自动化技术,行业需要在发布时引入L2+功能以及支持L3和L4的硬件。由于其降低的成本和增强的性能,InnovizTwo将允许更多的汽车制造商提供安全的L2+,同时以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为全面的L3自动化铺平道路。

借助InnovizTwo,汽车制造商Tier-1s和Innoviz将能够通过其客户群收集数据。随着新功能的继续验证,随后将进行统计验证。这种动态最终将导致汽车的软件无需任何硬件更改即可升级到完整的L3。

 

Sick

1、UC30-21416A

UC30-21416A具有可调操作模式,切换点(DtO)/切换窗口/背景(ObSB),数字量输出的示教,数字量输出的设置水平,可逆数字量输出,延迟数字量输出上的设置,多达50个传感器的同步。

UC30的电源电压范围为9V至30V,能耗仅为1.2瓦,重量为180g,尺寸为62.2*62.2*32.7mm。其解析度不小于0.18mm,具有温度补偿功能,开关频率为4Hz,响应时间为180ms。

 

2、Dx35/DT35

Dx35支持模拟量输出和可逆模拟量输出的自学习,其重量为65g,尺寸为32*58.67*42.7mm,防护等级为3级。此激光传感器的解析度达0.1mm,测量准确度的典型值为±10mm。

 

Hukoyu

1、PGL-050W3

PGL-050W3正反射50m,有两种操作模式,距离数据输出和距离设置输出。精度±3mm,重复精度±0.7mm。它具有移动平均滤波器,尖峰抑制滤波器和误差抑制滤波器。

PGL-050W3提供各种接口,例如RS232C,RS422,RS485和SSI。主要应用于炼铁、高架起重机的关闭警告、定位铁路车辆的位置与控制

桥梁和基础设施的应变监控。

 

2、UGM-50LAP

最高检测距离为120米,金属外壳可保护内部系统。防护结构为IP67,耐冲击性50G(单),耐振动性5G。20msec(普通模式3000rpm)/约0.32°(360°/1125),40msec(低速模式1500rpm)/约0.16°(360°/2250),80msec(高分辨率模式750rpm)/约0.08°(360°/4500),主要应用于汽车障碍物检测、金属探测。

来源 : 电子发烧友 发布时间 : 2021-01-07

深圳市长奖获得者李屹,用一束光展示“中国亮度”

1月6日获得2020年度市长奖的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屹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阵营中的一名“后浪”代表。他带领团队在全球率先发明了“激光+荧光”(ALPD)新型激光显示技术,使激光显示首次实现产业化,推动中国激光显示技术跃上国际潮头。

1986年,李屹进入清华大学学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深深影响了他。后来李屹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在硅谷的实验室搞科研,当时实验室在做的“人造太阳”项目,是一种通过清洁能源模拟出太阳光与太阳能的技术。

“突破想象,敢于挑战自然,用科技改变生活,给我的冲击很大,这段经历成为我后来创办光峰科技的重要启发。”

2006年底,李屹从海外回国创业,在深圳成立了光峰科技的前身——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决定让自己在激光显示领域的多年研发成果在深圳这片创新沃土上发光。

2007年,以李屹为核心的研发团队首创了可商业化的基于蓝色激光的“激光+荧光”(ALPD)新型激光显示技术,同时围绕该技术架构布局基础专利,并为该技术注册ALPD商标。ALPD技术架构的推出改变了激光显示长期处于试验探索阶段的局面,大幅推进了激光显示进入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产业化进程,突破了美欧日韩等国家与地区在先进显示技术上的全面领先地位。

每一项新技术新发明的诞生,都会受到质疑和挑战,刚开始在美国做研发时,显示行业国际巨头对李屹的技术提出质疑,认为这种技术不可能成功。即便是回到了国内,对于这一原创技术也多是半信半疑的态度。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个北美企业的首席技术官开玩笑说,再推销技术,就把我从楼里扔出去。那时候从实验室到产品线我们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李屹回忆说。

面对质疑,李屹坚持初心不动摇,默默坚持创新。ALPD技术从2007年诞生到2013年实现产业化,至今已发展到第四代。其核心是将激光芯片和稀土光学材料,使用半导体工艺进行大规模生产。目前光峰科技已申请的专利量突破1650项,在全球范围内已获授权专利996项,专利申请量在全球相关领域排名第一。

“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动画片叫做《好猫咪咪》,里面有句台词是‘老鼠怕猫,千古谣言;壮起鼠胆,把猫打翻’。被质疑的老鼠敢于去挑战猫,这和我们做科研其实是一样的。”

作为一项全新的激光显示技术,ALPD开始在产业化道路上崭露头角。

2013年美国CES消费电子展上,光峰科技与LG联合发布了全球第一款100吋激光电视,并获得展会的“未来产品大奖”,同年又获得德国工业设计大奖“红点奖”。

在激光电视领域小试牛刀后,光峰科技又将目光瞄准了数字电影放映市场。由于对亮度和色彩有着极高的要求,数字电影放映机是显示领域里的高门槛代名词。

2014年6月,光峰科技首台ALPD数字影院激光光源在深圳欢乐海岸中影国际影院安装成功。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增长,银幕数量也迅速增加。目前,光峰与中影集团合作推出基于ALPD技术的中国激光巨幕在影院安装量已经超过19000台。

基于ALPD在国内的应用规模,李屹还逐步推动光峰科技与中国电影股份和比利时上市公司Barco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在国际市场推广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影放映技术,进而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国智造”树立了一面新的旗帜。

与此前埋头幕后专注做技术相比,2019年开年后,光峰科技加快了走到台前的步伐。

2019年初,光峰科技受邀参加2019年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点亮比亚迪六角大楼、云轨、云巴等异形建筑和列车,投影面积2000平米。在上元夜为故宫太和门点亮了一幅神奇的光电“画卷”,投影面积3000平方米,这也是故宫首次应用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激光显示技术。12月助力冬奥,为首钢打造超14000平米大型户外光影秀,再次用激光显示技术征服观众。同年7月,光峰科技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广东省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透过一束光,李屹在光影世界里扮演着一个颠覆者的角色。去年10月,李屹当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坚持创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中间我也徘徊过,也犹豫过,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但深圳给了我持续前行的力量。这里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务实的城市文化,能让人静下心来创业。未来我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初心,不为外界所惑,不为外界困扰,踏踏实实地去闯、去创、去干,继续坚持做中国自己的原创技术。”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愿景,可以用激光把美丽的图案打到月亮的环形山上,让遥远的月球成为激光的画板。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光峰科技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多更好的东西。 ”李屹说。

 

来源 : 深圳商报 发布时间 : 2021-01-06

金橙子科技入围PRISM“棱镜奖”

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但创新研发的脚步从未停歇。金橙子科技作为光束传输与控制领域的佼佼者,凭借多年深耕细作的EZCAD激光加工软件成功入围全球光电领域最高荣誉的“棱镜奖”。

“棱镜奖”由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和国外媒体Photonics Media联合创立于2008年,被誉为“光电行业的奥斯卡”,旨在表彰光学、光子学与成像科学领域中具有创新突破,并通过光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改善生活的新发明与新产品,被认为是光学和光子学领域商业发展的最高荣誉。


金橙子科技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激光控制领域已深耕十七年。经过研发团队的千锤百炼和针对用户需求的持续改进,每一款产品都领先同行且深受用户信赖,同时也受到了广大客户的热烈推崇。


EZCAD激光加工软件可满足各类激光加工需求,并可轻松与视觉、机器人、传感系统等其他硬件集成。它可以让用户“简单”地进行激光加工,使激光加工机更像一个“普通工具”,而不是一个 “高科技设备”。它促进激光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从而推动工业激光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全球激光控制领域。EZCAD是激光控制领域用户量最多的几款产品之一,现已成为行业标杆,定义了用户使用“习惯”和“标准”,这个 “习惯”和“标准”正在以极高的渗透率向其他激光加工领域拓展。


未来,金橙子科技将不断技术创新,继续倾力打造“光束传输与控制”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驱控一体化”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让客户体验激光加工的非凡与价值。我们致力于继续让激光成为简易工具,为客户和社会产生更多价值。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光束传输与控制专家”。

来源 : 金橙子 发布时间 : 2021-01-06

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换届会员大会召开,开启发展新征程!

日前,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换届(第二届)会员大会在广州荔湾区莱克斯顿大厦一楼隆重举行。出席本次会员大会的嘉宾及会员代表共计一百多人,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刘占朱顾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林树彬副处长也应邀出席本次盛会。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邵火出席会议,并经会议选举确定连任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第二届监事长。

协会第二届会员大合照


会议选举产生了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第二届新的理事会领导班子,成立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推选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刘敏为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聘请了林宗棠、刘占朱、周道裕、姚宏城、张帆、顾为望为协会的顾问。会议期间,根据章程规定,以无计名投票方式选举出新任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监事长等。选举确立以华南理工大学杨永强教授为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


杨永强会长致欢迎辞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刘占朱顾问发言

     

陈孝超秘书长作协会工作报告及财务报告


会议期间,陈孝超秘书长作了协会工作报告及财务报告。邵火、王红卫、蔡勇等参会代表上台分享经验。会议还向各会员单位代表颁发证书、聘书、及荣誉证书。工信厅林树彬副处长向协会会长颁发证书;杨永强会长向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协会副会长、监事长颁发聘书;刘占朱顾问向协会秘书长颁发聘书;刘占朱顾问、陈孝超秘书长向协会副秘书长颁发聘书。

工信厅林树彬副处长颁发协会会长证书

刘占朱顾问颁发协会秘书长聘书


杨永强会长向邵火监事长颁发聘书


 会议期间,初铭强作了“CEAM高性能金属增材制造材料与工艺技术应用"基础研究进展报告;刘旭飞副总经理作了"大族激光SLM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报告;王迪总经理作了“雷佳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创新"应用进展报告。

     

“增材制造(3D打印)行业是具有前景广阔的事业,也是充满挑战性的事业!”杨永强会长总结指出:协会首先要做好承接政府职能部门对3D打印行业调研和规划建议的工作,针对增材制造行业特性,积极开展在航空、航天、医疗、汽车、造船、工业模具和时尚珠宝等行业的推广工作,要认真组织好会员企业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整合力;要扩大团体标准制订与发布工作,让3D打印行业得到实际应用与受益;要加强3D打印应用技术的培训与宣传工作,及时了解会员企业的需求,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调与联系。

理事大会会议现场



协会换届大会现场


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于2016年4月28日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该协会致力于加快华南地区3D打印技术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积极搭建3D打印行业平台,制定行业标准,建立3D打印培育和应用示范基地,宣传3D打印知识及技能培训,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与宣传会员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

来源 : 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 发布时间 : 2020-12-28

中国绵阳科技城激光产业基地重大项目开工,打造一流激光产业集群

12月15日,中国(绵阳)科技城激光产业基地重大项目签约暨集中开工仪式举行。绵阳市委书记刘超宣布开工。

 

伴随着工程机械轰鸣声,总投资21.8亿元、聚焦激光技术产业化应用的中国久远激光产业基地等4个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undefined

 


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元方说,近年来,中物院在完成国防科研生产任务同时,大力支持科技城建设,院地关系进一步巩固深化。此次项目落户游仙,必将有力提升游仙制造业发展水平,加快打造激光产业高地,为绵阳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undefined

 


当前,绵阳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示范区。


希望中物院和相关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签约项目建设进度,推动项目早竣工、早见效。绵阳将一如既往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中物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共同推动院地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

 

undefined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周劼说,中物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汇聚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与绵阳一起共同建设好激光产业基地,带动光、机、电等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打造我国一流的激光产业集群,为推进国家激光产业发展和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相关负责同志,副市长罗蒙,市政府秘书长柳江出席活动。

来源 : 绵阳广播电视台、绵阳日报社 发布时间 : 2020-12-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