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回购潮来袭!多家激光上市公司斥资回购股份

刚刚过去的2023年堪称A股市场回购热度最高的一年。Choice数据显示,去年共有1370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家数创历史新高,累计回购金额超868亿元。

2024开年以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上市公司“回购潮”再度来袭、重要股东增持数量持续井喷。
据激光制造网不完全统计,开年来先后有大族激光、海目星、德龙激光、逸飞激光、英诺激光、炬光科技、光智科技、光峰科技等在内的多家激光上市公司纷纷抛出回购计划以及增持相关公告,用“真金白银”来提振投资者信心。
图片
具体来看,回购、增持的公司都表示是为彰显市场对公司的信心。回购目的主要为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或是市值管理。回购进度包括正在实施、董事会预案、股东提议等。而回购金额上限最高的企业为大族激光,回购金额为5亿元至10亿元。同时,也有激光公司重要股东发出股票增持信号。
图片
密集发布回购方案

开年以来,以大族激光为代表的多家激光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回购方案。


2月5日,大族激光发布公告称,拟以5亿元-10亿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25元/股。回购股份用于后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以及用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出售)。具体来看,是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着眼于公司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结合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的选择。其中,大族激光2.5亿元至5.0亿元拟回购资金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2.5亿元至5.0亿拟回购资金用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


图片


有的上市公司发布董事长、控股股东提议回购公司股份的公告。


在2月4日深交所正式启动“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后,英诺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ZHAO XIAOJIE发出《关于提议回购公司股份的函》,ZHAO XIAOJIE提议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的部分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含),不超过2000万元(含)。


龙激光也在2月5日晚间发布关于股股东提议公司回购股份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及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时为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赵裕兴提议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回购股份的用途为,在未来适宜时机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含),不超过2000万元(含)。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光峰科技董事长李屹拟启动股份回购计划。据1月31日光峰科技公告,公司收到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屹《关于提议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回购公司股份的函》,提议公司使用超募资金及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本次光峰科技回购金额将不超过6000万元(含),不低于3000万元(含),回购价格不高于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决议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150%。就此次回购计划,李屹表示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公司价值高度认可和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将在未来适宜时机将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以此充分提升公司核心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团队战斗力,为公司未来3至5年的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促进公司长期经营目标的实现。


图片


回购计划火速实施


实施回购角度看,不少上市公司发布回购方案后,火速实施回购计划。


其中,大族激光在发回购方案次日宣布,公司已于2024年2月6日首次通过股票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本次回购数量约为25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02%,最高成交价格为16.18元/股,最低成交价格为15.41元/股,成交总金额约为409万元。


2月4日消息,海目星公告,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公司已采取措施,切实“提质增效重回报”,树立公司良好的市场形象。截至2024年2月2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283.1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04亿股的比例为1.3883%,回购成交的最高价为人民币45.74元/股,最低价为人民币23.7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15亿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图片


逸飞激2月4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2月2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公司拟以6000万元-1.2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回购价格不超过48.75元/股。三日后(2月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公司股份约3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约9516万股的比例为0.39%,回购成交的最高价为24.76元/股,最低价为23.38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约905万元。


2023年期间,炬光科技以1.3亿元资金,完成两次共119.3万股回购。2024年1月21日晚,炬光科技再次公告,将以2500万至5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20元/股,回购逾20.8万至41.67万股公司股票,回购的股份将在未来适时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在之后的1月28日晚间,炬光科技对外发布的公告显示,1月26日,公司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公司股份34.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818%,回购成交的最高价为90.66元/股,最低价为88.8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额约3100万元。


图片


重要股东积极增持


除股票回购以外,近期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不少激光公司重要股东也发出股票增持信号,向股市释放对企业长期向好发展的坚定信心。


2月19日晚间,英诺激光公告,公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张勇先生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即2024年2月19日至2024年8月19日,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不得增持的期间外)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合计拟增持金额为人民币50万元-100万元,增持所需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


图片


除此之外,也有激光上市公司发布间接股东增持股份公告,以“真金白银彰显长期投资信心


1月25日晚,光智科技发布公告,控股股东佛山粤邦投资有限公司于2024年1月24日-1月25日,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170.95万股,增持金额约为2899.89万元。


据介绍,粤邦投资开年连续2次加码增持光智科技股票,共增持408.8万股,金额累计达到6883.53万元,充分说明其对光智科技内在价值及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图片


回购潮涌的背后


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可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表明管理层认为公司股票被低估,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股东持股信心和公司市场形象。这种积极行为对稳定市场情绪、提振投资者信心具有重要作用,而重要股东密集增持也对公司本身以及二级市场有着积极意义。


从回购方式看,以集中竞价交易进行回购成为上市公司回购的主流。从回购资金来源看,通过自有资金进行回购是大部分企业的选择。从回购目的看,回购主要用于激励机制建设,或市值管理。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回购潮涌的背后,有政策的支持,也有监管部门的鼓励。有机构人士表示,在监管层与投资者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下,近期的回购、增持热潮或已成为经济复苏、市场预期提升的积极信号。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积极利用回购分享经营发展成果,旨在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经营业务稳定、盈利能力较强的积极信号。


激光回购潮的出现,将重聚和巩固激光市场的人气和信心,推动激光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来源 : 激光制造网 作者: 钟鸣 发布时间 : 2024-02-22

美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与印度月船3号着陆器开始进行激光反射实验

外媒近期报道称,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12月12日15时(北京时间13日4时),美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与印度月船3号着陆器开始进行激光反射实验,这有助于在月球表面精确定位航天器。当时,两者距离约100公里,LRO发射激光,随后接收到了月船3号着陆器反射的信号。



月船3号着陆器配备了激光反射器(由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团队开发),直径约5厘米,将8个石英角立方棱镜集成在圆顶铝框中。该设备无需电源或维护,理论上可以使用数十年,将从任何方向进入的光线反射回光源。

图片

这种设备在国际空间站上被用于精确标记,帮助货运飞船自主对接。未来,类似设备有望标记月球表面上已有航天器的位置,引导有人或无人航天器在黑暗中精准登陆月球。

图片

另外,LRO的激光高度计自2009年以来负责绘制月表地形图,包括环形山、巨石等,主要方法是发射激光并测算激光反射回来的时间,从而计算月表海拔高度。


来源 : 深空探测实验室 发布时间 : 2024-01-29

行业首款256线高性能车规级激光雷达产自广州

机械手灵活翻转,装配、点胶、组装……智能生产线精密衔接着每道生产工序,一旁的工人负责上下料与监测,生产车间内几近无声,有序的人机协作画面呈现“智”造的蓬勃力量。全媒体记者日前探访位于广州黄埔区的广州捷普电子,见证了一颗行业首款256线高性能车规级激光雷达——AD2-s的诞生过程。这里有北醒与捷普电子联合打造、由北醒自主研发的全新自动化生产线。这条“小而精”的生产线,是广州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科技创新资源,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的缩影。
  
一颗激光雷达,由数百颗元器件组成,集合了光机电系统的精巧智造,被誉为高阶自动驾驶的“敲门砖”。据了解,在此生产线上量产的AD2-s激光雷达,仅有一只成人手掌大小,由北醒自主研发,融合了数百个独家专利技术,将在2024年3月实现量产交付,目前已获国内多款智能汽车的定点,定点总数达20万台以上。根据目前智能汽车发展及客户情况预估,北醒预计,2024年激光雷达的产品规模化交付有望再上一层台阶。

“智”造速度

3分钟下线一台激光雷达,

6个月建成高度自动化生产线

 
要进入位于捷普的北醒车规激光雷达生产车间,比一般整车或零部件生产车间更严格,需要“过三关”:除尘、防静电,还要穿上几乎覆盖全身的防护服、戴上手套脚套,脸也被要求只露出眼睛。“任何一个微小的尘粒,都会影响激光雷达的光学元件的探测精度和效果。”北醒的工艺工程师何工告诉记者,为了能实现厘米级精度,万级无尘车间是制造激光雷达的基本要求。

北醒激光雷达全自动化产线工作中
  
在位于二楼不到一千平方米的主要制造车间内,十多个两米高的白色箱体井然有序放置其中,箱体内是合计价值上千万元的制造激光雷达的高端精密自动化设备。根据车规激光雷达的上壳模组、下壳模组、收发模组,以及控制模块的构成结构,这些生产线设备被分成了四组。
  
自动化生产工序从一套核心光学收发模组开始,当核心器件准备就绪,产品进入最后整体组装阶段,每一滴胶水、每一颗螺丝都被自动化精确管控……“在这里,3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激光雷达。”何工表示,这一成绩不仅彰显北醒在激光雷达领域的领先地位,也成为整个行业的新标杆。“我们在产品设计阶段就采用模块化理念进行设计,结合采用成熟的量产工艺,不仅保证产品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降低组装复杂程度,减少组装工序,提升效率,也可以保障批量生产的稳定性、一致性及可靠性。”说话间,何工打开了其中一个设备箱体的封闭门,一个如人手臂大小、正轻巧翻转的机械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仅几秒,它就精准完成了装配锁付作业。
  
记者看见,在这个“小而精”的生产车间内,一切有序且安静,为数不多的工人大多数时间只需通过屏幕进行数据监控。“北醒在捷普投入的自主开发的工程设备,是全新的激光雷达专用产线,自动化率达到95%以上。”何工告诉记者,这条256线级别车规激光雷达产线是一条由数字化管控的高度自动化的产线,可实现最多100多道激光雷达核心环节工序的自动化生产,如实现自动AA耦合、自动点胶、自动装配锁付等工序的自动化生产等,而且产能可灵活扩充,满足多型号高精度激光雷达量产需求。他说,“我们仅用6个月就建成一条总年产能达到30万台的激光雷达自动生产线,这创下了业内纪录。”


创新不止

实现核心技术、

供应链全部自主可控

 

记者在捷普现场看见,北醒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生产线的最新调试工作。“我们在去年12月已经完成了新设备调试,目前正根据最新的定点需求进行兼容生产调整。”何工透露,届时首批交付合作伙伴的256线车规激光雷达AD2-s将在此下线实现交付。“在全新自动化生产线助力下,下一代我们的激光雷达目标是做到集成度更高,体积更小。”


图片
激光雷达——AD2-s
  
有人将激光雷达形容为机器人或自动驾驶车辆的“智能眼睛”。“作为感知、预测、规控三大单元的第一个单元,激光雷达在感知环节可以让我们以小见大,看到许多东西。”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CEO李远告诉记者,随着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在乘用车上的迅速普及,车规激光雷达正向着高性能、低成本、算法更成熟的方向发展,这也正是北醒激光雷达产品的研发方向与优势。他指出,国产激光雷达的成本已经降低到万元以内。
  
记者还留意到,当业内多数企业仍在“128线”徘徊不前时,北醒率先在2022年12月拿出了512线车规产品,并在去年4月份发布了全球首个车载512激光雷达平台——“北醒应龙”平台。李远表示,北醒坚持打造具备国产化优势的激光雷达,未来还将继续在激光雷达国产化芯片上发力。据透露,北醒在捷普的所有制造设备全部专门自研定制,捷普方面提供大量支持并承担后续运营,产线一期投入已达到3000万元以上,预计未来总投资将过亿。
  
记者在黄埔的北醒生产车间还看见,其全新自动化生产线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在车间的一楼,设置了一处占地787平方米的整机标定/EOL测试线设备间,是AD2-s激光雷达完成交付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为北醒研发的高度集成、全自动的激光雷达智能测试线体,能大幅提高激光雷达产品测试的完备性和整体效率,这在业内又是独创。

激光雷达

正迎来超千亿元的市场前景

 
传感器已经成为我国“强基工程”的核心关键部件之一,随着智能驾驶的快速渗透,激光雷达成为车路协同中最重要的传感器。记者留意到,这条细分赛道已跑出如北醒等多个行业黑马,且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领跑。据incopat全球数据库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球激光雷达相关专利申请中,近一半在中国。

图片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生产线
  
当前激光雷达的装车渗透率已经从2023年前的不及1%到超过1%,搭载激光雷达的智能车价格也从30万元以上下探到20万元。李远指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通过高质量感知,加速数字化与智能化,激光雷达正帮助智能车实现在安全、运力和效率的跃迁。”据机构预测,国内乘用车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2025年前将有望达到200万颗/年的规模。灼识咨询数据也显示,2022年至2030年,中国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预计以79.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这意味着,应用于传感硬件终端的激光雷达,正迎来超千亿元的市场前景。



来源 : 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 : 2024-01-26

《手持式激光加工机通用安全要求》标准在深圳启动研制

《手持式激光加工机 第一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标准启动会于1月10日上午,在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召开。上海嘉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铭镭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深圳机械工程学会、北京工业大学、山东光之聚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安徽赫耐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超能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大族智能焊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标准起草单位代表参会并发言,项目依托手持式激光加工机技术标准联盟与TC284SC1,是联盟的第一个标准项目。会议由联盟秘书长冯建国主持进行。

图片
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总经理胡瑞就各起草单位莅临公司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肯定以手持激光设备为切入点,打造100项团体标准“百团大战”的项目计划。胡总指出,手持激光加工机产业标准联盟聚焦当前手持激光加工机产业的难点、堵点、痛点,定位“国际领先,高质量发展”。希望可以整合产业链产学研标用核心环节、关键要素共同助力,通过一体化运营,搭建整机企业、器件企业、应用企业、标准化组织、高校院所,围绕质量与标准化工作,延伸技术合作、市场合作的交流桥梁,以标准化为手段,联合推动手持激光加工机产业质量、安全、市场、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规范发展,逐步解决手持激光加工机应用推广的相关问题,共同构建合作共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手持激光加工机产业生态。
图片
会上,各起草单位对该标准的大纲、内容、条款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同时,提出了各自专业意见,对该标准科学、严谨地制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会议还安排了参观与调研环节,各起草单位参观了大族激光全球智造中心展厅,对大族激光的发展历史,产业技术布局、核心优势进行了全面了解。
图片
参观结束后,专家代表一行赴河源进行实地调研,对手持式激光加工机研发、制造、销售进行了实地调研访问,到现场深入了解手持激光加工机的各种应用场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向操作现场人员咨询及收集标准有关数据。通过客户走访了解手持式激光加工机应用的主要特点、规范等要素。
图片图片
近年来,手持式激光加工机以其便携、柔性的优势,在焊接、清洗、切割、干燥等多个工艺场景中得到了普及应用,成为激光应用的热点,同时,随着手持激光焊接机的功率不断提高,为使用者和使用场景带来了新的更大的挑战,其安全、质量、应用范围等成为影响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基于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迫切需要,手持式激光加工机产业技术标准联盟根据企业意见,提出立项研制团体标准《手持式激光加工机 第一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以促进手持式激光加工机的机械、电气以及光辐射等方面的安全规范,保证手持式激光加工机产品安全和使用安全,防止该产品在安全和人员健康方面带来的隐患。
该标准作为手持式激光加工机标准体系首个立项研制标准,将为政府相关部门开展该领域内安全、质量等层面提供科学与标准依据。《手持式激光加工机 第一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标准将集产业链优势企业之力,保障标准完成的质量和水平,将是一个更具备适用性、先进性和规范性的,做成一个好的范例。


来源 : 激加分标委 发布时间 : 2024-01-19

激光雷达头部厂商齐聚美国CES 2024展大秀新品

美国当地时间1月9日,全球科技盛会——第58届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如约而至。

AI成为本届CES的核心关键词,聚焦到汽车行业,AI如何赋能汽车成为重点,智能交互、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最新成果相继登场。激光雷达也是本届CES的热点所在,禾赛科技、图达通以及上周刚刚在港交所上市的速腾聚创三家中国激光雷达头部企业悉数亮相。另外,一径科技、探维科技等厂商在参展队伍之中,但并无在现场发布新品。

图片

禾赛科技发布了旗下最新产品——512线超高清、超远距激光雷达AT512,号称禾赛AT系列的“性能王牌”,通过引入3D堆叠、光噪抑制等技术,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性能升级。

官方资料显示,AT512可实现300米标准测远(@10%反射率),相比AT128提升了50%,最远测距可达400米,远测距性能可让车辆提前发现目标,为安全决策增加反应时间。

同时,依托于禾赛第四代自研芯片,AT512可以每秒1230万的点频为汽车提供三维感知,拥有0.05°x0.05°角分辨率,点云密度是上一代产品AT128的8倍。

另一家激光雷达企业速腾聚创同样也借CES官宣发布新品——M3。据悉,这是M平台首款超长距激光雷达,可实现300米标准测距能力(@10% 反射率),相较于前一代产品M1 plus提升约67%,拥有0.05° x 0.05°角分辨率。

根据官方信息,依托于二维扫描技术与940nm激光收发方案,M3的成本、功耗、尺寸进一步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禾赛新品AT512与速腾聚创的M3产品在测距能力与分辨率指标上达到了同一水平,都是声称300m的标准探测距离和0.05°x 0.05°的角分辨率,从参数上较行业目前产品进一步提升,并在突显超长距、高性能的同时都强调了自身“性价比”的优势。

图达通此次则携手主机厂蔚来亮相CES,展出了ES8和ET7,截至记者发稿暂未发布新品。不过,此次登上展台的蔚来ET7所搭载的激光雷达,便是图达通的猎鹰,官方介绍其最远探测距离可达500米,同样是超长距激光雷达的代表。

随着智能驾驶的快速渗透,传感器激光雷达行业迎来飞速发展,产量激增,以速腾聚创为例,2023全年销量达256000台,也是中国激光雷达企业首次迈过25万台年交付量的关口,其中,车载激光雷达产品交易量约为24万台,占比超90%。

激光雷达加速规模化上车的同时,主机厂也从早期对激光雷达单纯的配置需求,进化到如今对激光雷达的性能提出更多要求,包括测距远、角度分辨率优、成本低、体积小、能耗低等各项指标,车企不光需要激光雷达,还需要性能更好的激光雷达。

从此次三家激光雷达企业在CES上的产品宣发重点也可看出,超长距、高性能、性价比成为激光雷达企业最新的争夺焦点。

事实上,激光雷达上车并不是智能驾驶的唯一“符号”,不依赖激光雷达,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视觉智能驾驶方案也是另外一条可行性路径,尤其是在2023年“价格战”的席卷之下,主机厂成本承压,部分企业也选择开始尝试视觉为主的低成本智能驾驶方案,或对视觉方案的技术路线进行研发,行业内关于纯视觉与依靠激光雷达两种技术路线也争议不断。

对此,博世集团董事会中国事务顾问、资深汽车专家陈玉东在CES现场与记者连线时表示:“现阶段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用激光雷达,有的不用激光雷达,但我觉得短期内,用激光雷达比不用激光雷达更让人觉得可靠、放心,所以我对激光雷达企业的发展还是比较看好的。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巩兆恩 发布时间 : 2024-01-12

激光的其他军事用途

“除了直接作为武器,激光还有一些其他用途”



利用激光,跟踪鱼群行为



      鱼群是群居动物,聚集在一起行动。科学家用激光来跟踪和刺激某些鱼,以观察其中一些鱼的行为变化,以及他们如何导致整个群体行为的改变。科学家测量这些变化,并根据这种行为创建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无人机群更像一群活体动物一样移动。这使得它们能够仅利用较大群体的移动来导航新的或未知的区域,而不需要对该区域有充分的了解。


3D激光测绘和OFFSET


   

     这项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那么今天的成群无人机如何自主导航呢?这个答案就是激光,3D测绘激光器。3D激光测绘最近已用于扫描整艘船舶。DARPA正在使用相同的技术来扫描大型建筑物和整个城市环境,以训练无人机群在机器学习的帮助下进行导航。,该程序被称为OFFSET。


OFFSET工作过程


    

     它首先绘制一个区域以创建该区域的数字版本。这些 3D LiDAR 扫描仪每秒拍摄多达 100 万张照片,创建非常精确的虚拟景观。然后,人类集群指挥官使用 VR 耳机查看环境并控制模拟无人机来制定任务计划。然后,无人机开始工作,结合使用人工智能驱动的群体战术和人类指挥。


激光解决无人机充电问题


    

     无人机的操作受到电池电量的限制。当然,无人机可以找到返回充电站的方式,在那里充电,然后返回地面再次飞行。但借助激光,无人机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很快充电,而无需返回充电站。


功率发射技术


   

      功率发射技术将激光照射到光伏接收器上,该接收器被调谐到激光波长。与太阳光相比,使用激光时这些接收器的效率可提高1.5至2.5倍。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工程师自2017年以来一直在测试这项技术。


实现400瓦、1000英尺的激光能量传输


   

     该项目最初是通过光缆向海底无人船输送能量,但很快就演变为露天电力传输。该系统能够在室内向1000英尺外的接收器提供超过400瓦的电力。虽然这看起来可能不多,但它证明了系统是安全的、可扩展的。最后,他们能够使用一个又小又轻、足以放置在无人机上的接收器进行外部测试。。


便携、无声和隐形的能量传输方式


    

     这种无需移动质量即可传递能量的方法是革命性的。例如,它将减少建立前沿作战基地时所需的基础设施,因为传统的布线和能源传输机制将变得过时。电力传输是便携式的、无声的和隐形的,并且允许将电力传输到传统上无法到达的区域。这些元素使其成为军事应用的理想选择。


美国空军的SSPIDER项目


   

     空军研究实验室的一个名为“空间太阳能增量演示和研究项目”或“SSPIDER”的新项目可以在轨道上实现这一目标。该项目旨在利用卫星收集来自太阳的能量,并将该能量直接发射到地球上的接收器。这可以进一步消除对电力基础设施的需求。


来源 : Achillesccj 发布时间 : 2023-12-21

首款国产化110GHz电光调制器在光谷研制成功

近日,首款国产化 110GHz 电光强度调制器产品在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NOEIC)研制成功,并获多家产业客户验证和订购。该调制器以国产薄膜铌酸锂芯片为核心,可在 C 和 L 波段工作,具有超高带宽、超高速率、低啁啾、低驱动电压、高线性度等特性,其 3dB 带宽高达 110GHz,是我国首款带宽突破 110GHz 的电光调制器产品,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光互连、光计算、光电测试测量、微波光子等宽带光电子信息系统。
 

微信图片_20231214172802.png
110GHz 电光调制器实物图 
高速电光调制器的主要功能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是光电子系统不可或缺的核心器件。随着光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电光调制器的带宽、速率上的要求也不断增加。目前,我国仅能研制生产带宽 40GHz 以内的电光调制器产品,而带宽超过 67GHz 的电光调制器被美日等少数公司垄断,且价格昂贵,严重威胁产业自主发展。

为尽快补齐我国高端光电子器件供应链这一短板,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三年磨一剑,攻克并掌握了超高带宽调制器芯片、RF高性能传输基板、高频电学互连焊接工艺、管壳腔体谐振抑制等关键技术,核心芯片和零部件实现全部国产化,今年相继发布 40GHz、60GHz和 90GHz 三款高带宽光强度调制器产品,近日又成功实现了 110GHz 电光强度调制器的首次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该系列产品获得了国内多家产业用户和研究院所的验证和订购,将有效缓解高端光调制器的“卡脖子”问题,支撑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自立自强发展。
 
具体测试情况和参数详见下图(表)。
微信图片_20231214172809.jpg
110GHz 调制器电光 S21 参数曲线 
微信图片_20231214172814.jpg
110GHz 调制器电电 S11 参数曲线
微信图片_20231214172819.jpg
NOEIC电光调制器产品实测光信号眼图
NOEIC 肩负着打通信息光电子产业链“技术开发一首次商用一转移扩散”的使命,以突破高端材料、芯片工艺、先进封装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瓶颈为目标,致力于推动高端光电子芯片、器件的技术演进和产业转化,着力破解我国信息光电子“缺芯”局面。

未来, NOEIC 将充分利用现有先进制造平台,聚集创新资源,打造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持续破解信息光电子卡脖子难题,持续提升我国核心光电子芯片和器件国产供给率,持续推动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自立自强!

来源 :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 : 2023-12-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