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飞秒激光器市场需求旺盛 标准加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需要制定完善的飞秒激光器,对产品进行管理,满足市场质量提升需要。日前,杭州奥创光子技术有限公司提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归口,杭州奥创光子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编制了《飞秒激光器》团体标准。该团体标准已于近日完成征求意见稿的编制,现公开征求意见。



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亮的光”、“最准的尺”。激光是基于受激发射放大原理而产生的一种相干光辐射。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在没有任何外界作用下,激发态原子会自发辐射而产生光子。



激光器为了可以产生激光,就需要使受激辐射强度超过受激吸收强度,即使高能态的原子数多于低能态的原子数。这种不同于平衡态粒子分布的状态称为粒子数反转分布。换句话说,激光器要产生激光,就要实现粒子数反转分布。



笔者了解到,粒子数反转分布是产生激光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要实现粒子数反转分布和产生激光还要满足3个条件,即有能形成粒子数反转分布的物质、有必要的能量输入系统给激活介质能量、有光的正反馈系统。因此,由激活介质、激励能源、光学谐振腔以及色散元件、非线性元件构成的飞秒激光器应运而生。



目前,飞秒激光器已经在制造业金属切割、化学控制反应、先进晶圆计量、光纤通信器件制造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飞秒激光器具有快速和高分辨率等优势,它在医学成像和生物活体检测及超小型卫星的制造上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全球市场看,2014至2021年,全球激光器(包括飞秒激光器)市场销售规模由93.6亿美元增长至170亿美元以上,期间CAGR超过9.3%。而2021年我国激光器市场规模约为129亿美元,同比上升18%以上。可见,激光器(包括飞秒激光器)行业市场需求旺盛。



飞秒激光器等激光器是激光加工设备的心脏,飞秒激光器的质量及性能等直接影响激光加工设备的品质和使用效果,尤其在光刻市场、通信与光存储等超精密加工应用领域,对于激光器的质量和稳定性要求更为苛刻。为了满足市场质量提升需要,日前杭州奥创光子技术有限公司提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归口了《飞秒激光器》团体标准。



《飞秒激光器》团体标准明确了飞秒激光器供电电源和环境的使用条件、外观、外形尺寸、激光性能、安全防护、环境试验等要求,包括飞秒激光器的外部接口应牢固、可靠,无松动迹象;制造产品所用的主要材料和元器件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书以及激光单脉冲能量、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的允差应不超过±3%等,从而确保飞秒激光器生产质量和产品性能。



随着智能设备、消费电子、半导体、光纤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对飞秒激光器等激光器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美容仪器设备等新兴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激光器市场规模也将保持稳定增长。而飞秒激光器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也将更好地引导和约束飞秒激光器制造商生产行为,为市场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



来源 : 智能制造网 发布时间 : 2022-05-28

济南已有20多家激光装备核心企业,激光切割机出口全国占比第一

5月26日,济南市委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济南将于2022年6月24日-26日举办“2022世界激光产业大会”。


对于举办世界激光产业大会将为济南带来哪些好处,济南市贸促会副会长周波介绍,世界激光产业大会是世界范围内激光行业的顶尖盛会,将为激光产业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国际化的大舞台,实现济南激光产业、山东激光产业、中国激光产业与世界各国激光领域的全方位对接和务实合作,携手共创激光行业的美好未来。


举办世界激光产业大会有利于济南进一步巩固激光装备产业在全国的产业优势。济南激光装备产业核心企业有20多家,目前激光切割机产品出口全国占比第一,是典型的出口和创新驱动型产业。随着对国际市场占比越来越高,规模以上企业国际化发展意识越来越强,举办本次大会有利于激光企业进一步加深对国际化发展的理解,实现规模和发展动力提升,带动产业保持竞争优势。



有利于济南进一步针对激光装备产业实施精准产业链招商、应用场景招商。激光装备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对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的特点,本次大会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国内外权威专家、院士、行业领袖等汇聚一堂,便于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招商效应,从而行成“育企招商”一体推进的效果。同时,组织投融资机构、产业园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有关机构共同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投融资对接会等活动,充分应用场景招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促进产业整合,为济南激光产业发展打造更高层次的项目对接和国际化发展平台。


有利于济南激光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占据技术、资金和人才的高点。通过大会的品牌效应,可更好树立济南激光装备产业发展高地的地位,帮助产业和企业获得主场优势,抢占发展先机,直接与世界产业前沿对话。大会将按照世界一流品牌会议的模式开展品牌创建、宣传推广、服务提升等工作,打造成为在济南永久举办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盛会。



来源 : 齐鲁晚报 发布时间 : 2022-05-27

首创!全球技术领先的激光雷达在南信大诞生

微信图片_20220526135445.jpg


近日,全球首台中尺度二氧化碳通量探测激光雷达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诞生。该雷达由智能遥感工程研究院夏海云团队研制,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可以实现二氧化碳通量探测的商用激光雷达。


在百平方公里的中尺度区域内,该新型激光雷达可以实现其中每一个标准足球场小范围的二氧化碳浓度遥感,有效弥补了点式仪器和卫星之间的探测尺度空缺。此外,该激光雷达可以同时实现三维空间二氧化碳浓度和风场的探测,不仅能够实时识别与追踪碳源碳汇,还可以定量计算二氧化碳水平传输和垂直混合,可在各种恶劣工况下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全自动运行。未来,这款雷达能够服务于生态、环保、消防和气象等行业,为我国“双碳”行动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激光雷达作为新的大气遥感手段正在蓬勃发展,精确的大气物理、化学、生物参数探测,对于数值天气预报、气候模型改进、军事环境预报、生化气体监控、机场风切变预警等具有重大意义。”夏海云带领团队聚焦激光雷达研发,尤其是提出高量子效率、低噪声、全光纤集成红外激光雷达方案,探索开辟出激光雷达发展的新方向。


夏海云


记者了解到,2020年,夏海云怀着对气象事业的满腔热情加入南信大,组建了智能遥感工程研究院。此前,由智能遥感工程团队自主研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多大气参数探测激光雷达在我国西南地区,气象条件最为复杂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部署应用。该雷达利用极限灵敏度探测技术对飞机起降区间进行全时全域扫描探测,是世界水平探测距离最远的(30公里)相干探测体制测风激光雷达,能够精准探测并预警风切变、微下击暴流、顺风侧风等干扰飞机飞行安全的大气突发事件,为飞机安全起降保驾护航。


夏海云介绍,这项技术完全自主研发,雷达关键核心部件高性能红外探测器、全光纤激光器和高速模数转换采集卡等核心部件均实现自主研制、自主可控,完全国产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无论是在风切变、湍流、顺风预警等功能上,还是在时空分辨率、重量功耗等性能参数上以及探测参数多样性上都超越了国际同类产品,成功打破该领域国外技术的垄断。”


来源 : 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 : 2022-05-26

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发布!冰光纤、小型化自由电子激光等入选

5月23日,中国激光杂志社发布“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经过评审委员会多轮遴选,冰光纤、小型化自由电子激光等10项前沿进展入选“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基础研究类;六维光信息复用、能降温的光学超材料织物等10项进展入选“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研究类;此外,魔角激光器、光电智能计算、高效白色发光二极管等19项成果分别荣获“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基础研究类)与“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  展”提名奖(应用研究类)。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056.jpg

获奖消息请以网站公布为准:
https://www.opticsjournal.net/Columns/ZGGX?type=view&postid=PT22052100013Yu1x4

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入选名单


基础研究类

(10项)


1. 浙江大学童利民教授、郭欣副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发现弹性冰单晶微纳光纤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01.png

2. 南开大学陈志刚、许京军课题组及合作团队实现了非线性对宇称时间对称性和非厄米拓扑态的调控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05.png

3.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电子加速研究团队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激光尾波场加速驱动的台式化自由电子激光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08.png

4. 华中科技大学张新亮、李培宁教授课题组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等国内外团队,在双折射晶体中发现“幽灵”双曲极化激元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12.png

5.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团队等实现了阿秒电子动力学的直接绘图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15.png

6. 南京大学金飚兵教授与吴镝教授课题组等合作发现了室温零磁场条件下反铁磁中超快自旋流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18.png

7. 上海交通大学张文涛研究组与张杰、向导团队等合作提出利用飞秒激光对量子材料电子维度的操控机制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21.png

8.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杨昌喜课题组与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肖晓晟课题组合作,证实了大模间色散下的时空锁模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25.png

9.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肖淑敏微纳光子学实验室设计并制备了近红外生物成像窗口的高效宽带消色差超构透镜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28.png

10. 南开大学研究团队及合作者预言并证实了受激声子极化激元,实现了太赫兹波巨非线性效应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30.png

应用研究类

(10项)


1. 暨南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等联合研究团队实现了纳米尺度六维光信息复用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36.png

2. 华中科技大学陶光明团队与多家科研和产业单位基于形态学分级结构设计了辐射降温光学超材料织物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39.png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传锋、周宗权研究团队演示了基于吸收型存储器的多模式量子中继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42.png

4.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自由电子激光团队提出了一种相干能量调制的自放大机制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46.png

5.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研究员与复旦大学周鹏教授等研制出新型范德瓦尔斯单极势垒红外探测器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49.png

6. 南京大学姜校顺、肖敏团队实现了片上光力光学频率梳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52.png

7. 复旦大学彭慧胜/陈培宁研究团队等实现了柔性显示织物及其智能集成系统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55.png

8. 浙江大学冯建东团队实现了溶液中单分子电化学反应的直接成像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158.png

9. 华中科技大学、海南大学骆清铭团队通过发明线照明调制显微术实现了高清成像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00.png

10. 南京大学新型显示技术研发团队等提出基于二硫化钼TFT驱动电路集成的超高分辨氮化镓Micro-LED显示技术方案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04.png

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提名奖获奖名单


基础研究类

(10项)


1. 上海光源中心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在实验上验证并测量了激光-束流在二极磁场的能量交换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08.png

2. 北京大学马仁敏团队实现了基于莫尔超晶格纳米结构的魔角激光器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10.png

3. 华南理工大学周博教授、张勤远教授团队等提出了基于镱亚晶格的多光子上转换发光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13.png

4. 北京大学刘运全教授和龚旗煌院士领导的“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实现了强激光场中光子轨道自旋耦合的探测和操控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16.png

5. 清华大学黄文会、颜立新团队首次实现相对论电子束的高梯度级联太赫兹加速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19.png

6. 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团队提出并构建了大规模可重构光电智能衍射计算处理器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22.png

7. 上海交通大学李良教授与意大利米兰-比科卡大学Brovelli Sergio教授团队等合作,实现环境温度处于100℃范围内量子点荧光性能近乎零“热猝灭”,所制备的LED电致发光器件也具有优异的抗“热猝灭”性能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25.png

8. 北京大学刘开辉课题组等提出并发展了瑞利散射圆二色性技术,实现了单根碳纳米管的完整结构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29.png

9. 苏州大学蒋建华、蒲殷教授团队等利用光子系统证实了拓扑体-缺陷对应关系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32.png

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南京邮电大学盛宇波等人合作,首次实现11公里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35.png


应用研究类

(9项)


1. 南京理工大学的曾海波教授团队和华盛顿大学的David Ginger教授团队合作,基于α/δ-CsPbI3同质异相层实现了高效白色发光二极管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39.png

2. 清华大学团队等研制了自适应扫描光场显微镜,打破了活体成像壁垒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42.png

3.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电子加速研究团队等实现了GeV量级超低能散的台式化电子加速器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46.png

4. 福州大学杨黄浩/陈秋水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等实现了高分辨X射线发光扩展成像技术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50.png

5. 电子科技大学张雅鑫教授团队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冯志红研究员团队等合作,实现了太赫兹片上可编码超构调控芯片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53.png

6. 北京理工大学陈棋教授团队和北京大学周欢萍特聘研究员团队等合作,开发了钙钛矿薄膜加工的关键技术,制备了高质量钙钛矿薄膜及光伏器件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256.png

7. 清华大学鲁巍教授团队等实现了从传统直线加速器到激光尾波加速器的高效率外注入级联加速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300.png

8. 厦门大学聂立铭教授团队等运用光声成像技术,研制了具有脂质代谢药物,发展了光声技术监测脂肪组织脂质、血红蛋白代谢变化评估肥胖疗效的新方法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302.png

9. 黑龙江大学许辉教授团队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团队合作,通过有机小分子表面配位实现了稀土纳米颗粒表面的巨大发光增强
微信图片_20220525113306.png


来源 : 中国激光杂志社 发布时间 : 2022-05-25

纳秒脉冲光纤激光清洗铝合金表面天然海洋微生物污垢(2)

江苏激光联盟导读:

本工作为激光清洗铝合金表面海洋微生物污垢提供了基础研究和实践指导。本文为第二部分。

3.2 微观结构表征

 

图7(a)和(b)显示了覆盖有海洋微生物污垢的未清洁样品的表面和横截面微区形态。从背散射SEM图像(图7(a)),观察到四个具有不同颜色对比度的典型区域,这可能对应于不同的元素组成。如图7(b)所示,海洋生物膜的厚度不均匀。图7(c)显示了通过EDS获得的未清洁表面的化学成分,图7(a)中有四个标记为a、b、c和d的点。为了便于分析,元素组成分为四类:C、O、Al和含有钠、硅、P、S、K、Ca、Cr和Fe的无机盐。需要注意的是,来自Al–Mg–Si合金基底的Si和Mg也包含在无机盐中。

 

微信图片_20220524151852.jpg

图7 (a)激光清洗前覆盖铝合金板表面的微生物污垢表面形态和(b)微生物污垢横截面形态的SEM图像,以及(c)未清洁表面的化学成分。

 

图8(a)显示了宏观表面形态的低倍背散射SEM图像,清晰显示了不同对比度的区域。从这种表面状态,通过在铝合金表面观察到的不同颜色,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些特定元素的位置,如Al、O、Na、K、C和Ca(图8(b–g))。因此,基于微观分析,在铝合金基底上形成的微生物污垢具有不均匀的化学成分和复杂的表面条件,这可能给激光清洗带来一些新的挑战。

 

微信图片_20220524151859.jpg

图8 (a)低倍背散射SEM图像和(b) - (g)铝合金板表面微生物污垢的元素分布。

 

图9显示了在不同激光注量下激光清洗后铝合金表面的SEM形貌。激光清洗后的表面与激光清洗前的表面明显不同(图7、图8)。可以看到,在激光清洗后,图9中标记有A、B、C和D等大的光滑区域以及一些微小的凹坑被暴露出来。较大的光滑区域是铝合金基体表面在清洁后暴露。随机分布的凹面1–10 μm的大小不是由激光清洗引起的,而是与基板本身的状况有关。凹坑的形成是由于轧制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对于所有样品,根据表面状态的特征可以推断,熔化发生在激光清洗过程中。Alshaer 等(2014)在激光清洗钛/锆和铝合金润滑涂层时也发现了这种熔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得出结论,激光束同时影响了清洗和熔化。此外,激光清洗表面仍存在一些不规则(E点)和微米级(F、G、H)残留物。这表明,即使使用了最高的单脉冲能量,污染物也没有被完全清除(图9(d))。

 

微信图片_20220524151903.jpg

图9 不同激光注量下激光清洗表面的SEM图像。

 

图10(a)和(b)分别显示了不同激光注量下激光清洗表面和残留在激光清洗表面上的EDS结果。根据激光清洗表面的EDS分析,基底表面主要由Al组成(∼88 wt%),以及微量的C、O和无机盐元素(图10(a))。铝含量达到原铝合金基体表面铝含量的91.7%。一般来说,激光清洗后的表面在不同的激光注量下显示出相似的化学成分。对于残留物,EDS分析结果差异很大(图10(b))。对大量生物元素C和O以及无机盐元素(Na、K等)的检测证实,残留物是剩余的海洋微生物污垢(图10(b))。

 

不规则残渣含有更多的元素,如P, Ca, Ti, Cr, Fe和Cu。有机元素C的含量从1.38 J/cm2和2.74 J/cm2的30 wt%以上下降到4.14 J/cm2和5.52 J/cm2的8 wt%左右。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激光辐照量下,微生物污染的去除效果较好。无机盐元素含量随激光辐照量的增加下降相对缓慢,从25.45 wt%下降到17.7 wt%。微生物污垢中的无机盐比蛋白质、多糖等更难通过激光清洗去除。这可能是由于某些盐的熔点较高。这些盐没有与纳秒脉冲激光束充分反应,因而以残留物的形式残留在铝合金表面。

 

微信图片_20220524151907.jpg

图10 (a)激光清洗表面和(b)在不同激光通量下残留在激光清洗表面上的残留物的化学成分。

 

使用SEM进行的横截面观察(图11)表明,激光清洗表面上确实存在一些残留物(标记为白色箭头)。这与表面SEM图像一致(图9)。在铝基体内部,分布在深色铝基体中的白色相为Mg2Si强化相,这是铝合金典型微观结构的特征。当激光影响为1.38 J/cm22.76 J/cm2时,表面残留物厚度较大。清洗后残留的微生物污垢顶部变得更加平坦。在逐层激光去除下,微生物污垢消失。结果表明,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残余层的平均厚度和尺寸明显减小。特别是在4.14 J/cm2和5.52 J/cm2的激光影响下,残留的微生物污染层厚度均小于5 μm(图11(c)和(d))。这表明铝合金表面处于几乎完全清洁的状态。

 

微信图片_20220524151912.jpg

图11 在不同激光注量下获得的激光清洗样品的SEM横截面图像:(a)1.38 J/cm2(b)2.76 J/cm2,(c)4.14 J/cm2和(d)5.52 J/cm2

 

由图12可知,经过第三次清洗循环后,激光影响为2.76-5.52 J/cm2,可以对海洋微生物污染进行清理。激光通量为1.38 J/cm2,清洗能力有限,效率低。即使经过第20个周期,残余厚度仍高达20 μm。原始微生物厚度约为61.7 μm。从前2个清洗周期的结果来看,分别为2.76 J/cm24.14 J/cm2和5.52 J/cm2第2个周期的去除生物膜厚度比第1个周期的要厚。说明下部海洋微生物污染较上部更容易被去除。这与海洋微生物污染复杂的化学组成和层析成像有关。上部是由一些复杂的微生物组成,下部主要是EPS等。EPS的成分和形貌比较均匀,更容易逐层清洗。对于4.14 J/cm2和5.12 J/cm2的激光影响,在第3个周期内,激光能量并没有完全用于去除微生物污垢。大部分额外的激光能量用于加工基板表面。因此,有必要对基板表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微信图片_20220524151916.jpg

 图12 在不同激光能量密度下,剩余生物膜厚度随清洗循环次数的变化。

为了揭示激光清洗基板表面的其他细节,AFM被用于研究激光清洗后表面微观地形变化。三维AFM剖面如图13所示。图14显示了激光清洗表面上微区域的平均测量表面粗糙度与激光注量的关系。在1.38 J/cm2和2.76 J/cm2的影响下,激光清洗后的表面粗糙度(Ra)值相似,分别为18.7 ± 3.6 nm和17.5 ± 2.5 nm。表面最大波动值分别为175.7 nm和169.4 nm。此外,三维轮廓显示基板表面上的突起(图13(a)和(b))。图中稀疏的突起对应于白色的固体颗粒。清洁后,颗粒粘附在基材表面,可识别为残留物。它们可能是原始海洋微生物污染的残留物,也可能是激光诱导生物等离子体的再沉积。在纳秒脉冲激光微细加工的作用下,表面呈现出基体材料的重铸特性。Long等人(2019)也发现,当使用纳秒激光时,纳米结构的形成对激光脉冲能量很敏感。获得纳米结构需要高的激光脉冲能量

 

微信图片_20220524151919.jpg

图13 对应于不同激光注量的激光清洗表面微区的AFM图像:(a)1.38 J/cm2(b)2.76 J/cm2,(c)4.14 J/cm2和(d)5.52 J/cm2

 

微信图片_20220524151922.jpg

图14 对应于不同激光注量的激光清洗表面微区的平均表面粗糙度(Ra)。

 

上述三维地形特征可能会给基底表面带来一些特殊功能。致密的纳米结构可以改变基底表面的初始状态,进而影响疏水性。因此,进一步分析了激光清洗后基板表面的润湿性。图15显示了不同激光注量下激光清洗表面的水接触角。对于1.38 J/cm2和2.76 J/cm2的激光影响,表面可以用Wenzel模型解释,液体填充在粗糙表面。对于4.14 J/cm2和5.52 J/cm2的激光影响,激光清洗后的表面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性。激光辐照度为5.52 J/cm2时,表面还具有154°的超疏水性能。其较强的疏水性与表面粗糙的纳米结构有关。

 

微信图片_20220524151926.jpg

图15 对应于不同激光注量的激光清洗表面的水接触角。

 

4、讨论

 

关于激光清洗技术,近年来一些研究侧重于去除不同的物体,如金属膜、颗粒、油或油漆。这些研究可为该技术在自动化、航空和航天工业中的应用奠定基础。然而,对于海洋工业而言,除了少数关于激光辐照处理或杀死细菌或硅藻的研究外,很少有研究使用激光清洗去除海洋微生物污垢。先前关于激光处理海洋微生物的研究表明,低注量激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可导致海洋细菌死亡。需要注意的是,参考文献中使用的脉冲频率很低(5 Hz和10 Hz),激光照射时间过长(5 min、10 min和15 min)。它们与本工作中使用的激光清洗有很大不同。随着快速激光器的发展,纳秒激光清洗技术应运而生。这项技术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高效除雾工具,可以快速去除固体表面的微生物污垢,而不是杀死海洋微生物。这对海洋工业的未来应用可能会有很大的好处。

 

微信图片_20220524151929.jpg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建立了AA6061铝合金与Al-Mg2Si复合材料异种接头搅拌摩擦焊接过程的三维粘塑性材料流动模型。

 

直接处理微生物而不从基质中提取微生物的报道很少。一般来说,海洋微生物污垢的元素组成特征很差。常用的生物分析技术不适用于评估激光诱导去除海洋生物膜的效果。原因是生物分析技术总是要求激光处理前后的微生物污垢保持活性,以比较细菌去除数量或细菌覆盖面积。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观结构表征使我们能够直观地评估激光对海洋微生物的清洗效果,而不是将它们从微生境中提取出来并使其存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明确确定激光清洗海洋微生物污垢的不同程度,以及对金属基底的影响。

 

如上所述,高功率脉冲纳秒光纤激光器(1064 nm,30 ns,20 kHz)可有效清除铝合金表面的海洋微生物污垢。研究了各种激光清洗参数(激光注量、平均激光功率和频率)的组合,以确定产生的平均微生物污垢去除厚度。可以从横截面SEM图像测量厚度。生物膜去除率(μm/脉冲)相对于激光注量(J/cm2)的变化如图16所示。如图所示,去除厚度强烈依赖于激光注量。

 

微信图片_20220524151933.jpg

图16 每脉冲生物膜去除厚度随激光注量的变化。

 

根据图17,铝合金的烧蚀阈值约为0.78 J/cm2因此,由于激光注量高于基板损伤阈值,激光清洗表面在不同激光注量下或多或少显示出相同的熔化现象(图9)。虽然在清洗过程中,所采用的激光参数可能会导致表面熔化或微加工,但对基板的损伤很小。在5.52 J/cm2的影响下,铝合金的去除厚度小于2 μm,不会对后续使用产生不利影响。此外,还采用XRD分析来评价激光清洗后的新表面的相组成。值得注意的是,在激光清洗前后,既没有观察到新的峰值,也没有观察到峰值强度的变化。说明清洗过程中没有发生相变。

 

微信图片_20220524151936.jpg

图17 每脉冲铝合金基板去除厚度随激光注量的变化。

 

图18显示了本实验中不同激光注量下的激光清洗效率。多个激光器同时工作可进一步提高清洗效率。此外,从清洁生产的角度来看,用激光清洗代替化学和物理清洗是有益的。生产方面的显著优势是:

 

(1)它高效、快速、经济,在基板上具有较低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整个清洗过程不会损坏原材料,只会清除海洋材料表面的微生物污垢。

 

(2)它可以去除不同厚度和成分的各种微生物污垢。

 

(3)它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该工艺不需要磨料、化学清洁剂或掩蔽材料。

 

(4)产生的废物很少,剩下的废物是无害物质。

 

(5)该过程产生的噪音非常低,甚至几乎没有噪音。

 

(6)这是一种高度选择性、可靠、精确和安全的清洁方法。

 

(7)清洗过程可以很容易地自动控制。

 

微信图片_20220524151939.jpg

图18 不同激光注量对应的激光清洗效率。

 

显然,激光清洗为清洁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替代方案,可以清除海洋材料表面的微生物污垢。

 

激光对海洋微生物的影响可能取决于不同的因素,包括海洋生物膜的化学成分、微生物污垢厚度和激光吸收率。在激光清洗过程中,厚的海洋生物膜可能会带来一些额外的困难。尽管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对微生物的清洗不能完全归结为固定的物理和化学机理,但基于以往的研究,可以用一些具体的理论观点来解释去除过程。如Wilson(1993)所述,高功率脉冲激光可能具有光烧蚀影响。温度升高导致细胞蒸发和变性,这通常发生在激光波长与红外区域相对应时(Ward等人,2000年)。

 

众所周知,海洋生物膜主要由75-90%的基质和约10-25%的生物体组成。基质包含不同的生物聚合物,主要是EPS、蛋白质、脂质和DNA。EPS从自然海水环境中捕获营养物质,并将其传输到生物膜中,以便随后附着、发育和生长生物污垢。关于激光与生物膜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讨论很少。在激光医学领域,生物组织的热传导可以用1948年建立的Pennes模型来解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合适的数学模型来揭示激光清洗铝合金表面微生物污垢的潜在去除机制。

 

根据获得的实验结果,图19阐明了通过激光清洗去除微生物污垢的特殊物理过程。从EDS分析结果来看,元素分布揭示了海洋微生物污垢的复杂化学成分。一些白色对比区域随机分布在与铝氧化物相对应的微生物污垢附近。氧化铝的熔化和沸腾温度分别为2327 K和3253 K。可以推断,在激光清洗过程中,在表面上观察到的烧蚀温度高于氧化铝的沸点。这将导致铝氧化物的去除。众所周知,金属氧化物的沸点远远超过微生物的沸点。这样的高温很容易烧蚀和蒸发微生物污垢。在此过程中,使用电荷耦合器件相机在清洁表面上方产生大量等离子体。烧蚀也称为光学破坏,主要由等离子体电离引起,不取决于清洁物体的特性或性质。


微信图片_20220524151943.jpg

图19 激光清洗去除铝合金表面海洋微生物污垢的物理过程。


这表明,几乎所有类型的微生物污垢,即使是对固体表面粘附力最强的微生物污垢,都可以被烧蚀。此外,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到大量飞溅的微小颗粒状微生物污垢。这表明,激光清洗也可以在表面施加力,将微生物污垢粉碎成微小颗粒。

 

遗憾的是,测量微型生物膜吸收系数的技术目前还不成熟,要获得微型生物污垢的准确物理参数也不现实。对于输出的1.06 μm波长激光,由于微生物污垢的吸收能力较弱,可以认为大部分激光通过表面微生物被Al衬底吸收。以下为本次分析中所做的具体假设并据此计算出衬底表面温度:

 

(a)激光脉冲形状为矩形。

 

(b)铝合金基体具有足够的厚度。

 

(c)1.06 μm波长激光被铝合金基体完全吸收。

 

得注意的是,热量仅由单个激光光斑内五个脉冲中的一个产生。实际上,表面温度将远远超过微生物污垢的沸点。脉冲序列所累积的热量产生非常高的温度,导致表面微生物污垢和材料瞬间蒸发。

 

根据上述分析和讨论,激光清洗为去除海洋工程材料表面的海洋微生物污垢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替代方法。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对藤壶和贻贝等大型生物污垢以及激光清洗表面的功能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

 

5、结论

 

在这项工作中,创新性地利用高效环保的高功率纳秒光纤激光清洗技术,直接去除铝合金表面自然生长的化学复杂微生物污垢。对未清洁和清洁的样品表面的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有助于海洋除油和防污。

 

(1)这项工作是利用环境友好的纳秒脉冲光纤激光清洗技术去除金属基底上海洋微生物污垢的一次尝试。可以成功去除复杂多样的微生物污染物。

 

(2)主要有用激光注量在2.76 J/cm2和5.52 J/cm2之间。它可以实现优异的表面质量。

 

(3)由于温度升高,海洋微生物污垢的主要去除机制似乎是快速蒸发和烧蚀。

 

(4)在清除微生物污垢后,激光清洗也会导致金属表面熔化和微加工,但这些都会对基底造成最小的损坏。

 

(5)在特定激光通量下(5.52 J/cm2),表面甚至具有额外的超疏水性,这为定期使用防污提供了可行性。

 

(6)激光清洗表面的抗菌粘附性和耐腐蚀性等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由于平均功率的气候变化,激光清洗目前不适合快速去除宏观生物污垢。

 

(7)这项研究表明,纳秒激光清洗技术在未来可用于清除关键轻型海洋结构物表面的海洋微生物污垢,如海洋核动力装置、航空母舰、高速炮艇、战略石油储存装置和海上航天器。



来源 : 江苏激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发布时间 : 2022-05-24

创新中心再获政府授牌 3D打印技术助力康复辅具产业发展

3DPIC

微信图片_20220523092610.jpg


5月20日上午,2022年深圳市辅具创意设计大赛暨大湾区智能辅具创新论坛启动仪式在坪山举办,以“携手新产业,聚合新动能”为主题,建立打造深圳市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基地。深圳市3D打印制造业创新中心(简称“创新中心”)荣获大湾区辅助器具创新中心授牌,以3D打印技术助力康复辅具产业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523092616.jpg


创新中心创始人姚彩虹女士和医疗板块项目总监周旋博士出席揭牌仪式和启动仪式。以个性化定制康复矫正辅具3D打印技术为核心,荣获坪山区人民政府授予创新中心大湾区辅助器具创新中心牌匾。 


微信图片_20220523092621.jpg

微信图片_20220523092626.jpg

微信图片_20220523092629.jpg


康复辅具是预防、改善、代偿人体功能障碍或进行辅助性治疗的产品,用于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慢病人群等功能障碍人士。 


微信图片_20220523092633.png


3D打印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平台中承担辅助器具定制化制造角色。采用数字化3D打印技术实现康复辅具的制作,通过计算机精准设计,选择的不同的材料与力学结构,做到精准矫正与治疗,形成一套完整的康复辅具解决方案。


微信图片_20220523092641.png

创新中心概况


深圳市3D打印制造业创新中心是为顺应我国3D打印技术发展的趋势,契合深圳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并积极主动地引导增材制造产业集约、健康发展而成立的深圳市“十大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的新型创新载体。


创新中心由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深圳市3D打印协会会长单位光韵达(股票代码:300227)牵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单位沃特股份(股票代码:002886)以及行业专家、领航者、多名博士团队共同出资设立,其旨在突破制约3D打印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撬动3D打印全产业链的材料、装备与服务,搭建能够支持3D打印产业化的数字化、国际化共性技术平台。


创新中心致力于在行业内部开展设备、材料、配套工艺研究及产业化推动,引进或孵化高端技术企业,促进3D打印产业规范、快速、健康发展,打造“政-产-学-研-用-资”一体化的3D打印研究创新平台。




来源 : 深圳市3D打印制造业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 : 2022-05-23

【飞秒智能制造】产品与解决方案(四):光纤布拉格光栅

光纤布拉格光栅

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自动化



典型应用场景:光通信、光传感

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经过20余年的发展,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成为光纤通信和传感中最重要的器件之一,已形成一个数亿美元的产业和一个稳定的研究领域。

FBG具有附加损耗小、体积小、能与光纤很好地耦合、可与其他光纤器件融成一体等特性,是全光网中的关键技术器件,FBG技术可以为全光通信系统中光源、光放大、色散补偿、光终端复用器(OTM) 、光交叉连接(OXC)等关键部件提供解决方案,并随着全光通信网络和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发挥出越拉越重要的作用。

FBG的商业化方面已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选频、光纤激光器反射镜、掺铒光纤放大器增益平坦及降噪、DWDM系统中的波分复用器、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的色散补偿。

FBG优异的性能指标和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使其在传感采矿、大型结构的应变及温度准分布式测量、油(气)井下压力和流量的测量、航天器运行状态监测、桥梁变形测量、输电工程等行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应用范围随着科研水平和制造能力的发展还在不断扩大。



行业挑战

● 传统方法的弊端

传统的FBG制作方法是采用紫外光照射和相位掩模结合的方法,尽管该方法通量大,但缺乏灵活性,必须在紫外(< 250nm)照射前剥离光纤以去除聚合物涂层,使其容易发生断裂,并在光栅形成后强制重涂。只有使用光敏光纤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 现在普遍制造FBG的方法

另外一种制备FBG的方法是使用飞秒激光直写工艺,这种方法不需要剥离和重涂过程,而且广泛适用于多种光纤。更重要的是,该方法具有灵活性,可以制造出不同参数和形状的FBG。此外,纤芯的折射率会被永久地改变,与用紫外光制造的情况相比,它不会因热而退化。事实证明,只要设备符合要求,良好控制飞秒激光直写可以产生高质量、高反射率的FBG。


● 飞秒激光直写FBG面临的挑战

传统FBG加工方法的瓶颈主要是加工过程中多个环节依赖于人的经验判断和人为操控。加工结果因人而异,无法很好地实现稳定性和一致性,从而有效控制FBG的制造质量。此外,刚接触FBG的人需要接受深入的培训,以积累足够的经验,从而获得高质量的FBG。这样的过程降低了FBG制造的可重复性和成品率,延迟了可用加工结果的产生,并且对于质量控制非常不利。这样的训练过程对FBG加工的质量管控并不是十分理想。确保加工的过程快捷、高效、成功率高,每次制造的FBG都具有高质量、可重复性、一致性且受到的人为影响最小才是FBG加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方案概述

Innofocus FBG制造系统是一种为高效飞秒激光直写FBG专门设计的具有专利保护的全自动加工系统,具有极大的简便性,灵活性,可靠性,可重复性和高产率。Innofocus FBG制造系统属于一键操作系统,它可以自动识别光纤纤芯和制造位置,然后在加工中追踪纤芯位置,高精度,高效完成制造过程,从而提供研发和大规模工业应用所需的一致性,可靠性,速度和灵活性。

● 自动查找加工位置

微信图片_20220520160518.png
match

图例:软件自动寻找光纤纤芯,此种情况即为焦点已位于纤芯上。


使用飞秒激光直写系统进行FBG制造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准确找到光纤纤芯的位置,并在加工过程中确保激光焦点(即所制造的FBG)始终位于光纤纤芯上。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光纤的倾斜或不平直特性,即使在加工起始点位置正确,在加工过程中也会出现离焦情况,而导致FBG加工的成功率很低。这就要求实时观测和纠正制造过程出现的离焦状况,而使用手工加工方法以及用当前市场上非自动加工设备是难以实现的。Innofocus® FBG加工将使用先进的图像识别系统来指导和自动识别整个制造过程中纤芯的位置。


● 自动校正加工位置

微信图片_20220520160521.png

图例:对于倾斜和弯曲的光纤,Innofocus系统也可以实现让焦点始终位于纤芯上。


在上述情况中,我们假设光纤与扫描台完美对准,没有任何弯曲或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只需要查找一次纤芯位置即可。但是,这种理想情况常常无法实现,光纤的倾斜和弯曲会严重影响制造位置并降低FBG写入的质量。

使用Innofocus研发的自动位置识别软件,可以完全避免光纤倾斜和弯曲引起的误差。该软件可自动测量光纤与写入轴之间的角度,精度最高可达0.001°。这样,软件将自动调整加工路径以与光纤纤芯对齐,而无需进一步调整安装位置。从而可以实现高重复性和量产。


● 识别过程稳定

高质量的FBG加工,要求软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以应对任何突发或干扰情况。例如,光纤上的灰尘。FBG系统通过有意使用带有灰尘的光纤来测试软件的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其中每种尘埃均显示出衍射图样,软件识别过程稳定。


客户价值

● 高度自动化

自动化程度高,定位精度高于50纳米。


● 进度实时跟踪

      在制作过程中自动识别纤芯位置并实时跟踪纤芯位置,确保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大大提高了制作的成功率和生产率。


● 科学和工业应用的理想选择

具有高质量、灵活性、成功率、一致性、可靠性和其他许多核心优势,是研究和工业应用的理想选择。


FBG刻写结果展示

微信图片_20220520160526.png

中心波长: 1540.645 nm

栅区长度: 3 mm

反射率: 97.1%

边模抑制比( SLSR ): 15.56dB-7.02dB =8.54dB

3db带宽: 0.17 nm

光纤类型: SMF-28


获奖展示


微信图片_20220520160529.jpg


Innofocus FBG制造系统是一种为高效飞秒激光直写FBG专门设计的具有专利保护的全自动加工系统,具有极大的简便性,灵活性,可靠性,可重复性和高产率。Innofocus全球领先的技术与产品性能,得到科研与产业界的广泛认可,并被美国Semiconductor Review评选为Top 10 Photonics Solution Providers in APAC 2021(2021亚太十佳光子学解决方案提供商)。



来源 : 北京拓普光研 发布时间 : 2022-05-20

精工重器--InnoLas公司SpitLight Heavy Duty 7J高能脉冲激光器发布

德国InnoLas公司在2022年刚闭幕的德国慕尼黑激光展上正式推出了超高稳定性的高能量脉冲Nd:YAG激光器SpitLight 7000 Heavy Duty(简称HD)型号。这是InnoLas公司在欧洲DESY项目累计成功交付4套并稳定运行整整一年之后,正式推出的升级型号;在原有的SpitLight 7000的基础上,将稳定性相关方面的参数大幅提高!Heavy Duty直译成汉语仅仅是“耐久、耐磨”的意思,代表着高可靠性;但厂家的设计初衷不止于此,意译为“重装”结合“重器”才更为贴切。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展开来解读:

微信图片_20220519134052.png

首先,在知名的DESY(位于德国汉堡的德国电子同步辐射设施),这款激光器是用来泵浦强激光系统(TW)。由于泵浦钛宝石需要用长焦聚焦镜把泵浦光能量聚焦于钛宝石晶体之中,因此对泵浦激光器能量稳定性、指向稳定性、能量分布(模式)平顶度要求极其苛刻;一般传统设计下的高能量YAG激光器,在>2J的高能量下优先保证的是高能输出,以上几个参数可以做到出色但绝对称不上苛刻的。


我们先看一下SpitLight Heavy Duty发布的各项参数:


微信图片_20220519134056.png

这个系列分成两个型号,分别对应4J@532nm和>6J@532nm的单脉冲能量,下面我们分别就能量分布(模式)能量稳定性、指向稳定性进行解读。



01

SpitLight HD卓越的性能



SpitLight HD平顶能量分布,光斑模式非常好,适应钛宝石强激光泵浦和冲击强化应用要求!


微信图片_20220519134100.jpg

SpitLight7000 HD的平顶光斑


微信图片_20220519134104.png

SpitLight7000 HD的平顶光斑


  • SL7000是为钛宝石飞秒强激光系统(TW/PW)泵浦而设计的——平顶能量分布极其重要!

  • 像激光冲击强化这类应用,就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平顶能量分布和高斯分布之间做出选择。


02

脉冲能量稳定性进一步提升



从下图实测的数据来看,532nm波长绿光的长期能量稳定性从本身就出色的<1.3%进一步提高到了<0.8%,而且是连续测试了24h的表现,以往给出的一般都是8h的结果。


微信图片_20220519134204.png


解读:客观的说,其实要达到一个能量指标的稳定性并不是很难(比如1000个脉冲),国内产品也能做到;难点在:一方面如何长时间的保证它持续稳定(比如8~24小时),另一方面在当激光器面临环境挑战,能不能数年如一日的保持住这个指标不严重劣化。在国内外很多的用户现场,头痛的是起初购买的时候稳定性方面的指标还算不错,质保期内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使用了不超过2-3年,不仅能量掉得有点厉害,而且能量稳定性也劣化了,不确定度变高了不止一筹——而这样的情况对加工类的使用和泵浦类的使用负面影响极大。


下面我们对比一下SpitLight 7000和,SpitLight 7000 HD的技术指标:


微信图片_20220519134208.png

SpitLight 7000 HD的技术指标进一步提高!



03

指向稳定性显著提升



微信图片_20220519134213.png


解读:对于像泵浦钛宝石这样需要用长焦聚焦镜把泵浦光能量聚焦于钛宝石晶体之中的应用,包括其他希望光斑在工作面的抖动越小越好的应用来说,指向稳定性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这块受YAG激光器增益原理和光学设计的限制,很难进一步大幅提升,普遍就是±50µrad的指标;SpitLight HD这次将其提升到远小于30µrad,且是(24h)长效稳定,是很厉害的,走在世界前列。



04

SpitLight HD的光学结构和其他特点



  • 在光学结构上,SpitLight HD比SpitLight2000( 2J型号)增加了2级灯泵浦Nd:YAG放大,能量上升到4J和6J两档。

  • 在机械结构上,SpitLight HD和SpitLight系列其他激光器一样,是全一体化全铸铝结构,采用的航空级铝材——结构强度高,稳定、可靠、隔振隔热效果好,完全达到工程化的7*24的使用要求!

  • 在陶瓷谐振腔体上,SpitLight HD的激光腔采用特设的陶瓷腔设计,腔体本身可以终生工作,无需任何维护和更换备件!

  • SpitLight HD,也可以加种子实现单纵模单频输出,线宽100MHz。


微信图片_20220519134217.png

上图是安装于DESY的SL7000,激光头体积只有665mm x 478mm x 125mm(长x宽x高)。激光头和电源体积均大大减小,紧凑、占空间少,这是很多客户喜欢SpitLight的一个重要原因


05

SpitLight HD的激光冲击强化应用



微信图片_20220519134221.png




图片




写在最后:




微信图片_20220519134230.png

INNOLAS针对高端工业应用的266nm四倍频器还开发了一套极致抵抗恶劣环境,提高稳定性的自动单元稳定器,包含以下功能:

1)在线能量测量模块

2)密封防尘及主动除尘机制

3)对湿气的密封式保护和集成除湿



关于系列产品的重复频率




● 关于SpitLight HD系列这种YAG灯泵激光器的重复频率,有的客户还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经常会问我们能不能做到单脉冲或可调节?在这里说明一下:一律是可调的,叫分档可调:例如10Hz/5Hz/3.3Hz/2Hz/1Hz(最大频率的整数分之一),这是由灯泵浦YAG激光器的热透镜效应决定的。


InnoLas公司做为脉动科技创建伊始便建立合作关系的资深纳秒激光器制造商,见证了脉动科技多年来的一步步成长。同时,脉动科技作为InnoLas公司在中国区的独家代理商,也对InnoLas激光器在中国科研及工业领域的逐步拓展功不可没。预祝破茧成蝶的InnoLas激光器携手脉动科技在2022-23年度的市场表现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



来源 : 脉动科技 发布时间 : 2022-05-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