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新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激光市场

中国工业激光市场在 2019 冠状病毒病、关税壁垒、全球供应链中断的情况下,持续增长。 激光和光子学公司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成长型市场中发展,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挑战性,而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仍然严重,并可能恶化。 本文介绍了 2021 年中国激光市场的年度表现,重点分析了中国激光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在世界新秩序下引导中国激光市场的策略。 预计到 2022 年,中国激光市场将再次出现两位数的增长。


中国经济的现状


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8.1%。因此,在过去的两年里,平均年增长率为5.1%。中国经济规模大于欧盟加英国,名义上约占美国经济的77%。普遍共识是,未来五年,中国GDP年增长率将在5%的范围内,而美国的年增长率将在3%的范围内。事实上,中国政府刚刚在最近的“两会”上将2022年的GDP目标设定为5.5%。


在中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之前,为了评估中国在世界制造业实力排名中所处的位置,中国工程院(CAE)制定了制造业实力发展指数(manufacturing power development index),以评估世界各国的制造能力和排名。自2015年起每年发布一次,已成为中国政府客观评价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权威指标。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美国领先,其次是德国和日本。中国是第三梯队。2021年,中国的指数上升了5.18点,达到116.02,非常接近日本的117.16。这将使中国在2025年前与德国和日本一起进入第二梯队(图1)。


图1由中国工程院开发的“制造业实力发展指数”自2015年以来每年发布一次,是中国政府用来评估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工具。


中国在2011年左右达到了所谓的“刘易斯拐点”,过去30年的人口红利已经用完了。如今,中国正处于工程师红利时代,中国每年有1000万大学毕业生中,有600万拥有STEM学位,是美国的6倍。此外,中国还有1亿工程技术人员。其庞大的工程人才库使中国公司在研发成本方面比海外同行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图2)。


微信图片_20220518113543.jpg

图2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30年周期。第一个时期(1981 - 2011年)是由9亿低成本劳动力的人口红利驱动的。下一个时期(2011 - 2041)是由1亿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的工程师红利驱动的,中国继续每年产生600万工程师。


中国激光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激光市场。回顾2020年,中国激光产业全年实现了10个百分点的正增长,远远超出预期,2021中国激光产业继续保持增长趋势。2021,该国激光设备市场的总体规模同比增长18.3%,达到创纪录的129亿美元(图3)。在中国从旧的低技术产业向新的高技术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激光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许多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最终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图3 2011至2021中国激光市场规模。


仅工业激光市场就约为80亿美元,其中激光切割占40%,其次是激光焊接(14%)、激光标记(13%)、semi/显示(12%)、精密加工(9%)、非金属加工(7%)和其他(6%)。


光纤激光器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光纤激光器市场。2021,其光纤激光器市场增长15.3%,达到17.1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63%。6千瓦功率水平的出货量显著增加,10千瓦激光器的销售更具爆炸性。12kw和20kw成为我国板材切割的主要激光源。


2021,国产光纤激光器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60.4%,而2017年仅为33.6%。功率为1千瓦或以下的光纤激光器均由中国公司制造,90%由Raycus和Max Photonics制造。1至3千瓦和3至6千瓦的国产化率分别达到92%和86%,而6千瓦以上的国产化率几乎是两半:目前6至10千瓦和10至40千瓦的国产化率分别为51%和49%(图4)。


微信图片_20220518113548.jpg

图4 2018年与2021中国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国产化趋势。


超快激光市场


在半导体、显示器制造和玻璃加工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的超快激光市场正在快速增长。2021,超过45家制造商在中国共售出2400台激光器。销售的超快激光器中95%是皮秒激光器。飞秒激光只占据了很小的市场份额。国产激光器占总销量的55%,但仅占总收入的30%,这表明国产超快激光器的功率水平较低,大多在10至50瓦之间,而进口激光器则用于更高功率的应用。


2021,基于超快激光的系统的总收入达到8.83亿美元。蓝宝石/玻璃切割占48%,其次是柔性印刷电路切割占32%,玻璃内部QR编码占8%,OLED占3%,半导体占3%,研发占3%,标记占2%。随着新应用的出现,这种组合肯定会发生变化(图5)。


图5中国超快激光市场格局。


与光纤激光器一样,超快激光器的价格也在下降,尤其是在红外和紫外波长功率低于50瓦的情况下,2021的价格下降了30%以上。


在5G微处理、AR/VR、人工智能、更高精度芯片、更高分辨率屏幕和各种柔性材料的高需求推动下,中国的超快激光市场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


MicroLED激光加工设备市场


MicroLED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可用于制作高分辨率显示器,具有优异的性能,可以经济地扩展到非常大的尺寸,很容易超过20英尺(6米)。MicroLED显示屏将发展成为一个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市场,激光将在通过激光剥离(LLO)和激光诱导前向转移(lift)技术制造MicroLED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自2013年以来,韩氏激光公司一直在使用自己的准分子激光器开发这些系统。2021,他们的升降机和LLO设备在当地显示器制造商进行了安装和测试。提升机的定位精度为±1µm,传输速度高达100 m/h,LLO系统可处理的最小尺寸为10µm,间距为10µm,剥离率为99.9%。


激光切割市场


激光切割设备一直是中国激光加工设备市场的最大细分市场。2021,收入和发货量大幅增长。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加剧,但与基础设施、交通、通信、电厂、农业和其他行业密切相关的工程机械和特种车辆订单数量并未受到影响。事实上,2021上半年,国内订单有所增加。总收入达到43.4亿美元。


除了传统的激光平板切割机和激光管切割机外,大幅面坡口切割机以及用于热成型板材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近年来也变得很流行。


2021下半年,紧张的市场状况导致激光切割设备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总体而言,其年增长率仍为7.4%。


激光焊接市场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下,国内市场对大功率激光焊接设备需求旺盛。去年需求持续增长,包括对电池激光焊接的需求不断增加。非金属材料的激光焊接需求也显著增长。2021激光焊接市场为25.2亿美元,年增长率为26%。


自2019年以来,手持式激光焊接设备在中国蓬勃发展。2020年和2021,手持式焊接设备的总发货量分别为80000台和100000台。


这种繁荣是由几个因素造成的,包括光纤和二极管激光器的低成本、设备本身的低入门门槛、脉冲焊接、准连续焊接和连续焊接之间的轻松切换,以及能够处理工件的各种复杂焊接。


激光清洗和激光辅助制造市场其他激光设备应用,包括激光清洗和激光辅助制造,正在取得巨大进展。随着人们对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工业清洗方法正逐渐被淘汰,并被激光清洗所取代。这个市场在中国相对较新。2018年以来,国内激光清洗设备市场开始上升,每年都有各种新机型出现。激光清洗机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可广泛应用于模具、桥梁、铁路轨道、武器和机械设备、电子设备、精密仪器、文物的清洗,也可用于飞机和船舶的油漆清除。2021,中国激光清洗设备的市场规模达到7300万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1亿美元。


激光增材制造市场继续成熟并快速增长。2021首次达到20多亿美元。光纤激光器的低成本,以及用于激光3D打印过程的各种激光控制技术和光束操纵,加速了其发展。

图6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11个国家)和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渐进协议,15个国家)。


STAR Market——面向高科技公司的中国新证券交易平台


2021,中国激光产业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板明星市场于2019年6月13日启动。这是一个以注册为基础的系统,针对具有潜在高增长和强大研发能力,但收入和净利润低于标准的高科技公司。平台不再把净利润放在首位,因此增加了资本市场对创新经济的容忍度。


亚洲区域一体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发展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于2022年1月1日生效,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协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Partnership,CPTPP)于2018年12月28日生效。这两项贸易协定为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并将对激光产业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激光市场展望


光纤激光器、激光切割机、超快激光器和上游光学设备的恶性价格战将逐渐演变为与定制解决方案的竞争。对客户需求和服务的快速响应将是比价格更重要的因素。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工程团队,一个可靠及时的服务网络,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


中国激光产业的资本投资正在增加,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通过其产业政策和“激光产业园或集群”提供的支持也在增加。这些激光园区旨在实现产业规模和集群,并为当地产业链提供支持。这些措施将为中国激光产业带来巨大优势。人们预计,在未来五年,即中国的“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建立许多这样的激光公园。


2022年中国工业激光器市场的年增长率预计在10%左右。


来源 : 江苏激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发布时间 : 2022-05-18

一种电子烟发热网丝跟引脚的激光焊接设备及焊接工艺方法

电子烟是指产生含烟碱(尼古丁)的气溶胶供人抽吸的电子传送产品,是通过发热网丝加热液体来起作用,该液体的产生由使用者吸入的气溶胶或“蒸气”。目前我国电子烟产业初具规模,根据《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数据披露,当前国内电子烟制造及品牌企业超过1500家,电子烟供应链及周边服务企业近10万家,直接与间接带动就业人数约550万人。随着产品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电子烟受众人群范围的拓宽,电子烟产品也层出不穷。针对于内部关键部件发热网丝跟引脚的激光焊接,铭镭激光设备有限公司制定了相应的激光焊接设备及焊接工艺方法的方案。


1.png

电子烟发热网丝跟引脚的激光焊接,具体情况是:发热网丝引脚端宽度0.4mm,厚度0.08mm,圆柱形引脚直径0.3mm,要求发热网引脚端与圆柱形引脚贴合,在两者相切处,激光焊点穿透发热网引脚端使其与圆柱形引脚紧密焊接在一起。

一、目前现有焊接方法

及不足如下:


1、采用传统技术的YAG激光器,通常是水冷却,需要一段预热时间来稳定光学谐振腔,并且YAG设备焊接光斑较大,最小焊点直径一般大于0.4mm,功率密度相对分散,对于薄材料的精密焊接产品而言,此类激光设备功率波动性大,不稳定。针对于本产品很容易造成虚焊或者发热网引脚端变形、焊穿等,导致产品拉力不足、内阻测试不合格,外观不良等,造成产品焊接不良。

2、焊接定位压合治具目前采用盖板压合,利用盖板的重力,使产品贴合严实。由于产品小且精细,产品定位精度,压合紧密度对焊接质量有很大影响,盖板稍有形变就会导致产品间有间隙不能紧密贴合,导致发热丝网焊穿、虚焊,造成焊接不良。而且此方法将产品装入治具效率低,位置准确度差。

3、目前焊接工作方式采用激光直输焊接头,焊接头固定于Z轴上处于静止状态,由二维平台带动治具移动来实现焊点的位置间距,即焊接一个焊点工作台就需要移动相应的距离位置,才能实现下个焊点的焊接。此方式对工作台的重复定位精度有非常高的要求,且治具与二维工作台间需要紧密固定,防止因惯性作用使治具发生偏移,导致焊接点位不准,造成焊接不良,而且焊接效率极低。

以上生产方式,产品的良率低于80%,一模四十个产品,共320个焊点,45秒钟完成焊接,生产效率低,良率低,造成了很大的材料浪费,时间浪费,增加了成本投入。

二、铭镭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推出的

ML-WF-ZJ-2D-QHW100准连续双振镜头

激光焊接机原理及焊接工艺方法


铭镭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推出的ML-WF-ZJ-2D-QHW100准连续双振镜头激光焊接机针对于发热丝网跟引脚的焊接,不仅焊接质量稳定、效率高,而且生产良率高达99%以上。设备整机如图1所示:

2.png

其特征具体所述如下:
(1)、如图1所示为双振镜头精密激光焊接机主体结构。设备正常开机后,按照设备操作流程,工控机及控制软件系统开始启动,激光器运行,进入待命状态,当激光器接收到控制软件所给的出光信号后,即可输出激光。所输出的激光为主光路,通过控制软件端口设置切光模组的打开、关闭,实现两个扫描头间的光路切换。

(2)振镜扫描系统将会按照控制软件设置好的焊点程序带动激光运动,并通过F-θ透镜聚焦,使激光作用于工件焊接处,实现产品的有效焊接。两路振镜扫描系统模组的硬件配置一样,所以应用实现的功能一样。

(3)、该产品组件需求焊接范围186mm×35mm,针对焊点的需求,选焦距F=170mm的F-θ透镜,焊接范围为100mm×100mm,采用双振镜头并排设计实现该产品的焊接,且双头之间的距离可通过间距调节模组实现,有效焊接范围最大为200mm×100mm,符合该产品焊接需求范围,即振镜扫描系统模组1焊接产品前93mm×35mm位置范围,振镜扫描系统模组2焊接产品后93mm×35mm位置范围,且两光路切换时间在100ms内可完成,很好的实现了双振镜头非移动式拼接焊接。

(4)、如图2所示,为负磁吸附焊接治具,正面为引脚导向定位槽,用于固定发热网丝的引脚,引脚直径0.3mm,治具槽宽0.32mm,槽深0.27mm。引脚入槽后,在治具背面圆柱形强力磁铁的吸附作用下,紧贴于槽内壁,引脚在槽内横向移动空间±0.01mm,高出治具上表面0.03mm,便于跟发热网丝无缝贴合。治具两端有产品定位销钉,尺寸距离跟发热网丝模组定位孔对应,将其精准固定,在圆柱形强力磁铁的吸附作用下,发热网丝的引脚端与发热网丝的引脚紧密贴合,如图3所示,此时产品已经具备激光焊接的条件。

3.png

(5)、工控机及控制软件系统里面,产品焊接程序、切光程序及功率相关参数设定完成后,即可启动焊接。如图4所示为焊接后的产品图,图5所示为单个产品成品图,图6为产品焊接点位放大示意图。

4.png

三、综上所述,与同类现有设备

或技术相比的优势


1、铭镭激光设备有限公司ML-WF-ZJ-2D-QHW100双振镜头激光焊接机,激光器采用风冷结构。激光器由固体二极管进行泵浦,因此当激光器不使用时可以完全关闭,并且能够在无需预热时间的情况下即可获得正确的激光功率。由于光纤激光器只有在工艺准备就绪时才被打开,因此可实现更高的正常运行时间,1秒钟可稳定输出40个焊点。焊接光斑小,焊点直径可调至0.3mm内,能量密度集中,焊接稳定且精度高,提高产品外观焊接质量,每个焊点能量均匀,且焊接拉力强度波动范围小,拉力大小基本一致,产品内阻测试稳定,阻值1.1Ω±0.1Ω间,符合该产品的焊接工艺要求。

2、治具引脚用定位槽定位,发热网丝用定位针定位,两者采用磁铁负磁吸合,使每个产品焊接部位贴合紧密、无间隙,产品装夹方便快捷,并且保证焊接质量的一致性。

3、采用时间分光方式实现双振镜焊接头间的光路切换,光路切换时间100ms完成,避免治具依靠二维平台移动导致的定位不准,产生焊接不良。此方式生产效率高,即一模四十个产品,共320个焊点,10秒钟完成焊接,相比传统的焊接方法,效率提高了至少3倍以上,良率大于99%,且稳定。


来源 : 铭镭激光工艺研发部 发布时间 : 2022-05-16

炬光新品 | 用于蓝光半导体激光器的紧凑弯月型慢轴准直镜

1.jpg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和微光学的全球供应商——炬光科技发布了蓝光弯月型慢轴准直镜。此款新型慢轴准直镜采用凹凸双面非球面柱形设计,有效焦距为9.7 mm,可用于蓝光半导体激光器慢轴准直。


2.jpg

弯月型蓝光慢轴准直镜


蓝光半导体激光器持续推动着铜、铝等高反材料加工方式的变革。与红外光相比,蓝光对高反金属的高吸收率为传统工业应用(如切割,焊接)带来了巨大的优势。除材料加工外,蓝光在医疗、照明、泵浦等领域的应用也倍受关注。


炬光科技为蓝光整形提供合适的光学元件。用低吸收率的光学材料是防止光学元件升温的关键。与其它常规设计相比,炬光科技的弯月型慢轴准直镜在有效保证高功率蓝光激光器实现最小发散角的同时可做到更紧凑的设计。


弯月型慢轴准直镜和常规慢轴准直镜比较:

假设弯月型慢轴准直镜和普通慢轴准直镜有效焦距相同,使用弯月型慢轴准直镜的系统总长度相较使用常规慢轴准直镜的系统小很多。弯月型慢轴准直镜可以帮助实现具有更小尺寸的紧凑型设计。


常规慢轴准直镜:

3.png

弯月型慢轴准直镜:

4.png

常规慢轴准直镜和新弯月型慢轴准直镜仿真结果比较


炬光科技使用独特的晶圆级同步结构化加工工艺进行微光学透镜生产,此工艺可一次性生产出数千个透镜,从而实现高性价比的大批量规模化生产。

炬光科技主要从事激光行业上游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产生光子”)、激光光学元器件(“调控光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正在拓展激光行业中游的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提供解决方案”,包括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和UV-L光学系统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光子技术基础科学研发和拓展潜在创新的应用领域。公司产品应用于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科学研究、汽车应用、消费电子五大领域。




来源 : 炬光科技 发布时间 : 2022-05-12

浏览量突破330万!“红光奖”投票进入倒计时

近五年来,“红光奖”暨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见证了中国激光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在这个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企业向世界展示了激光产业的“中国力量”。


自4月15日投票通道开启以来,由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组委会、激光制造网主办,联合国内多家激光行业协会、激光学会、激光产业联盟、行业媒体协办的“红光奖”第五届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网络投票可谓是热火朝天。投票开始后,133家入围企业开启了“疯狂”宣传、“花式”拉票模式,微信群、朋友圈出现刷屏、霸屏现象。个人、企业、社会各界纷纷为参评企业摇旗呐喊,让激光科技惠及各行各业。

1.png
▲码上投票

截至发稿前,投票系统访问量已达335万人次,总票数已高达28万票,两项数据远超上届(上届总票数21万票,网络访问量200万人次)。

2.png

▲投票系统截图(截至5月11日11:50数据)

目前,参评企业长飞光坊以1.2万票位列投票最佳人气榜第一名,海德盟数控以1万票位列第二名,镭泰激光以0.8万票位列第三名。彩煌热电、新天激光、先地图像、国神光电、超通智能、星汉激光、大族光浦等企业的票数紧随其后。13个细分类别的奖项排名人气也高到爆炸,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届”红光奖“成功入围企业133家,申报项目合计189项参评企业数量较往届大幅增加,参选项目内容涉及广泛,参赛规模也有很大的突破。评选活动得到了国内外激光行业各领域优秀企业的广泛关注,吸引了众多激光产业链上中下游优秀企业的积极参与。众多激光厂商和机构积极踊跃参评的背后,反映出业界对“红光奖”的认可与追捧,更从侧面证实了其影响力与实力。

图片

目前,投票活动进入倒计时阶段,网络投票将于5月15日落下帷幕(投票通道将在5月15日17时关闭)。临近最后,各奖项的角逐进入最激烈、最紧张的关键时刻。

据介绍,投票结束后,5月下旬将进入专家评审环节,评审委员会将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入围项目进行严格评审。专家评委团将根据参评企业的产品与技术创新、行业贡献力等多个维度评审,参考网络投票意见,综合审定13大奖项的最终获奖名单。根据评选活动日程安排,将在6月下旬举行的颁奖典礼上揭晓最终评选榜单,并对获奖企业进行表彰。

让创新被看见,让贡献被铭记!欢迎小伙伴们积极踊跃投票,请为您心仪的企业和产品投上宝贵的一票,为自己支持的企业赢得获奖的机会。

最后冲刺时刻,谁将冲出重围,斩获行业大奖,让我们拭目以待。

4.png


来源 : “红光奖”组委会 发布时间 : 2022-05-11

长进激光推出抗辐照掺铒及铒镱共掺光纤,助力空间激光通信

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建立覆盖范围更广、传输速率更快、传输容量更大的通信网络系统。作为被普遍看好的下一代空间通信技术,空间激光通信有着传统微波通信无法比拟的众多优势:


(1)通信容量大。激光的频率比微波高3~4个数量级,频段更宽,短时间内可传输大量数据;


(2)通信速率高、功耗低。激光通信的速率能达到10Gbit/s,甚至更高。传输过程中能量集中,不易分散,功耗也比微波低;


(3)抗干扰能力强。激光的束散角极窄,不容易被侦收和干扰。


在此背景下,以激光为信息载体的空间通信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空间通信技术也逐步发展并引发各国研究热潮,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1.png

图1  卫星激光通信示意图


空间激光通信由发射和接收系统构成,发射端将激光放大到足够功率,向对方发射被调制的激光脉冲信号(声音或数据);接收端通过光学天线将收集到的光信号进行放大,然后检测有用信号,其原理如图1所示。由于是自由空间光通信,通信链路中无法实现中继放大,因此除了要保证比较高的调制速率外,还需要能有较大的发射光功率。这就导致半导体激光器在空间通信系统中具有无法逾越的瓶颈。然而,1550nm光纤激光由于处于现有通信系统波段,可以通过铒纤和铒镱共掺光纤进行放大,输出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因此成为空间激光通信系统首选激光光源。


空间通信距离一般都很远,因此激光信号需要放大器进行足够放大,才能将光信号传输的更远。到达接收端时,长距离的传输使信号变得非常微弱,也需要将信号再次进行放大,才能进行解调。因此,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出现使1550nm空间激光通信成为可能。随着空间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掺铒及铒镱共掺光纤放大器凭借宽带宽、低损耗的光学性能和轻重量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并成功搭载在卫星上承担空间通信、数据传输等任务,目前其数据传输速率可达TB/s量级成为了1550nm空间激光通信的关键核心器件。


另外,卫星空间通信系统多处于太空中,大量辐射粒子严重影响器件的寿命。因此,掺铒及铒镱共掺放大器必须具备抗辐照性能,其严重依赖于抗辐照铒纤及铒镱共掺光纤。国内抗辐照铒纤及铒镱光纤又严重依赖进口,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空间激光通信的发展。


抗辐照掺铒光纤


相比于无源光纤,掺铒光纤对辐照更加敏感,在太空及高能物理设施等辐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辐照,光学性能指标会下降,最终影响光器件的正常工作。传统的物理屏蔽方法虽然可以起到隔离高能量射线的作用,但这种方式存在重量过高,体积过大的问题,无法应用在现代太空精密设备中。因此,提升有源光纤自身的抗辐照性能才是解决有源光纤在太空中应用难题的有效途径。

目前的研究表明,辐照时光纤产生缺陷的机理主要有两种:电离损伤和位移损伤。电离损伤是当光纤收到辐照时其中的电子吸收入射粒子能量跃迁到导带,同时在价带中产生对应空穴,即电子-空穴对。位移损伤是当辐照引入到光纤基质中的粒子能量足够大时,高能粒子会导致 Si 或者 O 原子位移从而形成相关缺陷。由于产生位移损伤所需能量高于电离损伤,所以电离损伤是引起有源光纤辐照损伤的主要机制。光纤通过辐照后,会导致光纤产生辐照损耗,降低系统的增益提高光纤的背景损耗,这些都会导致光学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抗辐照掺铒光纤技术


长进激光采用铈离子掺杂技术消除辐照产生的色心,通过调控铝和铈的掺杂浓度和比例提升光纤的抗辐照性能,利用镧离子降低铒离子团簇效应,提升光纤效率,最终制备出了具有良好抗辐照性能的掺铒光纤,其中Er3+的掺杂浓度约为1.9×1025 (Ions/m3),所制备光纤纤芯和包层的直径分别为9μm和125μm。考虑到真实太空环境下的辐照剂量处于102 ~105 Gy量级之间,因此选择了1500Gy辐照剂量与0.2Gy/s的剂量率来测试抗辐照掺铒光纤的辐致损耗与辐致增益变化。图2为抗辐照掺铒光纤截面图。

2.jpg
图2 抗辐照掺铒光纤截面

图3为C波段抗辐照掺铒光纤在辐照前与经过1500Gy剂量辐照后的吸收谱以及相应的辐致损耗谱。其中图3(a)为泵浦波段,图3(b)为信号波段。吸收谱均使用PHOTON KINETICS 2500吸收谱测试仪进行截段法测试。辐致损耗谱由辐照后与辐照前的吸收谱作差得到,在常用的泵浦吸收波段980nm的辐致损耗约为1.4dB/m,在C波段信号1550nm处的辐致损耗约为0.8dB/m。

3.png
图3抗辐照掺铒光纤的原始光纤吸收谱、辐照光纤吸收谱以及对应的辐致损耗。(a)泵浦波段;(b)信号波段

图4为C波段抗辐照掺铒光纤的增益测试结构图。采用典型的前向泵浦EDFA结构,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为波分复用,ISO(Isolator)为隔离器。信号光源采用可调谐C波段光源,泵浦源采用高稳定性980nm泵浦源,原始与辐照后的掺铒光纤测试长度均为2.7m。实验中将原始光纤与辐照后的光纤分别接入增益测试系统进行测试,采用功率为-20dBm的1550nm信号,将980nm泵浦源的功率由50mw逐步提升至550mw,同时记录掺铒光纤的增益水平。增益测试结果均由横河AQ6370D光谱仪测得。

4.png
图4 C波段抗辐照掺铒光纤增益测试系统与光纤截面

图5为C波段抗辐照掺铒光纤在辐照前后的增益随泵浦变化曲线。原始光纤在100mw泵浦条件下的增益为27dB,1500Gy辐照光纤在同等条件下的增益为26.2dB,两者作差得到辐致增益变化为仅0.8dB。随着泵浦功率的提升,光纤逐步接近增益饱和。由于泵浦漂白作用,在泵浦功率为500mW时,原始光纤增益达到36.8dB,辐照光纤增益为36.6dB,辐致增益变化减小到0.2dB。

5.png
图5 抗辐照掺铒光纤辐照前与辐照后在1550nm处增益随泵浦功率变化曲线

以MCVD技术制备的抗辐照掺铒光纤经过1500Gy剂量,0.2Gy/s平均剂量率辐照后其RIA在980nm和1550nm分别为1.4dB/m和0.8dB/m。通过搭建EDFA进行辐致增益衰减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1550nm处的RIGV在泵浦功率100mW和500mW下分别为0.8dB和0.2dB。该掺铒光纤抗辐照性能优越,在卫星通信、数据采集和太空探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有源光纤在辐照环境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国内很多光纤生产企业都对抗辐照光纤进行深入的研究。武汉长进激光技术有限公司(长进激光)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研发,通过在光纤制备时改变光纤掺杂元素、光纤结构等手段,现已成功研制出高性能的抗辐照掺铒光纤与抗辐照铒镱共掺光纤,得到客户的肯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辐照光纤的应用也必定会越来越广泛,长进激光会持续在抗辐照光纤领域加大研发力度,为更多的潜在客户提供高性能的抗辐照有源光纤。


来源 : 长进激光 发布时间 : 2022-05-09

首个国产激光质子加速器落地,北大买单

器械之家获悉,4月22日,北京大学拍瓦激光质子加速器装置研究与应用水平束线磁铁系统采购项目公开招标信息公示:北京大学预花费985万元采购拍瓦激光质子加速器装置研究与应用水平束线磁铁系统一套。根据公示信息,该磁铁系统主要为激光加速后的质子束在水平束流线传输过程中提供聚焦、选能、导向、轨道校正、分布均匀化、扫描等功能,保证束流传输效率和束流质量。

 

1.png


据了解,项目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落地位于怀柔科学城核心区的激光加速创新中心,建设激光加速器研究平台。该项目基于重频拍瓦激光器的激光质子加速器,针对肿瘤质子治疗,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激光质子放疗系统,最终完成能满足医院治疗需求的激光质子放疗产品样机,逐步实现产业化,安装在各大医院现场,以期能够大幅降低癌症患者的治疗费用,推动质子治疗在我国的普及。


2.png


01

十余载埋首为“加速”

首个国产激光质子加速器项目

 

怀柔科学城激光加速创新中心项目占地面积近30000平方米,共分为三个区域,A区为普通实验室,B区主要为激光实验室,C区放置提供氮气、真空等实验条件的设施。项目拟建设世界技术最先进、功能最完整的激光加速技术及应用研发平台,包括激光质子加速应用研究平台、工艺支撑平台、激光质子放疗系统研发平台等6个平台,以及实验室专用机房、普通实验室机房、实验室配套设施、研发用房等配套设施,并购买和安装相关实验设备。

 

3.png

激光加速器实验室概况

 

由于项目对建筑结构有防辐射、减震等特殊要求,基础结构中存在筏板厚度2米,局部3米的超厚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最大一次性浇筑方量为2708m³,因此建筑基础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尤为关键。工程筏板采用“跳仓法”施工,并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浇筑过程等变量,保证了工程质量符合实验室需求。


4.png


“拍瓦激光质子加速器装置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针对肿瘤治疗需求,突破拍瓦级激光器、高对比度和高光强激光品质控制、拍瓦级激光器高重频自动化打靶、先进纳米靶材高品质大批量制备、百兆电子伏量级高能质子产生、超高流强消色散质子束传输、大能散质子束能谱剪裁、激光质子束治疗头、面向激光质子束的放疗计划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激光质子放疗系统,并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质子放射肿瘤治疗。

 

早在十多年前,北大科研团队就开始在激光加速器领域的不懈求索。2008年,颜学庆团队提出了激光稳相光压方法加速离子的原理。2010年,颜学庆从德国马普量子光学所访学归来,深感中国的医疗、生物等领域亟需激光加速器的助力,于是着手筹备建立激光加速器实验室。

 

5.png

百兆电子伏激光质子加速器样机

 

2012年,陈佳洱院士、颜学庆教授领衔的项目“超小型激光离子加速器及其关键技术研发”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立项。颜学庆教授领导的团队基于原创的激光稳相光压加速新方法,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小型激光离子加速器设备研发为突破口, 在2012至2017五年间开展了高梯度激光离子加速器的研制工作,在攻克“高对比度高功率飞秒激光”“自支撑纳米薄膜靶”“激光等离子体透镜”“激光驱动超高流强离子束传输”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后,建成国际首台1%~5%能散、能量(3~15 MeV)和电量(<2~30 pC/束团)可调的激光质子加速器与辐照装置。

 

鉴于证实了激光加速器可以实现束流单能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实现了从激光加速到激光质子加速器的关键性跨越,该项工作被授予2019年世界加速器物理大会Hogil Kim加速器奖。同时,这一项目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2018年北大120周年校庆前夕,习总书记到北大考察时,颜学庆向其汇报了激光加速器的研发和建设过程,并自豪地说:“从样机的建造到不断完善,并建成第一台真正的激光质子加速器,整个过程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完成的。”

 

6.png

2018年5月,颜学庆教授在“北京大学理工医科5年成就展”上,展示了世界上首台质子能量可调1%能散激光加速器装置。2019年12月,重点专项“拍瓦激光质子加速器装置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正式批复。2020年6月,项目启动会召开,2021年5月,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封顶;7月,项目主体结构完工,完成总工程量50%;计划2022年6月竣工验收。


02

相比大型传统质子加速器

激光加速器有哪些独特优势?


自世界上建造第一台加速器以来,人类对微观物质世界的认识逐步深入,基础物理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加速器利用一定形态的电磁场将电子、质子或重离子等带电粒子加速,是人们对物质深层结构进行研究的重要工具。

 

加速器设备一般受到规模大、投资多和运行成本高昂制约,通常只存在于少数几个大型国家实验室。经费、空间和场地的限制和有限的束流时间难以满足肿瘤治疗和高亮度X光源(如四代自由电子激光)等众多的应用需要。

 

7.png

首台激光驱动百MeV质子放疗装置效果图

 

激光加速器的电场梯度比常规射频加速器高三个量级以上,可以让加速器的尺寸缩小千倍,让应用加速器变成“台面大小”,不再“昂贵”、“庞大”,可以落户中小型实验室和研究所。北京大学激光加速器实验室国际上首次提出激光稳相加速新原理和临界密度等离子体透镜新方法,首次开展和证实稳相加速实验,两次打破了飞秒激光驱动碳离子的能量记录,有望推动新型加速器走向应用。

 

实验室将进一步致力于开展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加速和辐射问题研究,从理论上探索产生TeV~PeV高能粒子的可行性,同时在未来几年内建造新型超小型台面激光粒子加速器和开展癌症治疗、等离子体诊断和离子快点火聚变等应用研究。

 

8.png

北京大学已建成CLAPA激光加速器系统

 

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围绕激光驱动高能带电离子束的产生及其在聚变能源、空间辐射模拟、生物辐照和超快离子束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促进激光加速器与能源、生物以及材料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辐射医学、前沿物理、先进材料等领域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条件。

 

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颜学庆教授介绍:“激光加速器利用超高峰值功率的脉冲激光与靶材相互作用产生的瞬态高强度静电场加速质子,仅需数百微米就可将质子加速到百兆电子伏量级,产生的质子束具有宽能谱、脉冲短(皮秒量级)、源尺寸小(微米)及能量转换效率高等特点。利用高磁场梯度的超小型脉冲磁铁对靶后质子流进行收集与控制,可获得与传统加速器品质相当的单能或宽谱质子束流。”

 

9.png
上图:(左图)相比于电子和光子,质子在介质中传播时具有深处的电离峰,可用于治疗体内深处肿瘤;(右图)瓦里安公司的ProBeam质子治疗系统在全球各地市场发展迅速。下图:北京大学CLAPA实验室激光质子加速束线,激光驱动的离子加速有望大大降低质子/重离子放疗成本
 

相比大型的传统质子加速器,激光加速器有哪些独特优势?颜学庆说:“激光加速器在设备需求空间、安装难度、运行和维护成本、辐射防护难度、系统复杂程度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基于激光加速器的激光质子放疗系统一旦研制成功,将可以安装在各大医院现场,能够大幅降低癌症患者的治疗费用,推动质子放疗在我国的普及。”


03

激光加速器应用于质子放疗

有作为新一代系统加速器的可能性


与传统放疗相比,质子放疗至少有四个方面的优势:提高肿瘤照射水平、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并发症,以及加强化疗的效果。所有适合放疗的肿瘤患者都是质子治疗的适应人群。尤其对于早期肿瘤患者,质子治疗的五年生存率达到80%以上。

 

由于儿童对放射线敏感性的高于成人,传统的放射治疗会造成儿童肝脏、肾脏、脊髓、卵巢或睾丸等重要器官的放射性损伤。质子治疗可以通过精确“定向定点爆破”技术,使重要器官和组织免受损伤,从而解决了儿童患者放射治疗中的难题。对于有重要器官包绕的肿瘤来说,质子治疗也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质子放射治疗在未来20-30年内有可能会成为肿瘤放射治疗的主流手段。

 

10.png

质子射线与x光射线在人体中能量衰变曲线对比

 

目前质子放疗设备主要采用的加速器是传统的射频加速器(包括同步加速器与回旋加速器)。据国际粒子治疗合作组织(PTCOG)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26日,全球运营中的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数量为64家,主要分布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全世界每年有上万人接受质子治疗。

 

离子束治癌的先驱性研究起源于美国的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LBNL),1946年,首先由wilson提出将质子束应用于医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X射线断层照相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在科技先进国家中逐渐普及,质子治癌取得较大发展。

 

1992年,美国Loma-Linda大学启用了医学专用质子装置,开创了质子放疗技术的新纪元,正式宣告质子放疗进入了医学领域,确定其在应用中的地位。1985 年成立了国际性的质子治疗合作组(PTCOG),进行世界范围内的质子课题合作研究。

 

根据PTCOG 2017年底的统计,全球的质子治疗中心截止到17年底共有66个正常运行,其中美国有27个,欧洲有16个,日本有13个,俄罗斯有3个,中国有2个,韩国2个,加拿大和南非各有1个,共有174512例肿瘤患者做过粒子治疗,其中质子治疗肿瘤患者 149345例,占总治疗人数的85.58%,碳粒子治疗肿瘤患者21580例,占总治疗人数的12.37%,质子治疗的疗效被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

 

11.png

全球主导质子治疗系统设备提供商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各大城市报批的质子治疗中心申请项目有70多项,国家卫健委对其持谨慎态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目前国内商品化的质子治疗系统还没有研制成功,基本所有的设备都需要从国外企业进口,70多个项目一旦批复,相当于会有上百亿美金流向海外,进一步推动海外企业技术升级,巩固他们的产业领先地位。

 

因此,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我国目前急需自主研制国产化质子治疗设备。虽然我国质子治疗设备的自主研发工作已在开展中,但目前与国际水平差距仍非常大,短时间内无法撼动国外质子治疗设备的垄断地位。

 

在医疗器械领域,国外厂商利用先发技术优势,通过快速迭代产品、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等方法压缩国产设备市场份额的例子屡见不鲜。以直线加速器X射线放疗设备为例,我国已发展了40多年,但该类型的产品依然主要依靠进口。10MV高能直线加速器国内产品稳定度很低,几乎没有市场,6MV低能直线加速器也在产品各项性能上与国外同类产品有较大差距,Varian、Elekta等公司的产品售价2000多万元,却占据90%以上市场,国产设备售价500万元反而没有市场,即国产设备并没有给进口设备带来任何的市场冲击。

 

12.png

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外已处于绝对领先水平的先进技术设备,国内如果沿相同技术路线追赶,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甚至有可能差距越拉越大。

 

激光加速器有作为新一代质子放疗系统的加速器的可能性。相比于大型的传统质子加速器,激光加速器有望未来在设备需求空间、安装难度、运行和维护成本、辐射防护难度、系统复杂程度等方面有优势。可以预期,基于激光加速器的激光质子放疗系统一旦研制成功,我国将有很大机会占领激光质子放疗设备的产业制高点,在大型医疗设备领域一举改变长期以来“国外领跑,国内跟跑”的模式,实现“弯道超车”。因此,尽快开展激光质子治疗系统的研制具有非常重大的产业意义。



来源 : 器械之家 发布时间 : 2022-05-07

中国日报海外版:3D打印加速中国导弹生产


1.jpg



中国日报海外版3月21日发表了一篇题为《3D printing speeds up production of missiles》的文章,介绍了中国最大的导弹制造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利用3D 打印加速巡航导弹设计和生产的事例。这可能是国家期刊为数不多的以英文版介绍中国兵器的新制造技术。 


文章以导弹燃气舵的制造展开,航天科工三院高级技术人员表示,采用传统技术制造一个燃气(方向)舵往往需要数十名技术人员和工人花费一到两个月才能完成,且涉及铸造和焊接等一系列工序。3D打印技术参考查询发现,燃气舵位于导弹尾部发动机之后,通过改变发动机燃气流产生改变导弹飞行姿态的侧向控制力。然而,该部件只是导弹上面的一个小部件,因此可以想象,以传统方式制造一整枚巡航导弹需要多少人力和时间。


2.jpg


导弹燃气舵



如今不同的是,该院通过采用3D打印技术,几个工人一周内就能造出一个方向舵。相关负责人指出,3D打印技术因此节省了大量劳动力、时间和成本,在产品重量和精度控制方面,也比机械加工要好得多。以往采用机械加工手段制造的方向舵表面粗糙,需要工人使用机器和大量时间来打磨,在此过程中,很大一部分金属被切掉和浪费。相比之下,3D 打印的零件表面非常光滑,仅带有少量的加工余量——这意味着零件几乎可以直接安装在导弹上。


“多亏了3D打印技术,我们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该院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一焦姓工程师表示,在制造大型导弹部件时,3D打印使原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了数十倍,而且产品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和更好的合格率。他表示,航天科工三院是中国航天工业3D打印技术的最大用户,技术人员正在利用该技术制造许多巡航导弹部件,如发动机和机身面板。


与此同时,增材制造技术中心与该院武器装备设计部门合作,将3D打印技术直接引入到新型导弹的设计中。“设计师可以考虑哪些组件适合‘打印’,这项技术可以给工程师更多的想象和创新空间,让他们能够设计出传统方法难以制造但3D打印容易制造的先进、复杂的组件,毫不夸张地说,3D打印技术将彻底改变导弹的设计工作。”


3.jpg

国庆阅兵期间的武器装备


国防工业军事观察员吴培鑫表示,未来很可能会将3D打印机带到战场,让士兵可以根据需要在现场打印和组装导弹。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地面部队已经展示了使用SPEE3D和Markforged等的特定于战场的技术和系统。


随着我国国防战略全面转型,航空航天装备升级换代节奏有望加快,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正处上升期。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内容将围绕新一代航空装备、精确打击武器、无人装备及信息化装备为重点,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及精确打击武器将进入批量装备阶段。



4.jpg
国庆阅兵期间的武器装备



在导弹研发和制造方面,3D打印独特的轻量化制造特点能够提升导弹的使用效益。根据解放军报信息,3D打印导弹与传统制造方法相比,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极大缩短导弹零部件的设计和更新时间。有资料显示,国内外都正在研究将3D打印用于巡航导弹等高超声速武器所使用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制造。3D打印技术还能够解除弹头制造中的各种限制,可以改善导弹的热力学性能并尝试之前无法使用的设计。雷神、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早在2016年就已尝试通过3D打印寻找新的导弹部件制造方法,根据公开资料信息,导弹弹头减重1KG,可增加12至15km的射程。因此认为3D打印对导弹性能具有明显提升,在该领域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5.jpg

3D打印用于巡航导弹高超声速武器所使用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


根据国防部信息,2021年上半年全军基础训练强度明显增大,弹药消耗大幅增加,采购量也有望持续上升。去年8月,我国导弹武器系统研制、生产单位和空天防御事业发展的领军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第二总体设计部发布消息称,实现了某型飞行器产品复杂结构的3D打印集成制造,并指出这是3D打印技术在航天领域飞行器研制中的重要里程碑,进一步提升了飞行器轻量化水平,为未来新一代飞行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6.jpg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实现某型飞行器产品复杂结构3D打印集成制造。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


二部专家介绍,航天飞行器产品结构零部件多,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此前,一套复杂结构产品的部件常常由数十个零件组成,每个零件都要建立三维模型并设计“个性化”的工艺流程,随后在数字机床上逐一进行生产加工,生产周期往往按月计算。同时,由于“车铣刨磨”等传统机加工艺的限制,要让飞行器“瘦身减肥”很困难,直接影响飞行器的性能提升。有时候,结构设计师为了减少几克的重量也是煞费苦心。如今,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面向增材制造的一体化结构设计与制造,可使复杂部件的零件数大幅减少,通过一体化三维建模后导入3D打印机中直接成型,一台打印机可实现多个零件的同时打印,制造时间从几个月缩短到十余天。同时,随着零件数量的减少,部件装配环节也更简化, 结构可靠性和装配效率大幅提升。


航天科工三院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的工程师还表示,3D打印技术在该院无人机生产方面也具有巨大潜力。3D打印技术参考在2021年增材制造材料创新发展论坛获悉,我国翼龙无人机上面就有多个3D打印的零件应用。


7.jpg

翼龙无人机上面就有多个3D打印的零件应用


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军民融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制造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到上游民营企业。2025年服务于中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金属3D打印装备将超六百台。在以技术革新追求大规模生产前,3D打印通常仅在产量较低时具有经济性,因此适合定制化、设计快速迭代的小批量制造。伴随着设备、材料、服务供应商技术不断突破,3D打印开始逐步在大规模生产上具有经济性,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增材制造2.0”将使3D打印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十年。


来源 : 轻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应用基地 发布时间 : 2022-05-06

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作为激光频率转换的关键器件,在全固态激光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当前商用的中远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主要包括类金刚石结构的AgGaS2,AgGaSe2和ZnGeP2等化合物。然而,由于各自本征的性能缺陷,这些材料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红外激光技术发展的需求。因此,亟需开发性能优异的新型中远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类金刚石结构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结构多样性及可调的光学性能,因此,在类金刚石结构化合物中探索具有大倍频及抗损伤的新型中远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新疆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团队——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光电功能材料实验室研究员潘世烈及李俊杰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优选四面体结构基元,以类金刚石结构硫属化物为结构模板,设计并合成出首例具有大带隙的复合碱金属碱土金属四元类金刚石结构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Li4MgGe2S7。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i4MgGe2S7具有目前报道的四元硫属化合物中最大带隙4.12 eV,同时Li4MgGe2S7表现出较好的倍频效应,约为0.7 ×AgGaS2,并能实现Ⅰ型相位匹配。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四面体的引入有利于增大类金刚石结构的带隙,为后续设计大带隙类金刚石结构材料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微信图片_20220429153057.png

(a)垂直于[102]方向的蜂窝层;(b)Li4MgGe2S7的三维类金刚石结构;(c)内径为4.3埃孔道蜂窝三维结构;(d)Li4MgGe2S7晶体结构中的(Ge2S7)6-二聚体。  

这一结果有望激励科研人员探索更多性能优异的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复合的类金刚石结构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Int. Ed., 2021, DOI: 10.1002/anie.202107613)。

此外,该团队在类金刚石结构中通过异价原子替代,在Hg-P-S的体系中开发出一例具有大倍频(3.6 ×AgGaS2)、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三元硫属缺陷类金刚石结构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Hg3P2S8,并成功获得毫米级的高质量单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材料化学》上(Chem. Mater., 2021, DOI: 10.1021/acs.chemmater.1c01982)。


来源 : 中科院 发布时间 : 2022-04-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