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粤激光行业社团互动共话产业发展 “红光奖”全国巡展赴济南展示分享创新成果
2月17日,“红光奖”全国巡展济南站·激光行业供需对接会暨激光发展论坛在济南高新区举行。激光行业专家及业界精英在会上探讨了激光技术前沿应用、激光行业市场发展趋势等热点问题,吸引了数十家企业、院校近200名激光从业人员参会。鲁粤两地激光社团在会上达成了两项合作协议。
本次活动由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组委会、激光制造网、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与山东激光学会、山东省激光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联合举办。旨在通过高峰论坛、项目路演、供需对接等形式为“红光奖”参评者及获奖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宣传推广机会,向世界充分展示“红光奖”的品牌价值与激光产业的“中国力量”。
会上,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与山东激光学会、深圳市激光智能制造行业协会与山东激光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分别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双方将建立协会互访、会员互动、宣传联动等合作机制,为双方社团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更好地服务政府机构、服务会员企业。
主办方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邵火表示,现在的济南,已经跟武汉、深圳的激光行业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未来可期,希望鲁粤两地的激光行业进行更多互动,探寻更多合作机会,共谋发展。通过加强鲁粤两地的智能制造行业社会团体的沟通、合作和交流,将有助于两地激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次活动同期还举行了山东激光学会学术报告会、山东省激光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年度会议。除了干货满满的主题报告,活动现场还设置企业路演环节和企业展示区,与会者可以与业界大咖、行业精英面对面交流对话,感受智慧与技术的碰撞、灵感与创新的交锋。
“红光奖”品牌的代表企业凯普林、斯派特、希德光、武汉光至、正运动技术等企业在活动上进行了充分的产品展示、技术成果分享。此外,“红光奖”主办方力邀的多位著名院所的激光专家学者也在论坛上做了深度学术交流。
据了解,“红光奖”是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组委会、激光制造网联合业界权威专家及国内多家激光行业协会、激光学会、激光产业联盟共同打造的激光行业全产业链顶级大奖,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累计发现具备原创力、创新力、引领性、标杆性的新产品、新技术成果达200余项。而“红光奖全国巡展”
作为品牌活动的重要一环,以论坛+展出为主,旨在搭建中国激光行业交流平台的同时,将优秀技术和产品推向激光应用市场,助力中国激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目前,“红光奖”已成为展示中国激光行业最新技术比拼和引领行业方向发展的一项标志性赛事。
来源 : 海报新闻 发布时间 : 2023-03-18
直击炬光科技股东大会:激光雷达+泛半导体制程双核驱动,2022营收持续增长
01
2022营收持续增长

02
“激光雷达+泛半导体制程”双核驱动
来源 : 集微网 发布时间 : 2023-03-16
商业航天领域激光通信技术研发制造企业“极光星通”完成A轮融资
近日,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光星通”)宣布完成 A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方正和生领投,顺为资本联合投资,用于后续持续进行的研发投入,并开展卫星激光通信终端及组件批量交付的产能建设。
对于本轮融资,顺为资本副总裁马艳新表示:“国内外激光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对卫星通信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对我国低轨卫星产业形成极大的推动效应。随着应用业务的闭环和落地,卫星平台的集成化制造将会对部组件的形态和综合性价比提出全新的要求。极光星通的技术团队来源于国内传统的航天院所,作风严谨、技术扎实,能够秉持初心、立足核心技术为用户创造价值,难能可贵。期待空间激光通信领域能够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企业,共同助力行业发展。”




来源 : 顺为资本 发布时间 : 2023-03-13
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建议完善立法执法,促进激光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
华工科技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提出了促进我国激光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马新强称,激光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工业制造、通信、信息处理、医疗卫生、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是发展高端精密制造的关键支撑技术。2022年,我国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总额占全球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61.4%。预计2023年我国激光设备市场销售将达到928亿元,同比增长6.7%。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
我国已经成为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工业激光市场。截至2022年底,国内规模以上激光企业超过200家,激光加工设备企业总数超千家,激光行业从业人员超数十万人。但是近年来激光安全事故频发,主要有:视网膜灼伤、眼部病变、皮肤烧伤、火灾、光化学反映危害、有毒粉尘危害、触电等。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激光对人体所产生的最大伤害是眼睛,而人眼激光损伤后果是不可逆的,其次是皮肤,共计占到产生伤害的80%。
在法律法规层面,联合国发布《禁止致盲激光武器议定书》,截止2011年2月,包括美国在内的99个国家/地区已经签署此协定书。美国有《设备与放射健康中心相关条例(CDRH)》《激光产品进口警示令95-04》、加拿大有《辐射发射设备法》、英国有《通用产品安全条例2005》等,而我国无激光安全相关行政法规。此外,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激光从业者,要求必须每两年接受一次激光安全的学习培训。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了企业招用的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技术培训。但国内并未设置激光安全员岗位,非常多的激光企业没有建立激光安全责任人制度,也经常忽视个体防护的培训。
在标准层面,我国在2012年发布了“光辐射安全激光规范”的推荐性标准,十年后强制性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和归口,委托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执行,现已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强标出台后,没有相关激光安全行政法规,没有开展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强制性标准要求很难落地。同时,201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虽然强化了强制性标准的统一管理,但至今仅有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出台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了强制性标准的制定程序、实施与监督,但因属于部门规章,法律效力发挥有限。
此外,在监管层面,从国家到地方的重点工业产品监管目录里也没有将激光装备特别是高功率激光装备列入其中。
马新强表示,随着激光装备不断向万瓦级以上迈进,随着激光装备生产制造人员、激光产品、激光设备使用人员将会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激光安全事故也会逐渐增多。安全使用这束光,对激光企业,对应用企业都至关重要需要,安全是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完善激光安全立法、行政执法,营造安全激光应用环境刻不容缓。
他建议,国务院尽快出台制定强制性标准相关管理办法,明确强制性标准范围、制定程序、实施与监督等方面的内容,为强制性标准有效施行提供法律支持。
其次,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部门充分协商,尽快出台光辐射安全国家强制标准,标准发布后要将其列入国家重点工业品监管目录,强化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并建立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强化监管落实和标准的实时反馈、持续改进。
第三,加强激光安全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从政府到协会至企业,加大强制性标准的宣贯力度,完善管理支撑体系。
最后,结合欧美国家立法实践,出台《激光产品安全条例》等相关行政法规,明确制造企业、应用企业的安全义务,为激光企业、激光应用企业的合规建设提供指引、约束。
来源 : 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 : 20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