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全球第一例!沙特宣布用中国激光武器取得战果

我国激光武器在沙特取得世界首个实战战果,2022年3月上旬,沙特公开表示,其国防部从中国采购的“寂静狩猎者”激光拦截设备,取得首个实战战果,成为全球第一款在实战中取得战果的激光武器。该激光武器的主要用途是拦截低空无人机。


据《小央视频》最近的视频报道,沙特之前发布“买家秀”,确认其军队使用中国供应的“寂静狩猎者”激光武器,取得了全世界首个战果。而“寂静狩猎者”也因此成为全球第一款参加实战拿下“一血”的激光武器,让美国也望尘莫及。


资料显示,“寂静狩猎者”的另一个代号是LW-30激光防御武器系统,这种设备的定位就是专门追踪、猎杀低空飞行的无人机设备。在地空防御和野战环境中,“寂静狩猎者”能够发挥十分巨大的作用。除了追踪无人机之外,这套激光打击工具,还可以用于应对光电探测,以及一些制导目标。


(珠海航展现场的“寂静狩猎者”)


去年的珠海航展现场,“寂静狩猎者”曾经出现在展台上。从外观来看,“寂静狩猎者”应该是一套发射车组合激光发射器的装备,由于有车载平台,因此“寂静狩猎者”是可以快速机动的,这赋予了其更强的生存和反应能力。而使用激光应对目标,优点也十分明显。第一是交战过程瞬发完成;第二是不会产生太大的声音,属于静默武器;第三是可以持续进行打击;第四是灵活性和精度都很高;第五是成本低,效果很好。


图片

(沙特油田遇袭时的画面)


从沙特方面公布的消息,一般认为沙特应该是使用中国的激光武器,击落了大约13架无人机。众所周知,沙特阿美的油田之前曾遭胡塞武装的无人机群突袭,而美国提供的大批“爱国者”反导系统当时竟然全程静默,甚至连警报都没有。事后美国方面还强词狡辩,声称武器“不总是有效”。沙特当然不能接受这样敷衍的解释,因此沙特希望获得更多更好的无人机打击设备。沙特选择“寂静狩猎者”,也算是为自己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一些互联网图片显示,沙特多次击落了无人机,而从烧焦的无人机残骸来看,可以推断“寂静狩猎者”的威力是很可观的。


图片

(击落的无人机)


当然,我们的激光武器除了可以出口,也可以自用。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激光武器技术的成熟,未来其载具可能会不断缩小,甚至可能实现空基平台的配置,比如歼20五代机,未来也可能成为激光武器的搭载平台。另外,我们的无人机技术也相当成熟,未来使用大型无人机搭载激光武器,对危险目标进行“瞬时清除”,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图片


所以说中国武器绝非“中看不中用”,在激光武器发展方面,中国甚至可以说是赶超了美国,独步全球。尤其是在关键材料研发方面,美国并无优势可言。因此这些年美国也在卖力发展激光武器,去年洛马就声称造出“世界最强”的300千瓦级高能激光武器,并已经交给五角大楼。不过中国的激光武器都已经卖到国外并取得战果了,在这一领域,我们已经有足够的研发成果。因此,这也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一项技术。


来源 : 感影的世界 发布时间 : 2023-02-02

飞秒激光用于多种眼科疾病的治疗

飞秒激光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眼科治疗方式,它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眼部疾病。


其中一种常见的应用是飞秒激光角膜治疗(FS laser keratoplasty),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治疗角膜疾病,如近视、远视和散光。飞秒激光手术可以在保持角膜厚度的同时,精确地切割角膜表面以改变眼睛的焦点。这种技术相比传统的激光玻璃体治疗(LASIK)具有更快的恢复时间和更低的并发症风险。

微信图片_20230201142903.jpg

另一种则是白内障的治疗,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睛疾病,主要由于人体年龄增长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的晶状体蛛丝状变性。这种疾病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进行白内障手术。传统的白内障手术方法是使用玻璃体切割术,这种方法需要使用高功率激光来切割玻璃体,然后使用针头将玻璃体片抽出。这种手术方法需要大量的操作技巧,并且存在并发症的发生。而飞秒激光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白内障手术的方式。飞秒激光手术又称Femto Lasik手术,是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白内障手术方法。这种手术方法可以使用飞秒激光非常精确地切割玻璃体,并且可以达到更高的手术效果。飞秒激光手术比传统手术方法更简单,更安全,更快捷。在手术过程中,飞秒激光可以非常精确地切割玻璃体,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

还有一种常见的应用是飞秒激光青光眼治疗。青光眼是一种眼病,它会导致眼压升高,并最终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和失明。飞秒激光青光眼治疗可以通过缩小眼内的血管来降低眼压,从而预防进一步的眼部损伤。这种治疗方式比传统的激光青光眼治疗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更低的并发症风险。

此外,飞秒激光也可以用于治疗视网膜疾病,如黄斑变性和视网膜脱离。这种治疗方式可以通过对眼底疾病部位进行精确的切割和损伤来改善视力。

总之,飞秒激光是一种先进的眼科治疗技术,它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眼部疾病,如角膜疾病、青光眼和视网膜疾病。飞秒激光手术具有高精度、快速恢复和低并发症风险的优点,是目前眼科治疗领域的一种重要选择。然而,在进行飞秒激光手术之前,患者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并充分了解所有相关风险和并发症。

华日激光是一家专门从事飞秒激光器研究和开发的公司。他们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将飞秒激光器应用于眼科领域。公司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用于近视手术和白内障手术的飞秒激光器系统。这种系统可以非常精确地调节激光功率和脉冲宽度,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相比传统的手术方法,这种飞秒激光器手术可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
微信图片_20230201142913.jpg
此外,华日激光还在研究将飞秒激光器应用于其他眼科领域,他们相信飞秒激光器在眼科领域的应用将带来重大突破,改善人们的视力健康。



来源 : 超快老孙 发布时间 : 2023-02-01

资本逐鹿激光雷达“千亿蓝海”

新年伊始,激光雷达领域爆出重磅信息——禾赛科技赴美IPO,这个融资9轮有着众多明星企业加持的头部厂商,将冲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


事实上,过去的2022年,各路资本进入激光雷达领域,不断增资加持这个赛道;而2022年,也被认为是激光雷达“规模上车元年”,众多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量产并上市,使得激光雷达市场一度升温。


预计接下来激光雷达市场将会维持高速发展,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链正在形成,随着人工智能、5G 技术、自动驾驶、资本加码等利好因素的影响,激光雷达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未来可期”。


微信图片_20230131170739.png



微信图片_20230131170755.jpg

激光雷达赛道“火起来”!


其实,在激光雷达市场,不只是禾赛科技获资本的加码。


据公开信息显示,激光雷达研发商北科天绘近日获1.8亿元投资;此前,速腾聚创宣布开始一轮融资,2022年速腾聚创完成了三轮融资;2022年11月, 激光雷达系统供应商亮道智能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B1轮融资;同年11月, 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服务商一径科技宣布完成了数千万元美元C轮融资……


根据相关机构数据统计,2022年1-10月,中国激光雷达市场已发生17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已完成24.27亿元。


微信图片_20230131170802.png


而值得一提的是,已确认赴美IPO且有望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的禾赛科技,起前期融资已经经过9轮,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亿美元,估值达30亿美元。


可以说,激光雷达赛道这一池春水,在过去的2022年激起不少的浪花,而且,看形势,接下来的2023年,必将有更多的资本押注这个赛道,深度参与到其中,期待着结出硕果。



微信图片_20230131170808.jpg

激光雷达“上车元年”


那当然,资本青睐激光雷达,也是有原因的,他们普遍看好激光雷达产业的前景。


根据相关机构介绍,2022年下半年,中国市场迎来一波智能车量产交付“小高潮”。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激光雷达数量还不到8000颗,2022年1-9月,前装搭载激光雷达的数量已达5.7万颗,预计全年达12万颗,增长10倍以上。


速腾聚创(RoboSense)相关人士也证实, RoboSense的订单量相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倍。


禾赛科技相关负责人称,2022年,也是激光雷达大规模“上车元年”。


据佐思汽研梳理,2021年,前装激光雷达的量产交付车型只有小鹏P5。但到了2022年,前装激光雷达的量产交付车型多达16个。


整车厂对激光雷达的“簇拥”,让2022年成为激光雷达名副其实的“规模上车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市场有超过30款车型已搭载或计划搭载激光雷达。


有机构预测2023年国内乘用车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将冲刺40-50万颗规模;预计2025年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将有望达到200万颗/年的规模。


微信图片_20230131170814.png



微信图片_20230131170820.jpg

应用场景丰富的“千亿蓝海”


简单梳理一下激光雷达的发展史及应用场景可以发现,激光雷达的应用非常广泛,激光雷达市场规模较大且处于快速发展期。由于其精准的测量优势,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工业、无人机、机器人和3D测绘等终端市场中。


激光雷达“上车”是这几年最热的一个场景了,这也说明: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成长最快。


根据Yole测算,在自动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激光雷达整体市场将从2020年1.8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57亿美元,复合年化增速高达23%。


业内普遍认为,2022年是激光雷达“上车元年”,自动驾驶加速渗透带动激光雷达放量。


根据调研结果来看,中国激光雷达在全球抢跑,车载激光雷达行业确定性极高,2022年预计出货量20-30万台,2023年预计出货100万台,从0到1的突破走向1到N的大规模量产上车。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人工智能、5G 技术、自动驾驶、资本进入等利好因素的影响,激光雷达市场未来5年,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根据沙利文预测,激光雷达市场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市场规模达 135.4 亿美元。而据中金公司,2025年全球前装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66亿元。


毫无疑问,随着华为、大疆等巨头公司跨界加入,激光雷达市场将从商业化到形成“千亿级”的市场规模。


微信图片_20230131170826.png



微信图片_20230131170832.jpg

激光雷达“未来可期”


有市场人士认为,国内激光雷达市场目前虽已起量,但没到爆发的时刻。


禾赛科技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认为,行业真正量产大爆发应该是在2025年。我们面向量产车的框架订单一般都是以几年为周期签的。”


尽管激光雷达市场前景看好,但是,一个需要面对的现实是,激光雷达公司基本上都在烧钱,还没有上轨道,或者说,没有找到“赢利点”。


一位激光雷达公司人士表示,如果激光雷达企业无法在一个开发周期内获得订单,那么其就需要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继续下一阶段高研发投入,长此以往,激光雷达企业将无法自持,陷入被吞并或者破产的惨局。


微信图片_20230131170837.jpg


如何盈利,或者说减少亏损?这是所有激光雷达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解决方案也许就是:扩大量产规模、进一步优化技术,还有就是降低成本。


在行业竞争加大的背景下,激光雷达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借用一位行业人士的观点:国内激光雷达产业格局会因新技术冲击不断更新,激光雷达未来可期。



来源 : 激光制造网 作者: 十一郎 发布时间 : 2023-01-31

在红海市场中披荆斩棘 中国激光机械如何异军突起?

近年来,中国激光机械行业发展势头突出,尤其是出口成绩表现亮眼。在一些跨境电商平台上,2022年,中国品牌的激光机械设备全球买家数同比增长51.1%,成为海外消费者喜爱的十大中国商品之一。中国激光机械行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异军突起?


在高端制造领域,不少场景都需要用到激光机械设备,大到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奥运会标志性五环LOGO打造,小到光伏的晶圆制造、锂电池的极耳焊接等。这些领域往往需要更高的效率、更精细的加工,以及更低的容错率。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激光机械设备市场实现了超6倍增长,复合增速21.5%。海外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在传统制造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实现了逆市上扬。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郭长城介绍说:“激光机械设备最近几年发展迅速,2022年前11个月全口径激光加工设备出口额达15.2亿美元,与2021年相比增长了23.5%。美国是第一大出口去向国。美国、韩国、俄罗斯、印度、巴西这五个国家占了咱们整个出口额的40%多。这里头激光切割设备还是多占大部分。”

郭长城提到的激光切割机是激光机械设备的主要产品之一。与传统的等离子和水切割方式相比,激光切割加工精度高,切口光滑,一次成型,成本更低。位于我国激光技术重要研发堡垒和基地——山东济南的邦德激光就是一家专注于激光切割机制造的企业。这家企业市场部总监李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刚刚拿到公司2022年的海外营收数据,他说,这个成绩让大家振奋不已。李磊表示:“2022年,邦德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是非常亮眼的,它的营收数据我是刚拿到,比2021年增长了60%。”

李磊坦言,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最关键的原因是企业成功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实现了技术突破。李磊说:“之所以在海外取得了这么一些优秀的成绩,就源自于整套设备核心部件、标准化部件都实现了自研自产,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从2017年首先实现了激光头的自研自产,2018年开始实现了自有系统的研发与生产;2022年的1月份实现了核心光源器件激光器的自研自产。全部的自主化品牌化让设备性能发挥到极致。”

不仅仅是这一家企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郭长城介绍说,专注科技研发,打破国外垄断是众多中国激光机械行业企业发展的关键路径。从依赖进口赚取装配费用,到自主研发品牌出海,中国激光机械行业逐渐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郭长城表示:“原来我们都是望尘莫及的。10年前像德国、日本,还有瑞士、意大利,还有西班牙一些企业,原来他们基本上垄断了整个行业。现在这种格局被彻底打破了。这几年咱们这些关键的零部件,国内的好多企业,咱们自己都给解决了,水平也跟国外的基本上相差不多,有的甚至超过国外的水平。我们用十年的时间把这个市场份额占了很大一块。”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里抢占一大块“蛋糕”?郭长城认为,除了突破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中国大市场提供的基础空间和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郭长城说:“咱们发展起来,还是以中国的大市场为基础的。中国市场给它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成长空间,整个产业基础比较好,涉及到上下游产业链的供给能力也好。机床越来越成熟,设备越来越成熟,性价比越来越高,所以国际竞争力是越来越强。”

郭长城坦言,从整个行业来看,虽然中国的激光机械已经在中低端市场实现了对欧美产品的替代,但行业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要在更高功率和更高精度上下功夫。郭长城说:“现在这个阶段应该是我们中低端做的比较多,下一步可能逐步地应该是往高端方向发展。一个是对咱们现在的技术进行研发的投入和提升,(另外)应该有一个技术发展大的方向和计划。”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众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要采取更主动的“出海”策略,积极赴海外进行线下对接。他们对2023年的市场表现也充满信心。邦德激光市场部总监李磊说:“2023年全球的流通会更加顺畅,相信全球化的路子非常有利于中国企业,我们相信在2023年,很多中国民族企业一定能够为全球用户带去更多创新的产品,让中国制造令世界称道。”



来源 :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发布时间 : 2023-01-12

2027年全球工业激光器市场将达151亿美元

近期,ResearchAndMarkets发布了全球工业激光器市场分析报告。2021年,全球工业激光器市场价值为68.9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该市场将增至150.7亿美元


工业激光器市场增长的一些主要原因是汽车行业越来越多地转向电动汽车、立法和可追溯性要求不断增加、对材料加工的需求不断增长、航空航天部门对激光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医疗行业对激光技术的采用越来越多,等等。在2022-2027年的预测期内,全球工业激光器市场预计将以13.93%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


Part.1

从产品类型来看

该报告将工业激光器分为四种:光纤、固态/Disc、准分子/二极管和CO2。2021年,引领工业激光器市场的产品类型是光纤激光器,因为它们体积小、电气效率好、维护成本低和运营成本低。由于它们可以产生不同的波长,因此被广泛用于工业环境中进行切割、标记、焊接、清洁、纹理和钻孔等。在预测期内,年复合增长率最高的则是准分子/二极管类型。

Part.2

按应用来看

该报告将全球工业激光器市场分为九个板块:金属切割、焊接/钎焊、标记/雕刻、精细金属加工、显示、非金属加工、半导体/PC板、增材制造和其他。2021年,金属切割部分在市场上的份额最高,预计在预测期内将成为增长最快的部分,因为这种激光加工是非接触式的,消除了零件畸变,聚焦光学器件始终到位,因此无需工具设置和存储成本。此外,激光切割边缘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大多数其他切割工艺产生的边缘。通过激光切割的工件不需要后续加工操作。

Part.3

按地区划分

全球工业激光器市场可分为四个地区:亚太、北美、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2021年,亚太地区主导了全球市场,这主要由于OEM和汽车行业数量的增加,以及该地区新兴国家制造成本的下降等。在亚太地区,中国占据了主要份额,原因是工业激光器在钢铁切割等金属制造过程中的使用增加。在预测期内,由于大型并购的增加以及超激光技术的持续研发,北美预计将引领全球工业激光器市场。2021年,美国在北美工业激光器市场中占据主要份额,预计在2022-2027年预测期间,美国将成为北美增长最快的地区。
  
全球工业激光器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Coherent(II-VI)、Jenoptik AG、Lumentum Holdings、nLIGHT、MKS Instrument(Newport)、NKT A/S(NKT Photonics)、TRUMPF、FANUC、IPG Photonics、Calmar Laser、Amonics、CY Laser SRL和Apollo Instruments。


来源 : ICC 发布时间 : 2023-01-10

关于2023年全球精密光学行业市场的一些预测

微信图片_20230109142546.jpg


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全球精密光学发展迅速,在工业测量、高端装备制造、激光雷达、航空航天、生命科学、智能设备、军事、科研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随着上述市场领域的快速发展,精密光学产品需求进一步增加,市场空间广阔。






市场规模分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精密光学逐渐向高精度发展,其应用范围也正变得日益广泛。消费级精密光学作为智能手机、安防监控摄像机、车载摄像机等产品的核心部件,工业级精密光学主要应用于工业测量、激光雷达、航空航天、生命科学、半导体、AR/VR检测等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领域。近年来,精密光学应用逐渐从消费级走向工业级。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工业级精密光学市场规模达135.7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187.4亿元。

微信图片_20230109142513.png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发展前景


1.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精密光学行业是集光学设计、超精密加工、材料学、机构学、电子学等先进科技于一体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光学产品精密度要求愈加提高,光学镜头及其模组等光学产品在各类高端产业应用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市场需求将持续保持增长。同时受益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创新,精密光学产品可以更多地和电子通信产品相结合,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带动精密光学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2. 由消费级迈向工业级,精密光学应用领域逐步扩张

精密光学行业的发展受下游整机设备产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普及率的快速提升,行业整体进入饱和期。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领域需求的高速成长带动了精密光学产业的结构调整。

光电产业下游产品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处于产业链中游的精密光学行业的转型发展,调整产品结构,向半导体、生命科学、AR/VR检测等高端科技应用领域靠拢。未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精密光学在该等领域的应用将朝纵深化发展,终端市场的需求增长亦将拉动精密光学行业产业链整体市场规模增长。


3.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带动我国精密光学产业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光电产业的结构调整加快,全球光学产业正逐渐向中国内地转移,德国、美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的知名光学企业已在中国大陆设厂,带动了国内精密光学产业的发展。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本土精密光学企业正在逐步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出现了一批技术与装备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有较强的品质保证与过程控制能力、精密光学批量化生产水平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能够立足全球精密光学产业平台并全面参与全球高端市场的竞争,为中国精密光学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来源 : LASERFAIR深圳激光展 发布时间 : 2023-01-09

年终盘点 | 产业基金热潮涌动,剑指激光与光子产业

“产业+资本”已经成为企业和地方政府寻求新机遇,进行产业链布局、拓展生态版图的一种新手段。

近年来,借助资本力量,上市公司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已经成为一股行业新风。经激光制造网梳理发现,在过去一年间,就有不少上市公司与专业创投机构和政府部门联手共同投资设立产业基金的案例,专注于激光、光子与光电子等领域的投资。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03.jpg

除此之外,2022年,各地对产业基金的重视程度空前,产业引导基金遍地开花。各地政府针对性地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开创了政府引导基金助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10.jpg

上市公司参设产业基金

2022年,激光行业上市公司紧跟市场变局,与资本市场联动布局未来热门新赛道。从全年情况看,先后有杰普特、佳仕光子等上市公司披露了参与设立产业基金。

2022年7月初,深圳高新投发布公告称,其第十四只基金——深圳市高新投杰普特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高新投杰普特基金”)正式设立,该基金由高新投及深圳市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于6月29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成功完成备案。该基金规模1.1亿元,主要投资方向将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聚焦激光器上游核心器件、超快激光、激光设备、半导体智能装备及其他激光应用解决方案等领域。

据资料显示,高新投杰普特基金将依托深圳高新投和基金合作方在金融和产业上的优势资源,深入挖掘产业上下游优质项目,充分发挥“投保联动”创新优势,为被投企业提供资金和产业双重支持,实现资本市场的强强联合,助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速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13.jpg

在随后的两个月后,仕佳光子出资1.6亿参与设立光电子产业投资基金。9月27日,仕佳光子发布公告称,基于光电子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的考虑,拟与河南资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河南淇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河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鹤壁股权投资母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鹤壁经开电子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投资设立河南泓淇光电子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公告显示,河南泓淇光电子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河南资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河南淇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投资于光电子行业等新兴企业股权,围绕仕佳光子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本次拟投资设立的基金规模为40,200万元,其中仕佳光子拟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16,000万元,占总出资比例39.80%。

仕佳光子公告指出,本次投资是为紧抓光电子产业领域快速发展机遇,公司基于光电子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的考虑,通过整合利用各方优势资源,助力公司寻找业内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企业进行投资,以巩固行业地位。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17.jpg

不难看出,上述两家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基金的目的是借助专业投资力量进行产业整合或者多元化投资,提升公司竞争力,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探索产业链上下游布局机会,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21.jpg

光子产业的基金热潮

光子技术是一门将电子学与光学相结合的技术,光子产业是信息时代代表性产业之一,也是各地政府争相布局的新兴产业。早在2019年8月,陕西省即成立了光电芯片基金陕西先导光电集成创投基金,基金总规模10亿元,由陕西光电子先导院、中科创星等机构出资,围绕消费光子、光子集成芯片和光电应用产业进行布局和投资。

临近年底,一则20亿元光子产业强链基金在陕西设立的消息再一次证实了光子产业的火爆。

2022年12月21日,长安汇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财金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高新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科控股”)共同签署规模20亿元的光子产业强链基金战略合作。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24.jpg
光子产业强链基金战略合作协议签署现场

西科控股消息称,基金将重点支持陕西本地优质创新企业发展,同时引入外部优质光子产业企业,为产业持续升级做好储备,支持本地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成长企业发展,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发挥光子产业链作用。

西科控股依托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以直接投资或通过参股基金在西安投资一批光子领域企业。重点投向陕西省内光子产业领域的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围绕光子产业,挖掘光子产业类优质项目,引入光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陕西省光子产业链形成补充。同时建设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化合物FAB产线,打造面向全国光子技术和产业发展的Fab核心集成光子研发线。

起跑即冲刺的苏州光子产业,已在多个细分领域拔尖。苏州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追光”的信号持续释放,搅动一池春水。苏州高新区成立起由主要领导担任“第一组长”的太湖光子专班,组建光子公司,并于2022年8月18日发布“高光20条”,设立总规模百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29.jpg

太湖光子产业投资基金签约仪式


据了解,太湖光子产业投资基金由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苏州创新投资集团、华泰紫金投资和苏州长光华芯共同发起,总规模100亿元,首期10亿元,重点围绕光电子产业进行投资布局,助力建设太湖光子中心、打造中国光子产业科创新高地。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32.jpg

政府引导基金助力产业发展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基金发展风生水起,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比较青睐的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35.jpg

为了重新恢复光谷激光发源地的荣光,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武汉激光产业,持续推进激光技术的创新变革,2022年3月20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湖北东湖科学城激光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共十条,简称为激光产业“黄金十条”。

激光产业“黄金十条”中,光谷设立100亿元激光产业发展基金是含金量最高的一条,最为引人关注。据了解,该产业发展基金在全国首屈一指,将支持光谷激光企业开展并购、增资扩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创新载体建设等方面的投资。

2022年12月2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深圳市财政局发布了深圳市“20+8”产业基金第一批遴选公告。这是深圳市出台《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未来产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后,按照“一集群一基金”的理念组建产业基金群的具体举措,通过组建基金,重点支持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实现补链强链延链,助力深圳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39.jpg


深圳市财政局发布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基金


“20+8”产业集群基金可谓是政府引导基金的升级版,更加垂直、聚焦和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开创了政府引导基金助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在各地政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助推激光产业发展的热潮下,山东临沂也不甘落后。为推进激光产业作为临沂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做大做强,打造鲁南区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实现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临沂市关于支持激光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于12月5日印发。山东临沂市“若干政策”明确指出,积极推动设立激光产业发展基金,市级引导基金可按不超过投资规模的25%进行出资,沂河新区设立激光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子基金),重点扶持符合国家激光产业政策的激光企业,增强企业资本供给,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来源 : 激光制造网 发布时间 : 2023-01-07

全球光通信龙头企业推出首个全产业链自主激光雷达

深圳坪山区翠景路边,一家全球光通信领域龙头企业正在酝酿“大招”。


12月29日,昂纳集团在此举办一场发布会,推出激光雷达系统产品,为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激光雷达被认为是自动驾驶的关键配件,可以弥补传统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不足。就在今年3月,《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将为深圳发展自动驾驶提供法规保障。近年,随着华为、大疆、速腾聚创纷纷入局,激光雷达成为深圳一大“风口”赛道。
业内认为,激光雷达上游芯片等原材料及多个核心器件、设备此前难以完全自主主导,昂纳科技是一家从材料、器件、模组到系统垂直整合全产业链的公司,此款新品或将意味着高端激光雷达全产业链国产化实现重大突破。
对于昂纳集团的发展历程、激光雷达技术特点、企业历程及未来战略,昂纳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那庆林日前接受了南方日报、南方+专访。那庆林介绍,昂纳集团并非激光雷达赛道新兵,作为一家以光电技术为核心的全球企业,光电技术在通讯、工业传感、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直接影响着昂纳集团未来的发展布局。

微信图片_20230105144239.jpg

昂纳集团CEO那庆林

投资人临危“接盘”,

将公司“盘活”上市

2000年,昂纳集团由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MandarinIT基金合资成立,主打光通讯器件,当时光通信行业刚刚起步,算是“风口”行业,但发展一年多,公司陷入困境,已经发不起工资。作为投资人的那庆林接手昂纳集团,很快盘活公司,2005年将公司扭亏为盈。2010年,昂纳集团登陆港交所,成为无源器件行业龙头。
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寻找更大发展空间,选定坪山作为总部基地,2013年迁入坪山。

微信图片_20230105144249.jpg

昂纳自动化生产车间

昂纳集团也在全球不断布局:2012年,在美国硅谷建立高速光模块研发中心,2014年收购法国3SP和加拿大ITF,拥有泵源和高速光芯片自产能力。公司先后在美国硅谷、杭州、北京、加拿大渥太华、武汉建立研发中心,并在泰国开设了工厂。
“我们主要做光电产品,背后靠光电核心技术支撑,建立了多个高端技术平台,并不断向多个应用领域拓展。”那庆林称。
昂纳集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及新产品开发力度,持续建立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和产品组合,包括无源器件、有源器件、激光雷达、镀膜业务、机器视觉、传感设备等,客户遍及美洲、欧洲、中东、日本、印度等全球各地。
目前,昂纳集团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光通信、自动化、工业技术、机器视觉等多个领域保持领先。目前,除了5G,昂纳集团已经和其他企业联合开展6G的相关技术研发。
2020年10月19日,昂纳集团完成私有化,正式从港股退市。据知情人士透露,昂纳集团在积极准备登陆国内科创板或创业板。

“3+X”业务布局,

年均研发费增速近50%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通信器件和模块供应商之一,昂纳集团以“科技改变世界”为核心理念,在光通信、数据通信、激光雷达三大领域布局,并实现机器视觉和传感器新业务增长的突破。
那庆林介绍,近年来,公司营收额度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长,研发投入占销售额保持12%左右的年均增长,“研发投入之所以保持如此高比例,主要在于企业选择的行业业务方向需要高投入,尤其是长期发展战略定位。”

微信图片_20230105144256.jpg

昂纳自动化生产车间

在那庆林看来,如果管理者急功近利,单纯追求短期股价表现,好多科技研发项目可以不投入或者少投入也能做高短期利润,打造漂亮的业绩表现,但是对公司长远发展是不利的。“我们走的是第二条路:不追求短期业绩,甚至要忍受短期牺牲与阵痛,做长期难而正确的事情,以此换来未来五到十年的健康良性发展。”
昂纳集团对于关键芯片的研发,不仅要投入人员和材料,还要投入高端设备,甚至需要外部支持做流片,资金投入较大。比如一个相干模块成本要几万,做一次可靠性试验的投入是千万起。
“公司早年做无源器件研发的投入费用并不高,处于可控范围。现在公司做大了,收入虽然持续增长,但是对产业的布局规模要大得多,带来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比例也在提升。”那庆林称。
“对我们而言,长期投入是坚定不移的事情。”那庆林介绍,未来,在无源器件等传统市场,公司抱着“温和成长”的目标;对光通信和数据中心的相干技术应用,公司比较看好,未来有望达30-50%增速;对于开放式云网络架构,昂纳也会重视布局。

微信图片_20230105144301.jpg

昂纳自动化生产车间

“我们的产品线是从底层材料,到器件,到模组和系统,是全方位垂直整合的。”那庆林透露,在核心材料方面,昂纳集团收购海外公司后,逐步掌握芯片从设计、生产、加工等全链条自主能力。而且,昂纳集团开始将一些底层技术通用到多个领域,比如EML激光器(电吸收型外调制激光器),昂纳将其在通讯、传感器多领域应用。而且,经过4年多时间,昂纳搭建了世界级硅光团队和生产体系。随着数字化产业发展,硅光被认为属于下一代网络的全新技术。

垂直整合创新,

打造首款激光雷达系统产品

目前,汽车上应用到的感知硬件,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以及V2X相关硬件等,但各自无法实现生产成本、识别准确率等诸指标兼优。
随着无人驾驶汽车配备激光雷达的前景被看好,涌现出了Velodyne、Luminar与禾赛科技、华为、大疆览沃、图达通、速腾聚创等一众国内外激光雷达头部企业。
根据沙利文的统计及预测,受无人驾驶车队规模扩张、激光雷达在高级辅助驾驶中渗透率增加、以及服务型机器人及智能交通建设等领域需求的推动,到2025年激光雷达全球市场规模为135.4亿美元,相较于2019年可实现64.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目前主流的激光雷达主要有905纳米和1550纳米两种波长。相比而言,905纳米波长激光雷达接收器的硅材质价格较低,成本更加可控,成为当下主流,不过这种波长对人类视网膜有一定伤害。1550纳米激光对视网膜没有伤害,探测距离更远,不过其接收器吸收材质要贵得多。

微信图片_20230105144306.jpg

昂纳激光雷达产品

2021年12月29日,昂纳Dolphin 1550纳米激光雷达发布会在深圳坪山召开。核心亮点,是其为全产业链自主研制。昂纳此款新品的水平视场角达到120°,垂直视场角达到30°,最高分辨率0.05°,在反射率10%的情况下可实现250米障碍物探测,多项性能指标达到新高度。
根据公开信息,昂纳集团算是全球最早研发1550纳米波长激光雷达的厂家之一:早在2017年,公司对外发布1550纳米波长激光雷达光源,同年在国际智能汽车决策者产业大会(IVC)上唯一一家获得“2017年度最佳激光雷达供应商”称号的中国企业;同年底就开始批量供货国际主流ADAS厂商。
与很多公司外包生产环节不同,昂纳集团激光雷达产品采用垂直整合模式,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质量管控、产品交付等环节实现了全制程自主,包括底层芯片材料、激光器、泵源到无源器件等关键配件,也是公司自产。泵源作为激光雷达最占成本的关键部件,目前全球可自主生产的三家企业之一就是昂纳。另外,激光器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其指标性能也决定了激光雷达性能,也是昂纳自研自产。通过高度垂直整合,产品因此具有性价比优势,也相对具有产业链安全。另外,昂纳集团同类激光雷达产品已经在其他行业应用(如卫星激光通讯)。
目前,昂纳集团和国际头部Tier1合作,设计出符合量产自动化要求的车规级激光雷达模块;是全球极少数完成1550纳米波长光源通过车规级可靠性测试的厂家。
“全世界最有可能把1550纳米波长激光雷达做到最低成本的企业就是我们。”那庆林告诉南方+记者。

企业档案:

企业情况:昂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是世界上最大的光通信器件、光模块及光芯片供应商之一,并在工业应用、机器视觉、镀膜及新材料多个高科技领域发力。长期向诺基亚、爱立信、华为、中兴、英特尔、微软、烽火等海内外科技巨头提供光通信器件及各类半导体产品。现已经成为一家在光器件、光芯片、工业自动化等多领域领先的高科技集团。
融资阶段:10月19日,昂纳集团完成私有化,正式从港股退市。

深创者说@那庆林

“优秀公司要敢于牺牲短期利益,聚焦长期产业价值”
一个企业要朝专精特新方向深耕细作,需要坚持哪些原则?
战略层面,企业要有很长远的发展战略,昂纳集团早在2017年就对外发布了1550纳米波长激光雷达光源,其实在2015年就开始对其布局。公司要选好聚焦点,选准后持续专注下去。昂纳20多年聚焦光电行业,没有蹭热点,市场这些年这么多热潮,都跟我们没有关系。在执行层面,要把核心技术的研发重视起来,扎根下去,不能追求“短平快”,单单以“拿来主义”组装成品扩大收入。我们早期扩大无源电器市场后就开始布局核心技术。要突破底层核心技术的话,要做好牺牲短期的心理准备,要打“持久战”,有可能重金投入几年,回报并不理想,一定要有耐心,就算你请世界级专家搞研发,也可能经历各种挫折。
比如,我们有个研发团队,前期研发一度进展不顺利。面对外部猎头的诱惑,团队负责人有些心动,险些放弃。我听说后,一下飞机就给他打电话,手机都快打得没电了。他最后同意留下来。最后经过2年半以上的努力,我们取得核心技术突破。公司也只有核心技术突破,在行业形成护城河,才能获得高效益回报,实现长足发展




来源 : 南方 作者: 李荣华 发布时间 : 2023-01-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