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瑞波光电与深圳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2021年7月12日,深圳瑞波光电子有限公司与深圳大学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主要方向包括:大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半导体激光芯片自动表征测试设备、缺陷自动检测等专业方向。深圳大学研究生院李国副院长、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曹广忠教授等出席了授牌仪式。瑞波光电总经理胡海博士、副总经理何晋国博士等4人也受聘为深圳大学的校外研究生导师。

深圳大学研究生院李国副院长(左)与深圳瑞波光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海博士(右)举行基地揭牌仪式

基地依托单位深圳瑞波光电子有限公司是由国内外技术专家共同创建的专业从事高端半导体激光器及表征测试设备研发和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从半导体激光芯片外延设计、材料、制造工艺,到芯片的封装、表征测试等全套核心技术,并依托完备的设计生产能力及雄厚的技术储备,可向市场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大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封装模块及系列表征测试设备,并可提供研发咨询服务。公司的芯片产品覆盖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功率从瓦级到数百瓦级,主要用于工业加工、光通信、激光显示、医疗美容、科研等领域;表征测试设备包括芯片及模块综合性能测试设备、芯片&器件寿命/老化测试设备等。公司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呈逐年递增趋势,并于2018年完成赛富基金与深创投共同领投、北京协同创新京福投资基金跟投的6500万元A轮融资。

为满足产能需求,公司在龙华区大浪街道建设了6400m2的研发生产及办公场地,包括5000 m2的洁净室面积和1400 m2的研发办公面积,其中一楼为现代化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研发生产车间,二楼为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封装和测试车间,三楼为自动化半导体激光测试设备研发生产车间,四楼为办公区域。

公司近几年陆续承担了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0多项,建设有高端半导体激光芯片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于2019年被认定为“广东省大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新建设高等级测试企业研发实验室。2020年被评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深圳大学研究生院李国副院长(右3)为瑞波光电4名高管颁发聘用证书

基地依托单位瑞波光电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对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通过人才的联合培养以及项目的联合开发,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能够为深圳瑞波光电子有限公司提供本地高校的实验室与科研人员,培养企业急需的科研人才,同时减少企业项目研发的成本压力,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科研实力。


该基地的建设还致力于提高半导体激光与先进制造方向的研究生实践能力,让研究生通过实践升华理论,在坚实的理论背景基础上,使其在学校阶段即可获得生产实践的社会经验,提高其未来的择业、就业能力。通过培养具备过硬专业技能的半导体激光与先进制造技术人才,为我国现代半导体激光与先进制造行业提供年轻的技术力量。

深圳大学研究生院李国副院长一行参观瑞波光电展厅


深圳大学研究生院李国副院长表示,目前深圳大学硕士一级学科点22个,博士点达到17个,由于近年研究生扩招以及新技术发展迅速,企业创新步伐加快,已有研究生教育资源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发展速度、规模、品质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新工科”研究生培养理念走向深入,专业研究生需要产学研结合才能适合社会的发展。通过本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将大力创新深圳大学研究生教育体制和机制,有利于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科教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在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争取新的突破。


深圳瑞波光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海博士表示,瑞波光电自主生产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种类覆盖635nm-1700nm,同时瑞波也牵头和参与了国家、省、市多项科研项目,这类课题需要联合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通过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依托,双方的合作有助于帮助企业解决关键环节痛点问题,双方可以在科研项目的联合申报、企业内部的研发项目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吸收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瑞波光电学习和工作,加入解决“卡脖子”技术的创新进程,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教育教学质量、企业自主发展以及突破关键技术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瑞波光电


发布时间 : 2021-07-14

欧洲时报德文网刊文:中国将用激光撕裂真空

中国在激光技术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程度的进步。以“超强激光站(SEL)”、“非视距成像 (NLOS)”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成果,将帮助人类得到对物质结构的新认识,并在工业和技术领域获得大量应用机会。欧洲时报德文网近日刊发德国知名驻京评论员、德国多家主流媒体驻京记者泽林(Frank Sieren)相关话题讨论专稿,全文现编译如下:

中国上海的一支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在激光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这个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负责的名为“超强激光站(SEL)”的项目,已经奠定了到2023年用高功率激光器输出100拍瓦功率的基础(1拍瓦等于1000兆瓦)。这种脉冲将比全球电网的发电总和强10000倍,相当于10个太阳到地球的辐射功率汇聚在1根头发丝上。目前该激光器输出的最大功率是10拍瓦,但是是通过多条光束实现的。

这种量级的能量输入很容易损坏激光器的光学部件,比如晶体、透镜和反射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会将输入光束先进行色散,使不同颜色光束各自的功率降低到硬件可以承受的程度。不过到最后,这些光束必须再次被压缩成单一光束,而这种压缩多年以来一直是欧洲、俄罗斯和美国研究人员在努力攻克的主要障碍。

▲图源:163.com

参与SEL项目的科学家刘军(音译)解释称:“当输入这个量级的能量时,压缩机会立即燃烧起来。”在今年5月于《光学快讯》(Optics Express)杂志上发表的19页论文中,该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高功率激光器设计方案,建议将压缩过程步骤分解,从而将能源强度降低到对压缩机而言安全的水平。

该研究项目耗资约1亿美元,最初计划使用4束激光束实现所需的输出功率。然而有了新技术后,1束光束就足够了。刘军表示:“光束越少,设备就越简单。设备越简单,制造和操作就越容易。”这将显著提高激光脉冲的质量和稳定性,该设备应将在2023年至2025年之间投入运行。

SEL项目于2018年成立,旨在为深入探索尚未完全破译的物理现象提供可能性,比如时空的本质。据说SEL激光器的威力足以直接从太空真空中催生出物质和反物质,人们可以由此在地球上的实验室中了解宇宙诞生的过程。

真空从来都不是真的“空”:它充满了成对的电子和正电子,亦即物质和反物质的粒子。然而它们一旦碰撞,就会相互湮灭。但根据研究人员的报告,激光可以干预这一过程,在物质和反物质粒子碰撞之前将它们分开,从而使粒子和反粒子“凭空出现”,这种现象被称为“打破真空”。这将会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物质和能量可以互相转换的证据,正如爱因斯坦著名的E = mc^2方程所阐释的那样。

除了探索新知识之外,激光还可以投入实际应用,例如在核聚变能领域。核武器的存在已经证明物质可以被转化为大量的热和光,但反过来,将热和光转化为物质要困难得多。如果这方面能取得成功,一个新的物理学分支,即所谓的“核光子学”,可能会在极短时间内从起步阶段发展起来。

中国科学家们也在激光技术的其他领域取得了根本性的进展。今年3月,中科大的一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激光技术,可用于识别1公里以外的隐藏物体。在这一被称为“非视距成像(NLOS)”的过程中,激光从周围物体散射到隐藏物体上,随后可通过数据和算法重建该物体的3D模型。这使得检测视野外、角落或障碍物后面的物体成为可能。

中国科学家团队能够在上海的一所大学校园里隔着1.43 公里辨认出一个隐藏的人体模型。在此以前,非视距成像的成功距离只是米级,因为光在长距离传播时受到的环境杂散光和空气颗粒物影响更大,这反过来又会给传感器带来混淆。现在,这些研究人员的装置还能够区分相距仅 9.4 厘米的不同物体,或者使用两个额外的传感器实时检测移动的隐藏物体。

研究人员之一吴成(音译)接受中国《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非视距成像可以帮助自动驾驶汽车识别建筑物后面的车辆和行人。该技术还可用于警察工作,例如在曲折的住宅区中定位人质。


发布时间 : 2021-07-13

【评论】锐科激光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 ,下一个会是谁?

2021 年 7 月 9 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信息,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其中包括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理由是认为锐科激光可能参与采购未经授权的军事最终用途的原产于美国的物品。

中国商务部对此回应: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罔顾事实,再次以所谓“人权”等为由,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这是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是对国际经贸规则的严重破坏,中方坚决反对。

锐科激光于7月1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严格遵守国际商业惯例及法律法规,在国内外范围内合规开展相关业务,并始终按照合作共赢和公开公平的原则与国内外同行展开合作与竞争。公司围绕激光产业持续开展产业链垂直整合工作,核心器件与材料基本实现以自制为主,并构建了以国内厂商为主体的供应链体系,因此锐科激光本次被列入实体清单不会对公司正常科研和生产造成实质性影响,对所有客户提供的产品及服务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目前公司经营及财务情况正常,各项业务稳步推进,公司将持续向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锐科激光是一家专业从事光纤激光器及其关键器件与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光纤激光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全球有影响力的具有从材料、器件到整机垂直集成能力的光纤激光器研发、生产和服务供应商。

早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任时发起与中国贸易战,美国就对中国的激光机床进行有条件限制进口,并且也限制超高功率的激光器出口中国。美国泛化国家安全,臆想任何技术都可能被用于中国国防军事,至今中国已有数百家企业和个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

激光技术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高新科技,并且在激光通信、激光雷达、激光制造等有着广泛的应用。中国本土激光企业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在更多领域打破了外国的垄断,并引起美国的注意,除了锐科以外,中国还有很多优秀的、创新能力强的激光企业,未来不排除会有更多激光企业被美国盯上。美国这种动作,其实是徒劳的,绝不会阻止激光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进度。

来源:激光制造网


发布时间 : 2021-07-12

上海交大利用激光实现量子材料电子维度的操控

上海交通大学张文涛研究组与张杰、向导研究团队合作以“Optical manipulation of electronic dimensionality in a quantum material”为题在Nature发表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利用飞秒激光操控量子材料,在三维材料中实现瞬时二维长程有序电子态,并在所形成的二维电子态中发现存在光致超导的迹象。

二维电子态中存在众多奇异的量子现象,如量子霍尔效应(1985年诺贝尔物理奖)、石墨烯中的狄拉克电子态(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和超导增强等。

这些二维电子态通常通过机械剥离、人工异质结、分子束外延生长等方法制造人工结构来实现。此次的研究提出并实现了在量子材料中利用超快激光调控产生二维电子态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在特定激光强度下激发相干电子—声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材料晶格宏观周期性畸变,结合激光在材料中由于穿透深度引起的强度分布,从而导致这种晶格畸变在材料中分层出现并在晶格畸变层与原始层之间实现了一种长程有序的二维电子态。

激光调控形成二维电子态示意图

该论文对1T-TiSe2这一传统的三维电荷密度波材料进行了高分辨的超快激光操控研究。通过时间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的测量,发现随着激光泵浦能量的增加,电子态的线宽在特定泵浦能量下会出现交替减弱的反常现象。这种奇特的现象只有在电子维度从三维退变成二维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进一步研究发现,超快电子结构在高激发密度下表现出非简谐振荡现象,意味着强激光作用可引起晶格畸变反转,从而可在晶格畸变反转区与非反转区形成二维电子结构。通过高分辨兆伏特超快电子衍射实验,观察到了代表周期晶格畸变的超晶格峰在强激光泵浦作用下先消失再出现的特征,为激光作用下晶格畸变反转的存在提供了确定性证据。超快电子结构和超快电子衍射实验数据与含时的、空间分布的Ginzburg-Landau双势阱模型模拟计算结果吻合,证实飞秒激光诱导晶格畸变反转可在三维材料中实现二维电子态。通过时间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测量,在该二维电子结构中进一步发现电子态密度的增加和存在能隙的迹象,表明有可能出现光致非平衡高温超导现象。这些发现首次展现了利用超快激光实现对电子态维度的调控,并产生奇异的量子现象。

光诱导的二维界面、在二维界面态密度增加及发现能隙打开奇异电子态

超快电子衍射测量超晶格峰并确认激光诱导晶格畸变反转

先进仪器的研制和实验精度的提升是获得此新发现的关键。在国家和学校人才计划的支持下,张文涛研究组自主研制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时间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时间分辨率(113 fs)和能量分辨率(16.2 meV)的乘积已接近物理极限,达到了国际上同类仪器的最高水平。张杰、向导研究团队在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的支持下,研制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台时间分辨率优于50 fs (FWHM)的兆伏特超快电子衍射装置。本研究结合了时间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对电子敏感和兆伏特超快电子衍射装置对原子敏感的优势,分别从超快电子结构和超快晶格动力学两方面提供了相关发现的实验证据。

高性能时间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及兆伏特超快电子衍射装置

本工作获得了科技部、基金委和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的资助;由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张江高等研究院、自然科学研究院、李政道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上海交通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提供了计算资源。

张文涛研究组博士生段绍峰,张杰、向导研究团队博士生程运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张文涛和向导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钱冬课题组、罗卫东课题组、上海科技大学郭艳峰课题组在数据分析、电子结构计算及样品制备等方面参与该研究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文汇客户端  作者:尚皎黎


发布时间 : 2021-07-09

多家企业自主研发取得新突破,武汉激光产业由大变强

武汉加快打造“965”产业集群,“光芯屏端网”作为支柱产业被寄予厚望。作为中国光通信产业发源地,武汉这束“光”越照越远、越照越亮。

市发改委介绍,武汉占据着我国光通信领域的重要战略地位,东湖高新区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光纤光缆、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和光通信系统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其中,光纤光缆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25%,连续多年销量居世界第一,光器件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12%。

中国信科集团烽火藤仓光纤科技有限公司光纤测试车间的技术员在检验产品质量。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光通信产业如何由大到强?武汉锚定高水平自立自强,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屡获突破。


市场竞争力

从跟跑到领跑,武汉企业夯实光通信全球领军地位


上月,长飞光纤完成收购南美一家名企。目前,长飞产品及服务已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4个海外基地和20余个销售公司,并形成辐射全球的海外生产、营销与服务网络。

而在20多年前,中国第一次为世界通信业制定标准,解决了在传统电信网上传输互联网业务的技术问题,才摆脱了做跟随者的角色。

中国光通信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长飞光纤是缩影。

长飞智能工厂

2016年,长飞预制棒、光纤及光缆三大主营业务全面问鼎全球第一。在坚持光纤光缆主业不放松的同时,长飞持续向光纤预制棒核心原材料、数据中心和线缆解决方案等产业链上下游延展,开辟新战场。如今,人们说起长飞,不仅是行业内规模全球最大,更是技术掌握最全面的中国企业代表。

目前,长飞以更豪迈脚步走出中国,海外业务保持较快增长。长飞在菲律宾与当地运营商合作推进网络建设,并成功中标中国电信在当地的网络铺设项目。2020年,长飞海外通信网络工程项目收入达2.43亿元,相比上年增长约304.9%。2020年,长飞海外业务达到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25.57%。

长飞表示,未来还要更加开放,对外输出更多的先进技术、创新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全球产业链话语权。

在全球产业链上,武汉企业不断崭露头角。就在上一季度,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华工正源宣布应用于下一代数据中心的400G光模块产品实现全系列批量出货,企业产品闯入北美、欧洲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光模块年产能超过3000万只,成为全球最大的光模块生产厂商之一。

2021年2月15日,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华工正源5G模块生产车间里,300多名一线员工正满负荷生产。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市发改委表示,以长飞、烽火通信等为龙头的企业群,促使行业上中下游产业链较为完备,夯实武汉在我国光通信领域的重要战略地位。


自主创新力

从下游到上游,武汉形成自主可控的光通信产业


目前,武汉光通信产业涵盖上游光纤光缆、中游光器件及光模块、下游光系统设备,同时,生产资料、关键器件实现自主可控,串起完整产业链。

“声光调制器是脉冲光纤激光器的核心元器件,一台激光器对应一个器件,这个器件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光开关,没有它激光器无法出光,也就无法正常工作。”光奥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祝志刚介绍,声光调制器以前主要从国外购买,而光奥在个别领域已实现了大范围国产化。

“高光束质量万瓦光纤激光器核心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结出硕果,锐科及睿芯等产业链企业研发生产特种光纤、预制棒等核心元器件和材料,实现全产业链核心器件的自主可控,技术和产能跃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也让武汉成为全球为数不多具备光纤激光器完整核心器件自研、自产能力的区域。

光谷展示中心吸引众多科技企业和外地参观团来此参观。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今年,云岭光电5G用25G激光器芯片经过了国际可靠性测试,正式宣布实现从激光器芯片设计、外延设计及材料“生长”、晶圆制造、芯片测试和验证的全流程研发和生产能力。企业介绍,实现核心材料自己研制后,可将“生长”时间控制在一周内,相较在国外购买外延片或晶圆要快3个月,这样大大缩短产品迭代周期。

云岭光电、敏芯等光器件上游企业抢抓5G新基建产业机遇,中游的永鼎光通下线5G前传光模块,将“棒”传到武汉飞沃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是中国电信5G前传无源波分设备最大份额供应商,经飞沃集成,装有光模块的设备,被供应给三大运营商,装上基站、数据中心等,这一过程中,为光器件做检测设备的服务商普赛斯,“同频”也在扩大产能。


产业引领力

从产品到标准,武汉引领国内激光产业发展


今年,华工科技智能制造园(葛店园区三期)投产,项目将具备年生产高功率激光切割装备3000台、钣金加工智能工厂产线15条的生产能力。

比头发丝还细、还薄的玻璃,在激光切割下,也能“毫发无损”地精准成型。作为我国最大的激光设备及高功率激光装备供应商之一,华工激光自主研发的超薄玻璃激光切割技术,切割速度每秒超过200毫米,上市后将应用于折叠手机、超薄电池基板等3C领域,其生产的国内首台出口海外的FPC(柔性电路板)全自动覆盖膜激光切割机,目前正在全球最大的柔性印刷线路板制造企业服务。

资料图。图源:华工激光

诞生了中国第一台1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的锐科,打破了国际垄断,并与睿芯等企业一道,构成自主可控的激光核心产业链。锐科直接应用客户超过1500家,出口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说:“中国的光纤激光器在跟跑多年后,终于能与世界并跑。”

主攻太阳能光伏领域精密激光加工设备的帝尔激光,不仅在深交所上市,还在以色列设立全球研发中心。

目前,仅光谷的激光企业就达200余家,激光产业年产值已达千亿元,占国内市场规模一半左右,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是中国最大的激光设备制造基地之一。

这些激光上市企业、崛起中的激光产业集群,是武汉激光产业由大变强的缩影。6年前,锐科激光牵头,联合华工激光等起草了我国第一部光纤激光器行业标准;去年,华工激光等参与制定的“工业用光纤激光器参数要求和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又获得通过,这是我国激光产品类的首个国际标准;今年,激光清洗行业企业翔明激光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时间 : 2021-07-07

51亿美元!MKS收购化学公司Atotech,通过资本运作打通产业链

制造技术和激光公司MKS Instruments将收购Atotech,这是一家工艺化学品和先进电镀解决方案公司。此次收购包括现金和股票交易,股权价值为 51 亿美元,企业价值约为 65 亿美元。

MKS 表示:“该交易将产生 38 亿美元的预估年收入,预计将在第一年内增加 MKS 的非公认会计准则每股净收益,并增加 MKS 的自由现金流。”

MKS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John TC Lee 表示:“MKS 和 Atotech 将共同为先进电子领域的客户提供更快、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创新。

优化 PCB 互连

“通过结合激光、光学、运动和工艺化学方面的领先能力,合并后的公司将优化 PCB 互连,这是下一代先进电子产品的重要支持点,代表了小型化和复杂性的下一个前沿。

“我们预计 Atotech 的加入将使 MKS 能够为未来几代先进电子设备制定路线图。收购 Atotech 还为 MKS 提供了来自尖端设备的消耗品组合的经常性收入来源,具有可观的规模和潜力,”Lee 说。

MKS 和 Atotech 表示,他们“在关键的先进电子市场拥有互补的客户解决方案,MKS 在钻孔方面的专业知识和 Atotech 在电镀方面的专业知识。” PCB 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因为小型化正在带来新的挑战,而可靠性、生产力和峰值性能至关重要。下一代互连的路线图继续加速对更多集成解决方案的需求,以提高产量。

“Atotech在电镀和化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 MKS 在激光、激光系统、光学和运动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将为材料加工和复杂应用领域的客户提供创新和突破性的解决方案,”Atotech首席执行官 Geoff Wild 说。

“这项交易对我们的股东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结果,我们相信它将提供立竿见影的价值,并有机会从合并后公司的上行潜力中受益。”

据路透报道,MKS将以每股16.2美元现金,和MKS每0.0552股普通股换Atotech 1股这两种方式进行收购,相当于以每股26美元收购Atotech,比该公司6月10日的收盘价溢价约10%。MKS市值约为100亿美元,将以现金和发债为这笔收购案集资。

疯狂的资本运作

近几年,MKS万机仪器十分善于利用资本运作扩张自己的业务范畴,先于2016年以9.8亿美元收购激光器和光学产品巨头Newport,后在2018年以约10亿美元的现金收购激光微加工公司Electro Scientific Industries(ESI)。在今年一季度出价超过60亿美元加入竞购激光器巨头Coherent,后来退出争夺。如今收购Atotech,让MKS进入PCB、芯片制造领域,进一步拓展业务。从上游原来属于Newport的光电器件、超快激光器,到中游原来属于ESI的激光微加工设备,到如今下游属于Atotech的化学、PCB、半导体芯片等应用,可以说MKS通过资本运作,已经打通了产业链,成为一个业务庞大的集团。

来源:激光制造网 编辑:Johnny


发布时间 : 2021-07-07

第二届全国强激光与粒子束前沿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1年6月26日-29日,由《强激光与粒子束》和《MRE》两刊(以下简称“两刊”)编委单位发起,两刊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离子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能激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深圳大学联合承办,绵阳市青年科学家联盟、中物院青年科协、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家单位协办的第二届全国强激光与粒子束前沿学术研讨会圆满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强激光与粒子束》(以下简称“《强》刊”)主编张维岩院士,副主编郑万国研究员、唐淳研究员等20余位编委会成员。本次会议主题为“强激光物理与技术”,会议内容丰富,日程安排紧凑有序,来自全国8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共计200余位代表参会。

会议开幕式由《强》刊执行主编、会议执行主席赵宗清主持。大会主席郑万国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赵军武教授、西安工程大学副校长李鹏飞教授分别致辞,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强激光与粒子束领域取得更大发展充满期待。《强》刊主编张维岩院士发表讲话,指出《强》刊严格落实第九届编委会会议精神,致力于为科研人员提供最优质、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强》刊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编委会的领航开拓、悉心指导,离不开业内专家的敬业守望、关注支持,为此,编委会决定表彰2020年为《强》刊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编委、优秀审稿人和优秀论文作者,最后由张维岩院士宣读获奖名单,并由大会主席为获奖代表颁发证书。

本次会议主题为“强激光物理与技术”。会议组委会共邀请到13个大会特邀报告,多维度展示了当前国内强激光与粒子束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内容深入、全面、前沿,引发参会代表的热烈思考和积极提问。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王建军研究员作题目为“高功率窄线宽光纤激光技术研究进展”的大会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冷雨欣研究员作了题目为“超强超短激光及其前沿应用”大会特邀报告。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冯国斌研究员作了题目为“复杂流场激光诊断技术研究进展”的大会特邀报告。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赵祥杰研究员作了题目为“基于液晶器件的激光光束调控技术进展与展望”的大会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朱文越研究员作了题目为“强激光定向传输中的大气问题”的大会特邀报告。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姜东升研究员作了题目为“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发展的思考”的大会特邀报告。

北京大学颜学庆教授作了题目为“激光加速器研究与应用展望”的大会特邀报告。

清华大学鲁巍教授作了题目为“从“桌面光源”到“未来对撞机”:激光加速及应用展望”的大会特邀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朱晓教授作了题目为“从激光加工走向激光制造”的大会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李新阳研究员作了题目为“自适应光学技术及其激光应用的进展”的大会特邀报告。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张飞舟研究员作了题目为“高能激光系统物理建模与仿真研究”的大会特邀报告。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颜宏研究员作了题目为“高能光纤激光光束控制技术新进展”的大会特邀报告。

国防科技大学王小林教授作了题目为“LD泵浦近单模高功率光纤激光器” 的大会特邀报告。

本次会议分会场共收到自由来稿100余篇,其中口头报告70余篇,各报告人均为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报告内容精彩纷呈,交流氛围活跃,互动频繁。本次会议的粘贴报告环节得到了参会研究生和青年学者的积极响应,一共有39人做了粘贴海报,张贴报告评审组通过投票从中选出了6个优秀海报。根据组委会会后的回访,参会代表一致表示本次会议是强激光与粒子束领域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学术报告质量较高,代表们获益匪浅。

本次会议增进了强激光与粒子束领域的联系,促进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本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通过本次会议顺利主办,《强》刊的学术影响和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强》刊与全国强激光与粒子束会议将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影响。

来源: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


发布时间 : 2021-07-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