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电梯大市场为激光切割带来增长新空间

工业激光制造设备在过去十年里已经广泛走进了各行各业的生产线上,人们身边的很多物品、产品其实都与激光工艺相关,但由于制作过程在工厂产线上,很多人并未知晓激光技术的作用。例如在建筑行业、卫浴行业、家具行业、食品行业等,其实都充满了大量激光应用的“痕迹”。本篇带大家了解一下常见的特种设备电梯产品所用到的激光技术。


电梯行业快速发展

电梯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使用的一种特种设备,它起源于西方国家,后来在高层楼宇里广泛使用。也正是因为电梯的发明,让人们在高层建筑生活、工作成为可能。换个角度说,其实电梯也是一种交通工具。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电梯有垂直升降式和扶梯式两种,升降式电梯主要安装于高层楼宇,高层住宅和写字楼,而扶梯式一般在几层高,在商场又或者地铁场所较为常见。电梯的主要结构包括厢体、牵引系统、控制系统、门、安全保护系统等。电梯的结构使用了大量的钢板,其中升降式电梯主要是门、厢体,扶梯式电梯主要是两边的墙板。这些金属构件是目前电梯行业主要使用激光工艺的地方。

常见电梯的金属架构

电梯有一定的承重能力,为了安全采用金属材料是最为保障的。以前,电梯厂家基本上采用了传统的多工位冲床、锯片机加工板材。由于这种方式效率不高,并且钢板切边常常需要打磨又或者容易出现误差,不利于电梯的美观。电梯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是高速电梯技术、智能控制、高效清洁处理技术。人们对电梯的要求在提高,除了基本上改用不锈钢板外,装潢也有要求,美观、华丽的电梯彰显高端写字楼、高端洋房的档次,提升房屋价值和品位。


国内外电梯生产广泛采用激光

约莫在2005年以后中国的房地产快速发展,摩天大楼纷纷拔地而起,中国的电梯需求量大幅增长,外国如Otis、蒂森克虏伯、三菱、日立、富士等著名品牌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这些外国品牌电梯早已在电梯制作上使用了CO2激光切割。此后,国内上百个电梯企业逐渐效仿引进激光切割机。随着2010年以后光纤激光切割机推广开来,激光切割装备价格大幅下降,而且功率更高、速度更快,近年电梯行业纷纷引进了新的光纤切割机,目前国内的电梯行业几乎已经普及使用了激光切割装备,随着一些电梯生产商扩产、更新设备,会继续带来新的激光设备需求。

目前国家标准里没有对电梯厢体和门的钢板厚度作出要求,仅有强度要求,但一般而言,目前常见的是采用304不锈钢,厚度为0.8mm,也有一些采用至1.2mm的钢板。2000瓦激光能够轻松处理这个厚度的不锈钢板,也可以采用3000瓦或者4000瓦,功率提高意味着速度更快。激光切口平滑无毛刺,减少了后期打磨的功夫,同时有利于厢体烧焊拼接。

电梯按钮板采用激光切割

近年来,我国在房地产、轨道交通建设、机场改建扩建等的投资带动下,电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国和消费国,截止到2020年11月,我国电梯产量114.0万台,预计2021年电梯产量可达123.1万台,预计2021年我国电梯保有量将可达844.7万台。我国将长期维持年产百万台以上的电梯数量,这意味着每年一百多万台电梯采用了激光切割制作技术,巨大的电梯市场为激光切割设备带来良好的市场空间。


特域冷水机助力激光走进电梯行业

乐观预计未来电梯及相关产品的加工需求每年可为激光行业带来数百台切割或焊接设备,这是一个激光工艺可发挥重要作用的细分领域。广州特域机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激光冷水机设备的企业,拥有近20年的研发与生产经验,可为千瓦级激光器应用配备稳定可靠的冷水机,目前提供从1千瓦到20千瓦激光切割/焊接应用的冷却配套产品。

特域机电拥有系列齐全的激光冷水机产品,覆盖从CO2激光、光纤激光、紫外激光到超快激光、半导体激光等几乎所有激光应用场景,目前年产能超过八万台。在千瓦级乃至万瓦级激光切割与焊接,均有成熟的冷水机产品,在激光切割、焊接不断渗透电梯行业发挥重要作用的过程中,特域的冷水机也会紧跟激光设备,为电梯金属部件加工的智能、高效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


来源:特域机电


发布时间 : 2021-08-05

维宏股份股价火速翻倍,两家头部券商“踩点”唱多受质疑

有“妖气”的维宏股份(300508.SZ)并未停下上涨的脚步。继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且8月1日晚间收到深交所关注函后,该公司在8月3日还是收获了7.99%的涨幅。

7月26日以来,仅7个交易日,维宏股份累计涨幅达119%,股价创下近三年新高,从25元/股左右直接跳到56元/股左右。而就在股价暴涨前不久,该公司两大股东陆续发布了减持预披露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本就鲜有研报关注的维宏股份也突然多了券商的赞誉。股价异动期间,中信建投与招商证券发布了该公司的研报,且是唯二发布公司研报的券商。记者发现,中信建投是在参与了该公司调研活动后发出的“全覆盖”研报,而招商证券却在“疑似”没有实地参与调研活动的情况下,做出了“全覆盖”的公司研报,甚至维宏股份都不曾“注意到”。

上交所在关注函中剑指维宏股份是否有“炒作股价配合减持”之嫌。对此,《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维宏股份证券事务代表。对方回应称,股价变动因素有很多,公司正在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并将于8月5日之前披露,公司并不存在伪市值管理与炒作股价配合减持的情况。此次股东减持的比例并不是很大,且距离股价出现暴涨也是相隔了几天。


炒作股价配合股东减持?

在股价“横走”了近三年后,维宏股份突然“妖”了起来。从今年7月26日开始,维宏股份股价陡然开始上涨,并于7月29日、7月30日与8月2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7月26日至8月2日收盘,维宏股份股价累计涨幅达99.62%。期间,该公司于8月2日股价创3年以来新高,报52.08元/股,到了8月3日收盘,虽没有再度涨停,但维宏股份仍维持上涨态势,涨幅达7.99%,股价再创新高,报56.24元/股。也就是说,从7月26日以来7个交易日,维宏股份股价已经暴涨119%。

由于7月26日至8月2日的股价与同期创业板综指偏离度较大,触及异常波动标准,深交所向维宏股份发去关注函,要求该公司说明其基本面是否存在重大变化,是否存在应披露未披露事项,是否存在对公司股票交易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市场传闻、热点概念等;如有,请及时披露或予以针对性的澄清说明。

记者注意到,维宏股份在二级市场的异动或许与该公司上半年的业绩亮眼有关。7月28日晚间,维宏股份发布了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156.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12.69万元,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

此前维宏股份业绩出现明显下滑。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2.09亿元,同比增长9.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9亿元,同比下滑55.85%。

公开资料显示,维宏股份是一家专业提供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维宏运动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加工中心、激光加工、水射流加工、铣床、模具制造、广告制作、机械加工、玻璃石材加工等众多行业。

维宏股份证券事务代表称,此次业绩亮眼与公司和南京开通并表有关。维宏股份在近期的一份公告中指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03.02万元,其中南京开通纳入合并范围影响78.82%,原业务主体销量增加影响77.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的净利润4412.6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89.18%,其中南京开通纳入合并范围影响270.06%,原业务主体销量增加影响719.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3847.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1.24%,其中南京开通纳入合并范围影响260.47%,原业务主体销量增加影响599.61%。”

在股价连续大涨之下,维宏股份于8月2日披露股票交易异动公告称,上半年公司业绩增长较高,也受益于制造业整体向好。南京开通在2021年-2023年内累计需实现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未来能否完成业绩对赌存在不确定性。

据悉,今年年初,维宏股份作价1.25亿元向高茂刚等总计15名自然人收购南京开通100%股权,标的南京开通的最终估值相较账面价值溢价452.47%。交易对方承诺,标的公司自2021年至2023年内实现的净利润累计不低于3000万元。维宏股份曾表示,通过本次交易,有利于发挥上市公司和标的公司在销售、采购、生产、研发等方面的协同效应。

此外,记者注意到,深交所发出的关注函还要求维宏股份核实公司董监高人员及大股东近一个月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况及未来6个月内是否存在减持计划,是否存在炒作股价配合减持的情形。

就在股价异动之前不久,维宏股份发布了两份减持预披露公告,分别是6月11日与7月22日。其中第一份公告称,维宏股份股东胡小琴计划在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1100%);第二份公告称,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牟凤林计划在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7.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1936%)。

针对是否存在炒作股价配合减持的情形,维宏股份证券事务代表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该情况并不存在。“两名股东一名是外部股东,另一名股东减持计划还未正式开始,且发布的日期是7月22日,距离股价异动还有几天的时间。此外,二者减持的比例都不是很高。”

记者注意到,8月3日晚间,维宏股份发布了最新一期董事减持计划实施完成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于2021年3月15日披露的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产品体系总监赵东京的减持计划已经完成。根据该公告,减持计划期间,赵东京共集中竞价减持三次,8月3日减持股数最多,减持均价也是最高。记者还发现,赵东京曾实施了多次减持计划。

维宏股份在其股价波动公告中指出,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股价短期内涨幅较大,可能存在二级市场炒作风险。对此,维宏股份证券事务代表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公司在近期发布的公告中多次警示了风险。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维宏股份在册股东总计7905户,相比上一季度减少159户,降幅为1.97%。

从最新的龙虎榜数据来看,两日内,实力游资华鑫证券上海分公司、华泰证券深圳前海均现身维宏股份龙虎榜。8月2日,维宏股份龙虎榜净买入4806万元。买入方面,买一、买五为机构席位,共计净买入2118万元,买二席位华鑫证券上海分公司净买入1401万元,买四席位华泰证券深圳前海净买入1096万元。


激光领域产品获认可是否夸大?

《华夏时报》记者发现,在这一次股价暴涨过程中,部分券商也摇旗助威。7月30日,中信建投发布了一篇名为《厚积薄发,激光与车铣等领域开始发力》的“首次覆盖”研报,该研报指出维宏股份在激光切割与车铣复合机床等多领域发力,激光方面在缩小与国内激光数控系统龙头的差距,南京开通仅半年度就大幅超额完成全年业绩对赌等。

中信建投预计维宏股份近三年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52.69万元、14900.22万元、20770.9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8.79%、51.23%、39.4%,对应PE分别为33.49倍、22.15倍、15.89倍,给予“买入”评级。

而同日,招商证券也发布了一篇名为《激光数控快速突破,开发引擎加速场景拓展》的“首次覆盖”研报,在该研报中,招商证券分析师刘玉萍指出,维宏股份在激光数控领域快速缩小与国内龙头的差距,商业上持续突破带动主业快速增长,同时外延拓展车铣复合领域,整合后研发赋能推动高端国产替代。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证券研报还指出,由于维宏股份近期股价的大幅波动暂不给予投资评级。但该券商机构表示,公司多年研发积累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引擎平台助力在激光数控领域快速突破,研发效率提升后在其他多方面进展亦值得期待。

据《华夏时报》记者统计,中信建投与招商证券是该公司股价异动期间唯二发布该股研报的券商。记者发现,无论是中信建投还是招商证券,对于维宏股份的评价都存在“快速缩小与国内龙头的差距”的相关表述。经过溯源,这些表述源于7月29日与7月30日,维宏股份进行的调研活动。

从活动记录表中记者看到,维宏股份指出:“公司持续加大在激光领域的投入,技术不断得到突破,产品性能不断提升,获得了更多国内高质量头部客户的认可,市场占有率提高。”

而这句话也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深交所在其8月1日晚间的关注函中亦是指出:“请维宏股份结合投资者关系活动的主要内容,进一步说明上述回复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否具备客观数据支撑,是否存在夸大性陈述,信息发布渠道是否合规,是否违法信息披露公平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建投出现在维宏股份7月29日的调研活动中,是当日到场的唯一券商。而招商证券均未出现在该公司两次的调研活动中。

对此,本报记者也询问了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对方也称并不知情该券商发布了公司研报,在记者提醒下,才发现该研报的存在。证券事务代表称:“我们公司确实鲜有研报关注。据我所知,招商证券并没有参与调研,当我看完该研报,并请示领导,再告知你研报的数据来源于何处。”

那么维宏股份的市场占有率究竟如何呢?据悉,当下,激光器切割运动控制市场前景比较广阔,在民用领域中的机械、汽车、航空、钢铁、造船、电子等大型制造产业中,激光加工行业已成为当今各个国家最为关注和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

目前,在国内激光切割控制系统领域中,柏楚电子是龙头企业,该公司于2019年上市。根据柏楚电子招股书显示,在中低功率激光切割控制系统领域中,业内前三家企业分别为柏楚电子、维宏股份、奥森迪科,三者市场占有率合计约为90%,其中,柏楚电子在中低功率领域市场占有率约为60%;在高功率激光切割控制系统领域中,国际厂商为中国市场主导者,国产激光运动控制系统仅占据约 10%的市场份额,而这10%市场份额也几乎全部为柏楚电子所占有。

带着维宏股份调研活动中关于“提升市场占有率”的表态,本报记者联系了同行业龙头柏楚电子,但该公司董秘办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不便对同行发表评论,且由于公司正值战略配售限售股上市流通的敏感期,不做采访。如果要了解行业以及公司动态,可以参与调研活动了解实际情况。

维宏股份表态称,未来业绩能否持续向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维宏股份证券事务代表还告诉记者:“公司将在8月5日之前披露深交所的关注函回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 : 2021-08-04

高端制造破局,国产光纤激光器还需迈过这道坎

近期,国内科技圈最重磅的消息无疑就是中央重拳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除了金融安全考虑之外,淘汰高能耗低端产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成为了未来中国产业升级的主基调。作为高端制造的重要工具,激光产业也无法置身事外。


高端制造不仅仅是“堆叠功率”

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激光产业规模增加了10倍,基本构建起了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持续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光纤激光器领域,国内已经完成了中低功率产品的国产化替代,正在向高功率领域集体冲锋。

虽然激光技术一直都被定义为先进的加工手段,但在市场占比最大的工业应用市场,激光技术长期应用于切割、打标等通用领域,早期对激光器稳定性及节能环保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只要价格合适,激光设备买回去立马能用就行了。由此也导致加入的玩家越来越多,价格竞争成为了抢夺市场的不二法宝。这一阶段国内激光产业,总体上还是走着一条追求规模效应的粗放式经营之路。

近几年以来,制造业升级、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逐渐成为国内激光产业关注的新方向。究其原因,传统的应用领域已经成为红海市场,价格竞争逐渐触底,倒逼着激光厂商开始寻找新的市场,进一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激光清洗、激光焊接、激光熔覆、激光再制造等高附加值应用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从2020年开始,国产万瓦级光纤激光器厂商逐步实现小批量生产,并且在汽车、轨道交通、农机制造、船舶等领域完成测试交付。在高端制造领域用激光替代传统加工方式,以此打开增量市场成为国内厂商未来的重要策略。

相对于早期的野蛮式生长,高端制造领域对于激光器的要求不再是“能用”就行了。实际上要满足“能用”的要求非常简单,采用最原始的模块堆叠通过合束技术就能使激光器功率大幅度提升。但由此也会带来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缺陷等问题,这些在轨道交通等高端领域是不可原谅的。为此,“好用”和“耐用”也成为了高端制造领域客户对激光器和设备的重要考虑指标。

作为国内光纤激光器头部厂商,杰普特在高端制造领域拓荒的过程中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凭借着产品稳定性强的特性,2015年杰普特在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市场一举挑落美国和英国竞争对手,销量实现全球第一。在智能装备市场,杰普特同样不容小觑,成功打入某知名手机厂商供应链就是对其产品品质的很好说明。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面对即将到来的价格竞争,杰普特依旧坚持提升产品稳定性策略,在产品设计整个过程中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性能、更加环保节能的解决方案。


30000W激光器交付打开新局面

从市场表现来看,国内已经形成了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应用的氛围,越来越多产业链厂商开始投入配套。进入2021年,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也成为最热的话题。对于下游厂商而言,传统加工方式已无法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在人力成本及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下,寻找新的替代方案意愿也很强。但是高昂的成本,也使得很多下游厂商选择观望。

杰普特30KW高功率光纤激光器


2020年杰普特研发投入10,052.08万元,相对于2019年同比增长50.86%。在高功率连续光纤激光器方面,6KW单模块和30KW高功率产品的推出为高功率激光应用市场提供国产解决方案,并在2020年12月实现首台30KW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产品的出货交付。

该激光器产品凭借杰普特多年对激光器稳定性的研究,更加侧重于稳定性最佳的小功率泵源器件,以多数量小电流耦合方式,使激光运行更平稳,功率波动低。同时采用定制光纤、泵源芯片,结合双重光返隔离技术,外加功率冗余和监测技术,极大降低了光衰减,各项性能媲美国外产品。

对于国产光纤激光器而言,和国外产品之间差距最主要集中在稳定性和光衰减方面。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使得国产光纤激光器厂商快速攻城略地。然而在高功率领域,激光器产品的性能和品质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毕竟高昂的维修和替换费用任何厂商也得慎重考虑。

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杰普特继续秉承着提升产品稳定性的原则,从核心光源环节提升加工设备的性能及使用寿命,为高端制造应用提供更佳的解决方案,助推下游市场的打开。


节能减排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毫无疑问,自动化、智能化、节能环保等已经成为国内制造业转型的主要方向。对于激光加工设备而言,随着激光器功率的不断提升,设备本身所需要的电能、气体消耗、热能挥发等都会愈来愈多。在未来智能制造时代,激光加工设备将深度融合于整个系统,节能环保将成为激光厂商未来必须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从激光器角度而言,光纤激光器具有先天性优势,其电光转换效率和稳定性方面远优于其他光源。具体而言,光纤激光器的电光转换率可以达到30%,通过特种光纤的优化,其转换效率还能进一步提升。相较而言,YAG固体激光器电光转换效率仅3%,CO2激光器也只能达到10%。另一方面,光纤激光器不需要采用复杂水冷结构,谐振腔更加简单、内部结构更少,产品稳定性更优,能够大幅度降低维护成本,更具节能环保特性。

作为这一领域的倡导者,杰普特在产品研发和定义过程中就将节能环保、稳定性等作为重要考量指标。2019-2021年间,杰普特不仅将3000W单模块连续光纤激光器整机缩小60%以上,更将功耗降到更低,全年可节省电费高达4万元。

另外,杰普特还研发使用了新的泵浦方案,泵浦光的吸收效率更高,是传统泵浦方案的1.4倍,还能更进一步的提升激光能量密度,以及更好的激光模式(光束质量),进一步提升应用性能。

对于光纤激光器而言,除了高功率、高亮度、模块化、智能化等发展方向之外,节能环保也将成为未来重要的趋势。凭借低能耗、高光电转化效率、高能量密度等独特优势,推进激光器节能减排,杰普特一直在行动......

作者:Guangguang


发布时间 : 2021-08-03

广东省大湾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会筹备会召开

2021年7月28日,广东省大湾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会筹备会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召开。

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处梁宇宁处长、四级调研员刘志辉、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杨永强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刘敏副院长、华南师范大学张庆茂教授、深圳大学田劲东副院长、广东工业大学杨洋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曹赵文博副研究员、深圳技术大学科技处吴旭处长、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杨军红院长、南方医科大学黄文华院长代表、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邵火秘书长、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陈孝超秘书长、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根余总监、深圳光韵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侯若洪董事长、深圳市联嬴激光股份有限公司牛增强副董事长、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贵军常务副总经理、佛山市宏石激光技术有限公司俞宏标执行总裁、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丽珍经理、东莞理工学院陈盛贵高工、华南理工大学医疗器械研究检验中心徐昕荣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施雪涛教授、宋长辉副教授、韩昌骏副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刘辛正高级工程师、卢冰文高工、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黄文娟主任、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林兴浩副主任等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广东省科技厅四级调研员刘志辉主持。

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处梁宇宁处长致辞

在会议伊始,梁宇宁处长分别对联盟成员单位和下一步工作部署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宝贵建议。梁处讲到联盟包含的企业,不应局限于激光与增材制造的头部企业,更应联合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应局限于省内或国内,联盟面向的是大湾区,具有国际化视野,还可以纳入部分大湾区之外的相关单位。

未来,各企业尤其是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和广东省增材制造行业协会,需要共同合而不是竞争,需要联合国内行业与国际行业竞争,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于省科技厅出台的重大项目,联盟要做好政府和企业沟通、制定各类指南、季报、图谱等工作。

广东省科技厅四级调研员刘志辉主持会议议程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杨永强教授介绍联盟前期筹备工作

会上,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杨永强教授详细介绍了联盟前期筹备工作,讲到共调研了200余家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企业,最终挑选出了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一流高校、科研院所作为联盟成立发起单位。现已制定联盟章程等相关规章制度,并初步筹建微信公众号、网站等用于宣传,日后,联盟作为行业与政府间的桥梁,将联合产学研等创新主体,建立激光与增材制造专家智库和产业数据库。当企业决策和政府政策之间存在延迟时,联盟将利用政策性基金、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金融工具以及政府重大项目引导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随后,华南理工大学宋长辉副教授详细介绍了联盟章程,章程主要围绕“联盟任务、组织架构、联盟成员、财务管理、终止程序”五个方面制定,章程中提到联盟将秉持着“创新、合作、发展、共赢”的工作原则,采用会员制管理,但业务范围和合作对象不局限于成员单位,面向全产业链和全球开放。未来主要围绕“挖掘产业需求、开展科技服务、支撑政府合作、开展国际合作”四个方面展开工作。

最终,现场26位参会代表一致举手表决通过了联盟章程、联盟理事会单位与人员、秘书处单位与人员。

会议最后,省科技厅四级调研员刘志辉总结指出,未来协会将围绕激光与增材制造技术的生态链,鼓励更多的企业通过不断攻克新技术、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引导激光与增材制造技术进一步向生产制造方向演化。联盟也将助推激光与增材制造以附加值创造的方式与传统制造业深度结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广东省大湾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简称“联盟”)是在广东省科技厅指导和支持下,为加速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支撑“激光与增材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发展而成立的跨行业、开放性、非营利性科技服务平台。联盟由龙头骨干企业、一流高校、高水平研发机构等牵头,联合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优势单位,以实体化机构开展日常运营。立足大湾区产业集群、协同省内外优质资源、构建国际化开放格局,通过合作培育竞争新优势、壮大增长新动力、促进形成新业态、协力创造新价值。联盟将坚持以标准引领作为宗旨,及时形成一批激光与增材制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标准,以期加速建立系统、完备、高效的大湾区激光与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供稿:创新联盟理事会筹委会


发布时间 : 2021-07-31

美国实体清单“砸向”激光产业,国内厂商如何应对?

进入2021年,国内激光产业开始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产业链主要企业营收表现非常亮眼,高功率激光成为市场拓展的新方向和牵引力,国产替代趋势也在加速进行。而就在此时,美国商务部将锐科激光列入实体清单,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从我们对市场的观察来看,此举除了加速国内光纤激光器产业链自主化进程之外,也给国内激光产业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

国内厂商异军突起,光纤激光器打破垄断

由于国内半导体产业在上游材料、设备及制造环节产业链布局非常欠缺,美国很容易就对国内企业“卡脖子”。以华为公司为例,过去几年凭借自主设计手机CPU芯片在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最高出货量也曾达到全球第二。但由于美国在制造环节对华为进行封锁,其手机业务瞬间跌入“谷底”,这就是产业链受制于人的结果。

图片来自网络

相较于半导体产业,国内在激光技术领域起步并不算太晚,加之激光产业链环节更短,所需要的制造工艺也更低,在实现自主可控的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挑战也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国内激光产业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向产业中上游投入和布局。

回顾国内激光产业发展历程,“缺芯”问题一度也非常严重。由于国内激光产业起步相对较晚,技术积累相对较少,只能从最简单、门槛相对较低的设备集成环节开始做起,利用人员成本及本土服务等优势抢占市场份额,现在的国内激光巨头大族激光也是以此发家。从本质上讲,国内激光产业在成长之初就具备了国产替代的属性,只是更多集中在产业下游环节。近十年间,由于越来越多专业人才的加入以及价格竞争的白热化,国产化替代越来越多向产业链中上游过渡,这一点在国内光纤激光器领域表现尤为明显。

2020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份额分布

(来源:2021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

从产业链分布来看,激光器核心环节,中低功率激光设备中激光器成本占比在10-30%,中高功率成本占比 30-50%,部分高功率产品成本占比甚至超过50%。根据2020年的国内市场数据来看,锐科激光、创鑫激光和杰普特市场份额总和已经和国外光纤激光器巨头IPG能够平分秋色。国内光纤激光器已经逐步实现由依赖进口向自主研发、替代进口到出口的转变。

其中,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中,2019年国产激光器市场份额已经高达99.01%。在出货数量方面,国产100W及以下光纤激光器的出货量从2013年的1.3万台增长至2019年12万台,2020年将达到13万台;中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中,国产激光器渗透率近年来维持在50%以上的水平。2019年国产1.5kW以上光纤激光器出货量近4000台,在3-6 kW产品方面,国内市场的竞争趋于白热化,进口与国产品牌的出货数量旗鼓相当;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方面,近几年在创鑫激光的推动下,国内已经掀起了一股“万瓦激光”浪潮,凭借“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等优势成功打开市场,截至2021年3月,出货量已经达到700+台,再次攻克光纤激光器战略高地。在此推动下,2021年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国产渗透率预估将达到60%以上,有望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从时间阶段来看,2013年到2019年之间,国内光纤激光器产品凭借着价格优势,快速实现国内市场国产替代。2019年之后,国内光纤激光器行业在完成技术和产业链积累之后,通过上游器件和材料的布局,逐步打开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凭借垂直化整合及生态合作等方式,逐步开始实现核心器件自主化,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目前,国内光纤激光产业正处于由“量变”向“质变”过渡阶段。美国加大对激光器领域的技术管控,对于真正心怀理想的国内激光厂商而言,无疑再次敲响警钟。同时也会倒逼国内厂商及产业链加快完善核心技术和器件的布局,只有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

产业链逐步完善,核心器件仍然依赖进口

从2011年到2020年,国内激光市场已经由不到100亿快速增长到1000亿,规模以上激光企业已经超过150家,德龙激光、金橙子、长光华芯、华兴激光等多家企业获得融资,国内激光产业整体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除此之外,国内激光行业已形成芯片、晶体、关键元器件、激光器、激光系统、应用开发等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分布,国内激光企业也具备配套全球高端客户的能力。

表1 国内光纤激光器上游各环节布局

以光纤激光器产业链为例,在芯片及泵浦源、增益光纤、隔离器、合束器、光栅及激光头等上游各环节都有相关企业配套,产业链分布相对比较完整。另一方面,国内光纤激光器厂商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也开始向上游产业链整合,其中锐科激光和创鑫激光布局相对较早。以创鑫激光为例,为了光纤激光器领域技术壁垒,公司很早就确立了“器件先行”的战略,致力于核心光学器件的自产。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技术攻关,已经掌握泵源、合束器、光纤光栅、激光输出头、声光调制器等核心光学器件自主生产技术,逐步降低对外采购需求量,实现了核心器件的国产化替代。

基于核心器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早在2018年之前创鑫激光就明确了跳出“存量市场厮杀”的市场策略,通过电源模块、一体化LOE、合束模块、智能主控系统、泵浦合束器、泵浦源、光纤光栅、高功率剥模器、光模块等核心领域的技术创新,成功实现国产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自主生产,并凭借着稳定的客户表现,为行业树立了“万瓦激光”国产化的信心,并开始探索清洗、焊接及熔覆等高附加值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未来新的增长点。

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激光器厂商的共同努力下,国内光纤激光器产业已经基本满足了自主规模化生产需求。但是在超高功率领域,核心的器件仍然依赖于进口,还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再接再厉,真正意义上实现国产化替代。

面对技术封锁,国内激光厂商如何应对?

随着国内厂商在研发端的投入越来越大,国产激光器也开始更加注重产品的稳定性、光束质量、经济性及使用寿命等指标提升,正逐步摆脱低端不可靠的传统印象。另一方面,超高功率激光器的国产化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国产激光器有望在船舶、交通、航天等核心领域规模化应用。国产激光器将对国外厂商带来更加大的冲击,对于国内厂商而言,不管是技术储备还是生态布局上都需要及早准备。

短期内,虽然说国内激光产业不会像半导体行业一样遭受到大范围密集的技术封锁,但是国外企业对高端激光器和精密机床的限制出口已有先例,国内企业更应该提早准备“备胎计划”,防患于未然。而从长远来看,国产激光器及设备产品走出国门,在欧美等主力市场与国外企业同台竞技将会更加频繁,更需要具备自主核心竞争力。

对此,创鑫激光市场与品牌负责人曾剑锋表示:“2021年国内市场需求不畅、尤其一季度以来的价格纷争导致激光设备产业链利润持续走低,集成商纷纷把目光投向逐渐复苏的海外市场。创鑫激光依托自主研发优势,全力支持我们的伙伴进军欧、美、亚太市场等激光加工市场,践行中国制造光耀全球的发展战略。”

在海外市场开拓中,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价格的重要性可能不再是关键决定因素。只有完整的国产产业链配套提供背后支持,才能保障国内厂商在海外市场披荆斩棘,不断攻城略地。如果核心器件和技术都受制于人,更何谈产品竞争力!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国内产业政策和行业协会也需要发挥指导性作用,引导更多资源投入到产业链薄弱环节,鼓励和扶持真正有技术创新的配套企业。特别是在现阶段,国内产业链配套已经初步完成,国内厂商更应该抓紧机会补齐短板。

总结:

长久以来,国内激光产业基本处于“野蛮”生长态势,在快速抢占市场的同时,也造成了下游产业过于庞大,中上游配套不足的困境。面对未来更加严峻的技术挑战,是时候做出改变了。正如国内光纤激光器厂商一样,加大核心技术和器件的研发,积极拓展“增量市场”才是长久之道......

来源:激光行业观察


发布时间 : 2021-07-29

山东新泰实施产业赋能行动,打造先进制造业激光装备示范区

“我们的激光光纤切割机全套采用日本进口伺服传动系统,激光切割的厚度和精度在行业内都处于领先水平;光纤连续自动激光焊接机已取得了ISO9001及欧盟CE认证、美国FDA认证。”日前,山东立为激光智造产业园正式投产。谈及公司核心竞争力,山东立为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大胜一脸自豪。

近年来,山东泰安新泰市大力实施产业赋能行动,围绕基础扎实的高端装备、光电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进行招商,把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立为激光制造智造产业园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立为激光制造产业园

围绕培育壮大激光智能制造产业,新泰市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产业组织新理念,全速全力推进省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优选项目——立为激光制造智造产业园建设,逐步形成激光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从无到有、育新扶强、补链强链,全市40多家上下游配套厂家形成了一条涵盖科技研发、装备制造、技术应用的激光产业链,新泰市激光产业的“星星之火”,正在加速形成“燎原之势”。

立为激光制造智造产业园作为新泰市激光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园区,总规划占地100亩,投资2.2亿元,一期50亩建设办公及厂房33000㎡,可满足年产3000台激光数控机床设备能力,为制造业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激光加工解决方案。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5000台套生产能力,产值超30亿元,年利税约5000万元。

除了立为,表现同样亮眼的还有以生产智能激光打标机、激光雕刻机为主的山东镭胤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去年10月份投产以来,产值规模快速提升,今年全年产值预计突破1.2亿元,项目二期已计划与凯普林光电和欧亚振镜等国内知名配套厂商联合新上激光清洗机、焊接机、振镜等生产线,是北方小功率激光设备行业冠军。

谈及产业前景,该公司总经理吴涛侃侃而谈,“从高精度的零部件切割,到食品包装赋码……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都是激光的功劳。现如今全球业界公认发展最快、应用日趋广泛的最重要的高新技术就是光电技术。而在光电技术中,基础技术之一就是激光技术,生活中处处可见激光切割带来的有趣应用,所以,激光产业前景极为广阔。”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新泰市在充分调研全市激光产业发展需求和激光产业链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先后编写《新泰市发展激光产业链可行报告》《激光装备产业链长制工作措施》,汇总整理了全市激光装备产业链全景图。同时,依托立为激光、镭胤激光等落地项目策划规划占地千亩的激光智造产业聚集区,通过产研协作、产业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北方激光重点产业新基地,逐步形成“激光切割焊接、激光防伪、数控中心、智能制造成套设备解决方案”为主的激光产业集群,打造先进制造业激光装备示范区。目前,全市先后开展激光类项目招商活动27次,并安排专人参加上海、济南等多地举办的激光装备类展览会,宣传推介激光产业园,打造新泰市激光发展产业生态。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发布时间 : 2021-07-29

激光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利好MEMS扫描镜行业发展

MEMS扫描镜,也称为MEMS微镜,是利用光学MEMS技术,将微光反射镜与MEMS驱动器集成在一起制造而成的光学MEMS器件。MEMS扫描镜主要应用在激光技术中,功能是实现激光指向偏转、图形化扫描、图像扫描等,主要产品包括电磁驱动类、静电驱动类、电热驱动类、压电驱动类等。

MEMS扫描镜具有体积小、扫描频率高、使用寿命长、功耗低、成本低、可批量生产等优点,可以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VR/AR、激光投影仪、激光雷达、3D摄像头、3D扫描仪、激光打印机、汽车抬头显示(HUD)、医疗成像设备等产品生产领域,在消费电子、通讯、家电、汽车、仪器仪表、医疗、工业、军工国防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在工业中,随着制造技术不断进步,适用于精密加工的激光加工应用需求不断增长,2020年,我国激光加工设备市场规模达到690亿元左右。在自动驾驶领域,激光雷达是实现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不可或缺性,2020年,我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达到180亿元左右。仅从工业以及自动驾驶领域来看,激光技术应用规模正在不断攀升,利好MEMS扫描镜行业发展。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MEMS扫描镜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在全球市场中,MEMS扫描镜领先生产商主要有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博世、滨松、MicroVision、MEMSCAP等。在我国市场中,MEMS扫描镜主要研究机构有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等,主要生产企业有微奥科技、知微传感、希景科技等。

MEMS扫描镜可以承受的激光功率从瓦级、十瓦级到百瓦级、千瓦级,越高级别的MEMS扫描镜的设计难度、制造工艺要求越高;为满足不同应用领域需求,提高产品可靠性以及降低生产成本,MEMS扫描镜的镜面尺寸、扫描角度、轴数、驱动方式等技术仍在不断升级。总的来看,在下游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MEMS扫描镜行业技术壁垒在不断提升。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激光加工、自动驾驶、电子家电等领域激光技术应用需求不断上升,MEMS扫描镜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MEMS扫描镜企业在规模、研发、技术等方面存在差距,品牌知名度较低,特别是在高端市场中竞争力弱。经过不断发展,我国MEMS扫描镜行业中的优秀企业生产的产品已经可以应用在自动驾驶等领域,但未来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来源:新思界网


发布时间 : 2021-07-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