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分析

光纤激光打标机加工技术、产品及市场分析

激光加工技术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和推动应用的一项高新技术,特别是政府强调要振兴制造业,这就给激光加工技术应用带来发展机遇。在国家制定中长远期发展规划时,又将激光加工列为关键支撑技术,因为它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建设、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科技前沿的发展,这就把激光加工提升到很高的重视程度,也必将给激光加工机的制造和升级带来很大的商机。

从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激光分会的逐年统计看,激光加工装备的年销售额一直在高速增长。如2003年比2002年增长21.6%,2004年比2003年增长18%。充分说明,激光加工技术在我国已经从研究,实验探索中走出了象牙之塔,走上实用化的道路。崛起一批激光加工装备制造企业,生产出成千上万台满足应用的激光加工机。保持销售额年增长在20%左右。由于对国内市场的各种宣传、展示、普及和为用户培训,也大大地把激光加工的市场拓大拓宽,给国内用户带来采用这种先进制造技术的信心和决心,促成激光加工得以越来越广泛应用的外部环境,这便是我们经常说的市场牵动。市场牵动又推动着激光加工机的热销,如此这般,形成连锁反应。正因如此推动,目前已经形成激光加工机生产企业达200余家,从业人员近2万,其中科技人员约占50%,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员工约占30%,已经形成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产业队伍。同时,也吸引了世界各地许多激光加工设备制造商的关注和跟进,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了。

激光打标机(标记机)将继续前冲

按照全球对激光加工系统销售总量的统计,激光打标机仅次于激光切割机,占第二位。近年来,接近激光切割机销售量,各占总量的1/3左右。而我国则相反,激光打标机的销售额一直占国内激光加工销售额的50%以上,在较大范围内占领了国内市场,并大大地开拓了应用的工业领域,可以说,比国外的应用面要广泛得多。已应用的行业有电子工业、汽车工业、工具量具、航空航天、仪器仪表、包装工业、医疗产品、家用电器、键盘、面板、广告标牌、证件卡片、日常用品、珠宝钻石等领域。标记对象的材料可以是各类金属和非金属。如不锈钢、铝合金、有机玻璃、塑料、陶瓷、合成材料、木材、橡胶、皮革制品、纸制品、印刷电路板、多种电子电器元件、香烟、钮扣、、金属零件,一直到食品包装、药品包装,以至螃蟹等。其年销售台数约为4000~5000台。

它所采用的激光器由灯泵Nd:YAG激光器,玻璃管或金属腔的CO2激光器,近年,光纤激光器和全固态激光器正批量进入打标生产企业,与之配套。打标机可对零件在固定位置打标也可对在流水线上物品进行飞行打标。我国生产打标机较知名企业有大族激光、华工激光、楚天激光、嘉信激光等公司,还有众多生产激光打标机的中小企业也是重要的单位,它们一起把我国的打标机市场做得越来越大,应用面越来越宽,目前也开始批量出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有实力的企业,自行开发、生产七彩打标机,一时间订购此种打标机的单位甚多,相信这种创新产品会获得更大发展。


发布时间 : 2018-03-29

激光大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分析

      有行业专家曾经指出,激光大灯是未来汽车照明的主流方案。如今,汽车前照灯在经历了卤素灯、氙气灯(Xenon HID)和LED后,迎来了相关技术已经应用在部分高端车型中的激光大灯。汽车大灯技术的不断革新,也有着其重要的意义。如今,对于车灯的评判已经不局限于照明亮度单一指标,车灯的能耗、设计、驾驶辅助功能都有必要纳入考量范围。国泰君安近日就以激光照明为主题分析对激光车灯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智库君下面带大家一起去进行深入了解学习。

相较而言,激光车灯自身具有着高能效、小体积、方向性好等多方面优势。相关调查分析显示,虽然市场普遍认为激光车灯仍是处在概念产品阶段,然而截至目前,激光车灯已经成功配置在多款高端车型中,其普及程度和市场规模均已超出预期。

在2015年的时候,市面上配备激光大灯的量产车型还相当有限,只有BMW i8,其余包括少量概念车型(比如Audi R8,总数不会超过100辆)。到了2016年,BMW 7系中的部分车型也终于配备了激光大灯,由于存量基数较小,激光车灯产值规模增速较高。

据Research and Markets预测,激光车灯的产值年复合增速高达267%。下面,首先依据BMW i8和部分7系的销量对市场空间进行简单的测算,据BMW年报,2016年BMW i8全球销量约为6000辆,BMW 7系全系列共销售60000辆,两个系列配备激光大灯的型号保守估计占比10%,从而估算出全年产量共有近7000套。因为激光大灯价格较为昂贵,约为1万美元,又可以推断2016年市场规模近7000万美元。以增速267%计算,2020年的激光车灯市场规模或将可以达到35亿美元。

另外,Yole市场调研报告称,2020年全球汽车照明市场规模大约为270亿美元,由此估算,届时激光车灯产值占汽车照明市场约8%。考虑到激光车灯单价远高于其他类型,渗透率大约为5%,可见该行业的前景相当广阔。

有行业专家曾经指出,激光大灯是未来汽车照明的主流方案。回顾过去,汽车前照灯在经历了卤素灯、氙气灯(Xenon HID)和LED后,迎来了相关技术已经应用在部分高端车型中的激光大灯。激光车灯在亮度、能耗和外形设计等方面,都具有巨大优势,虽然现阶段制造成本较高,但量产工艺已经接近成熟,预期成本下降后渗透率会迅速扩大,并成为汽车照明市场的重要组成。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大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正在加快。事实上,自2004年以来,LED大灯开始活跃在车灯设计中,自适应远光灯等智能LED大灯系统相继问世。2014年,BMW i8成为了第一款配置激光远光灯的量产车。汽车前灯的迭代更替正在加速,激光车灯的普及速度会比人们预想的要快。根据对氙气LED复合灯具、LED大灯、LED矩阵灯从顶级车到中端车的渗透路径分析,激光车灯在2018年将出现在大部分高端车型中,并在2025年成为中级车的标准配置,潜在市场规模高达数千万套。

毫无疑问,汽车大灯技术的不断革新,也有着其重要的意义。如今,对于车灯的评判已经不局限于照明亮度单一指标,车灯的能耗、设计、驾驶辅助功能都有必要纳入考量范围。这是因为新能源车是必然趋势,车灯能耗减少有利于电池的有效利用。其次,LED和激光等新型光源赋予车灯设计更大自由度。并且,新型车灯可以满足辅助驾驶的智能化控制需求。

据介绍,相对LED灯而言,激光大灯采用了蓝色激光作为辐射源,再通过黄磷透镜合成白色光束。其中短波蓝色激光二极管的亮度超过LED千倍,而只需要后者60%的能量消耗。除了亮度的绝对优势,光束的对比度和聚焦程度也超过传统车灯。其中,宝马的激光车灯色温达5500至6000K,这是国际车灯标准允许的最高色彩温度。

行车安全和智能化

分析指出,在未来,激光车灯将助力行车安全和智能化。由于激光车灯的高亮度白光是通过蓝色激光激发黄磷滤镜产生,可以避免舆论所担心的激光伤害。激光远光灯工作距离长达600米,超远的照射距离保障了夜间行车安全。此外,激光车灯还是智能车灯的最佳载体,比如智能矩阵车灯和动态车灯技术通过激光可以更好地实现。

激光车灯安全性有保障,超远照射距离保障夜间行车安全。在激光车灯中,激光指的是激发光源,而不是最终的照明光。从白光形成机理看,激光大灯与白光LED的工作原理相似,最终的白光属于荧光而不是激光,所以不会出现所担心的激光伤害。目前,激光车灯只用在远光模式,工作距离高达600米以上,亮度达到580cd/mm2,远超传统LED远光灯,极大地提高了驾驶者夜间视野范围。至于远光灯影响对面车辆的问题,智能感应系统可以探测路况提前切换,或者用矩阵技术进行局部照明。

激光车灯与智能车灯相辅相成。未来的车灯将依据不同的路况采用数百种照明程序,虽然多数已经借助LED完成,但是激光车灯的指向性和亮度更有优势,可以实现更智能的设计。例如,奥迪将智能矩阵技术与激光车灯结合,通过微型镜面阵列,可以根据对面来车方位自动关闭部分车灯单元,变换照射区域。另外,作为一种激光发射源,激光大灯也可以作为辅助光源,用于诸如碰撞警告、紧急刹车、自动巡航控制和ADAS等智能驾驶系统。例如,激光大灯干涉感应技术(Laser headlight interference sensing technology)有望被用作车宽引导指示,可以避免夜间行车事故,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

显示与通信新疆域

研究表明,激光照明是在多种场景下用激光代替白光LED,实现公共照明、显示照明、投影成像等功能,激光投影小型化还可以催生手机投影等消费电子应用。此外,如果用激光代替LED,LiFi的数据传输速率将大幅提高。

激光照明是LED照明的升级版,激光车灯体现了激光照明的蓬勃发展。概括的说,激光照明即用激光代替白光LED,实现公共照明、显示照明、投影成像等功能,比如激光投影、激光电视。激光小型化还可以催生手机投影等消费电子应用。激光电视(Laser TV)的实质是激光投影显示。激光电视由一个投影屏幕和激光投影机组成,投影机只需距离屏幕60厘米就可以投射出100英寸效果。与普通投影仪相比,激光电视采用红绿蓝三色激光或者白色激光替代氙气灯,色彩饱和度大大提高。不同于OLED等技术,激光投影的本质使得显示尺寸扩大的成本极低,所以激光电视适用于大屏幕或户外场景。

LiFi采用激光可以大幅提高数据传输速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原本LiFi的LED光源可以用半导体激光器代替。最新研究显示,以调制激光为载体的LiFi传输速率大约为LED为载体的十倍。白光LED是通过蓝光LED激发黄磷获得,发光过程限制了调制速率,而白色激光可以通过混合不同波长获得,调制速率提高的同时,信号频段也成倍增加。使用LED的LiFi速率大约为10Gb/s,而使用激光的LiFi可以轻松达到100Gb/s。


发布时间 : 2018-03-27

激光雷达LiDAR市场发展分析

激光雷达技术在自动驾驶愿景的推动下大步前进,同时它还在寻找其它用武之地。

随着先进计算机视觉技术和雷达传感器芯片的进步,激光雷达正在逐渐成为自动驾驶技术体系中日益重要的一部分。不过,激光雷达系统也正在渗透进入其它各种应用领域,包括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和无人机。

先进地图测绘是激光雷达又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考虑到地图测绘正是激光雷达技术的最初应用场景,所以这一点都不令人感到惊讶。不过,在激光雷达最新技术的推动下,地图绘制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复杂。事实上,激光雷达曾经被用来在危地马拉的丛林中找到了一个隐藏了多个世纪的玛雅人大都会,其中包括成千上万个建筑,以及充满了商业气息的街道。

这些不断扩展的应用场景以及LiDAR技术的持续改进,预示着LiDAR市场美好的发展前景。ABI Research预测,到2027年,汽车LiDAR的市场价值将达到近130亿美元。

相关市场也将受益于LiDAR的增长。YoleDéveloppement预测,未来五年,氮化镓功率器件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9%,于2022年底达到4.6亿美元市场规模。功率GaN技术非常适合高性能和高频应用。“LiDAR、无线充电和包络跟踪都是高端低/中压应用,GaN是现有技术中唯一能够满足其要求的技术。”Yole的Ana Villamor指出。

因此,当领先的LiDAR供应商追逐自动驾驶汽车美好愿景的同时,在开发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之外,他们还在向无人机、工业系统和地图测绘市场提供相关产品。

自主驾驶和辅助驾驶

说到底,LiDAR最大的机会还是在汽车领域,目前业界正在通过采用固态设计减少元件数量、降低系统成本,以加速向汽车领域的渗透。

“对我来说,LiDAR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系统,因为它有许多非常有趣的组件,而且都与半导体有关,”西门子子公司Mentor的产品策略师Jeff Miller表示。“为了制造固态LiDAR,硅光子学领域正在进行一些非常有趣的研究工作。在如何获得激光功率、如何控制激光脉冲这些激光雷达的传统研究领域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工作,功率晶体管设计也非常有趣。从数据处理的角度,如何处理LiDAR传感器的3D点云图产生的大量数据?我如何理解这些数据?最终,数据处理的目的是提供决策我的汽车可以或者不可以继续向前行驶的信息,这也是我们使用这些传感器的最终目标,因为它的主要终端视觉产品是无人驾驶汽车。”

激光雷达LiDAR市场发展分析

早期的汽车LiDAR系统安装在车顶上,旋转着运行。这种造型不大适合消费者市场。“业界已经开始着手LiDAR系统的商业化,”Miller说。“它需要看起来就像一辆普通汽车一样。”

而这正是LiDAR系统真正开始变得有趣的地方。Cadence公司定制和IC封装事业部高级研发总监Ian Dennison说:“目前的竞争赛道是低成本、小尺寸的固态LiDAR。”他指出,价格需要降到200美元或以下。“这个市场现在有点火热,涌进来很多初创公司,很多投资人也愿意参与。它之所以令人兴奋,部分原因在于存在各种各样的设计材料。比如CMOS、硅光子、硅MEMS等等。不同的玩家对LiDAR系统哪个部分选择哪种方案百家争鸣。”

Dennison补充说,LiDAR提供了出色的深度分辨率,“特别适合自动驾驶汽车。这正是LiDAR的真正杀手锏特性。”

有什么不同

LiDAR的增长也推动了对采用GaN和其他奇异半导体材料制造的大电流、高频率、低电阻、低容性的功率晶体管的需求。

Mentor公司产品营销经理Chris Cone表示:“我们看到一种趋势,是将更高性能的III/V族材料应用到传统的硅系统中,从而实现更高的集成度。LiDAR设计对几何形状高度敏感,和硅光子IC设计的许多能力要求相同,包括基于曲线对象生成称设计组件的能力,通过多种波导类型将设计组件和所需的锥形和变换组合在一起的能力,以及采用适当的光电模型进行多域电路仿真的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进行物理验证时需要具备光子结构意识,因为标准的验证流程容易产生大量假错误,使用标准的DRC检查技术会产生无法被充分检查的大量误报。这样就只能放弃大量的检查项目,但这样又会漏掉真正的错误。”

因此,工具供应商正在研究不同的方法。“LiDAR设计需要新的方法论,设计工具必须足够灵活,”Cone说。“但是,你可以在LiDAR设计中实施同样的开发里程碑-设计完成后,通过包括DRC、LVS和布局后提取等仿真和布局验证手段进行设计分析。”

有些专家并没有将MEMS器件定性为固态元件,因为MEMS激光雷达里面有一些可移动的部件,现在,有些LiDAR厂商没有采用MEMS技术,转而采用了相控阵列技术。

“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Cadence的Dennison说。“硅光子技术非常适合像LiDAR这样基于光的应用,如果您可以使用光子来操纵激光,那么您的解决方案就不需要跟踪激光频率了,它本身就使用光。”

将MEMS和光子器件、CMOS芯片混合在一起需要解决协同设计问题,他说,“这是一种混合技术。”

投资者青睐

随着LiDAR前景日益明朗,投资资金也在相应增加。三家领先的LiDAR系统供应商 - Velodyne LiDAR,Quanergy Systems和Cepton科技 - 都位于创业圣地硅谷。过去一年里,所有这些公司都在扩大业务。

一方面,这些领头羊们正在为大型汽车制造商及其一级供应商完善并准备LiDAR系统,另一方面,获得丰厚投资的初创公司也在追逐这个市场。Aurora Innovation刚刚在A轮融资中获得了由Greylock Partners和Index Ventures共同领投的9000万美元。密歇根州安阿伯的May Mobility公司也在种子轮融资中从宝马风险投资公司和丰田AI风险投资公司那里获得了1150万美元投资。位于西雅图的SEEVA Technologies公司从Revolution的Rise of the Rest Seed Fund和其他投资者那里获得了200万美元。正在开发自动驾驶送货车的Nuro最近透露,在A轮融资中获得了Banyan Capital和Greylock Partners的9,200万美元投资。加拿大魁北克省魁北克市的LeddarTech去年在C轮融资中筹集了1.01亿美元资金,由欧司朗领投,跟投者包括德尔福、马涅蒂马瑞利和集成设备技术公司。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的Velodyne公司首席技术官Anand Gopalan表示,“我们认为市场需要两样东西,一个是无人驾驶需要的高性能传感,一个是ADAS应用需要的小型传感器。”。他也将工业应用、无人机和地图测绘视为LiDAR系统的快速增长市场。

“地图测绘市场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中,”他说。“现在,我们的重点正在从简单地提供高清地图向提供可以帮助实现自动驾驶的高清地图转变。我们发现,在地图测绘市场中,360度视角和精确度很高的LiDAR系统显然非常重要,因为这样才能拍摄出高清地图。我们发现这个市场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人们正在发现LiDAR系统的多种有趣用途,比如区域绘图。发现LiDAR的所有新兴应用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目前,在ADAS中,LiDAR已经成为大部分ADAS系统的一种形态,世界各地的电动汽车和ADAS都在计划使用LiDAR。”

道路上有雪盖住车道线标识,使得计算机视觉系统很难有效工作时,LiDAR就显得特别有用了。
Velodyne首席技术官表示,开发汽车级LiDAR的一个重大挑战是环境问题,它需要在105度的环境温度下工作,最高工作温度可达150度,最低温度达到零下四十度,这对汽车应用来说至关重要,克服了这个问题,反过来又可以推动LiDAR向其它应用的拓展。

“当你开始看到第一批LiDAR开始大规模部署时,你会发现这些传感器中蕴含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可以提供高级功能,比如本地化或对象跟踪。LiDAR系统中的计算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也是人们需要投入大量工作的一个地方。在未来几年中,将出现更多嵌入智能LiDAR的有趣产品。”

Quanergy首席执行官Louay Eldada也见证了LiDAR市场的崛起。“LiDAR变得更加真实了,我们正在汽车安全、工业自动化、无人机、航空和地面测绘等方面获得一些大合同。”

Quanergy打造了一些采用光学相位阵列的固态LiDAR产品。据Eldada声称,他们的目标是将LiDAR片上系统设备的价格降至100美元。“LiDAR是您实现Level 4自动驾驶必须具备的主要传感器,我们希望能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的发展。”

据估计,现在有50家左右的公司从事LiDAR业务,在未来几年内会淘汰掉一批。但是,在短期内还是会出现一些新公司。Cepton Technologies成立于2016年,该初创公司的工程副总裁Mark McCord表示,他的团队正在研发用于汽车应用的长距离传感器,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汽车级产品。

Cepton的业务发展总监魏伟说,在LiDAR市场中的50家公司中,可以提供200米或更长距离LiDAR系统的公司不到5家。他预计,到今年年底,会有更多汽车制造商推出搭载LiDAR系统的高端车型。

结论

就汽车电子领域而言,LiDAR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这样技术已经突破了单个垂直市场。除了汽车领域,地图测绘已经重新成为LiDAR技术的重要应用。在无人机和机器人中使用LiDAR,也会给一些公司带来一定收益。

考虑到该技术在数年前还比较小众,现在它已经广为人知。随着价格的不断下降,它会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中,对于LiDAR而言,真正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发布时间 : 2018-03-23

再论制造业复苏:辞旧、迎新

 2018年1-2月增长数据出炉后,有关制造业复苏的现实进展与投资增长潜力的讨论依然分歧较大。作为我们“制造业复苏系列报告”的第五篇,本篇将目光聚焦于制造业复苏那些确凿的“新动能”。

 

我们梳理发现,制造业赖以复苏的“新动能”是高技术制造业勃发,以及企业的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由此展望2018年制造业投资的增长空间:一方面,高技术制造业和新经济的稳定增长,势将显著提高制造业投资的韧性,但其在体量上不足以抵消传统制造业的拖累。另一方面,考虑到企业的技术改造是一次性的,而产能扩张才是持续绵延的,因此,在经济总需求未有强势扩张的情况下,技改投资只能在制造业投资筑底的趋势上,带来周期性的提振。

 

2018年,“新动能”驱动下的制造业复苏也面临着“新挑战”。以下几方面因素或对制造业复苏构成压制:一是,与环保和供给侧改革相联系的原材料涨价,对中下游企业构成压力;二是,民间投资的信心修复需要政策的持续呵护,绝非可以一蹴而就;三是,中国企业退出率偏低,影响新技术的传播扩散。若能通过有决心、有魄力的改革,给民营企业家以更有力的支持和保护,中国经济在迈向高质量增长的过程中,将拥有更加深厚的底气与根基。

 

一:制造业复苏的“新动能”

 

2017年制造业整体投资增速只有小幅回升,但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以及制造业中的技改投资,都实现了颇为显著的增速提升(图表1)。2017年制造业投资较上年增长4.1%,仅较上年略微提高0.5个百分点,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固定资产投资月报数据:1)高技术制造业较上年增长15.9%,增速提升2.4个百分点,但其在制造业投资中占比仍然较低,只有13.4%;2)装备制造业较上年增长8%,其增速提升最明显,达不到5.3个百分点,且装备制造业在总制造业中占比达到较为可观的41.6%,对支撑2017年总体投资增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3)制造业投资中的技改投资较上年增长14.3%,增速提升2个百分点,其在制造业投资中占比达到48.1%,也对近两年的制造业投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启示在于:

 

第一,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从体量上讲,尚无法与传统制造业相抗衡。因此,传统制造业的增速放缓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制造业的总量增长。我们构建了一个较为粗略的新经济与传统经济划分,将体育文化和娱乐业、生物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产业、金融和法律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节能与环保业归为“新经济”,其它行业划为“传统经济”,进而利用统计局数据观测二者的历史增速变化。可以看到,2012年中国经济减速后,我国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投资增长出现了明显分化:新经济投资增速保持在历史波动区间内,而传统经济投资则持续放缓。在此过程中,新经济投资占比从2012年的21.4%快速上升至2017年的29.9%,但仍不足以成为投资的主导性力量(图表2)。

 

 

 

 

 

(图中“新经济”包括: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医药,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第二,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成为支撑制造业投资增长的关键,而制造业产能收缩的过程可能还未结束。2017年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大幅快于整体,而事情的另一面是,制造业中非技改投资的负增长较上年进一步扩大。也就是说,制造业投资进入到以设备更新升级为主,而不是旧有产能的进一步扩张。2016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扩建”部分大幅下滑,2017年6月开始掉入负增长区间,也对此提供了进一步的佐证(图表3)。设备更新升级的需求扩张,也是2017年装备制造业投资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2013年以来,我们依照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粗略计算的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与整体制造业投资增速基本吻合,但2017年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迅猛反弹,二者差距拉大并维持在4个百分点左右(图表4)。

 

 

 

 

 

(图中“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可见,中国制造业赖以复苏的“新动能”是高技术制造业勃发,以及企业的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由此展望未来制造业投资的增长空间:一方面,高技术制造业和新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势将显著提高制造业投资的韧性,但其在体量上不足以抵消传统制造业的拖累。另一方面,环保政策带来的设备购置需求,以及企业推进智能和数字化升级的需要,将对制造业投资带来“周期性”的提振。这里的周期性体现在,企业的技术改造往往是一次性的,而产能的扩张才是持续绵延的。在经济总需求未有强势扩张的情况下,技术改造只能在制造业投资“筑底”的趋势上,带来一些阶段性的、周期性的提振。

 

二:制造业复苏的“新挑战”

 

2018年,“新动能”驱动下的制造业复苏,也面临着“新挑战”。我们认为,以技术升级为核心的制造业复苏可能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压制:

 

一是,与环保和供给侧改革相联系的原材料涨价,对中下游企业构成压力。

 

本轮工业企业盈利改善主要集中在与环保和供给侧改革相关的上游行业,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造成了利润在制造业不同行业之间分配不均的问题。海关总署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企业出口综合成本上升的比例,从2016年10月的52.5%上升至63.1%。其中,比例上升最为剧烈的就是原材料成本,同期增长了13.9个百分点,至57%;而伴随人口红利的消退,反映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企业,相对温和地增加了4.4个百分点,至58.8%;此外,随着2017年人民币汇率转而升值,反映汇率成本增加的企业比例也上升了4.5个百分点至,39.2%(图表5)。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仅从上述数据来看,2012年以来反映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出口企业占比一直居高,从我们草根调研的感受来看,近年来人口红利的消退也是倒逼制造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智能升级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然而,2017年反映原材料成本上升的企业占比迅速追平劳动力成本,两项成本的上升相叠加,对中下游制造业企业的盈利造成了明显压制。

 

 

 

在原材料涨价很难向产成品传导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上市制造业企业ROE的改善主要体现于上游行业。2016年以来,上游制造业企业的ROE持续上升,截至2017年3季度已追平中游行业;得益于终端需求的回升,下游制造业企业的ROE也呈现出一定改善;但中游制造业企业的ROE尚未有明显起色(图表6)。这一利润分配模式的变化,有效纠正了2009年以来形成的中游制造业盈利最强、上游制造业盈利最弱的格局,但需要警惕这一利润分配模式持续强化的可能。

 

 

 

注意到在上述上市公司样本中:其一,上游制造业占比较低(约为20%),中游制造业占比达到50%,因此,中下游行业对于制造业整体景气度而言颇为关键;其二,上游行业以国企居多(上游国企约占34%),而中下游行业以民营企业居多(中游国企约占16.7%、下游国企约占22.8%)。民营企业本就在金融等资源的获取中处于相对劣势,若再叠加原材料成本压力的持续加大,或将明显拖累制造业复苏的步伐。

 

二是,民间投资的信心修复需要政策的持续呵护,绝非可以一蹴而就。

 

除了利润改善分配不均给民间投资带来压力外,民间投资的信心修复还需要更多的政策呵护。从上市公司样本来看,制造业企业中约有78%是非国企,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看,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约有87%是民间投资,因此民间投资的信心能否得到有效修复,对于中国制造业复苏至关重要。我们认为,要看到民间投资的活跃度根本提升,有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投资回报率的持续提升;二是与国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产权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这几个条件目前皆有进展,但又不可一蹴而就。

 

首先,制造业的整体投资回报率已有所回升,但存在前述中游行业回报率持续受到挤压的隐忧。此外,从投资回报率提升到企业真正的投资扩产之间,还需要企业家对利润改善的前景有足够的信心。这是因为,从固定资产投资到新产能释放之间存在时滞,如果预期经济前景不够稳定,也会阻碍企业扩张投资的意愿。这也是我们在美国1980年代里根革命时期、以及中国上一轮供给侧改革后,都看到了制造业利润显著回升但投资持续低迷的原因(详见我们此前报告《制造业复苏:不悲不喜》)。简单来说,企业利润改善是产能出清的结果,而不是需求显著改善所致。

 

其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破除民间投资在市场准入方面存在“玻璃门”、“旋转门”的问题。事实上,鼓励放开市场准入的政策一直有之,但要切实提高落实度,还需要看到更强的政治魄力。

 

最后,充分尊重和保护私有产权,更加需要中央政府拨乱反正的决心。2017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是建国以来首次中央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无疑是一个更好的开端。

 

需要指出的是,2017年民间投资增速从2016年的3.2%显著回升至6%,这里面主要来自于其在第三产业投资的贡献。同期,民间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从3%上升至7.7%,第二产业投资增速仅从3.2%小幅回升至3.8%。细分行业来看,对民间投资累计同比拉动最大的行业,除了民间投资占主导的制造业外,2017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的公共设施管理业异军突起,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民间投资的回升(图表7)。这又或许与2017年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高速发展相关。随着2017年11月以来中央政府收紧对地方PPP项目的监管,其拉动民间投资的持续性尚存变数。从拉动民间投资的行业分布较为集中的情况来看,民间投资信心修复的根基也许尚不牢固。

 

 

 

三是,企业退出率偏低,影响新技术的传播扩散。

 

制造业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的“新动能”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事实上有两方面的决定因素:一是新技术对制造业投资的影响效应;二是新技术能否实现有效的传播与扩散。

 

关于新技术革命对制造业投资的影响方向,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是存有争议的。 罗伯特-戈登(Robert·Gordon)于2016年出版了一本影响和争议都很大的著作《美国增长的兴衰》,其中就对此持谨慎态度。戈登认为,最为重大和最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发明(如电和内燃机等)都已经发生,很难再度出现;而1970年以后的技术进步主要集中在娱乐、信息技术行业,以此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至今未能扭转产出增速低迷的格局。

 

我们从中国过去三轮投资周期中,看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中枢下移的趋势(图表8)。这背后可能也反映了技术进步的投资拉动效应趋弱。举例来说,更换一台10年前的机器设备,所需投资很可能要大大少于当年,且性能和质量还要更好。随着技术进步更加偏重于成本效率的提升,固定资本形成的相对价格下降,从而朱格拉周期的顶点也可能随之下移。也就是说,新技术进步对制造业投资的影响很可能是逐渐减弱的,而不是相反。

 

 

三:工业去库存有放缓,国企去杠杆现成效

 

对中国而言,姑且不论是否会有新技术的涌动勃发,在新技术能否实现有效的传播与扩散上,或许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按熊彼特的 “创造性破坏”理论,创新是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不断破坏旧的、创造新的结构。从现实角度理解,新技术传播扩散的过程要求在一个行业里企业是“有进有出、有生有死”的。在2012年经济减速以后,中国确实出现了企业进入率的大幅提升,但企业退出率仍处低位。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计算,中国登记企业的占比从2012年的14.3%快速上升到21.3%;而破产企业占比则仍处于5.5%左右(图表9)。对比美国,其企业进入、退出率相对均衡,均保持在10-15%的区间内(图表10)。

 

 

 

 

 

中国企业退出率过低,与僵尸企业不能有效退出的状况相符,也映射出部分制造业产能并未实质退出的隐忧。我们在草根调研中就发现,部分制造业企业尽管退出了某一细分领域(如领带生产),但很多是转向了另一相关领域(如窗帘生产),相应的生产线并未完全退出,从而产能过剩的隐忧事实上并未实质消退。旧产能退出滞后,可能带来新产能进入的不畅,对此亦需在政策上给予关注。


来源 : 莫尼塔宏观研究 发布时间 : 2018-03-19

制造业转型升级要过五道关

我国现在是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在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转型升级是中国制造业的必由之路。于国家层面,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和历史使命,一个开放、公平的市场经济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具体到企业,转型升级则是不同的发展路径的选择。

选择是痛苦的,企业家变革首先要革自己的命,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就是蜕变重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眼光既要向外,准确看到新时代环境的改变及趋势,又要向内,重新审视企业自身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其中有五道关口是必须攻克的。
 

第一道关口是市场壁垒。特别是民企在发展中会遇到更多的难题,比如办事难、融资难、政策落实难等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破除市场壁垒。让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同一个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展开良性竞争,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就有了基石和保障。
 

第二道关口是惯性思维。企业越大越成功,惯性就越大。这样的企业往往忽视了依赖过去的成功可能意味着今天的失败。今天的世界是一个跨界竞争的世界,打败乐凯胶卷的不是柯达,而是这个行业被数字影像颠覆了。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凋零甚至消失,这警示我们,破除惯性思维,以跨界的视野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找到新的成长方向。
 

第三道关口是小富即安。不少企业感到转型升级成本很高、负担重、风险大,常常选择能不转就不转,能维持就尽可能维持。很多制造业都是在做贴牌生产,尽管产品2/3的利润被品牌商拿走,但还没有生存危机的时候,很多企业宁愿看到眼前的微薄利润,也不愿去冒险。“我要转型升级”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政府要支持新动能培育,企业自身也要克服“船大不好转身”的惰性以及“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的困惑。
 

第四道关口是创新能力。我国制造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从低端产品起家,向高端产品发展,这是一条艰难的创新之路。依靠创新累积起来的知识产权是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制胜武器。我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远远不够,从而影响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我国现在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但一项专利侵权最高赔偿额只有100万元,远低于制造业发达国家,如果案子大一点,这些钱还不够付律师费。同时,企业创新的投入不够、人才的缺失也制约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五道关口是融合水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制造业和信息化的融合,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企业以前可能只是卖产品,现在可能要卖服务。现在美国通用公司的传统制造仅占产值总量的30%左右,70%的业务是由与其制造业关联的“技术+管理+服务”构成。在推动转型升级过程中,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特别是5G网络商用以后,一个去中心化的万物互联的时代将会到来。物联网完全可以更低成本地将供应链的上下游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连接市场最终客户、制造业内部各部门、上下游各方的实时协同供应链,这将极大地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服务业和信息化都是需要深度学习的领域,它也注定了融合之路的艰难。
 

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遇的挑战,同样面临前所未见的机遇。今天的企业家只有“过五关斩六将”、克服重重困难,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才能“杀开一条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 :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 : 2018-03-19

工业激光设备产业方兴未艾 2017产值突破600亿

 激光是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作为一种新光源,以其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等特点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今,广泛受益于工业生产、通讯、医疗卫生、军事以及科研等应用场所。

我国激光产业市场起步较晚,随着国家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激光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激光作为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提升了传统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借助传统产业的优势,使激光产业自身取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具体来看,工业激光设备是激光产业主要活跃的市场,受宏观经济发展、制造业产业升级、国家政策支持等因素影响,中国工业激光设备受业内关注,市场发展迅速。前瞻网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工业激光产业产值可突破600亿元,至2020年可达1000亿元。

尽管工业激光设备发展成效显著,但发展同样存在着不少问题。我国激光产业的产业化进程依旧缓慢,行业内的工业水平也较为落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较为落后,在工业激光应用领域,我国大部分产品在稳定性、性能以及工业化生产方面与国外都具有较大差距。

可观的是,目前工业领域普遍接受了激光加工的概念,中国激光产业蓬勃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激光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在三至十年内,中国将步入“光制造”时代。

激光技术发展使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发生革命性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院实现了波长可切换以及宽谱可调谐的有机微纳激光。作为激光技术与纳米科学交叉而产生的研究前沿,微纳激光器在光电子学领域有着巨大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激光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应用深度的加大,未来行业需求前景看好,预计行业规模复合增速在10%以上,至2023年我国激光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69亿元。相关仪器企业可抢抓市场商机,布局拓展新领域,在实现自身品牌崛起的同时,进一步助力国家激光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来源 : 中国化工仪器网 发布时间 : 2018-03-19

世界之最:超级中国激光“打破真空”

 根据1月24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报道,中国科学家小组今年正准备着手在上海举办一个名为“极光站”(即SEL)的100瓦激光器。

这是世界领域的前沿,激光还可以为加速用于医学和高能物理的粒子的新方法提供示范。最具诱惑力的是,光线能够从空旷的空间摧毁电子和它们的反物质,正电子,这种现象被称为“打破真空”。
 

这是一个惊人的例证,物质和能量是可以互换的,就像爱因斯坦着名的E = mc2一样方程状态。尽管核武器证明了物质转化为巨大的热量和光照,但相反却不是那么容易。
 

SEL已经可以实现这将是非常令人兴奋的,这意味着你可以从无到有生成一些东西。
 

想象电子出现凭空出现似乎很奇怪。但是,从量子电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可能更好理解:“空”空间根本不是空的,而是由密集的物质和反物质组成的。
 

这些填补了所有事物之间的空白,它们不会以任何明显的方式与宇宙的其他部分相互作用,因为它们相互抵消。
 

因此,考虑到此激光不会创造出更多的东西,但是它可以进入人类感知世界。其强大的能量脉冲将导致电子从反物质双胞胎,正电子,研究人员已经检测到其分离方式。
 

然而,建立一个足够强大的激光器是一个困难的(也是昂贵的)技术挑战。据科学报道,100 petawatts(能量单位)的能量是世界上所有电网的总能量的10000倍。

中国一台较小的激光器,上海超强超快激光设备,到今年年底可能达到10个Petawatts。 (这是全球所有电网功率的1000倍)。那么这个激光器是如何能够达到这么大的功率呢?
 

正如“科学”杂志报告的作者所解释的那样,E = mc2。在1秒的时间内释放1焦耳的能量,那就是1瓦。 1小时内释放焦耳,仅为0.28毫瓦(28瓦的百分之二十)。

但当释放的焦耳只有百万分之一秒,那就是100万瓦特,或者1兆瓦。
 

根据“科学”杂志的报道:所有超级激光器都以某种方式依靠短时间释放大量能量,放大和弯曲光束,使得所有的能量在更短的时间内到达其目标。

预计到2023年,SEL可以攻击3微米(百万分之一米,或者一个大肠杆菌的宽度)的目标,并且有100 Petawatts的功率。

厉害了,我的国!


来源 : 快科技 发布时间 : 2018-03-19

中国激光产业未来投资机遇

编者按

之前的报告,投资经理刘洋,就中国激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做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了个重要结论:一、中国激光下游应用的爆发带来了中国激光企业的高速发展。二、中国激光正在处于一个国产化替代国外进口的一个趋势,尤其在中低功率的激光器领域。完整内容可查看《国鹏投资分享会|激光行业的千亿市场投资机遇》

而本期分享会,刘洋将通过中国十大激光上市公司与40家新三板公司的财务数据对比,带我们深入探索中国激光产业的未来投资机遇。

在报告中,刘洋通过已上市公司整体的规模,成长能力与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判断新三板公司的上市可能性。并经过三个重要指标的筛选,得出了14家优质的中国新三板激光企业作为优质投资标的。

上下游增速喜人

根据Wind数据整理,从整个产业链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前十大激光企业的超过百亿规模的三家企业都集中在下游设备。其中大族激光为该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市值突破500亿。从图1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激光产业链中,下游的激光设备和激光应用成长能力较强,2017年Q3季度的营收超过10亿。激光上中游的企业的规模与成长能力交下游企业弱势一些,但整体上中游的激光企业发展也比较迅猛。

图1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根据Wind数据整理,从图2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整个激光产业的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都比较强,且发展速度较快。整条激光产业链的平均营业收入的增长率高达38.88%,且净利润收入的增长率超过一倍惊人速度达到111.71%。但通过各条产业链直接的均值比较,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中国激光产业的上游、下游和应用端的企业成长能力较强;而盈利能力下游和应用端的较强。整体发展路径是以下游的爆发,提高了国能对激光产业的需求,同时在激光器的国产化和降价的趋势下,上游企业加强供给,实现整个产业链健康快速的发展。

图2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龙头企业详解

福晶科技为激光上游的龙头企业,从整个二级市场的走势、财务数据及股东背景我们可以看出市场对企业的认可及企业发展速度的迅猛。(图3、4、5)从财务数据上分析,福晶科技近三年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了50%,且平均利润增长率高于200%。从股东结构我们发现了人寿和社保类型的资本进入,这些信号足以证明整个市场对企业及行业的认可和看好。

图3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4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5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金运激光为中游的龙头企业,从二级市场,财务数据与股东结构来看,企业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历程。公司在2015年成为了二级市场的焦点,在牛市大热的条件下,股价一直涨到90元以上,但后期由于预期的业绩不理想,这只飞上天的天鹅被狠狠的被摔回到了丑小鸭。财务数据上看,公司15年出现了亏损,16年扭亏为盈。公司17年高速发展,营收增长率突破俩位数且利润增长率高达1倍,这些都是由于公司常年技术的累积与市场需求的增大加速了公司的发展。在整个产业链中,中游激光器作为重要的核心部分,对下游需求的影响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中游激光器企业发展比较迅速,正在处于技术国产化趋势中,很多潜在的新三板企业有望转板上市。金运激光作为中游企业的龙头,经历了暴风雨般的洗礼依旧稳步前进,足以证明市场的认可与未来的看好。(图6、7、8)

图6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7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8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大族激光是激光下游设备企业的龙头企业,通过二级市场、财务数据和股东结构分析,大族激光同样也经历了2015年中国整个激光行业的急速回落,2016年和2017年业绩迅速回暖上升,俩年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50%,尤其2017年企业发展迅速,营收超过100亿且营收增长率高于70%。同样利润增长也比较迅猛超过去年业绩的一倍之多。从股东结构分析中,我们同样看到了很多知名机构与社保资本的进入,足以证明资本市场对大族激光及整个行业的信心和看好。

图9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10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11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聚光科技是激光产业下游应用的龙头企业,根据二级市场、财务数据和股东结构分析,聚光科技同样也经历了整个激光产业2015年的高涨回落的一个悲惨历程,不过企业在这次受的打击中并没有像中游企业那么大。企业平均三年的营收增长率在40%以上,且在2015年整个激光产业大环境回落的情况下仍以40%以上的营收增长率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在盈利能力方面,企业近三年一直保持40%以上的一个高增长水平。从股东结构中分析,我们仍可以看到社保、银行和大摩这类的资本进入,这些足以证明资本对企业及行业的看好与信心。

图12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13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14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投资判定标准

经过上面分析了中国激光产业上市公司整个现状及趋势,我们已经对中国激光企业有了很清晰的市场环境和财务指标上了解。本期报告中,我们选取40家新三板的公司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根据上市公司的基本的企业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指标来判断未来有可能上市的新三板公司作为未来的投资标的。如图16所示,条件一、二和三是我们选取上面上市公司产业链的均值财务指标。条件一:要求企业最低符合上市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平均毛利率与净利率。条件二:要求企业最低符合上市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净利润收入增长率。条件三:要求企业最低符合上市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平均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一亿。由于新三板企业的最新财务数据只有半年度的,所以对平均上半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左右的企业均认为符合条件三。综上所述,如果企业符合任意俩个条件即认为该企业具有未来投资价值。(图15、16)

图15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16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未来投资标的

通过对40家财务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整体新三板激光企业的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和上市企业不相上下,但新三板企业的成长能力比上市公司较高。

图17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目前新三板公司主要集中在上游、下游和应用端为主。根据图18,标记红色的表示满足财务指标筛选条件。根据上游财务指标,我们选出炬光科技、嘉东光学和波长光电为三家未来投资标的。(图18、19)

图18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19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根据图21和22,标记红色的表示满足财务指标筛选条件。根据下游财务指标,我们选取了五家新三板公司作为未来可能投资的标的。这五家新三板公司包括联赢激光,帝尔激光、吉事达、棒的激光和嘉泰激光。(图20、21、22)

图20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21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22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根据图25-28,标记红色的表示满足财务指标筛选条件。根据下游财务指标,我们选取了六家新三板公司作为未来可能投资的标的。这六家新三板公司包括科英激光、亚格光电、精湛光电、神戎电子、先临三维和联泰科技。(图23-28)

图23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24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25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26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27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28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根据本次报告分析,中国激光行业整体发现速度较快,企业的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比较强。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相信很多优质的新三板激光企业将出现转板上市或被并购的可能性。本报告基于基本财务报告分析,仅供参考。

文中数据截图来源自《中国激光产业投资机遇》

由国鹏资本投资经理刘洋撰写,特此声明


来源 : 国鹏资本 发布时间 : 2018-03-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