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总投资超15亿元,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光电激光制造基地项目开工

7月13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科研孵化大楼及光电激光制造基地项目在浙江杭州富阳举行开工仪式。

023b5bb5c9ea15ce85d4fde13336c2f53b87b2d9.jpeg

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现场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科研孵化大楼及光电激光制造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15.5亿元,建设单位为杭州富春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一幢科研孵化大楼和一个光电激光特色产业园。

其中孵化大楼用地32.5亩(一期),主要建设科研实验室、商务办公楼、会议中心、科研展厅及配套用房。总建筑面积78313.9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9203.16平方米(科研实验建筑面积39056.75平方米,商务办公建筑面积7640.61平方米,其他附属2505.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110.78平方米。容积率2.3,建筑密度45%,绿化率20%。
微信图片_20200716110305.jpg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科研孵化大楼及光电激光制造基地项目效果图


据了解,孵化大楼建设初期以光电功能材料、激光智能制造与智能传感、光电材料加工与检测技术等方向为重点,后期逐步拓展研发及应用领域,研发的科技成果和科研项目将在富阳进行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税收约7000万元。
  
项目一期投资6.3亿元,2020年度计划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预计2022年9月建成。


来源 : 集微网 发布时间 : 2020-07-16

联创光电深度报告:LED龙头,激光与超导业务蓄势待发

联创光电公司是光电子骨干企业,正积极布局新兴业务。光电子器件和电线电缆是公司传统主业,光电子器件营收占比达90%,其中,背光源和智能控制器占比分别达38.0%和33.6%。目前,公司立足传统业务,大力布局激光和超导等新兴领域,且均已有订单落地。

背光源和智能控制器业务增长强劲,线缆业务有待转型。公司背光源产品2019年营收同比增长34.8%,在国外企业宣布将退出LCD面板行业的情况下,国内厂商市占率有望加速提升,公司背光源是国内众多知名手机品牌认可和重视的核心供应商,据证券日报网报道称,公司该产品出货量位居国内第二,有望随下游厂商共同成长;且公司与南昌地方国资设立合资公司,有助于扩大公司产能,并利用地方优势资源,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智能控制器领域,公司市占率平稳,有望受益于行业下游应用领域扩大和产品升级换代。线缆业务受市场竞争白热化和下游需求低迷的影响出现下滑,下一步转型盈利能力较高的军用特种电缆领域。

联手中物院十所布局激光业务,首批订单陆续交付,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泵浦源是激光核心器件,成本占比较高。公司与中物院十所达成深度合作机制,高起点切入激光赛道,合资公司中久光电的大功率高亮度尾纤LD泵浦源产品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且成本更低;并完成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模块封装生产线建设,据公司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披露,年初获得某重点项目产品订单,目前已在陆续交货中。我国激光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应用深度的加大,为行业打开成长空间,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计2024年我国激光产业(上中下游)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301亿元,行业规模增速在20%左右。随着公司未来产能的持续提升和向下游领域的拓展,核心打造在军警用、安防以及政府领域等高端客户的深度应用,激光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进军高温超导领域,掘金广阔蓝海市场。公司于2019年7月公告兆瓦级超导磁体感应加热装置研制成功。高温超导加热装置可实现对大尺寸金属工件快速高效加热,相对传统交流感应加热成本较低,且加热温度均匀性和一致性较好,特别适用于军工、航空航天、高铁等对品质要求较高的领域,未来有望逐步实现对大型、中型铝挤压等金属加工设备的替代,市场空间广阔。目前公司已与金属加工的多个头部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分别为其配置首套产品,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向更多下游企业进行拓展。

老牌军工企业,深耕壮大军工业务。公司早期整合了三家军工厂资源,在军用半导体分立器件、通信设备等方面均有布局,承担着国家重点工程和武器装备配套电子元器件的科研生产任务,涉及航天航空、兵器等多个领域。我国正加快推进一流军队建设,军工行业下游需求旺盛,公司军工业务有望焕发新生。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5亿元、3.10亿元以及3.8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3元、0.70元及0.88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1倍、23倍及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传统业务下滑;2)激光业务进展不及预期;3)超导业务开拓进度不及预期;4)军工订单不及预期;5)系统性风险。


来源 : 国海证券 作者: 苏立赞 发布时间 : 2020-07-16

大族激光上半年净利润大涨60%-70%,PCB与口罩机业务为主要增长动力

7月14日晚,大族激光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6.07亿元-6.45亿元,同比增长60%-70%。


微信图片_20200715102518.png


大族激光表示,上半年利润增长得益于国内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公司二季度行业快速复苏,各项生产基本恢复正常。PCB业务订单及发货均较上年同期有大幅增长,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快速推出全系列口罩机产品,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PCB业务发展强劲 疫情下仍大涨55%


在不久前发布的《主体与相关债项2020年度跟踪评级报告》中,大族激光披露了一季度的详细经营数据。其中PCB市场需求的持续发力,导致PCB及自动化配套设备营业收入在有疫情的情况下同比大幅增长54.80%,毛利润同比增长1.06倍。


一季度大族PCB及自动化设备销售468套,同比增长11.43%,平均销售价格65.07万/套,同比增长38.92%。今年以来,5G和服务器行业的持续向好,显著带动PCB行业对加工设备的需求。在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PCB业务2020年一季度仍保持良好增长,其中,3月份发货量创历史新高。目前,大族PCB业务在手订单充足,工厂一直处于满产状态。二季度,PCB业务仍有望延续一季度的良好增长势头。


口罩机发货超1000台


疫情发生以来,口罩一度成为稀缺物资。为填补巨大的需求缺口,包括汽车、石油化工、服装、地产等多个行业在内的数千家企业跨界投入口罩生产,其中也包括在智能制造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激光企业。


2月17日,大族激光全自动平面一拖二口罩机正式对外销售。最初的口罩机设备由汉狮精密自控(HACT)研制,每小时可生产口罩约6000片,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设备运行速度和生产进度。随着需求持续居高不下,大族激光其他事业部也陆续研制口罩机,产能的提高大大补充了市场上的口罩机缺口。


6月初,大族激光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口罩机发货台数已经超过1000台,产能基本恢复正常。但由于国内口罩产能逐渐饱和,后续设备交付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不排除未发机客户存在撤单的可能。


大功率激光器及设备业务竞争日益激烈


近年来,随着大功率光纤激光器价格的大幅下降,大功率激光及自动化配套设备价格同样降幅明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今年以来,大族逐步提升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的自给率,加大开拓中低端市场,4月出货台数创历史新高。未来,随着自产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出货台数的进一步提升,有望提高大功率业务毛利率水平。从订单结构来看,工程机械行业订单增长迅速,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保持稳定增长。长期来看,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和定制化产品将成为主要方向。


同时大族正发力大功率激光器及设备业务。公司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系统及机器人自动化装备产业项目,2019年已投入4.75亿元,2020年1-5月已投入0.18亿元,累计投入8.67亿元,预计今年11月份完成项目建设。


来源 : OFweek激光 发布时间 : 2020-07-15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广东多个超“硬核”项目启动,事关激光与增材制造未来大发展



导读

以国家战略和广东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瞄准国际最前沿,集聚国内优势团队,集中力量联合攻关一批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取得若干标志性成果。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激光与增材制造”重大科技专项自5月底开始陆续启动。截至目前,已经启动的专项项目涉及大族激光、盛雄激光、联赢激光、度亘激光、大族思特、原点智能、福晶科技、镭神智能、长光瑞思激光、必盛激光、华芯半导体等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湖南大学、暨南大学、五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省内外各大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通过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的启动,充分发挥激光制造的引领作用,引导省内外多方力量,共建开放平台。同时充分利用项目凝聚力,建立优秀人才培养机制,深入推进共性技术的研究,力争解决目前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带动激光技术的发展及产业提升,引领行业新业态,促进激光新发展,壮大智造新征程

“高效大尺寸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及复合工艺与装备”项目启动

5月20日上午,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激光与增材制造”重大科技专项“高效大尺寸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及复合工艺与装备”项目启动会在大族激光全球生产基地成功召开。

微信图片_20200715100847.jpg

“高效大尺寸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及复合工艺与装备”项目组与会领导及专家合影


该项目由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实施,项目参与单位为深圳市大族思特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湖南大学,多方共研项目进程与情况,荟集专家的指导与支持,进行项目相关关键技术、系统研制、软件开发、工艺算法、典型样件应用验证等研究。


“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及应用”、“面向制造业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两大专项项目启动

5月23日上午,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激光与增材制造”重大科技专项“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及应用”、“面向制造业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两大专项项目启动会成功召开。
微信图片_20200715100853.jpg
“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及应用”项目组与会领导及专家合影

项目将由高亮度半导体激光芯片的自主研制入手,构建从外延结构设计、外延材料生长,到芯片制备等层面的创新链条,力争解决目前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带动激光技术的发展及产业提升;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有效推动区域产业的活力,及创新与就业的增长。

微信图片_20200715100859.jpg
“面向制造业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项目组与会领导及专家合影

此次项目承担单位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项目参与单位有度亘激光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东莞市盛雄激光先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思创优光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五邑大学、西安必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

“高稳定紫外超快激光器”项目启动

2020年5月30日下午,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激光与增材制造”领域“高稳定紫外超快激光器”项目启动会在暨南大学顺利召开。项目承担单位为暨南大学,项目参与单位: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师范大学、横琴东辉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信图片_20200715100903.jpg

“高稳定紫外超快激光器”项目组与会领导及专家合影


该项目瞄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尤其是广东激光加工和激光制造产业的整体布局与发展,围绕“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自主可控”这一目标,通过对关键晶体材料及其元器件、高抗损伤镀膜技术、激光种子源、啁啾脉冲放大模块、变频模块、系统结构整体设计、高稳定性与可靠性、工程装调工艺优化等核心技术攻关,开发紫外波段皮秒(脉宽≤10ps,平均功率≥55W)和飞秒(脉宽≤600fs,平均功率≥30W)两个系列超快激光器,并实现产品销售和示范化应用。该项目是我校工科学科在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大专项中取得的新突破。

“超快激光七轴五联动精密加工刀具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

2020年5月27日下午,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激光与增材制造”重大科技专项“超快激光七轴五联动精密加工刀具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会在广东工业大学顺利召开。

微信图片_20200715100907.jpg

“超快激光七轴五联动精密加工刀具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组与会领导及专家合影


该项目项目承担单位为广东工业大学,项目参与单位有汇专绿色工具有限公司、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大学。


“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启动

2020年6月19日上午,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激光与增材制造”重大专项“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启动会在迈普医学成功召开。项目由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深圳中科精诚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企业、高校及临床单位共同承担。
微信图片_20200715100911.jpg
“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项目组与会领导及专家合影

本项目联合生物增材制造骨修复材料领域内领先的企业、高校及临床机构组成“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团队,以临床上对生物活性骨修复产品的迫切需求为导向,围绕生物增材制造骨再生修复“材料→工艺/装备→产品→临床”全链条进行技术攻关。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活性骨修复产品及匹配的增材制造装备,突破技术封锁,提升国产产品竞争力,实现进口替代,助力广东省打造医疗器械增材制造产业高地。

“低成本高性能车规级MEMS固态激光雷达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

2020年6月30日,由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牵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的《2019-2020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低成本高性能车规级MEMS固态激光雷达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仪式暨实施方案讨论会,在镭神智能深圳总部圆满举行。

微信图片_20200715100915.jpg

“低成本高性能车规级MEMS固态激光雷达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仪式暨实施方案讨论会


该项目着眼于现阶段国家重点产业需求与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域中核心传感器激光雷达的“卡脖子”关键技术,全面围绕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研究内容,通过突破激光雷达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形成专用激光器、MEMS微振镜芯片、放大器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并产业化;通过开展新探测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的集成研究,率先形成车规级激光雷达新系统方案和感知算法体系,旨在取得引领下一代高端的车规级MEMS固态激光雷达系统产品。


“低成本高性能车规级MEMS固态激光雷达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

2020年7月7日下午,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大功率蓝光半导体激光器与应用”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启动会在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龙岗生产基地成功召开。

微信图片_20200715100919.jpg

“大功率蓝光半导体激光器与应用”项目组与会领导及专家合影


  该项目通过攻克蓝光激光器的芯片制造、封装、合束、集成耦合、规模化应用等技术难题,实现包含蓝光芯片、蓝光激光模块、大功率蓝光激光器、蓝光激光焊接及增材制造装备等全产业链技术的国产化,解决大功率蓝光激光器在芯片技术、合束技术、光纤耦合技术等方面的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

  本项目承担单位为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参与单位有吉林省长光瑞思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华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


微信图片_20200715100922.jpg


项目背景

2019年9月30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关于组织申报2019~2020年度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激光与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和装备制造”等重大专项的通知。
其中,“激光与增材制造”重大专项的目标是:围绕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在激光制造与增材制造的高性能关键器件/部件、重大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解决激光制造与增材制造原创性技术不足和关键核心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进一步攻克激光制造与增材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不断推进技术迭代,研制一批激光制造与增材制造智能装备,并实现典型应用示范,形成激光制造与增材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高地,促进广东高端制造产业的发展和传统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
“激光与增材制造”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针对:高稳定紫外超快激光器、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及应用、4D打印专用材料与变体结构智能打印调控技术、复杂三维微纳结构器件高精度增材制造技术、非金属材料超高速光固化增材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高效大尺寸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及复合制造工艺与装备、面向骨精准修复的生物活性材料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等激光与增材制造技术项目,进行无偿资助!包括了三个专题、10个项目,其中包括高性能关键器件部件、重大关键技术、重大装备与应用,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
微信图片_20200715100926.jpg
编后语:


创新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通过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有效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期冀各牵头单位继续发挥标杆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多方力量、协调资源,构建专项技术创新平台,推动高端激光产业集群向前发展;注重研发技术团队的培养,打造激光技术的人才高地,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问题,获得具有知识产权的代表性成果,为广东省高新科技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各相关单位履应尽之责,合力攻关关键技术、培育人才储备力量、形成合理战略布局,切实推进项目研发、技术革新、成果产业化,引领行业新业态,促进激光新发展,壮大智造新征程。

编辑整理:钟鸣


来源 : 激光制造网 发布时间 : 2020-07-15

面向2035 信息领域激光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导读:

激光技术自发明以来,就开始广泛应用于信息领域。激光技术促进了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是当今信息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激光技术与信息应用2035 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设立的重点咨询项目“我国激光技术与应用2035 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之一,旨在对我国激光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应用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开展全面研究,凝练信息领域激光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能够促进该领域发展的合理建议。本文通过介绍光通信、激光显示、光存储、光传感等几个激光技术在信息领域的主要应用,对其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主要关键技术、国内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确立研究方向重点,布局核心技术开发;搭建产业创新平台,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引导“政产学研”协同,促进成果转化合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一、前言

与传统光源相比,激光光源具有单色性好、相干性强、亮度高和方向性好等优点,在工农业生产、通信、医疗、科研、国防等诸多领域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激光的发明和发展引发了光学的重大变革 [1],推动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并引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尤其是半导体激光器的问世,直接促成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使通信技术的发展从电子时代跨入光电子时代。

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已渗入到信息技术领域的各个方面,作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延伸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当今信息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目前,激光在信息领域的应用技术已经发展出激光成像、测距、传感、探测、通信、信息处理、显示、存储等多个方向,对推动国家信息化、国防建设、航空航天、能源环境等民生及国家重大战略安全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科学探索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和机遇。

激光在信息领域的技术及产业发展关系到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全面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虽然我国激光信息技术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然而在基础元器件开发及产业化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抓住国际科技和经济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加快发展激光信息技术和产业能力。

二、激光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应用现状

激光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广泛应用,直接推动了人类文明进入信息时代,对信息领域具有最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并突出体现在基于激光技术发展起来的光通信、激光显示、光存储、光传感等几个信息领域。

(一)光通信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对激光的依存度非常高,是激光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采用激光为载波的光通信技术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现代通信技术。光通信可以实现语音、图像和数据等信息传输,具有速率高、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根据传输媒介主要分为光纤通信和无线激光通信。

1. 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以激光源为载波、光导纤维为传导媒质,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已经应用 40 多年。光纤通信的传输速度更快、能量损耗更小、激光调制速率更高,对通信性能的提高是颠覆性的,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无限的产业前景 [2]。华人科学家高锟发明的低损耗光纤与半导体激光器等一系列技术的突破推动了光纤通信在 1976 年开始商业化应用,并发展了 0.85 μm、1.31 μm 和 1.55 μm 三个波段激光载波以及波分复用、相干通信等第五代通信技术,随着激光器性能的提高,单信道 400 Gb/s 商用设备已投入运营。

由于光纤通信带宽的提升,发端于 20 世纪60 年代的美国国防部网络演化成为目前全球通用的互联网,形成了信息高速公路。另外,正因为近20 年来光纤通信技术推动着网络容量不断提高(已达每秒几十太字节),才使移动通信带宽和服务用户数量不断扩大,成为当今发展最快的领域。作为20 世纪人类社会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技术成就之一,光纤通信技术是人类向信息化时代迈进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石,已成为全球信息化的支撑技术,导致了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形成几百年的经济模式,人类生活质量获得迅速提升。

我国在光纤通信技术和产业方面均取得了较快发展 [3],光通信设备和系统的研制以及工程应用能力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中国通信企业已经成长为所在领域排名前列的顶尖高科技企业。目前,我国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均位列世界第 1,通信用激光器等光电子器件的产量和市场约占据全球 1/2,光传输设备和市场占比超过 1/3,技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4]。

2. 无线激光通信

无线激光通信结合了无线电通信和光纤通信的优点,抗干扰能力强、抗截获能力强、安全性好、通信速率高、传输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还具有系统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施工简单、灵活机动的特点,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均具有重大的战略需求与应用价值 [5,6]。

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及地区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开展了天基、大气及水下信道的无线激光通信研究,通过多年研究和实验验证,激光卫星通信已经表现出与微波卫星通信的巨大优势。2008 年,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利用Tesat 卫星开展了星间 45 000 km 在轨激光通信试验验证,采用 1.06 μm 激光载波的速率为 5.625 Gb/s。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 2013 年 10 月成功试验了月地间 4×105 km 激光信息传输,最大下行和上行速率分别为 622 Mb/s 和 20 Mb/s [7,8]。

我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了大气激光通信技术研究,20 世纪 90 年代启动了空间激光通信研究项目,并迅速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2007 年,长春理工大学率先突破远距离光束的捕获、对准、跟踪技术,首次实现双动态激光通信,2013 年成功试验了我国首次固定翼飞机间远距离激光通信,速率为 2.5 Gb/s,传输距离为 144 km,超过了同类试验国际最远距离。2011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了我国首次星地激光通信链路数据传输试验,下行最高速率为 504 Mb/s。2017 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展了我国首次星地高速相干激光通信技术试验,下行最高速率达 5.12 Gb/s。同年,搭载“实践十三号”高通量卫星的星地激光通信终端开展的世界上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取得成功,40 000 km 星地距离最高速率为 5 Gb/s。

无线激光通信技术获得了全面突破,并延伸到水下、大气和室内可见光通信。随着人类科技进步和对信息的需求,无线激光通信技术将成为通信领域举足轻重的传输技术,推动物联网、智联网的发展,甚至改变人类生产、生活和文化模式。

(二)激光显示技术

激光显示技术是继黑白显示、彩色显示、数字显示之后的第四代显示技术,是激光技术、光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等高速发展、综合集成的产物。随着激光技术的成熟,激光显示突破了 12 bit 颜色灰阶编码不重叠,亮度高并可精确控制在人眼最佳视觉感知区,实现 8 K 几何高清,三基色半导体激光器(LD)激光显示技术是唯一能够全面实现ITU-BT.2020 标准的显示技术。由于激光具有方向性好、单色性好和亮度高三个基本特性,可实现大色域、双高清(几何、颜色)视频图像显示和真三维显示,被认为是实现高保真图像再现的最佳技术途径,是新型显示的主流发展方向 [9]。

激光显示在国内的技术研究进展迅速,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和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计划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祖彦院士团队于 2005 年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激光全色投影显示原理样机(全固态激光源),总体水平世界先进,色域覆盖率(79%)等关键技术国际领先。2015 年研制成功国际首台 100 in 三基色LD 激光电视样机,证明了激光显示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可行性。《“十三五”规划纲要》已将激光显示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显示项目的首位。通过多年攻关,中国申请和授权的激光显示专利已经超过 7000 项,占全球激光显示专利比例的 50%以上,并被选为 IEC-TC110 激光显示工作组的召集国,主导和参与制定多项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 [10]。

虽然国内三基色 LD 器件的功率、效率、可靠性等与国外尚有差距,但激光显示三基色 LD 光源技术及应用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有望在短期内实现突破。

(三)光存储技术

随着各种信息爆炸式增长,日常需要处理的信息容量将以太字节计,信息流以太字节每秒计。激光器发明后,光存储技术获得了发展,采用激光光源,颠覆了磁存储技术的容量概念。光存储采用非接触方式读、写、擦,对盘面损伤小,数据存储寿命长且存储介质稳定,数据可保存 10 年以上,且移动性好、成本低,成为当今乃至未来应用最广、效率最高、容量最大的存储技术。面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需求,超大容量光存储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容量已经超过太字节,并发展了体全息存储、近场光学存储和双光子双稳态存储技术等多种光存储技术。采用激光全息技术的全息存储,能实现三维图像存储,具有更大的存储容量[11]。

国内的光存储技术已经发展了三代,大部分技术都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了第四代乃至第五代光存储技术的条件、实力与能力。光存储正在突破衍射极限向超高密度信息存储方向发展,由二维到多维存储。新型高容量光存储技术研究及实用化发展迅速,蓝光存储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并在不断扩大规模,双光束超分辨和玻璃存储技术进入工程化和产业化推进阶段,多波长多阶光存储和全息存储等技术已趋向成熟,而荧光纳米晶体存储、脱氧核糖核酸(DNA)存储技术及近场光存储等技术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随着激光器性能的提高和存储技术的进步,2019 年单个光盘存储容量已达500 GB。

(四)光传感技术

光传感技术与光通信技术相似,是以光为载体,感知和传输外界信号(被测量)的传感技术。从大规模应用角度来看,主要光传感技术大体分为激光雷达和光纤传感,其他一些光电传感、激光传感器技术分布在很多行业,伴随着行业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

1.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技术自 1960 年第一台激光器发明就已经开始研究,用于环境感知和测距,第一台激光测距仪于 1961 年在美军投入使用。相比毫米波、微波和超声波雷达等相对成熟的传统雷达技术,激光雷达可以极大提高雷达的距离、角度和速度分辨力,而激光的高方向性和高相干性使其能够远距离抗干扰探测 [12]。激光雷达从军事应用开始,成为最先进的主动遥感工具,发展了单点测距型、单通道扫描成像、多通道扫描成像、面阵成像等,从单通道二维扫描成像雷达发展到条纹管凝视成像雷达和门选通距离成像激光雷达。

用于大气监测,差分吸收激光雷达能够对水蒸气、臭氧、大气污染体等进行测定,后向散射激光雷达探测云 – 气溶胶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和立体分布,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量风速和风切变等信息,并能够检测沙尘暴。激光雷达还可以探测海洋深度、暗礁、鱼群和勘查海难,探测深海中难以发现的宝贵资源、海洋浮游生物和叶绿素浓度等,利用拉曼散射测量海洋次表层温度,利用布里渊散射可测量温度、海洋声速和盐度,利用荧光效应测量因各种事故而泄露在海面上的油气。在军事上,激光雷达用于侦察成像、障碍物躲避、化学试剂探测、水雷探测和武器制导等。激光雷达可以用于对目标的三维测绘、航天器交会对接。另外,激光雷达技术已经是无人驾驶领域的关键技术,未来会改变人类社会的交通方式。

激光雷达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激光发射机技术、空间扫描技术、高灵敏度接收机设计技术、终端信息处理技术等。激光雷达依赖激光器(激光发射机)性能,按激光波段分为紫外激光雷达、可见激光雷达和红外激光雷达,按激光介质分为气体激光雷达、固体激光雷达和半导体激光雷达,按发射波形分为脉冲激光雷达、连续波激光雷达和混合型激光雷达等。激光器的技术发展直接决定了激光雷达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推广。随着新兴的光纤激光器、量子级联激光器等技术的发展,激光器在波段拓展可调谐及线宽、能量、脉冲等技术指标上不断提高性能,也将促进激光雷达达到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好的实用性。

2. 光纤传感

光纤传感技术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采用激光源作为传感信号,利用光纤及光纤器件等作为传感器,通过对传感激光的解调获得传感信息,具有不受电磁干扰、体积小、分布式、易集成、测量精度高、可自组网等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将各种传感器组成光纤传感网,对多种信号进行测量。根据光纤传感网络的应用需求,采用了量子级联激光器、激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布里渊光纤激光器、拉曼光纤放大器等各种激光源作为传感源,对温度、压力、流量、 位移、振动、转动、弯曲、液位、速度、加速度、声场、电流、电压、磁场及辐射等物理量进行测量 [13],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国防、航天航空、工矿企业、能源环保、工业控制、医药卫生、计量测试、建筑、家用电器等多个领域。

光纤传感技术在大型建设施工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1993 年,加拿大就将光纤传感器预装在一座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公路桥上,通过动态规化理论处理数据,准确快速地评估了桥梁的使用状态及寿命。我国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坝体内部靠近上游面埋设的光纤 Bragg 光栅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与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水温相比,精度更高。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光纤阵列传感系统,可以实现大范围、长距离多点传感,结合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成为大规模光纤传感最主要的发展趋势,大型基础设施的分布式监测系统都采用了光纤阵列传感技术,如北京鸟巢体育场、广州电视塔、高铁线路等。可见,现代工业、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光纤传感技术的保障。

三、2035 激光技术通信领域发展趋势展望

(一)光通信技术

目前,我国光纤通信已经突破一根普通光纤中 100 Tb/s 数据传输 80 km,向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的“三超”方向发展 [14]。预计到2025 年可实现 100 Tb/s 超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并于2035 年全面实现通信前端的关键电子、光子和光电子器件集成应用,突破 1000 Tb/s 光纤高速信息传输。未来光纤通信技术将为人类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强劲动力。

通过轨道角动量复用等新技术,无线光通信研究已经可以实现每秒太字节级的传输,但传输距离受限,远距离传输依然很难突破10 Gb/s。通过光源、放大器及探测系统的发展进步,预计到 2025 年可实现 40 Gb/s 空间高速激光远距离传输,甚至用于航天通信。随着 2035 年在光纤通信前端的关键电子、光子和光电子器件全面实现集成应用的推动,空间激光通信能够突破 100~400 Gb/s 高速系统实用化,同时也将在空间信息网络、深空通信、宽带接入、水下探测等方面获得全面应用。

(二)激光显示技术

显示领域总体朝着高清、高颜色饱和度的激光二维和三维显示技术发展,包括激光全息显示技术、MicrolLED 显示技术、柔性显示技术,系统更小型化,更高分辨率,更广色域是发展趋势。我国在 2022 年将实现超高清视频,激光显示解决 4K/8K 超高分辨率显示芯片、超高清视频图像的获取 / 存储 / 处理 / 传输、人眼生物学特征和视觉心理特性等关键技术。三基色 LD 光源,红光 LD 单管功率可达 2 W(寿命超过 10 000 h),蓝光 LD 单管最大输出功率达 2.8 W(寿命已超过 5000 h),绿光 LD 最大输出功率达到 500 mW,突破实用化水平,彻底解决依赖进口的问题。预计到 2025 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应为实现超高清和头戴眼镜式的三维显示技术。预计到 2035 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应为实现裸眼三维显示技术。

(三)光存储技术

预计在 2022 年左右与光存储相关的单项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将达到稳定,存储购买成本可达1 美分 /GB [15]。近年来,飞秒激光器等超快激光性能迅速提高,使新存储技术不断突破,结合性能更优良的存储介质材料技术的进展,高存储容量、密度、可靠性和数据传输率的存储技术将实现超大容量、超高效率、超高吞吐率、低成本及广泛兼容性的光存储产品,而相应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也将越来越完善,在各行各业得到普及。预计到 2025 年可实现太字节量级的光盘存储器,到 2035 年突破拍字节量级的光盘存储系统。

(四)光传感技术

激光雷达向高灵敏度、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宽测量范围发展,传感前端的专用性能向集成、多参数、多功能方向发展,算法伴随人工智能实现智能传感。预计到 2025 年激光雷达将全面用于智联网、无人驾驶等领域,成为无人驾驶领域的主要增长力,技术将突破三维雷达成像。到 2035 年,随着绝大多数汽车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无人驾驶也将成为驾驶的最重要部分,全面智能化的激光雷达技术将成为陆、水、空中有人和无人驾驶领域的核心器件。

随着窄线宽激光器等先进激光技术的发展,智能光纤传感网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在各个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预计到2025 年能够实现超高分辨率的超快光纤传感技术,到 2035 年分布式智能光传感系统进入海洋、地心、太空等超远领域,成为广域物联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四、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激光应用的信息技术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工艺尚有差距,鉴于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技术及产业发展必然遇到外部制约。由于其在民生、工业、军事等方面具有的普遍意义,为促进我国激光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到 2035 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激光应用信息领域,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一)确立重点研究方向,布局核心技术开发

针对我国激光技术的信息应用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激光信息技术发展、产业落地和大规模应用过程中需要突破和解决的关键技术瓶颈,根据轻重缓急程度确立需要重点突破的研究方向,并在国家层面通过各类科技计划进行针对性布局,发挥国家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强化技术创新的支持政策。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集中“产学研”优势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共同开展基础理论创新和前瞻性技术研究,着力攻克并解决当前激光信息技术发展中的瓶颈,提高关键器件及整体系统水平,推动激光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建设,推动激光信息技术生态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

(二)搭建产业创新平台,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创新组织,结合当前技术发展瓶颈,发挥龙头企业主导作用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能力,组织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三)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高端人才培养

建议加大新兴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专利池,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开展专项业务,尤其对空间激光通信、激光显示等技术转移的机构给与重点支持。对掌握关键技术和拥有深度开发能力的高端人才需求开展调查和预测,逐步建立健全激光信息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通过推进和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引导产业和人才的聚集。推动高校加强和丰富激光信息技术领域学科专业建设,精准培养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

(四)引导“政产学研”协同,促进成果转化合作

建议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创新组织,建立并优化不同层面之间的协调机制和组织机构,搭建激光信息技术跨界交流合作平台,集聚行业内外的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配套供应商等开展技术需求对接,促进各高校激光信息技术研究团队之间的跨学科对话与合作,推动数据资料合理共享,促进务实合作与协同创新。鼓励并支持各相关领域产业协会和学术组织内部的协作与合作,推动研究机构和产业部门之间的广泛交流、信息和成果共享,提高相关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化能力。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建议依托国内现有的技术储备基础,由政府牵头组织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共同建立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激光信息共性技术科研平台或联合实验室,协同多方力量解决关键技术和应用基础问题。加大研发投入,跟踪技术产业化发展过程,坚持规模应用导向与技术断点弥合的研发思路,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与产出水平。在国家统一协调和管理下推动激光信息领域中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激光信息技术的相关产业广泛涉及到从基础硬件生产、软件开发、核心部件制造、实体机网络分发平台、营销与服务以及众多军事与民用行业领域,需通过技术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的制定、标准复合型检测和相应的质量验证系统的支撑,使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建议充分发挥激光信息技术领域产业集群优化,降低集群区内企业的采购和供应成本,便利各个环节企业之间的沟通互动,促进企业之间的协作,促进集群区内部各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形成技术创新环境,促进劳动力组织的专业化,使产业相关技术人才更容易聚集并形成集约优势。打破传统批次封闭、烟囱式的产业发展框架,对激光信息技术产业链进行网状重构。鼓励各产业集群在商业模式,网络构架、内容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变革,加强各产业集群中相关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单点突破向产业集聚的转变,推动产业集群间的优化分工。采取前瞻技术提前布局、支持政策定向引导、市场环境与需求适当刺激、产业规模适度扩张等政策,大幅度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省略)

来自:

“我国激光技术与信息应用2035 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工程科学,2020年 第22卷 第3期 页码 7-13


来源 : 中国工程科学 发布时间 : 2020-07-14

最新发布:2020年光纤激光器行业深度报告 !

原标题:最新发布:2020年光纤激光器行业深度报告 !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元高端装备 ,作者满在朋,江苏激光联盟转载

本报告转载于国元证券,分析师满在朋,仅作行业交流学习之用,感谢授权分享!

一、光纤激光器为工业应用主流激光器

1.1 从激光到激光设备,激光器全产业链一览

激光(LASER)一词的英文是受激辐射放大(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即通过人工的方式使用光或者放电等强能量激发特定物质产生的光。激光由于具有集光性可以通过透镜进行光束聚焦,从而达到相比自然光更高的功率和亮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单色性和指向性,相比自然光具有许多优势。




激光器处于激光产业链中游。激光由光在激光器的谐振腔内振荡获得,根据振荡工作方式不同分为连续波振荡工作(CW)和脉冲振荡工作(Pulsed Operation),激光器处于产业链中游,通过光电模块加工调试、光电系统组装测试等流程制作。激光器广泛应用在各类激光设备中,主要使用于工业加工场合,完成如激光切割、打标、焊接等精细加工领域作业。



激光器构成主要包括:1)光谐振器,通常是两个反射镜,相干光束在两个反射镜之间沿两个方向传播;2)增益介质材料,在谐振器内具有允许通过受激发射进行光放大的特性;3)泵浦,在增益介质中激发原子的光或电流能源;增益介质中的光在 4)高反射镜和 5)输出耦合器之间来回放大,输出耦合器是部分透明的,允 许某些光子或 6)激光束射出。

激光器为激光设备核心部件,以联赢激光激光焊接设备为例,激光焊接机由激光器和焊接头组成,工作台由移动平台和运动控制系统组成。根据下游客户需求,将加载了自动化系统软件、应用环境设计的激光焊接机、工作台共同组成的自动化成套设备为下游主要销售形式。



1.2 历经 30 年发展,光纤激光器性能最优前景广阔

激光器通常按照其增益介质的类型进行分类,包括气体激光器、晶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与半导体激光器。也通过波长(通常为~0.3μm至~20μm)、泵浦方法(放电、光、激光二极管)、操作方式(连续波或脉冲)、功率(毫瓦至千瓦)和光束质 量进行分类。



光纤激光器为目前工业应用主流激光器。从工业激光器领域来看,2015年至 2018年全球光纤激光器销售收入在各类工业激光器中占比从40.75%上升至 51.46%,光纤激光器由于其优异的性能与低维护成本等特性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流激光器,发展潜力较大。


光纤激光器是使用掺稀土类的光纤作为介质的激光器,分为CW振荡和脉冲振荡光纤激光器,CW振荡由于其功率较高主要用于激光切割和焊接,后者则用于微细加工和打标等激光加工。



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历经 30 年发展,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走向成熟。双包层光纤是由 掺杂纤芯、内包层、外包层、保护层4部分组成,相比常规光纤多了一个可以传输 泵浦光的内包层。自 1988 年双包层光纤激光器问世以来,30 年间光纤激光器经历飞速发展,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跨时代提升,从最初的瓦级达到目前单纤单模万瓦级输出功率,合束后的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也已达100KW级。从弱光光源到“任意波长、任意脉宽、任意功率”,目前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已走向成熟,广泛应用在先 进制造、科学、国防等各个领域。



光纤激光器具有多种优势:

轻量化易安装:光纤较柔软可以弯曲,光纤激光器通常可以做到小型轻量化, 在降低了购置成本的同时安装也方便灵活。

维护成本低:受热透镜效应和热致双折射效应等热效应影响,固体激光器的散 热模块需要精心设计,由于作为激光介质的光纤表面积/体积比值要比块状的固 体激光器棒形介质大4个量级以上,光纤激光器在100W 内可以通过空气冷却。同时光纤激光器不需要每月几个小时的定期维护,例如 CO2 激光器需要光束 对准。

高光束质量:光纤发射激光的数值孔径较小,容易聚光的特性使其可达到大功 率密度化,实现高分辨率加工,高光束质量意味着光纤激光器可以使用在材料 加工、医疗、科学和国防等高端制造领域。

能效更高:掺杂光纤激光与 YAG 晶体激光相比可以实现宽带的光放大,并且 泵浦光被封闭在光纤内,可以实现高效率泵浦(光-光转化效率70%;电-光转 化效率 30%)。IPG 光纤激光器可做到相比 CO2 激光器能耗降低 84%。

长期稳定性强:不包含自由空间光学系统的光纤激光器,由于没有空间光学元 件,不易受到尘埃、温度、机械等影响。

易实现大功率化:由于泵浦模块可以串联和并联,可通过多种设计增加输出功 率。



光纤激光器的多种优势为其带来了广泛的下游应用空间。光纤激光器由于其光束品质优良,在切割加工、打标、焊接等工业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正在逐步取 代其他激光器。



二、国产替代+渗透率提升,双轮驱动需求增长

2.1 全球激光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光纤激光器占比较高

近年全球激光器市场销售规模增速持续回升,疫情拖累 2020 年表现。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中国激光杂志社、中国光学学会统计,2019 年全球激光器销售额147.3亿美元,同比增长7.1%,自 2018 年中美贸易战开始,激光产品进出口受到一定冲击,2018年激光产业规模增速大跌至5.27%,伴随贸易战缓解,产业规模增速呈回升趋势,2019 年增速同比提升 2.88 个百分点。2020 年受全球经济增 速放缓及新冠疫情影响,预计 2020 年全球激光器产业规模将有所收缩。



工业加工为全球激光器主要下游应用市场,非工业应用增速较快。2019 年材料加 工与光刻市场规模为 60.3 亿美元,依旧为全球激光器应用市场最大细分领域,通信与光储存以 39.8 亿美元的规模位居第二。科研与军事市场和医疗与美容市场份额上 升速度较快,同比分别增长 38%和 29%。


工业激光中光纤激光器已为主流,占比持续上升。由于光纤激光器具有使用成本较低、精密加工能力强、停机修整时间短等优势,在激光器的工业应用中光纤激光器占比逐步提升,已经成为工业应用首选激光器,据Optech Consulting统计,2019年全球金属切割激光设备中使用光纤激光器占比78.74%,规模10.7亿美元,全球焊接与钎焊激光设备中光纤激光器占比61.08%,规模 2.26 亿美元。





全球工业激光器中光纤激光器市场规模2015至2019 年复合增长率 23.83%。据创鑫激光招股说明书数据,全球工业激光器中光纤激光器 2019 年市场销售规模估计为27.46亿美元,同比增长5%,基本维持2018年增速。自 2017 年爆发式增长后增速有所放缓,但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23.83%,增长迅速。


2.2 中国为全球最大激光设备市场,光纤激光器需求较高

中国为全球最大激光设备市场,带来巨量激光器需求。中国激光产业整体起步较晚,但伴随中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占据了全球约一半工业激光器应用市场,涌现了大量激光设备集成商,2019 年中国激光设备销售收入 658 亿元,同比增长 8.76%, 相比 2017 和 2018 年的爆发式增长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增长趋势。2020 年受到新冠疫情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影响,预计 2020 年激光设备销售规模 645 亿元,首次同比下滑 1.98%。激光设备市场的扩张为激光器带来大量需求,从而推动了中国激光器产业的发展。



工业领域应用仍为主流,非工业领域快速追赶。2019 年中国工业领域激光设备销售收入386.6 亿元,为占比最高的应用领域,占比接近 60%,但 2019 年工业领域增速仅1.95%。商业领域销售收入新增15.2亿元,同比增长 38.38%,为增速最快的应用领域。



中国 2015-2019 年光纤激光器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 20.43%。2019 中国光纤激光器 市场销售总额 85.6 亿元,同比增长 6.72%。根据《2020 年中国激光产业报告》, 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影响,预计 2020 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同比增长 3.63%,短 期增速有所放缓,但伴随中国制造业逐渐复苏不改长期增长趋势。

2.3 行业竞争激烈集中度高,国产竞争力持续上升

纵观全球光纤激光器生产商,行业集中度较高。成立于1988年的美国IPG光子(IPG Potonics)作为全球激光器行业领导企业,2019 年收入规模 92 亿元,显著高于市 场其他参与者。2019 年国内共有规模以上激光企业超过 150 家,多数企业集中在激光器制造和激光加工领域。在激光器企业中,营收超过 5 亿的仅有锐科激光、杰普特光电、创鑫激光三家。



国内光纤激光器市场竞争激烈,IPG 等海外龙头占比下降。2019 年国内光纤激光器制造商锐科激光、杰普特、创鑫激光市占率为39%,相比 2018 年同比提升 4 个 百分点。行业龙头 IPG 在中国区市占率大幅下跌 8 个百分点,主要由于锐科、创鑫等公司在 6KW 以上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竞争力逐渐增强,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



中国各功率激光器出货量均保持增长,高功率激光器价值较高。按照中国激光产业 发展报告 2019 分类,光纤激光器功率<100W 为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占 2018 年光 纤激光器出货量 79%,但其价格较低,贡献利润较小;功率≤1.5kW 为中功率光纤 激光器,占 2018 年出货量 17%,中功率光纤激光器在国内企业技术成熟后价格也快速降至低位,毛利率呈先增再降趋势,贡献利润也将逐渐降低;1.5kW 以上为高 功率光纤激光器,2018 年出货量占比仅 4%,但由于其技术含量较高,为激光器企业贡献毛利呈逐渐上升趋势,预计将成为光纤激光器制造企业主要利润来源。

中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国产技术逐渐成熟,国产化率趋于平稳。经过多年发展,国产低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国内市场已基本完成国产化替代,国产低功 率光纤激光器出货量从 2013 年的 1.3 万台上升至 2018 年的 11 万台,国产化率 98.2%。国产中功率光纤激光器自 2014 年问世后由于其价格优势快速抢占市场, 2018 年国产化率达到 52.1%,伴随着相关技术逐渐成熟同时关键激光元器件可以从国内采购或自产,中功率光纤激光器国产化占比将继续提升。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将成为市场争夺主战场,国产化进展迅猛。伴随着国内光纤激光器制造商技术实力提升,国产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能效显著提升,在高功率光纤激光 器市场开始参与竞争。2019 年国产光纤激光器出货量大幅上升,6kW 以上高功率 光纤激光器出货 800 台,超过 2018 年出货量两倍,同时 3kW 以上激光器出货量也 大幅提升至 3000 台,超过 2018 年出货量四倍,近年国产化率保持大幅提升趋势,高端光纤激光器将成为国内外厂商竞争主战场。



行业龙头技术持续突破,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门槛较高,国外光纤激光器制造商一直在高功率领域占有优势,国产激光器龙头锐科激光自主 研制出第一台 1kW、4kW、10kW 连续光纤激光器填补了国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领域的空白,率先实现了工业光纤激光器产业化,推动光纤激光器技术水平逐渐与国际接轨。从产品各项性能指标来看,在国产光纤激光器已经形成突破的功率段,与 国际激光器巨头 IPG 产品性能较为接近。





高性价比确保国内公司竞争优势,海外龙头业绩大幅下滑。国产光纤激光器由于其 成本优势,投入市场后海外产品价格被迫下降,目前在 1-3kW 光纤激光器国内外产 品价格已经较为接近,价格战将主要发生在 6-10kW 级别,国产激光器较高的性价 比有望继续推动国产占比提升。中国区为全球光纤激光器龙头 IPG 主要收入来源, 占比 43.1%,受到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竞争加剧等影响,2019 年在中国区销售收入 同比下降 21.81%,导致其整体业绩出现下滑。

国家重视激光技术,国内企业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在 2005 年以前,国内光纤 激光器完全依赖进口,2006 年推出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中将激光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提供科技、金融、税收等方面支持,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与国内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实现了国产光纤激光器从无到有的跨越,目前国家对激光技术重视程度高,在提供产业政策支持的同时扶持了一匹优势的研发机构,2019 年国家自科基金资助激光类项目 434 项,涉及经费 2.72 亿元。在当前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的大环境下,国内企业与国际龙头水平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同时受成本较低、接近市场等本土化优势加持,国内激 光器制造商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2.4 工业加工激光设备渗透率仍处地位,价格下降推进渗透率提升

目前工业加工为光纤激光器制造商主要收入来源,激光设备渗透率决定市场规模。全球光纤激光器龙头 IPG 收入中超过 90%来自于工业加工应用,2019 年切割、焊接、打标三项主要工业加工应用占总收入74%,传统工业加工设备中激光设备的渗透率直接决定了激光器企业的需求规模。



全球工业激光设备渗透率持续提升,但整体仍处于低位,潜在空间巨大。在切割、焊接、钻孔、包层、打标等领域应用的工业激光设备自 2009 年以来渗透率逐渐上 升。渗透率自 2009 年的 2.90%上升到了 2019 年的 6.36%,十年间工业激光设备 规模快速增长至接近 2009 年的四倍,且渗透率预计继续保持上升态势。目前工业激光设备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渗透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就将为全球激光设备 带来约九亿美元市场。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价格降低有望显著提升激光设备渗透率。从采购激光加工设备的终端企业角度看,采购成本与加工成本决定了企业是否使用激光设备替换传统加工设备:

高功率激光器显著降低加工成本,经济效益优异。根据创鑫激光资料,激光切 割加工中将功率从 6kW 多模激光器提升至 12kW 多模激光器,带来加工成本 降低 50%,加工率提升 87%-493%,同时对于不锈钢切面几乎无挂渣,碳钢能切除小锥度平滑亮面,加工效果提升明显。对采购企业来说,12kW 激光设备相比 6kW 激光设备价格高出 30%-40%,但生产效率却能提升数倍,加工成本 也较低同时加工效果更好,对企业来说经济效益优异。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占激光设备成本超40%,降价趋势将显著降低激光设备采购成本。在光纤激光器的激烈竞争之下,近年光纤激光器成本大幅下降,由于国内企业从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开始加入市场竞争,中低功率光纤激光器价格已显著下降但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受到影响较小,目前伴随着国内企业开始参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竞争,3kW 以上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价格有望出现显著下降。



非工业激光设备应用潜在市场巨大,看好医疗、传感器、微电子等领域发展。据海外咨询公司 Optech Consulting 和 Strategies Unlimited 预计,未来非工业激光设备应用规模将有望超过工业设备应用,占比较大且增长较快的非工业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医疗、传感器与仪器、微电子加工等下游领域。



三、对标国际龙头 IPG,寻找具备垂直整合能力国内龙头

3.1 从激光器龙头 IPG 看行业发展模式,研发并购为发展主调

解构全球龙头 IPG 发展,技术研发与兼并收购为发展主调。从全球光纤激光器龙头 IPG 光子发展历史来看,Gapontsev 博士 1991 在俄罗斯成立 IPG 前身 NTO IRE-Polus,为工业和医疗行业提供光纤激光器、组件和测试装备,在成立的前两年 转向研发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1993 年和 1994 年分别拿到意大利电信运营商巨头 ltaltel 和戴姆勒奔驰订单,同时将公司扩展至欧洲,1997 年拿到美国电信巨头 BellSouth 订单公司成立美国 IPG 公司,IPG 前期扩张为利用其技术和研发实力获得大型订单驱动扩张打入欧美市场,中期公司规模成长后开始大量兼并收购激光器行业中下游企业,2010 年至 2018 年收购 12 家公司,业务范围包括中红外、紫外激光器、下游应用解决方案及系统集成商等,致力于打造垂直整合的全产业链龙 头。



兼并收购为激光器企业重要扩张手段,以快速提升技术实力或进入新的市场。2019年全球激光器市场参与者进行多项并购以提升技术实力或进入细分领域市场,例如 nLIGHT 公司以 3330 万美元收购为国防市场提供高能激光系统的相干组合激光及光束控制系统领先开发商Nutronics 以布局定向能源市场,锐科激光以1.15 亿元收购超快激光器厂商国神光电以进军超快激光市场等。



3.2 IPG 垂直整合打造核心竞争力,一体化工艺控制性能与成本

垂直整合战略已成 IPG 当前主要竞争力来源。IPG 激光器组件内部供应的能力和对应的工艺积累已成为其重要的竞争优势,从晶圆生长到集成化切割、焊接系统, IPG 不断在公司内部完成技术迭代,不断改进光学元件提升输出功率,具备设计、制造与组装的能力与工艺积累使得 IPG 可以提供更加坚固、紧凑和高效的设计,不断降低成本与体积的同时提升激光器功率,同时多模块构造使得光纤激光器具有延展性, 只需添加更多模块即可提升功率:

二极管:从多晶硅提纯开始控制所有晶圆制造步骤。晶圆通过固态源分子束外延生长(MBE),实现大沉积区域内的低缺陷密度和光电参数一致性。自产测试与预烧设备,保持低成本同时确保 PLD 可靠性,同时使用内部设计与制造的设备确保封装成本较低。

特种光纤及组件:IPG 研发的多种先进光学组件和其在活性光纤制造中的领先 地位带来了特种光纤产品更高的激光效率与可靠性,在高功率下实现单模输出同时承受高光能。

光纤盒:将特种活性光纤与其他光学组件进行封装,高度集成化消除了机械振 动、冲击以及温度湿度变化造成污染或错位的风险,二极管泵浦光的转换效率超过 70%。

模块:将PLD和光纤模块封装到泵浦模块中,可扩展和模块化的设计可以通过将光纤模块与大量而激光耦合来制造高输出功率的产品。

光纤激光器:通过将多个模块与电源组合生产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自有模块组合工艺能够生产功率超过 100Kw 的工业光纤激光器,自行设计、制造、组装 来确保以低成本实现坚固、紧凑和高效的设计。

配套产品:IPG可自行生产纤芯、准直器、耦合器、光束快门和多通道光束等组件,可在多个工作单元中使用单个激光器,从而提高处理速度与吞吐量。同时生产用于切割、焊接、光学扫描等的加工头,可实现焊接、精密切割、打标和表面处理等应用。



一体化工艺控制性能与成本,保持较高盈利能力。由于 IPG 自行设计与制造所有关键部件,通过对如光学元件、切割头和焊接头等关键部件的质量、性能和成本进行控制,IPG 的一体化工艺能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激光器解决方案,通过每个元件的设计控制成本,从而在面对全球激光器制造商的竞争环境下保持高盈利水平。



3.3 中国激光器产业上游蓬勃发展,国内龙头有望实现垂直整合

中国激光器产业蓬勃发展,上游技术积累逐渐成熟。光纤激光器具有泵浦源、激光芯片、光纤光栅、准直器等一系列核心部件,原先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导致光纤激光器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国内企业发展。伴随中国激光器产业发展,以激光芯片及器件、激光晶体等为发力点,多家企业布局产业链上游,产品技术积累逐渐成熟, 有望推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核心部件基本实现进口替代,行业龙头垂直整合进展可期。目前 国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产业链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技术难度较高的高功率激光芯片(长光华芯)、高功率光纤光栅(长飞光纤)等也已有国内供应商,显著降低了国内激光器企业采购成本。同时国内龙头锐科激光与创鑫激光均已实行全产业链布局战略多年,核心部件的不断突破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受益于中国激光器产业整体技术进步,未来国内激光器龙头有望通过自主研发或兼并收购继续延伸上游布局,控制成本同时提升产品性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强者恒强局面。





来源 : 国元高端装备 发布时间 : 2020-07-14

布局激光超导业务 联创光电迎二次转型

近日,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363)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的高温超导产业已正式进入到产业化阶段,江西超导已与南山铝业集团签署合作协议,为其生产线配备的首台产品即将完成,未来将会成为公司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公开资料显示,联创光电是光电子行业骨干企业,以光电子器件和电线电缆为传统主业,并已实现LED外延-芯片-器件-模组到应用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在推进传统主业积极转型的同时,公司大力布局激光、超导等新业务。

  调结构促传统主业稳增长

  据介绍,联创光电是国内首家LED上市公司,其拳头产品背光源已是国内众多知名手机品牌的核心供应商。据媒体报道,公司相关产品出货量位居国内第二。公司财报显示,2019年,联创光电的背光源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3.71%,对总营收贡献达38%;智能控制器市场占有率平稳,2019年净利润增长30.34%。

  近日,联创光电背光源业务子公司联创致光与南昌地方国资设立合资公司,通过持续技术升级及产品结构调整向高附加值细分产品转型,此举有助于公司扩大产能,并利用地方优势资源,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事实上,随着全球LED业务加速向国内聚集,国内背光源生产企业的总体营收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联创致光在巩固原有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工控、车载等工业及汽车领域产品,实现产品线拓展与利润点新增。

  行业专家表示,联创光电所处行业周期与国民经济周期保持一致,近几年随着5G和新基建建设,LED行业对高端产品需求加大,公司借势迅速抢占行业发展先机,促进企业战略升级,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布局激光、超导利润逐步兑现

  在此基础上,联创光电联手中物院布局激光业务,并进军高温超导领域。公司耗时7年,与军工龙头九院十所联合研发激光特种装备,其生产的大功率高亮度尾纤LD泵浦源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改变了国内半导体激光产业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同时更具成本优势。

  据悉,高功率激光由于速度快,是最好的防御设施,而九院十所主要从事国防尖端技术研究,实力雄厚,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领域有长达22年的研究经验。2019年底,联创光电和九院十所成立了合资公司中久激光,其中联创光电占股55%、九院十所占股31.75%、技术团队占股13.25%,高起点切入激光赛道。目前,中久激光已经获得了“国军标”生产体系认证以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二级保密资质认证,并已建成投产6条生产线。此外,今年年初获得某军工项目产品订单,目前已在陆续交货中。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计到2024年我国激光产业(上中下游)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301亿元,行业规模增速在20%左右。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我国激光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应用深度的加大,未来产能提升后,激光业务有望成为联创光电新的业绩增长点,为行业打开成长空间。

  此外,在高温超导领域,同样具备广阔的蓝海市场。2019年7月,联创光电发布公告称,全球首台(套)兆瓦级超导磁体感应加热装置研制成功,未来有望逐步实现对大型、中型铝挤压等金属加工设备的替代,市场空间广阔。

  据介绍,超导性是一种特殊的零电阻现象,通过这种设备,加热效率将大大提高。例如,应用于某大型铝挤压,用电的加热成本将从260元/吨下降至130元/吨,一年能节省500万元以上电费。目前,南山铝业已经与联创光电签订合作协议,第一套工业化样机即将落地,后续需求约为20台(套)。

  四轮驱动高增长可期

  记者了解到,联创光电在业内具有丰富的资质,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公司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半导体照明省级技术中心和光电线缆省级技术中心、江西省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控股子公司华联电子参与、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牵头联合完成的“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据悉,联创光电前身是由江西地区军工厂746厂和834厂合并而成,与军方有长期合作关系,拥有多项军工资产。全资子公司江西联创特种微电子有限公司近年来军工类产品订单整体稳定,陆续承担了国家神舟飞船、长征火箭工程、嫦娥奔月等重大宇航级项目配套任务。业内人士分析称,我国正加快推进一流军队建设,军工行业下游需求旺盛,公司军工业务有望焕发新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联创光电还持股全球继电器龙头宏发股份子公司厦门宏发电声股份22.04%股权,目前该部分股权价值约55亿元。


来源 : 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 : 2020-07-13

2020年中回顾|宏山激光·化疫为机逆势投入,技术布局全球扩展

2020年,面对疫情危机带来的供需冲击,许多企业困难重重。在这个进退维谷的经济环境下,宏山激光(以下简称HSG)进一步加大资金、技术及人才投入,锻造企业自身科研技术实力,以实现逆势破茧重生,走出一条属于HSG自己的逆境发展之路。

2020年伊始,我们云帆高涨启征程

2020年 “运营之年”,坚持平台化组织与数字化运营,做十年规划。HSG人齐心协力,勇往直前,使命必达,向世界展现奋斗者的力量!

同心战“疫” 宏山激光100万现金驰援湖北

2020年初在举国上下齐心抗击疫情的重要阶段,HSG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向湖北省红十字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与全国人民共克时艰!

多款新品齐发 宏山激光开启型材革命

4月10日,HSG针对500kg/325mm管径重型管及槽钢、角钢、H型钢等异型管提供了全新的智能解决方案推出了TX65 PLUS切管机,并针对中小常规各类型材加工推出了TH65 PLUS,四卡盘真正呈现“零尾料”品质。并正式推出了“云端1.0智能系统”,为用户带来云端智能的便捷体验。

高功率HSG-X8500系统耀目登场

5月,HSG全新推出HSG-X8500高功率专业板切系统,创新融合兼容一线国际品牌加工代码,配备引线缓降、闪电穿孔、完美收刀、灵活进入、尖角自动识别、视教余料切割等多样定制化功能,轻松打造高功率精细切割品质。为用户带来简单、灵活、高效的高功率厚板切割体验。

全新GT携HSG高功率板切家族焕新亮相

5月30日,宏山激光针对中高功率激光切割性能再提升的新品——GT系列以及高功率板切家族焕新亮相,为用户呈现高功率云智能切割新体验。

宏山激光GT系列中高功率激光切割机,配置自主研发稳定的ALPHAT1.0总线系统,针对中高功率4000-6000KW应用配置在“500+高效智能切割方案”、“超高速扫描切割”、“主动防碰撞再升级”、“高效控烟”等核心功能指标上为用户带来更震撼的升级体验。

GF高功率大幅面切割机的推出针对6-12KW带来高功率厚板大幅面加工的再一次突破。超大工作台宽度方向至3200mm,长度方向支持随心定制,帮助用户实现大幅面板材及大尺寸型钢的精细加工。

此外,历经4代传承经典的高功率前锋GH系列,超高功率切割机GV系列,每一款设备,都有其独特的风采以及针对的行业应用场景,一展宏山激光高功率技术实力。

宏山激光高功率产品交付全国 硬核助力中国工业发展

响应中国制造2025计划,近年来HSG持续加大研发技术投入,以创新为企业发展驱动力。旗下高功率产品相继落户全国各地并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合作的企业当中也不乏像三一重工等知名企业。帮助企业将智能制造落地实施,与行业用户共攀行业峰巅!

宏山激光在日本设立子公司

继德国子公司XLase Gmbh设立后,历时两年,HSG组建了HSG株式会社专业技术团队创立宏山激光日本子公司(HSG株式会社)。HSG株式会社的设立不但是宏山激光的战略规划发展与经营之需,更是宏山激光加大基础技术投入,力求在激光装备行业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突破,向国际化迈出的又一关键步伐。

兴致勃发,眨眼过半年。中国经济正从疫情的冲击之中缓慢复苏。我们经历了单元技术的革新迭代,也定制研发出多样金属成形智能装备解决方案,探索不同的激光应用场景。一步步地坚定了HSG对全球金属成形智能装备行业信心,逐步勾勒完善出公司技术战略布局。

勇立潮头敢为先,乘风破浪正当时。迈向2020年下半年,这是一个崭新的开端,HSG将继续发扬奋斗者精神,凝心聚力,将中国智造优势发挥极致,向世界体现中国力量与中国担当。

我们相信,总有“未知”的惊喜,在“蓄势待发”。


来源 : HSG宏山激光 发布时间 : 2020-07-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