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大疆悄然进入新战场:自动驾驶激光雷达

物美价廉。一位行业内人士评价 Livox 的激光雷达时这样说道。

在激光雷达乃至自动驾驶行业中,Livox 作为「后浪」,名头不算响亮。但就是这样一个行业新入局者,2020 年初亮相就令人惊艳。

年初的 CES 国际消费电子展,Livox 正式推出了两款激光雷达 Horizon 和 Tele-15,价格分别为 6499 和 8999 元,直接将动辄上万美元的激光雷达拉到了 1 万人民币水平以下。

2016 年成立的 Livox,在激光雷达行业中起步并不早。在看起来没有大优势的情况下,Livox 还能如何破局?答案隐约指向了它背后的公司——大疆。

Livox 是由大疆内部孵化,之后独立运营的公司。显然,大疆并不想造车,但是激光雷达产品似乎也能暴露出它对汽车行业的野心。比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大疆有自己的方式,让 Livox 复制它的成功之路。


「非主流」技术

「机械式激光雷达已经是过去式了。」Livox 全球市场商务总监邓睿豪给出了一个激进的观点。

激光雷达大致分为几个类型:机械式、MEMS 微振镜式、旋镜式和 OPA 光学相控阵激光雷达。其中 OPA 属于纯固态激光雷达,也许是未来自动驾驶的终极解决方案,但目前受技术成熟度等问题影响,真正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

机械式激光雷达是当前自动驾驶汽车应用最主流的产品,通过旋转的方式获取 360° 的环境数据,因为个头大又必须「看得清」车身周围,放在车顶上是唯一合适的方式。一般在进行路测的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顶上安装的类圆柱型的产品就是激光雷达。

微信截图_20200723104504.png

Livox 的产品则属于「旋镜式激光雷达」,可以说是一种「非主流」的技术,在原理上靠近 MEMS,二者都属于类固态激光雷达,是目前各家都在尝试的技术。这两种产品都是将光源部分的电子元器件固定下来,只将部分机械部件进行转动或振动以扫描,可靠性和成本比机械式激光雷达克制了许多。

既不是新技术,也偏小众,Livox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寻找差异化路线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旋镜式激光雷达技术也有迹可循,搭载在新款奥迪 A8 上的法雷奥 SCALA,就采用了旋镜式技术,同时它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款量产的车规级激光雷达。也许车规级的「诱惑」摆在前面,Livox 的发展也比较有目标性。

值得一提的是,Livox 的产品采用了非重复扫描技术,增加了传感器视场角内探测到物体和其他细节的可能性。「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小视场内物体被漏检的概率,有助于探测视场中的更多细节。」邓睿豪特别指出。在最近开售的 Tele-15 中,官方称其等效时间内的点云密度可以超过市面上主流的 128 线机械式激光雷达。


行业「史低价」

除了产品和技术上的独特性,Livox 的亮点还在远低于行业主流产品的价钱。

6 月 18 日,Tele-15 正式上架 Livox 官方商城,售价 8999 元。另一款产品 Horizon 6499 元。


微信截图_20200723104520.png


这大概是首次把价格压到千元级的激光雷达。作为参考,最近刚刚官宣借壳上市的「激光雷达第一股」Velodyne,64 线激光雷达价格在 6-7 万美金,即便在车顶上安装一圈 Horizon,整体价格也只有 Velodyne 的几分之一而已。当然,Velodyne 做的是机械式激光雷达,二者并不能完全放在一起比较。

「Livox 在远距离检测效果更好,近距离盲区有点大。」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在测试过 Livox 产品后表示。但他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大问题,「整体来看,Livox 可能会对行业造成很大冲击。」

如此低的价格,行业也对 Livox 的产品有着不少疑问。另一位从事自动驾驶相关工作的人士告诉极客公园,Livox 旗下两款针对自动驾驶的产品想替代的不是传统激光雷达,而是车内搭载的另一个传感器,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是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实现中不可缺少的传感器之一。它与摄像头在目标物识别上可以互补,毫米波雷达负责检测车辆前方有没有物体,摄像头则帮忙看清楚物体是什么。这套方案是辅助驾驶系统(ADAS)的标配,几乎所有搭载 ADAS 的新车都配备了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

微信截图_20200723104533.png

这套方案最大的优势是便宜。极客公园曾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一个摄像头+一个毫米波雷达」的硬件成本在 2000 元左右。特斯拉的辅助驾驶系统 Autopilot 就采用了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的组合,马斯克一直认为使用激光雷达的方案「很蠢」。

所以,Livox 会不会有希望取代毫米波雷达的位置?

「从性能上讲,没有一个传感器能够完全替代另外一个。」邓睿豪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现有的 ADAS 已经在私家车上做到了 80% 的成熟度,但还有 20% 的安全隐患。如果能有其他传感器进入帮助其无限接近 100 分,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来优化自动驾驶的体验,解决安全问题,那么车企和消费者不在乎到底用哪一个传感器来完成。

从这个角度看,越复杂的场景越需要依赖不同的传感器融合提供给决策层尽可能丰富的数据,这是自动驾驶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凭借大疆的品牌背书、差异化的技术优势以及绝对的价格优势,2019 年在没有任何市场推广的情况下,Livox 获得了超过 1000 个客户。目前,Livox 已经和部分 Tier 1、主机厂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商进行了合作:L4 级乘用车选择了 AutoX,L4 级商用车方面,Livox 和希迪智驾进行了相关合作,在低速无人驾驶机器人,Livox 与深度战略合作伙伴高仙机器人达成逾万台激光雷达的采购合作。


背后的科技巨头

激光雷达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大疆进入显然不只是想蹭个热点、博博眼球,它的目标显然很直接:利用过往在无人机行业深耕的经验,颠覆它改变它。

据介绍,Livox 成立的起因是大疆希望可以自研在行业无人机上搭载的激光雷达,于是成立一支团队专门研发。但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团队发现自动驾驶行业显然是一个更广阔的市场,于是车载激光雷达成为 Livox 现在的研究主线。

激光雷达本质是一场关于技术、生产以及销售的多元战争,在这场市场抢夺战中,生产是重中之重的环节。如何将大疆的生产优势进行迁移,如何实现大规模量产,Livox 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

技术「非主流」但产品方向是行业共识,大疆早就做好了要做一条鲶鱼的准备。

邓睿豪表示,Livox 在采购、供应链、生产包括售后等部分都与大疆共享一个体系,借用了大疆集团比较成熟的资源和能力。其中 Livox 使用的大疆工厂、生产体系和流程,都是大疆在过去十几年在电子行业供应链积累的优势做支撑。这也是 Livox 产品得以快速量产出货的重要原因:团队主攻技术与营销,至于其他方面可以减少消耗许多不必要的精力。

大疆悄然进入新战场:自动驾驶激光雷达
Livox 的快速发展,与它背后的大疆有很大关系 | Livox


包括具体的生产制造,包括大疆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在思维上的经验,都是可以向 Livox 注入的资源。

如果回头看大疆最初创立的几年,这家公司把无人机做到了极致,无论从产品技术还是价格。大疆出现之前,无人机都是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航模产品,现在 2000 块就能买到一款非常不错的无人机,大大降低了消费者进入的门槛。这背后,大疆实际上改造了行业采购和技术开发等一系列产业上的痛点。更重要的是,其产品能力与性价比压制了技术全球所有的竞争对手,坐稳行业龙头。

回到激光雷达行业,高技术壁垒注定了这个领域玩家不会太多,而 Livox 使用小众的技术路径、成本压至极低范围内,并在短短几年内快速成长,也都与大疆当年的产品体系非常类似。

不止大疆,激光雷达行业,巨头正在集体入场。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 Waymo 自研激光雷达 Honeycomb,依靠在自动驾驶领域深耕多年的理解,最近还宣称拿了不少车企的订单;华为在成为 Tier1 的道路上继续埋头苦干,宣布在研发激光雷达已有两年时间,但还未见到真正产品,似乎在憋「大招」。虽然巨头起步晚,但都纷纷迎头赶上。

不过,和无人机这种针对 C 端消费者略有不同,Livox 的产品并不是一个新品类,面向的也不是消费端市场。作为汽车产业供应链的一部分,Livox 也要和主机厂等合作伙伴共同定义产品,这是拿到入场门票之后,Livox 接下来面临的更大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动驾驶行业中,只靠激光雷达一个传感器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说成本、单传感器的性能都有进一步下探或上升的空间,那么从一辆车的角度看,如何将不同传感器更好地融合,如何做到让自动驾驶比人开车更安全,这不仅是激光雷达走入量产面临的痛点,也是自动驾驶在未来很多年会长期持续下去的讨论。


发布时间 : 2020-07-23

工业4.0时代,艾贝特激光锡焊工艺为“中国智造”赋能

在工业4.0的背景下,中国的激光和光学市场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以激光为标志的光电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工业生产、医疗技术、汽车和照明等各个领域。

当前,我国光器件产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科技赋能将推动工业4.0进一步发展,工业激光锡焊产业也将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作为激光焊锡专业供应商,艾贝特专注“激光焊锡工艺应用15年,不断为“中国智造”发展赋能。


高投入 铸就科技型激光锡焊企业发展


现今,光电产业是一个新兴的高科技行业,其多元化应用技术产品作为智能产业的一个分支,未来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现在经济高速发展,各个行业对于激光锡焊设备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加大的,激光锡焊设备也在工业、医药、航天、化工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工业4.0时代,从工业工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智能迭代到产业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工业激光锡焊行业从大而重变得“举重若轻”,技术是驱动光器件产业革新的第一要素。

视觉同轴激光锡线焊锡机


我们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全球化挑战竞争时代,技术——对于任何行业而言,除了创新就是不断的钻研和专注的攻克。一般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2.5%是‘黄金拐点’,如果占比达到5%甚至更高则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相当拔尖了。研发投入越多、强度越高,越体现企业创新能力的强悍。据悉,艾贝特自从2005年成立以来就开始就进行科技研发建设的投入,拥有一批对技术执着、专注,对事业、对社会有贡献精神的高素质技术团队。

在推动中国工业、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开展的路途上,艾贝特激光设备商有一份令人称心的答卷。艾贝特产品荣获工业设计红帆奖“创新概念奖”、中国SMT2015至2019年创新成果奖及最佳用户服务奖,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其全自动激光焊锡机器人生产线荣获2020‘红光奖’”激光工艺突破创新贡献奖。

艾贝特激光锡焊在科技研发这块力度之大,投入之高,也让艾贝特跃升为国内工业激光锡焊企业中对技术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


高效率 创新技术全面领跑激光锡焊领域


对科技研发的高投入不仅全面推动了艾贝特激光锡焊自身业务的高速成长,大量的创新技术已经通过模块化、平台化对艾贝特激光锡焊各方面业务赋能。

2017年,艾贝特与世界500强企业住友电工合作,首推激光锡球动态焊成功应用TEPY-C行业,得到苹果客户认可,取得手机摄像头行业80%以上市占率,首创并成功推出手机摄像头行业第一条全自动CCM模组自动激光锡球焊锡生产线。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在通讯、线材、半导体、5G、汽车等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深受国内外500强客户的信赖。

全自动保险管穿丝激光焊接机


技术对激光锡焊设备环节、场景、业态的改造无处不在。举例来说,而其自动激光锡焊系统是近年来电子产品发展需求的产物,完全满足:超薄、短小、轻、柔性化、集成化、模块化、高密度、异型器件、特殊器件等混装电路板及高端精密锡焊的需求。可广泛应用于激光锡焊量特别巨大的各行各业,特别在疫情下的医疗器械行业大显身手。

由此可见,艾贝特很早就是一家技术企业,一家拥有技术思维方式的激光锡焊企业。而正是这种技术思维,一砖一瓦地逐步搭建起艾贝特激光锡焊宏伟的技术大厦。


总结:

科技创新赋能激光锡焊产业发展,通过建立科技型激光锡焊企业,实现技术自主可控、成本明显下降、业务创新加速、业务规模显著增加。未来,艾贝特激光锡焊将以技术创新作为光器产业驱动力探索更多场景,相信技术服务也将成为艾贝特激光锡焊的核心能力之一。


来源 : 南方企业新闻网 发布时间 : 2020-07-22

帝尔激光入选工信部等六部门“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名单

7月21日,工信部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公布关于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和试点示范企业名单,其中试点示范企业名单共计19家企业,帝尔激光作为仅有的两家设备制造企业之一入选。

图片来源:工信部


帝尔激光此次入选彰显了其强大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帝尔激光强大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离不开其多年来对技术研发的重视、持续投入与攻坚克难。


帝尔激光主营业务为精密激光加工解决方案的设计及其配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光伏领域,公司可针对国内外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综合化的高效太阳能电池激光加工解决方案及相关配套设备。


帝尔激光经过多年耕耘积累形成的解决方案知识库,可以针对不同激光加工客户需求提出快速响应的解决方案。公司自成立以来,针对包括PERC、SE、MWT、LID/R、半片、叠瓦、TOPCON等多种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技术工艺展开了深入研究与跟进,开发了相应产品。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股份、阿特斯太阳能、晶澳太阳能、韩华新能源、东方日升等全球知名光伏企业目前均与公司开展合作。

此外,帝尔激光不断加强自身技术储备,公司针对不同的电池工艺均有开展研发,继续加深P型PERC电池工艺的研发,包括PERC+工艺等,也对Topcon、HJTN型等电池工艺进行相应的技术研究,同时积极跟进市场降本增效动向,加强大尺寸电池工艺激光设备的研发,以及激光在电池片生产环节的其他应用,进一步拓展了公司技术储备。


2019年,帝尔激光继续保持高研发投入,公司研发投入3,589.21万元,较上年增长97.18%,占营业收入5.13%,持续的研发高投入亦换来了更多的成果:截至2019年12月31日,帝尔激光拥有专利权78项,拥有软件著作权48项,其中报告期内新增专利权21项,新增软件著作权16项。


来源 : 资本邦 发布时间 : 2020-07-22

广东发布“专精特新”企业名单 宏石、大族粤铭等入选

近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0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全省822家企业上榜。其中,51家东莞企业入围,占全省比例为6%,入围数量在全省排名第四,仅次于深圳、惠州、广州。


据了解,激光相关的企业,入选的有:广东大族粤铭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新可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深圳瑞波光电子有限公司、铭镭激光智能装备(河源)有限公司、佛山市宏石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汉邦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注:3D打印)。


何为“专精特新”企业?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遴选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是指主营业务和发展重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要求,技术创新和融资能力强,发展速度、效益和质量好,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又叫“小巨人”企业。


“这次上榜,是对公司的鼓励。”广东大族粤铭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卓劲松表示。该公司是中国激光设备产业的拓荒者、中国第一批激光设备制造商。今年初,该公司研发的针对汽车安全气囊生产的大型双头异步激光切割机组,填补了国内空白,一台套设备销售价格便接近1000万元。该公司计划在7月底联合大众汽车举行一个新品发布会。“即将发布的这几款设备是直接和欧洲的跨国公司竞争的,目前亚洲地区只有我们一家公司可以做,全球也只有三家公司可以制造。”卓劲松表示。


按照《办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7月16日通知之日起,有效期三年。上榜企业可优先获得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支持。例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融资服务、技术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等方面对“专精特新”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市级工业和信息化局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一企一策”给予帮助。


名单与通知链接:http://gdii.gd.gov.cn/gkmlpt/content/3/3046/post_3046001.html#2903


发布时间 : 2020-07-21

《广东省增材制造蓝皮书》启动仪式在广东省科学院举行

为进一步完善“增材制造”领域研究成果。2020年7月17日,在广东省科技厅的支持下,由广东省科学院牵头开展的《“增材制造(3D打印)领域面向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分布及来源分析”专题研究工作》专家研讨会在广东省科学院召开。

研讨会现场


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广东省焊接所、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大族激光、光韵达、汉邦激光、迈普医疗、创想三维、升华三维等业内企业负责人出席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会上,大家围绕着“增材制造”领域如何保护原创性的技术,如何建立行业国家标准,如何推广增材技术的普及献言献策,以及从设备,材料,软件,市场应用等领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启动了《广东省增材制造蓝皮书》编制工作。


会后,在广东省科学院领导的带领下,与会专家参观了科学院的大型装备及其生产的样品。本次研讨会充分发挥了广东科学院的带头作用,在深化和完善“增材制造”领域成果研究的同时,将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增材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提质升级,为广东省3D打印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刘辛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金属材料制备设备


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提前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以良好成绩通过,2010年6月与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一起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2年获批为“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5年9月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2018年5月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5月学校开设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2018年10月成立国际联合研究生院,2018年11月,学校大学科技园入选“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2019年7月成为全省唯一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


近三年,该校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27项,科研总经费14亿多元,在工业废水电催化氧化深度处理装备及应用、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及设备、光固化成型方法、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检测等领域突破系列关键技术,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学校先后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系列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科技奖励。


相关链接:东莞增材制造与智能制造研究院

2016年12月东莞理工学院和卢秉恒院士团队共建,是专门从事“3D打印、智能制造及其应用”的科研和成果转化机构。研究院集“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产业孵化、人才培养”四位于一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东莞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标,汇聚吸纳国内外优秀创新人才,积极开展“快速模具、精准医疗、智能3D打印技术及智能制造”的科学研究并进行相关产业化技术研究,力争建设成为广东省3D打印与智能制造领域重要的研究和人才基地,为东莞工业增长方式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 : 东莞增材制造与智能制造研究院 发布时间 : 2020-07-20

镭神智能的激光雷达落地争夺战

国产激光雷达产业逐渐步入正轨,以镭神智能、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等为代表的国产企业争夺进口激光雷达的市场,像大疆、华为等巨头纷纷入场,赛道竞争逐渐白热化。疫情与新基建的双重影响下,无人化趋势明显,激光雷达作为“机器人的眼睛”,似乎迎来了更大的拓展机会。


但讨论激光雷达,始终绕不开成本与量产。


“性价比是镭神智能早期切入市场的战略之一”,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下称“镭神智能”)销售总监王婉婉介绍道,“经过持续的产品优化,镭神智能在高端应用市场的影响力得到了一定的累积,现在更强调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和稳定可靠的性能”。目前,镭神智能已经成为全球少有的可量产车规级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的公司之一,推出了测绘激光雷达和相关解决方案,专门针对轨道交通运行场景推出了列车专用激光雷达,这背后其实就需要技术和供应链的强力支撑。

镭神智能激光雷达产品


技术筑起护城河


做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出身的镭神智能创始人胡小波,带给镭神智能的是丰富的技术储备和产业资源。


“激光器的应用领域之一是激光雷达,所以我们镭神智能现在目前做的部分远距离激光雷达,也是沿用自己之前的技术和自己生产研发的光纤激光器”,镭神智能对核心器件的把控,其实也体现在自研芯片和覆盖多领域产品的软硬件齐全。


镭神激光雷达专用16通道TIA芯片(图源镭神智能)


镭神智能同时掌握了TOF时间飞行法、相位法、三角法和调频连续波等四种测量原理,打造出较全的激光雷达矩阵,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不同行业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在生产方面,镭神智能依托半自动化产线落地在自建工厂,尤其是校准方式上采用自行设计的程序和软件方案,相较于传统的校准方式以及机器人,提高产品的精度调试效率,提高良品率,缩短交货周期。

广东省科技厅认定镭神激光为广东省激光雷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图源镭神智能)


“在16线的机械式激光雷达领域中,我们目前已经优化到了第三代,性能不输国外,而市场售价是同类产品的BOM成本价(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成本价,指制作产品必须的原材料的成本价格)”,在王婉婉看来,镭神智能的成本优势更多来源于技术和供应链资源的把握,这也是镭神智能最大的底气。得益于胡小波前期创业留下的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前期投入的技术研发成本被稀释到激光雷达的相关硬件、软件、生产等多个方面,进而整合起来形成从专利技术上对成本的强力把控。


在成本优势扩大方向上,关键还是“订单”,王婉婉透露:“一方面是获得更多同类产品的订单,均摊传感器的费用,另一方面是打造进口芯片国产化的替代,挖掘大批量应用的市场可能。”


等待“落地”的爆发


成立于2015年的镭神智能是激光雷达和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其服务覆盖九大产业生态圈包括无人驾驶&ADAS、智慧交通、轨道交通、机器人导航定位、物流搬运AGV、测绘建图、智能安防、工业自动化、港口自动化。


“目前去抢占的主要是中高端应用市场,即多线激光雷达和远距离激光雷达的应用市场”,王婉婉解释,“我们认为市场潜力最大还是汽车领域,室外低速车目前有批量落地应用的需求,也是为后续做技术积累。而测绘市场方面,虽然目前体量不是很大,但由于技术门槛高,产品的毛利空间比起其他领域要可观很多”。


目前,在九大产业生态圈,镭神智能在国内外分别都有一定的落地项目,比如无人驾驶方面,与东风汽车有批量的持续合作;车路协同方面,在全国十多个城市(例子)的示范区都有所落地;港口自动化方向,在东莞港落地激光雷达作避障等。“我们今年计划想要实现盈利”,王婉婉表示,2019年镭神智能出货超万台,“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有大概两到三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疫情的影响带来的出货量”。

东风sharingvan量产下线(图源镭神智能)

广州生物岛车路协同项目(图源镭神智能)


而借助新基建,王婉婉观察到在车路协同和智慧交通这一块获得很大的落地推动,有望实现从示范性项目到规模落地的迈步,“去年主要是示范性的落地项目,激光雷达作为其中一个核心感知部件,在今年批量大型的规模落地场景化应用中,量产落地机会已经到来”。她以在山东莱芜高速落地的方案为例,“目前我们已经交付了500多套的激光雷达,特别是高速公路全面采用ETC收费以后,摄像头漏检率问题越发突出,激光雷达作为补充或者是替换,都能带来很大的量产机会”。


镭神智能在广东深圳和浙江嘉善都设立了自己的工厂。王婉婉表示,目前四千平方左右的深圳工厂已经全部布满生产线,而嘉善工厂15000平方的工厂仅开了三分之一,“目前,镭神智能的状态是产能完全能满足和匹配我们所接到的订单,后续随着各领域规模化应用的爆发,镭神智能也做好了准备,能尽快适应市场需求的提高”。


对于激光雷达在湾区的发展情况,王婉婉表示,对标杭州、上海、长沙等地,通过打造园区的形式整合机器人产业链,而目前深圳仍然需要整合整个产业链,集成整个供应链发展,也能加速场景落地。


据了解,目前正在镭神智能正在寻求C轮融资,将用于研发投入、市场推广和扩产扩能。此前,镭神智能已完成四轮的近两亿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北极光创投、招商局资本、达晨创投、大唐同威等。


来源 : 36氪广东 发布时间 : 2020-07-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