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上海光机所提出用于高能量拍瓦激光的脉冲压缩新方案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高能量拍瓦激光的压缩组束研究上取得进展,提出一种称为“内部分束脉冲压缩器”的新设计。


  高能量拍瓦(1015瓦,PW)超强激光在实验室天体物理、激光粒子加速、真空极化等前沿科学研究领域有重要应用。目前,获得千焦耳量级的PW-100PW超强激光的瓶颈之一是需要米级尺寸和高损伤阈值的压缩光栅,而这种超大尺寸高性能压缩光栅目前难以获得。为实现100PW的超强激光,欧盟ELI-200PW、俄罗斯XCELS-200PW计划、中国SEL-100PW装置都采用多个独立光栅压缩器结合激光组束的方案来实现,装置复杂成本高,组束难度大。

上海光机所提出用于高能量拍瓦激光的脉冲压缩新方案

研究提出用于高能量拍瓦激光的脉冲压缩新方案

  上海光机所利用压缩光栅损伤阈值随脉冲宽度增加而提升的特性,将传统方案中压缩器前的分束片后移到光栅压缩器内部,提出基于“内部分束脉冲压缩”的新方案。新压缩器中两束激光可以共用第一对压缩光栅,因而去掉了第一对压缩光栅稳定性对于组束的影响,降低了最后组束的难度,且还节省了成本,简化了装置。通过在新压缩器内部插入的空间相位补偿板,新设计还可补偿内部大光栅引入的时空畸变(这种时空畸变不能利用压缩前后的可变形镜补偿回来),提升最终的聚焦光强。


  新压缩器不仅可以用于在建的SEL-100PW超强激光科学装置,还可用于高能量皮秒激光,乃至未来的艾瓦(1018瓦,EW)激光系统。这种设计在需要时空同步的双光束强场激光物理实验中,比如伽马光光对撞产生正负电子等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成果发表在《光学快报》上。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仪器研制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支持。


来源 :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发布时间 : 2020-08-20

3C行业需求旺盛?这才是瑞丰恒激光器的发展趋势!

 3C行业是指以电脑、通讯和消费类电子为主的科技产业,因其行业零部件庞杂,种类繁多,企业数量巨大,加工精度要求高,对激光加工的需求也愈加旺盛。

  中国是一个3C行业的制造大国,全球品牌百分之七八十的手机和笔记本都在中国生产,虽然3C产品非标率高,但是需求量非常巨大。为此,不少的激光器品牌厂商均有布局3C行业。作为工业级高端固体激光器制造商的典型代表,瑞丰恒激光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使3C企业在保障生产效率与控制成本之间找到了良好的平衡点。

应用前景

  我国3C产业的自动化需求主要在部件加工,如玻璃面板、手机壳、PCB等功能性元件的制造;装配和检测;部件贴标、整机贴标等方面。现状是部件自动加工,且都是小部分自动化,大部分全人工。于全球而言,激光技术在3C领域领域还有非常大的应用空间。

3C产品智能化,加工要求精细化

  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战略背景下,传统工业制造业面临深度转型,其中一个方向就是效率提升的同时转向附加值更高、技术壁垒更高的高端精密加工,而激光技术的发展完全符合于这一趋势。

  3C电子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信息、给予便利,甚至启发大家的创意。现在众多IT产业纷纷向3C领域进军,把3C融合技术产品作为发展的突破口,成为IT行业的新亮点。

  在产品研发中,更轻、更薄、更便携成为新方向,3C产品内部构件也越来越小巧,精密度、电子集成度越来越高,对内部构件焊接、切割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传统技术存在不稳定现象,在打标、焊接、切割等过程中容易导致零件损坏,造成成品率低。而激光技术的出现,为3C产品生产制造商们解决了这些难题。

  激光技术实现3C产品高效加工

  激光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不对基体造成损害等特点,在3C产品生产过程中,激光技术在产品的体积优化以及品质提升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使产品更轻巧纤薄,稳固性更好。目前,激光打标、激光加工、激光切割等技术广泛应用于3C领域。

Expert III 355紫外激光器应用优势

  虽然激光技术在3C产品的加工中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要发挥出激光技术的优势还需要一款优秀的激光器。

  瑞丰恒Expert III 355紫外激光器是一款很适合应用于3C产品激光加工的优秀激光器,该机型拥有优越的光束质量(M2<1.2),在所有频率范围内都严格保证;脉冲宽度<20ns@40k,波长354.7nm,重复频率覆盖范围宽(单脉冲至200kHz),在加工3C产品时能输出高效稳定的激光束。

  目前,瑞丰恒激光还推出了体积更小的紫外激光器S9系列,可以满足更多的场景应用。


  应用案例

  3C行业剥漆

  薄膜切割:

  外壳打标:

  瑞丰恒激光具有很强的研究能力,目前研发团队拥有数十项专利和软件版权。在激光产品投放市场前,瑞丰恒激光都会严格按照ISO9001标准进行检验。许多激光设备系列获得CE证书。

  科技发展是3C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技术的发展应用于3C领域,不断产生新产品和工艺革新,促使相关的生产设备进行不断的升级。随着5G时代的到来,手机产业将迎来一轮新的变革,而激光会从3C电子的零件到整体钻孔、切割、标记追溯等有大范围应用。瑞丰恒激光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将驱动3C制造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 : 2020-08-14

我国飞秒激光结合自组装复合加工技术获突破

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工程科学学院微纳米工程实验室利用飞秒激光引导毛细力自组装复合加工方法,实现了手性可控三维微结构和三维金属纳米间隙结构的灵活制备,并实现了在涡旋光手性检测和高灵敏度生化检测方面的应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分别发表在《先进材料》和《先进功能材料》上。


手性微结构在光学和力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可以用于构筑多种多样的光学和力学超材料。目前三维手性微结构的灵活、可控制备仍存在诸多困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纳米工程实验室在飞秒激光复合加工方面开展了长期的系统性研究。在前期工作中,他们通过将飞秒激光直写与毛细力自组装技术结合,开发了新型的飞秒激光复合加工方法,实现了复杂多层级聚合物结构的制备,并在微物体操纵、微粒制备、微光学、仿毛细血管微通道制备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应用研究。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将飞秒激光直写与毛细力驱动自组装技术相结合,通过调控微结构的空间排布、结构尺寸等参数,引导毛细力的方向和大小,成功制备了多层级手性微结构,并展示了该方法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此外,该研究团队还利用这种飞秒激光复合加工方法成功制备了三维金属纳米间隙结构,并实现了典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标的物R6G和抗癌药物DOX的高灵敏度检测。该研究为非平坦表面上构建金属纳米间隙结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有望将基于微流体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应用于精准医疗、实时在线检测等领域。


来源 : 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 : 2020-08-14

华为有1万人研发激光雷达技术,计划将成本降低至100美元

第十二届汽车蓝皮书论坛在武汉开幕。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拥抱未来真变革打造新汽车”主题讨论中表示,汽车行业没有传统企业和新势力,不管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都要走向智能化。


王军透露,华为在武汉有一个光电技术研究中心,总计有1万多人,该中心就正在研发激光雷达技术,目标短期内迅速开发出100线的激光雷达。华为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约1390元人民币),甚至是100美元(约695元人民币)。

王军表示,华为将用更高级的5G技术来制造毫米波雷达,进而大幅提升毫米波雷达的性能,甚至让其达到 32 线激光雷达的性能,而价格又远低于激光雷达。


王军还介绍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两个打法。一是华为将用ICT技术来打造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零部件;二是大规模开发底层软件。

据悉,去年10月22日,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高峰论坛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就曾明确表示,华为要造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智能汽车核心传感器,打造新的传感器生态。华为会利用自己的5G技术来开发毫米波雷达,实现全天候的成像,同时也会充分利用全球领先的光电子技术,开发激光雷达,真正解决雷达面临的成本问题与性能问题。


来源 : 极客网 发布时间 : 2020-08-12

大族激光称在研光刻机项目分辨率3-5μm 已接到少量订单

       大族激光8月10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研光刻机项目分辨率3-5μm,主要聚焦在分立器件、LED等方面的应用,目前已接到少量订单。

  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它采用类似照片冲印的技术,把掩膜版上的精细图形通过光线的曝光印制到硅片上。而光刻机是中国芯片发展的最大障碍。

  众所周知,高端芯片制造所需的光刻机一直以来被荷兰ASML公司垄断,一台精密光刻机售价上百亿,而我国半导体行业起步较晚,光刻机技术与ASML的差距非常大。

       具体地,我国光刻机最高技术也就上海微电子所生产的90nm光刻机。除此之外,目前合肥芯硕半导体公司也具备量产200nm光刻机的实力,无锡影幻半导体公司也具备200nm光刻机量产的实力。而ASML则在7nm级别。

        简单来看,这些数字差距可能看起来不大,但事实上,90nm跟28nm或者是7nm是千差万别的,光刻机每上一个台阶技术难度就会大大增加,可能从90nm升级到65nm并不难,但是从65nm升级到45nm,就是一个技术节点了,至于28nm、14nm和7nm,甚至未来有可能出现的3nm,那难度就更大了。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光刻机的研发进度一直都比较缓慢。

  据有关媒体报道,光刻机正成为华为的第四场战役。据悉,余承东在一次百人大会上的时候透露过,早在四年前,华为就已经为接下来集团的布局做好准备了,他们在2016年的时候就已经成立了团队去研发光刻机,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来源 : 前瞻网 金融界 发布时间 : 2020-08-11

【人物访谈】姚建华:一束激光的“三十而已”

谈起激光,你想到什么?

是《星球大战》里威力无比、能够置人于死地的光剑,还是《柳叶刀》中刊登能杀癌于无形 的激光手术刀?

在激光的应用版图里,它几乎覆盖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激光雷达、激光打印机、光纤激光器等各色激光产品,共同刻画了其“准确”“快速”“能量巨大”三大特征。

激光如此好用,在工业领域颇受瞩目。今年7月,浙江工业大学姚建华教授带领团队研究的“高质高效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工业应用”获得了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近日,36氪浙江专访姚建华教授,带你一同去探索关于激光的“奇妙世界”。

一切从新奇开始

和大部分能力出众的人一样,安在姚建华身上的头衔很多:他是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与机械工程学院双院院长,也是高端激光制造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与激光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负责人。

不过刨去这些身份,与他紧紧相连的始终是“激光”二字。

“你说我和激光相伴的时间,那少说也有30多年。”

1987年,姚建华即将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千里之外,一名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导师在业界提出,希望将激光技术运用到有色金属之中,改善其不耐磨的特性。

激光?有色金属?

图片来自pexels

在当时背景下,激光与传统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才刚在国际上兴起。初次听到这个想法时,姚建华内心的新鲜感与胜负欲被彻底点燃了。毕业之际,他迅速与导师联系,报考陕西机械学院,并一头“栽”进了激光世界。

初次试水,姚建华就遇到了研究“难题”,即如何利用激光手段来提高汽车发动机活塞(铝合金)的表面耐磨性。汽车发动机活塞与气缸之间长期摩擦运动,活塞一般为铝制,轻软但容易划伤。

“研究激光与材料,别说国内前无古人,在国外能参考的范例也几近于无。而且当时我们又受限于激光器水平,国产的激光器最大功率只有1000瓦。这个功率的激光器能用于铁等黑色或深色金属的表面处理,但面对铝这样的高反光金属,这功率就远远不够了。”

为了能持续研究,姚建华在其导师引荐下,来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找到苏宝蓉教授,并在苏教授帮助下利用美国进口激光器对汽车发动机活塞及汽缸进行表面处理。之后,这份硕士毕业论文登上了《中国激光》(1992年02期),成为国内激光表面处理领域最早的学术论文之一。

2/3的从0到1,与1/3的从1到∞ 

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来都是很难的。

对于将激光引进应用到工业之上,姚建华付出了20年,这几乎占了他学术生涯2/3的时间。究其原因,工业应用不仅要求过硬的技术,对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效果输出等都有相应的“指标”。如果其中一项超标了,就难以被大面积推广应用。

“我在这20年里,主要就做了汽轮机叶片激光表面改性这一件事。汽轮机叶片的工作区为湿蒸汽区,含有大量水滴,在高转速及离心力作用下,叶片容易发生汽蚀失效。单一支叶片失效,就会使得整个机组停机。假设一台100万千瓦的机组停机1小时,那么一小时100万度电就没了,损失极大。如何提高叶片的抗汽蚀性和缩短叶片的维修时间,成了世界级的难点。”

姚建华告诉36氪浙江,当时提高叶片抗汽蚀能力的主流工艺有火焰淬火强化、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及电镀等,环境污染大且效果并不理想。比如火焰淬火工艺简单但不易控制,容易出现裂纹、变形等问题;高频感应效率虽高,但加热设备复杂,且变形难以控制。

对比之下,拥有加热速度快、变形小、硬度高、可局部处理、易于自动化、节能环保等特点的大功率激光技术,成为提升叶片抗汽蚀能力的新可能。

“激光这么好,国外当然也很看重。十几年前,汽轮机叶片的激光表面改性技术被德国垄断,对于百万千瓦机组末级叶片,单一支叶片就要3万多欧元,一条生产线下来需要上千支叶片,成本太高了。”

2012年,对于姚建华来说是一个关键节点。这一年,他带领团队首次捧回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代表着团队已经掌握了激光加工制造的关键技术,解决了汽轮机表面强化过程中易变形、报废率高和污染大等问题。

有了自有技术加持,安装一条国产汽轮机叶片生产线的成本断崖式下跌,最后只需从德国进口成本的七分之一就能制造出来。

“汽轮机叶片只是开始,此后我们又花了近10年时间,将激光表面改性技术不断提升并推广到更广领域。”姚建华告诉36氪浙江。

85%的市场占有率 源自不断的尝试创新

激光表面改性技术提升需要攻克很多难题,包括使用效率、质量可靠性、收益比等。

在使用效率上,激光是一道一道扫描的,其效率低于传统方式;激光本身能量巨大且集中于某个点,需要精准的时间把控,稍有不慎金属表面就可能被过烧;还有激光虽然可以实现个性化处理,但很多时候金属表面问题是不相同的,如何批量化处理也是一个难题。

“用能场复合技术,把激光表面改性提升了一个档次,激光表面改性技术提升的进程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

为了能更好地投入研究,姚建华组建了一支由20多位核心专职研究人员、上百位工程技术人员与学生组成的研发团队,并向外聘请了来自英国、加拿大、美国、乌克兰等国的知名专家以及国内学术领军人物为团队作柔性指导。

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与现场作业,姚建华团队首次提出将激光技术与动能场、电磁场等其它能场相互耦合:与动能场结合,送料速度将达到4马赫的超音速级别,效率提升至普通激光表面改性的10倍以上;与电磁场结合,延缓了激光的作用时间,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电磁复合场对激光改性层中颗粒分布的调控

实际应用效果上,今年疫情期间去杭州汽轮机厂抢修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当时,杭州汽轮机厂设备由于长时间停机,汽轮机核心部件转子表面出现了磨损腐蚀。姚建华把抢修设备搬到了生产车间,通过高质高效激光现场再制造技术,将维修时间从通常的2个月时间缩短到两天,并且转子的使用寿命也比原来提高了一倍多,直接为企业挽救千万级的损失。

姚建华教授团队疫情期间在企业现场提供技术服务

便宜且好用的技术自然是企业的心头好。截至目前,姚建华团队开发的系列激光表面改性与再制造技术占领了全国85%以上的工业汽轮机叶片市场。

同时,该技术还大量应用于能源动力、石油化工、高铁、船舶等行业的核心部件制造中,累计处理零部件55万余件,应用于高性能舰船驱动单元、神华宁煤十万空分装置等百余项重大工程, 2018年也获得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引领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发展。

“我们也试着让技术‘出海’,通过国际合作的形式建立‘一带一路激光制造国际联合实验室’,将技术输出到乌克兰、巴基斯坦、泰国、波兰、加拿大等地。”

行业标准下,让良币驱逐劣币

那现在是属于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高光时刻么?

问题抛出时,姚教授的看法充分体现了事物两面性原则。以激光修复为例,他认为市场刚出现爆发态势,每年有上百家相关企业注册冒头,但真正高质量的、符合生产要求的企业寥寥无几。也就是说,市场上的劣币远多于良币。

“市场热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一领域,但是由于缺乏行业标准,无法判断某企业生产的设备是否符合要求。激光又是一种能量很高的光,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为了让市场有序且健康地发展,姚建华作为标委会主任,正逐步推动大批标准设定。

标准的大批量落地不会遥远,行业的鼎盛时期也将在5年内出现。届时,将是一个存量竞争的时期,企业只有拿出过硬的技术以及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才能在行业内扎稳脚跟。

至于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未来发展,姚建华认为,民用生产是不可忽视的方向之一。

与工业生产一样,生活中使用的工具80%的问题源自于表面失效,比如磨损、腐蚀等。激光表面处理大有用武之地,激光作为一种工具技术将普适于各行各业,能有效延长生活工具的使用寿命,市场前景广阔。

好消息是,随着技术发展,激光单位能量成倍增长,造价则呈相反趋势,一路下跌,为家用级激光产品的出现奠定现实基础。目前,姚建华及其团队正着手研究这一方向,并同步开发可携带式3D激光制造设备,用于日常生活的金属产品打印及各种修理,预计不久的将来很快会进入千家万户。


来源 : 6氪浙江 作者: 左键 发布时间 : 2020-08-07

国内厂商崛起,超快激光器全球竞争格局分析

全球层面:目前全球超快激光器市场主要被 Newpost、NKT、相干、通快等公司占据。通过分析国外超快激光器企业的发展历程发现:(1)全球超快激光器龙头通过并购快速获取超快激光器技术。(2)全球超快激光器龙头布局上游核心零部件,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国内层面:目前国内已经成长了卓镭激光、安扬激光、华日激光、英诺激光、华快光子、贝林激光、国神光电等较为优质的超快激光企业。此外,激光器下游设备厂商也加大了超快激光器的布局。目前,国内皮秒激光器的技术实力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但是在飞秒激光器领域和全球龙头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随着国产超快激光器企业技术实力的逐步提升,具备较大进口替代空间。


全球超快龙头通过系列并购增强竞争实力

国际巨头通过并购或自主研发占据超快激光主导地位。最开始掌握超快这一领域的并非行业巨头,大部分是小企业,包括Raydiance、EKSPLA、Light Conversion、Femtolasers、HighQ Laser、Lumera、Amplitude Systemes、Fianium、Onefive等。然而超快激光加工的未来趋势受到了行业巨头的关注,行业巨头通过并购或自行研发也介入了超快激光器业务。Newpost收购光谱-物理和 HighQ 后,进入超快激光器第一梯队;NKT 通过收购 Fianium 和 onefive 后,超快激光器实力大增;通快则是通过收购大通激光、Amphos 等超快激光器公司,成为全品类激光器齐全的供应商;相干则通过收购 Lumera、Raydiance、Filaser 成为全球超快激光器领导者。目前超快激光器市场基本上是外国公司占主导,以相干、通快、Newpost、NKT、Light Conversion 等公司为代表。



MKS 通过收购 Newpost 实现超快激光器产业链布局。Newpost 于 2004 年收购光谱-物理,晋级为全球超快激光器的龙头企业。2011 年收购 HighQ 后,完善了生命健康领域超快激光器的布局;2015 年通过子公司光谱-物理收购 Femtolaser 后在超快激光器的核心零部件的自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16 年 4 月 29 日,MKS 以 9.8 亿美元完成 Newpost 及光谱物理等资产的收购,成为了全球超快激光器领域的龙头企业,2015 年 Newpost 的销售收入约为 6.03 亿美元。



2019 年 MKS 实现营收 19.0 亿美元,同比下降 8.45%,实现归母净利润 1.40 亿美元,同比下降 64.27%。2019 年公司收入端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年公司真空和分析部门的收入减少了 2.704 亿美元;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主要是原材料成本上升、产能利用率下降以及收购 SEI 带来的并购费用。



MKS 超快激光所在的光学与运动控制业务收入规模达到 7.25 亿美元。MKS 主要业务可以分为三大组成部分,真空与分析业务、光学与运动控制业务以及装备与解决方案业务,2019 年上述三块业务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 52%、38%和 10%。公司真空与分析业务主要为工业提供压力和流量的测量与控制系统;装备与解决方案业务主要是 2019 年收购的 SEI 后成立的部门,主要提供精密激光加工的解决方案;光学与运动控制业务包括超快激光、放大器、泵浦激光器、固体激光器、高能脉冲激光器等。2019 年公司激光与光学产品业务收入达到 7.25 亿美元。



NKT 通过一系列并购超快激光器竞争实力显著提升。NKT A/S 集团成立于 1891 年,旗下有两个独立的公司 NKT 和 NKT Photonics。其中 NKT 成立较早,早期主要从事光纤以及电力电缆解决方案等;2009 年,NKT 旗下的 Koheras 公司和 SuperK公司合并后成立 NKT Photonics,主要从事光纤激光器和光子晶体光纤。2016 年 NKT Photonics 收购英国光纤激光器制造商Fianium,2017 年收购瑞士超快激光制造商 onefive 和 ALS。通过一系列并购后,NKT Photonics 超快激光器竞争实力显著提升。



NKT Photonics 收入保持稳定增长。NKT Photonics 近几年来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15 年至 2019 年 NKT Photonics 收入从4060 万欧元增长至 7460 万欧元,年复合增速为 16.43%;净利润略有波动,近两年开始稳步增长,2019 年实现净利润 250万欧元,同比增长 25%。



从地区来看,NKT Photonics 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收入占比为 59%,美国地区的收入占比为 23%,亚太地区的占比为 18%。分业务来看,公司业务根据下游应用可以分为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工业领域和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其中在生命科学领域公司超快激光器主要应用在眼科、外科支架的精密加工等领域,在营收中占比约为 15%;工业领域公司超快激光器主要应用在 OLED 等脆性材料的精密加工,在营收中占比约为 70%;航空航天领域公司产品主要以激光武器的形式驱逐机场的无人机,在营收中的占比约为 15%。



相干通过收购进军超快激光领域。相干作为全球激光器的领军企业,也察觉到了超快激光器未来发展前景,通过收购 Lumera Laser、Rofin、Raydiance 等公司,进军超快激光器领域。其中 Lumera Laser 公司于 2002 年前由四位博士在德国创立,致力于开发和制造皮秒激光器,2012 年被相干以 5200 万美金收购;Raydiance 的超快激光器已经在汽车燃油喷嘴钻孔和医疗设备加工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2015 年被相干以 500 万美金收购;Rofin 是全球激光器的优质企业,在超快激光器领域也早有布局,被相干以 9.42 亿美元收购。




通过分析全球超快激光器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1)全球超快激光器龙头企业都是通过并购的方式快速获取超快激光器的技术,提升竞争实力。如 Newpost 收购光谱-物理和 HighQ 后,进入超快激光器第一梯队;NKT 通过收购 Fianium 和 Onefive后,超快激光器实力大增;相干则通过收购 Lumera、Raydiance、Filaser 快速进军超快激光器领域;(2)全球超快激光器龙头都会布局上游零部件,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如光谱-物理通过收购 Femtolaser 完善了飞秒振荡器,飞秒放大器等核心零部件布局;NKT 收购 ALS 完成皮秒增益开关的布局。


国内超快激光器快速崛起,技术实力比肩全球龙头

国内超快激光器企业快速崛起。目前,国内超快激光器企业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成长了卓镭激光、安扬激光、华日激光、英诺激光、华快光子、贝林激光、国神光电等较为优质的超快激光器企业。2018 年卓镭激光营业收入达到 1 亿元左右,在 LCD全面屏切割领域的市占率达到国内前列,安扬激光超快激光器销量达到 100 台左右,英诺激光超快激光器销量达到 61 台。此外,激光器下游设备厂商也加大了超快激光器的布局,如大族激光于 2018 年推出其首款超快激光器新品,锐科激光通过收购国神光电也加快了超快激光器的布局。



国产皮秒激光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飞秒激光器还存在差距。通过对比英诺激光超快激光器与光谱-物理和相干的超快激光器性能可知,在皮秒激光器方面,英诺激光的性能已经与光谱-物理和相干等不相上下,在最大脉冲能量等指标上甚至略胜一筹。但是在飞秒激光器方面,英诺激光和光谱-物理以及相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认为随着国产超快激光器企业技术实力的不断提升,具备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作者:自信达证券,机械设备行业首席分析师罗政、机械设备行业分析师刘卓


来源 : 自信达证券 发布时间 : 2020-08-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