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东莞道滘引进激光装备、石墨烯新材料 推动水乡新兴产业崛起

刚刚闭幕的市“两会”审议通过了《东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建设“水乡新兴产业集聚区”,将道滘定位为水乡综合创新中心。今天,道滘镇启动区域性创新中心建设,签约一批合作项目,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

道滘启动区域性创新中心建设

    经过前期酝酿谋划和项目招引,目前,道滘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已经初具条件。由华科工研院投资建设的孵化器正在紧张装修,首批招引项目已经落户;一个以“昌平—大岭丫”片区为核心,以国邦在线、墨睿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以激光装备、石墨烯、新材料在线等公共平台为支撑的创新集聚区已经初具雏形。

    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技术顾问 董锐:“激光装备本来就是成熟的技术产业,又是一个新兴产业,又是高端智能制造产业,本身就有很好的市场,市场前景广阔,我还是希望(激光装备)园区能早日建成,早一天为东莞 广东乃至全国激光装备制造业做贡献。”

全面推进签约项目尽快出效益

    启动仪式上,道滘与一批进驻区域性创新中心项目签订合作协议,包括与广东墨睿科技公司共建石墨烯公共平台,与深圳市赛瑞产业研究有限公司共建新材料公共平台等,以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新硬件、新医药和新业态为主导的“六新”产业体系逐步壮大。

    道滘镇委书记 邓涛:“我们下来将沿着六新产业这个导向,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同时也完善金融环境和交易体系的建设,为企业就地实现增值创造条件。”

对接自贸区建设现代贸易服务基地

    此外,道滘还启动了“专业化交易中心”和“复合型旅游中心”建设,并签约深圳前海农产品交易所东莞运营中心等项目,与珠海横琴弘道基金管理公司合作成立“弘道贸易金融产业投资基金”,对接自贸区资源。

    深圳前海农产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谌鹏:“我们会把整条产业链往这边引,所以会形成产业的集聚效益,有了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基础设施,大量的农业金融和农业相关产业的人才,尤其是流通领域和金融领域的人才可以引进到咱们这边。”


发布时间 : 2017-11-16

盛雄激光正在进入科技冲刺阶段

00 (76)_副本

    东莞市盛雄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致力于工业激光技术应用及皮秒激光器、紫外激光器精密激光切割、微钻孔设备及激光打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总经理陶雄兵的带领下,经过短短几年的持续发展,盛雄激光的规模不断扩大,业绩不断增加,品质不断提升。公司不光在东莞、广州、中山、惠州、佛山建立销售点,而且还在昆山、上海、西安、台州、宁波、泉州等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均设有销售办事处,完成了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全国性销售网络建设和布局,并建立了一支新型的研发团队。还在鞍山、苏州、中山、台湾设立了分公司。近两年来,公司的海外市场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张,产品批量销售至日本、台湾、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年销售收入由当初的几十万到2015年达到近2亿元。成为国内皮秒激光微细加工系统领域的技术先驱者之一。

    目前盛雄激光已进入科技冲刺阶段:每年投入1500多万元资金,进行各种最新激光微细加工工艺和整机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在进行手机芯片的硅圆激光划片切割工艺应用与系统集成开发中,正在迈出坚定的步伐,向着未来的科技高峰挺进……

 

盛雄产品图片_副本

    盛雄激光不仅注重研发销售,更重示学习交流。亚洲(深圳) 国际激光智能制造展暨论坛开办以来,盛雄屡有参加,总经理陶雄兵曾在展览论坛中作精彩演讲,与大家交流创业经验,分享产业成果。今年,盛雄又以大气势、大阵营应邀参加5月19-21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十届亚洲(深圳) 国际激光智能制造展暨论坛”,为行业展出一张全新的“答卷”。


发布时间 : 2017-11-16

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展望分析

预计2016年,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动力将增强,新兴经济体发展前景有望改善,全球机器人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预计约为15%,美洲和欧洲增长约6%,亚洲/澳大利亚增长约16%。

    2015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和区域进一步扩展,自主品牌不断发展壮大。

    展望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影响、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逐渐增强,多种利好政策不断落实等有利因素,也有国际不稳定因素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外贸易形势较为严峻、企业融资环境较差等不利因素。

一、对2016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全球机器人需求继续保持增长

    2015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地缘政治及突发事件风险上升。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正在加快发展,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均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将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上因素使得全球机器人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其中亚洲市场反应尤为活跃。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2.5万台,比2013年增长27%,其中亚洲销量约占2/3,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五大市场的销量占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75%左右。2005-2014近10年间,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约为14%。

    预计2016年,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动力将增强,新兴经济体发展前景有望改善,全球机器人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预计约为15%,美洲和欧洲增长约6%,亚洲/澳大利亚增长约16%。专用服务机器人销量前两位预计依然是国防机器人和挤牛奶机器人,这两种机器人约占服务机器人销量的一半。用于个人/家用的服务机器人预计会售出800万台,且以吸尘、割草、擦窗等家政机器人以及娱乐休闲机器人为主。

(二)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企业面临超出预期的困难和挑战。受国内外经济的综合影响,同时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工业企业对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自动化、智能化装备需求快速上升。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达到5.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1/4,同比增长55%,保有量增长至19万台。

    预计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仍将面临较为复杂的发展形势,但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逐渐增强,多地亟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有望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同比增长率预计为30%。

(三)自主品牌机器人不断发展壮大

    2015年以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及其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发布和国家发改会等三部委《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的出台,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等政策的实施,自主品牌机器人发展壮大步伐加快。一是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二是自主品牌服务机器人开始发力。三是机器人零部件国产化加速。

    预计2016年,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新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的智能制造政策的酝酿出台,制造业、家政、医疗健康、娱乐教育、公共安全事件处理等方面对机器人的需求量会不断增长,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新的巨大的发展空间,自主品牌机器人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应用领域继续不断延伸

    2015年以来,一方面国家层面出台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民爆安全生产少(无)人化专项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不断推进落实,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出台相关推进举措。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从目前的汽车、电子、金属制品、橡胶塑料等行业,逐渐延伸到纺织、物流、国防军工、民爆、制药、半导体、食品、原材料等行业。

    预计2016年,随着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安全生产(无)人化专项工程和新的应用示范政策的不断落实,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有望延伸到劳动强度大的纺织、物流行业,危险程度高的国防军工、民爆行业,对产品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的制药、半导体、食品等行业,和危害人类健康的陶瓷、制砖等行业。

(五)应用区域继续不断扩展

    2015年以来,由于工业基础、企业意愿等因素,工业机器人应用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其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预计2016年,随着我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加快落实,中、西部工业机器人使用量也将不断增长,长三角、珠三角等高端制造业集中区域也将会更多地使用工业机器人。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产品以低端为主

    进入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仍然存在总体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国产工业机器人以低端产品为主的局面仍然难以扭转,主要生产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大多为三轴和四轴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的六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不足10%。

(二)自主创新能力弱

    进入2016年,缺乏核心及关键技术的原创性成果和创新理念,缺乏面向企业及市场需求的问题依然突出。工业机器人的高可靠性基础功能部件、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主机批量生产、系统集成水平等方面技术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控制器等高可靠性基础功能部件方面的技术差距尤为突出,长期依赖进口。服务机器人的精确控制、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智能控制、精密减速器和伺服驱动器等核心部件、加工装配工艺等方面技术与国外先进产品存在较大差距。

(三)企业成本压力大

    进入2016年,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依然难以改变,企业成本压力大。2015年,约75%的精密减速器由日本进口,主要供应商是哈默纳科、纳博特斯克和住友公司等;伺服电机和驱动超过80%依赖进口,主要来自日本、欧美和中国台湾地区。关键零部件大量依赖进口,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大,比之于外企,国内企业要以高出近4倍的价格购买减速器,以近2倍的价格购买伺服驱动器。

(四)自主品牌认可度不高

    进入2016年,我国机器人市场由外企主导的局面仍将继续,自主品牌亟需发展壮大。由于用户企业已经习惯使用国外品牌,特别是使用量最大、对设备品质要求最高的汽车和电子工业,导致自主品牌的本体和零部件产品不能尽快投入市场,甚至有成功应用经验的产品也难以实现推广应用。其次,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再次,来自国外产品的竞争激烈。201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我国销量为1.7万台,在市场总额中占比不到30%。外资企业积极扩产,并且从整机组装深入到关键部件生产。

(五)行业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

    201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提升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行业标准和规范认证工作,在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中设立了“工业机器人第三方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国家级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简称国评中心)”专项,把中心总部设在上海,并在广州、重庆、沈阳、芜湖和北京设立分中心。

    进入2016年,随着国评中心和其他部门在标准规范制定、检测认证实施等方面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在机器人方面缺乏行业标准和认证规范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企业在设计产品时的物理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规范指标有望得到统一,有望促进国产机器人产品质量的提升。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一是在资金、税收、产品销售补贴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提高国产工业机器人使用率。落实生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以促进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二是研究制定行业应用指导政策。例如,对于一些有毒、有害、存在危险的工作岗位,必须以机器人代替人工;对于高温、高噪声等环境恶劣的工作岗位,鼓励以机器人代替人工。允许成立租赁公司促进小企业对于机器人的使用。三是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参与机器人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二)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一是加快技术研发,突破产业技术瓶颈。二是针对应用需求,开展工业机器人全生命周期可靠性和制造工艺技术研究,攻克关键零部件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三是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继续推进研发平台、应用验证平台和整机及关键部件检测中心的建设工作。四是建设人工智能、感知、识别、驱动和控制等下一代技术研发平台,同时关注没有被现有机器人技术体系所纳入的如能源、大数据、安全和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三)深入开展示范应用

    一是围绕加快发展我国智能制造的需求,推动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在汽车、电子、纺织、物流、国防军工、民爆、制药、半导体、食品等行业开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示范。二是推进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示范应用。

(四)集中突破重点产品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中主要的技术力量和资金,重点突破面向汽车、电子等高端应用领域的2-3种工业机器人,掌握总体技术,并形成规模应用,进而带动我国工业机器人相关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二是根据客户多样化的需求特点,选择细分市场推出一些性价比高的产品,逐步抢占国内中小企业用户市场。

(五)加快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标准

    一是加快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规划产业布局和发展步骤,指导全国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形成以主机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和零部件及产业服务企业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行业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以及产品标准和相关应用标准。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切实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依托中科院等知名研究机构,通过实施大型合作项目,联合企业培养出从研发、生产、维护到系统集成的多层次技术人才。二是运用职业培训、职业资格制度,通过实际项目锻炼来培育人才。三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


发布时间 : 2017-11-16

我国半导体激光产业优势与劣势分析

1、半导体激光产业的形成

  我国的半导体激光器技术早期与国外发展同步,但是长期受制于产业发展滞后的影响,一直徘徊在科学研究的范畴。直到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进步,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半导体激光器行业也得到了巨大提升。

  我国半导体激光产业发展迅猛,部分国产半导体激光设备和光源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至2011年,我国半导体激光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在LD外延材料、芯片制造、期间装封等方面均已掌握自主知识产品的单元技术,且部分核心技术具有原创性,初步形成了从上游材料、芯片制备、中游期间装疯及校友集成应用的比较完整的研发和产业体系。 

  2、半导体激光产业的分布格局

  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产业可以分为四个比较大产业带,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华中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这四个产业带侧重点不同,珠三角以中小功率激光加工机为主,长三角以大功率激光切割焊接设备为主,环渤海以大功率激光熔覆和全固态激光为主,以武汉为首的华中地区则覆盖了大、中、小激光加工设备。这四大产业带中,以华中地区尤其是武汉最具代表性,中国"光谷"的称号便是有力的证明。武汉地区可以说见证了中国激光加工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整个历程,是中国半导体激光产业发展的缩影。
 

  图表1:中国半导体激光产业区域分布

  3、我国半导体激光产业优势

  (1)产业区域发展集中,各产业带定位明确

  我国激光企业具有群体聚集性,主要分布在五个产业带:珠三角、长三角、华中、环渤海地区,以及新兴的东北工业振兴区。另外,西部产业带也将成形。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工业区,不少激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这五个产业带侧重点不同,珠三角以中小功率激光加工机为主,长三角以大功率激光切割焊接设备为主,环渤海以大功率激光熔覆和全固态激光为主,以武汉为首的华中地区则覆盖了大、中、小激光加工设备。

  (2)半导体激光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应用无市场,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1世纪进入以半导体激光器为代表的新型激光显示时代。以半导体激光器为核心的激光技术,在科学研究、工业制造、国防建设、生物医疗、信息产业、资源环境以及文化娱乐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3)下游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目前,激光加工制造技术目前呈现一个飞速发展的趋势,同时国内激光加工行业也面临着极好的机遇和挑战,这是因为激光加工应用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国际竞争也存在新格局,激光加工技术亟需有一个大的突破与发展,如此机遇势不可当。

  光电子产业是21世纪支柱产业之一,激光及激光器技术是光电子产业的基础技术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为先导性、支柱性行业,这对电子元器件行业构成长期利好,产业环境有利于行业的发展。随着激光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拓展,与激光相关的元器件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未来的激光应用对于激光器的功率、可靠性、能耗、使用便捷性等方面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4)政府支持力度较大

  发展激光产业,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不可缺少。从当今激光市场的发展和政府的引导情况可以看出,作为高新技术,"振兴制造业"给激光技术应用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我国将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建设、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科技前沿发展的激光加工技术列为关键支撑技术,将给激光加工机的制造和升级带来很大的商机。

  如陕西省重点投资激光和3D打印,为了解决企业研发及成果转化的后顾之忧,为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创造可靠的保障,陕西省率先建立科技保险风险补偿机制,由财政补贴资金,为投资风险埋单。科技保险补贴对象涵盖财产险类、责任险类、人身险类、出口信用多个产品,为企业创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让建立了保险保障机制。 

  4、我国半导体激光产业劣势

  (1)技术实力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经过近几年来的开发,我国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制和生产技术已有了一些基础和实力,但与国际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要开发实用化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仍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尤其是半导体激光芯片技术方面。
尽管半导体激光器已经比较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激光性能受温度影响大,光速的发散角较大,激光器的寿命与可靠性须进一步提高。国内半导体激光技术与日本、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蓝光激光器更是如此。我国目前在激光产业方面,创新能力较差,高档次激光产品较少,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低,不能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2)关键材料和配件不能自给,依赖进口

  在半导体激光器的核心部件-半导体激光芯片的研制和生产方面,一直受外延生长技术、腔面钝化技术以及器件制作工艺水平的限制,国产半导体激光器件的功率、寿命方面较之国外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这导致国内实用化高功率、长寿命半导体激光芯片主要依赖于进口,直接导致我国半导体激光器系统的价格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同时也限制了我国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研制和开发。

  半导体激光器作为该领域中的核心部件,国防经济建设需求明显增长,但是美国把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列为对华出口限制,严重影响我国该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半导体激光器用LD芯片的国产化,为我国的半导体激光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我国半导体激光器产业的产业结构还不是很合理

  产业的中上游企业数量较少,产量和技术水平都要落后于欧美等地区的企业;国内封装和应用产品产业的发展迅速,成为世界LD应用的重要基地之一。外延和芯片产业是整个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发展的最终支持力量,也是技术含量和投资密度都较大的产业,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印度,突破核心技术的研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应对半导体激光器国际巨头的专利大棒。近几年国内有一定基础的LD外延和芯片制造厂家纷纷投资进行融资扩产,抢占产业和先机,关键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突破。

  具体来说,我国半导体激光产业存在的问题如下图所示:

  图表2:中国半导体激光产业存在的问题

  (4)配套产业链不足,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

  由于配套产业链不足,一些外地企业过来后,因为没有强大的产业需求,很多业务开展不了。而本地企业,因为受困于配套产业链的问题,很多时候不得不去外地找下家,无形中增加了经营成本。另外,本地企业受制于技术、设备、工艺的瓶颈,初期投入非常巨大,加上融资成本贵,存在资金难题。

  (5)行业发展高端人才缺乏

  面对企业最为头疼的人才问题,半导体激光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为激光加工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家产业政策在未来五年内将对激光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激光加工应用市场。国内地方政府都很重视激光产业的发展,如温州正在建设"中国激光产业集群",辽宁省提出"倾全省之力,建辽宁鞍山激光产业园",武汉将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激光产业基地"。激光行业的迅速崛起,使得激光行业人才缺口巨大。

  (6)应用研究相对滞后,阻碍了整个行业向高端发展

  目前,我国激光产业应用研究相对滞后,使整个产业链不能形成正反馈,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对应用研究的投入力度不够,造成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较差买很多具有市场前景的成果仍停留在试验样机阶段;此外激光激光技术应用推广宣传不够,缺乏实践。

  (7)激光产业管理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激光产品缺少国家标准,激光产业没有归口主管部门,产品质量监督不够,市场处于无序竞争。 

  5、解决对策

  针对我国半导体激光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尤其是存在的问题。我国半导体激光产业应该按照"激光加工为先导,激光应用是主体,国际合作促跨越,高端装备上水平"的基本思路推进激光产业园建设。坚持企业引进与研发机构建设并重,高端人才引进与人才本地化培养并举,促进产业集群高起点建设。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激光应用项目与民营资本的结合,着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激光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激光产业的持续竞争力。实现激光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有机结合,建设我国世界领先的激光产业基地。


发布时间 : 2017-11-16

我国激光打标机产业链分析

激光打标在我国是第一大激光加工设备产业,使用最广泛,设备也是最多,生产厂家也特别多,几乎所有的激光公司都生产或组装激光打标机。其中很出名的就有新光源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也激光打标机为主打产品的激光公司。

    激光打标产业链包括激光打标机和打标工艺两个方面,相对来说,打标工艺比切割和焊接要简单一些,但如果是紫外激光打标和彩色激光打标就不容易了,打标机理也比较复杂。通常打标都是雕刻深度或热效应与本色材料形成反差而出现标记,更多的是物理变化。

    我国制造打标机系统的技术相当成熟,并且出现了很多分工协作的迹象,形成各种与打标机生产企业配套的专业上游的配件公司,如激光电源公司专业生产灯电源、半导体激光电源、Q开关电源,光学公司生产镜片,扩束镜、场镜,电机公司专业生产振镜、振镜驱动卡,软件公司专业生产激光打标软件和控制接口,机加工公司专业生产机柜、精密机械零件,也有提供全套打标机配件的一站式专业配套配件公司。

    打标机里用的激光器品种很多,气体激光器有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器、连续波二氧化碳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等,但主要是连续波二氧化碳激光器。

    我国自己生产的激光器基本上都是直流激励的玻璃管二氧化碳激光器,其优势是成本低,但是光束质量和使用寿命都存在问题,但该激光器大量用于激光医疗,基本满足激光医疗的要求。射频激励的二氧化碳激光器基本上都是进口,以Coherent、Synrad和Universal垄断国内市场,并且价格不低。灯泵浦和半导体侧泵固体激光器基本上以国产为主,相关配件如灯、棒、光学镜片、泵浦腔、激光电源、Q开关电源、半导体激光电源等都是以国产为主,但声光Q开关和泵浦腔里的陶瓷反射体以进口为主。

    半导体端泵激光器中,1064nm和532nm波长激光器以国产为主,但355nm和266nm波长激光器以进口为主,声光调Q激光器的声光调制器和驱动器基本上也是以进口为主,并且以英国古奇产品垄断国内市场。另外还有TEA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器和准分子激光器用来掩模打标,但量小,没有形成气候。光纤激光器以德国IPG的产品垄断国内市场。

    我国工业激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激光工业仍然是朝阳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产业链的上游产品和技术,如新型激光器和核心零部件,大力发展激光技术,使我国激光技术走到世界最前列。

发布时间 : 2017-11-16

锐科高功率激光器彰显“高大上”

坐落于武汉东湖开发区“中国光谷”的武汉锐科光纤激光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光纤激光器专家之一。锐科以闫大鹏博士为主于2007年创办,海外光纤激光器行业大师加盟,是中国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光纤激光器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已成为全球主要研发光纤激光器并规模生产批量销售的公司。

    锐科光纤激光器在过去的几年内成功国产化,快速产业化,打破了国外少数供应商的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现阶段公司不断开发适合各种工业用激光器,公司聚集了一批海内外光纤激光器领域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拥有国家“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和一批多年从事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及其关键器件和电源研究的顶尖专家和优秀工程师,是国内最强的光纤激光器研发团队,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863”计划等项目的研究,5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2项成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牵头起草我国第一部《光纤激光器》行业标准。公司拥有近四十项专利。2011年公司获得国务院侨办颁发的“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称号。

IMG_6320_副本

    为打破垄断,锐科激光公司先后成立了“光纤激光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高功率激光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攻克了高功率光纤耦合器、增益光纤光子暗化测试技术、光纤激光器驱动与控制电路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台10W脉冲全光纤激光器、第一台25W脉冲全光纤激光器、第一台100W连续全光纤激光器产品、第一台1000W连续全光纤激光器和第一台4000W连续全光纤激光器,光纤耦合半导体、光纤耦合器、光纤隔离器、增益光纤、光纤耦合声光调制器等部分关键器件已实现了国产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光纤激光器产业链。公司的光纤激光器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一流的品质,先后通过多项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荣获湖北省名牌产品,其中有四项产品被国家列为重点新产品。这些成果一举打破了国外少数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价格垄断、技术封锁和部分产品禁运,提升了我国激光高端制造业的水平和国际地位,迫使国外厂商对同类产品的价格下降60%,实现进口替代,同时争取到了国内市场30%的份额,产品出口韩国、日本、印度、伊朗、德国、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

    鉴于2016第十届亚洲(深圳) 国际激光智能制造展的专业性及市场定位,锐科激光公司毅然决定于2016年5月19-21参加亚洲激光智能制造展。为推进高端激光器的发展,继续“高大上”。


发布时间 : 2017-11-16

亚欧激光产业高层交流盛会,5月深圳约定您!

 近日获悉,2016年5月19-20日,亚欧国际工业激光峰会将于深圳会展中心会议厅举办,与2016亚洲激光论坛暨激光展同期。该峰会是由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GDLIA)与欧洲光电产业协会(EPIC)联合主办,在中国与欧洲地区轮流举办,第二届亚欧国际激光峰会计划于2017年移至欧洲举办。

 

无标题_副本

    在2014年,根据 OPTECH咨询所Arnold Mayer给出的研究数据,激光系统的材料加工制造市场达到116亿美元。

    欧洲拥有全球最顶尖的激光与光电科研实力与最大的激光应用市场,其中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立陶宛等国在激光工程、激光产业位居世界前列。欧洲发达的经济支持着激光市场良好的发展机遇,据统计,目前欧洲的激光市场占据全球约40%的份额。 

    亚洲也在激光科研与产业市场上有着成熟的发展,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等国家在激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中国激光科研与市场取得迅速的发展,2014年中国激光元件、激光光源与激光集成加工设备的产值约300亿元,占全球份额接近30%,并保持每年超过10%的增长率。 

    欧洲拥有众多技术顶尖的激光科研单位与公司,大部分是从事激光源与核心器件的开发与销售。而亚洲的激光产业注重于终端加工集成设备,长期以来需要从欧美进口先进的核心器件。亚洲与欧洲的激光产业在结构与市场上形成了优势互补,亚欧激光峰会必将对这两大地区的激光产业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首届峰会承办单位包括《激光制造商情》、深圳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并得到台湾镭射科技应用协会、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湖北省激光行业协会等的支持。

    据了解,目前峰会已邀请到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院长王璞教授、深圳大学阮双琛教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光电研究中心(ORC) Jayanta Sahu教授等专家参会,以及部分国内激光企业高层,届时欧洲光电产业协会领衔10多位欧洲激光企业CEO前来参会,必将打造一场高水平的中欧激光产业高层交流盛会!

 

会议联系:

李先生:

Tel: +86-769-2203 5308

Mobile: +86-13602330080

Email: news@laserfair.com

会议网址:http://eu-asia.alat.com.cn/


发布时间 : 2017-11-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