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鞍山精准光学扫描仪强势进驻亚洲激光智能展

鞍山精准光学扫描技术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二维高速光学扫描振镜、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及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一支包括机械、电子、软件、控制、光学等专业人才构成的研发团队,拥有业内领先、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 高速二维光学扫描振镜、三维动态光学扫描系统,为激光蚀刻、激光微加工、立体成形、激光钻孔、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晶圆划片、激光医疗、生物医学和眼科成像等产品的整机生产厂家提供理想的配套产品。

    鞍山精准光学产品质量稳定可靠、速度快、漂移小、集成度高,便于安装调试。同时公司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从而为客户提供快捷、人性化、最贴近终端的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多个独立的科研实验室、专业的实验设备以及严格的研发流程。自成立以来,公司已推出多种系列产品,包括Atom、Quantum、Proton等二十余种型号二维扫描振镜、三维光学扫描系统,并且为客户提供了多种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每年都会根据不同客户要求,定制开发多款新产品,定制内容包括不同波段、焦斑大小、使用范围等,广泛应用于激光加工、玻璃切割、钻孔、立体雕刻、大幅面蚀刻、产品加工、工艺品激光加工、美容医疗、打印等行业。

    鞍山精准作为国内知名的光学振镜扫描解决方案供应商,此次携公司最新产品强势进驻2016“第十届亚洲(深圳)国际激光智能制造展”。公司从2014年只有一个产品系列——Atom开始,在公司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历经3年的发展,已经有了3大系列,20多个品类的振镜系统问世,不断为客户推出性能卓越、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

    在本届展会上,鞍山精准将主推最新产品Atom系列、Quantum系列以及QP系列产品。此3个系列的产品覆盖了激光蚀刻、激光微加工、立体成形、激光钻孔、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晶圆划片、激光医疗、生物医学和眼科成像等应用上的大部分需求,一些特殊波段及特殊应用的案例可以进行定制化开发。


发布时间 : 2017-11-16

科学家借助3D打印研发出可光控的生物机器人

日前,来自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由活肌肉细胞和3D打印框架组成的微型生物机器人(bio-bots),这种生物机器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够看到(或者说感应到光)--并能够朝着光闪耀的地方运动。

    按照科学家们的话说,就是当对光刺激做出反应产生至多0.56千帕力量的光控环形肌肉执行器被纳入到一个3D打印的生物机器骨骼的框架中的时候,它可以驱动后者方向性运动和旋转转向,这为未来开发能实时对环境信号做出响应的动态生物机器提供了一个样板。

    这项研究由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工程的负责人Rashid Bashir领导,该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了近期出版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光是以一种非侵入性的方式来控制这些机器的。”Bashir说:“这给了我们的设计和机器人的运动带来了灵活性。我们所要完成最低目标是生物系统的正向设计,我们认为光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步。”

    在此之前,Bashir的团队已经证明了可以通过电场来激活生物机器人,但是Bashir说电会对生物环境造成不良的副作用,而且无法通过对肌肉的不同区域进行选择性刺激来控制机器人。而这种新的光刺激技术造成的伤害更小,而且研究人员可以控制生物机器人向不同的方向运动。这种生物机器人会转身朝向光刺激的方向走,Bashir说。

    研究人员首先在小鼠肌肉细胞系的基础上生长出肌肉环,这种肌肉细胞被加入了一种基因,导致一定波长的蓝色光能够刺激肌肉收缩,这是一种被称为光遗传学的技术。这种肌肉环被绕在了3D打印而成的柔性框架上,这些架子的长度从7毫米到2厘米不等。

    “这些骨骼肌环被我们的工程师们制作成了环形或者类似橡皮筋的形状,因为我们希望它们是模块化的。”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研究生Ritu Raman说。“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构建模块,并结合3D打印骨架制作成可用于各种应用的生物机器人。”

     此外除了模块化设计之外,薄薄的肌肉环也使得光线和养分很容易扩散到组织的各个方面。这与早期生物机器人的设计是相反的,那个时候往往会使用厚条状的肌肉组织来围绕着骨骼生长。

    研究人员们尝试了各种尺寸和形状骨架来找到最适宜运动的配置。此外,他们还每天锻炼肌肉环,即使用闪光灯来触发肌肉,使它们更强壮,这样它们的每次收缩会使机器人移动得更远。

    “这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设计。”Bashir说:“使用这些(肌肉)环,我们可以连接3D打印骨架上的任何两个关节或者铰链。我们可以有多个腿和多个环。使用光,我们可以控制它们移动的方向。人们现在可以用它打造更加高阶的机器人系统。”

    这项研究实际上是集成细胞系统的应急行为(EBICS,Emergent Behaviors of Integrated Cellular Systems)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资助。在2015年秋季,EBICS项目就接受了NSF总额高达2500万美元,为其5年的研究资助,使得Bashir和他的同事们可以继续开发生物机器人技术在诊断、医学、遥感等领域的各种应用。


发布时间 : 2017-11-16

激光创客大赛耀“鹏城”

创新时代话创新,激光大赛耀“鹏城”。 行业创客显身手;高科产品现神功。

    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顺利的实施,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和发展环境,第一届中国激光工程师创客大赛决赛于2016年5月19-2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同期活动有第十届亚洲(深圳)国际激光智能制造展暨论坛,第四届亚洲3D打印产业发展与应用市场技术论坛、亚欧国际工业激光峰会等众多高大上科技活动接踵上演。此次创新创业大赛将打造成为引导创客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

    当今时代,创新已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创新能力日益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创新创业都是创客共同关注的“焦点”。

    当前,中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推进开放式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创客学院海报-2016年1月28日-修改_副本

    创新关键在理念,创业关键在把握。创新创业关键在人才。本届创新创业大赛将召集国内外激光工程师、企业、创客们对行业交流互动,激发工程师的灵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展示创客创意产品,推动中国激光行业的发展。

    本届大赛以“激光智造 创新未来”为主题,以激光行业为依托,围绕激光技术作品:激光器、激光应用、激光组件与材料;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产品:3D打印机、3D打印材料;自动化(智能制造)技术作品;机器人、自动化生产设备、传感器等进行展示、评比和决赛。推动中国智能制造领域的腾飞发展。

    大赛共设立9个项目奖、10个入围奖,最终的优胜项目作品获得奖金支持的同时,将有机会得到股权投资、项目孵化、商业对接等额外服务。

    清华大学钟敏霖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王璞院长、华南师范大学张庆茂院长、浙江工业大学姚建华教授、温州大学冯爱新教授、深圳大学闫培光教授、广东工业大学谢小柱副院长为核心的专家评审团,本着公平、公正、高效的原则,将亮相创客大赛现场做评审。

    大赛设置一等奖 1名-奖励人民币10000元、二等奖 1名-奖励人民币5000元、三等奖1名-奖励人民币3000元、最受欢迎奖-奖励人民币2000元、优秀奖5名-各奖励人民币1000元、入围奖10名-颁发荣誉证书。

    本次大赛由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北京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温州大学、深圳技师学院联合主办,深圳市星之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顶力承办。

    我们热诚欢迎激光行业人员以多种方式参与创客大赛,也欢迎世界各地有志之士来中国创新创业。

    “鹏城”欢迎您,大赛拥抱你,大奖降临您,我们等着您!


发布时间 : 2017-11-16

通用汽车杨上陆博士将闪耀亚洲激光论坛

通用汽车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历史可追溯到1908年。通用汽车公司全球总部位于美国底特律,在全球主要地区拥有雇员超过205,000名,业务遍及140多个国家。

    通用汽车在中国大陆地区建立了11家合资企业和2家全资子公司,拥有超过58,000名员工。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进口、生产和销售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宝骏、五菱及解放品牌的系列产品,所提供的产品系列之丰富位居所有在华跨国汽车企业之首。2015年,通用汽车及合资企业全年在华零售销量共达3,612,635辆,同比增长5.2%,刷新年度销量纪录。中国再度成为通用汽车的全球最大市场。 

DSC_0337_副本

    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市场需求的扩大,在汽车智能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同时,以激光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也在不断推动汽车制造业的更新换代,先进激光制造技术与汽车生产的结合已是大势所趋。我国汽车产业中激光技术已逐步受到重视与推广,在项目开发和经济效益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杨上陆博士是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毕业于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的先进制造中心和激光辅助制造中心。2010年加入通用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激光焊,激光电弧复合焊,激光钎焊以及电阻点焊和先进机械连接。至今,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完成10几个来自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通用汽车,NASA,Lockheed Martin Missile and Fire Control,Trinity等的科研项目。他和他的团队开发的激光电弧复合焊厚板成功应用于Lockheed Martin Missile and Fire Control的工厂。此外,他和他的团队开发的激光和电阻点焊技术已成功应用,且应用于通用汽车全球的工厂。其在<>,<>、<>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30多篇文章,并获得3项美国专利。2014年他被通用汽车公司授予"Individual Excellence"奖。

    经过10年磨砺,近200个专家打造的2016第十届亚洲(深圳)国际激光智能制造展暨论坛,今年5月19-21日又在深圳会展中心闪亮登场,不乏亮点纷呈。杨上陆博士将闪耀亚洲激光论坛作“基于激光创新低成本高敏捷的制造工厂” 的精彩报告,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与大家探讨,把应用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大家共享。


发布时间 : 2017-11-16

《激光制造商情》叱咤上海滩,就职典礼显编委强大阵容

2016年3月16日晚上,在上海帝盛酒店三楼牡丹宴会厅洋溢着一片热烈的气氛,激光行业精英人士共同庆贺《激光制造商情》编委举行就职典礼。出席此次典礼的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立军教授、美国激光学会2014年主席陆永枫教授、台湾镭射科技应用协会理事长潘忠义先生、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会长侯若洪先生、上海市激光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邵兰星先生、上海激光技术研究所所长韩华女士、上海激光学会医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国瑜教授、中国高能热处理学会主任张光钧教授、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所洪涛先生、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燚先生等激光行业各界人士。 

无标题

    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霞辉教授“《激光制造商情》编委就职典礼”由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霞辉教授主持,并举行聘书颁发仪式。《激光制造商情》编委会由54位激光行业领域包括港澳台的科学家、企业家、从事激光行业的精英人士组成,由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邵火先生担任主编。编委会有陆永枫等19位常务编委、陈卫标等28位委员、以及邵兰星等6位责任编辑。

无标题01

    美国激光学会2014年主席陆永枫教授担任常务编委的美国激光学会2014年主席、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陆永枫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在国外,很多协会属于私人机构,是民间办起来的,所以《激光制造商情》这个报纸在国内确实是个创举。它有很强的官方的协会背景,还具有高水平、广泛的民间学会的基础,为中国的整个工业和科研带来有很大贡献。”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所洪涛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所洪涛先生也肯定了《激光制造商情》对我国的激光、光电产业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盛赞其为“纸媒里的一枝独秀”。《激光制造商情》创刊于2007年,是面向激光应用领域广大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发行的具有专业性、权威性报刊。报刊目前主要版面有独家访谈、行业聚焦、市场调研、深度分析、会展资讯、上海激光通讯、浙江激光通讯、台湾雷射通讯等,另外,还开设了激光商城板块,为激光制造企业和终端客户建立一个销售与采购的平台。编委会成立后,将围绕《激光制造商情》的整体发展规划,更好地体现《激光制造商情》的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促进行业发展,为国内外激光行业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进一步扩大《激光制造商情》的影响力。

无标题02

部分编委常委合影

无标题03

部分编委委员合影

无标题04

部分责任编辑合影


附:编辑委员会名单


顾   问:刘颂豪  王立军  姚建铨  庄松林  王又良  苏宝蓉  刘永桢  宋威廉  王健  刘文今  李正佳  邓鸿林  王茂才  江绍基 


主   编:邵  火


常务编委:文効忠  李琳  陆永枫  朱晓  肖荣诗  姚建华  孙洪波  杨永强  钟敏霖  王浟  张庆茂  张文武  张瑞华   陈超  吕启涛  吴让大  邓家科  Andreas Weller  彭元彰  周建波  

 

委   员: (按拼音首字母排列) Carlos Lee  陈卫标  陈继民  陈烽  陈静  杜可明  董世运  冯爱新  刘新兵  刘继常  刘其斌  林学春  石世宏  王璞  吴勇华  顾波  谢小柱  姚远  袁晓东  杨上陆  赵全忠  曾晓雁  张永康  张伟  周建忠


责任编辑: 邵兰星  刘善琨   唐霞辉  陈长军  葛娟   张群莉  刘绵柳  李国忠  萧淑佳  王学波


发布时间 : 2017-11-16

《激光制造商情》一枝独秀 亚洲论坛十年绽放青春——第十届亚洲(深圳)国际激光智能制造展&论坛上海答谢酒会隆重召开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三月的上海乍暖还寒,位于浦东新区上海帝盛酒店的牡丹宴会厅内却热闹非凡,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举行。

    “我觉得在纸媒里它就是一枝独秀,起到了很好的传播信息、沟通交流的作用。”

    “十年,对于我们亚洲激光论坛来讲,也是经历了蹒跚学步,来到了青春绽放的时期。”

     3月16日傍晚,“第十届亚洲(深圳)国际激光智能制造展&论坛上海答谢酒会”在上海帝盛酒店隆重举行。激光行业包括高校、研究所、协会和企业的各方人士汇聚一堂,放眼未来经济趋势,畅谈行业变革发展,为中国激光走向国际化献谋献策。

 

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华南师大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院长张庆茂教授

    答谢酒会在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华南师大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院长张庆茂教授的轻松风趣地主持下进行。当晚到场的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立军教授、美国激光学会界别主席陆永枫教授、台湾镭射科技应用协会理事长潘忠义先生、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会长侯若洪先生、上海市激光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邵兰星先生、上海激光技术研究所所长韩华女士、上海激光学会医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国瑜教授、中国高能热处理学会主任张光钧教授、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所洪涛先生、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燚先生等激光行业的前辈大咖。在随后的致辞中,他们纷纷对“亚洲(深圳)激光论坛”和《激光制造商情》给予了肯定和认可。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立军教授

    “美国在2010年的政府报告里介绍,美国当年GDP的50%、7.5万亿美元与激光及其扩展的相关领域有关。”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立军教授首先致辞,“整个激光行业目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际都是朝阳产业,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亚洲激光论坛这十年为推动激光行业这个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陆永枫教授

    此次,美国激光学会2014年主席、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陆永枫教授也来到了现场:“在国外,很多协会属于私人机构,是民间办起来的,所以《激光制造商情》这个报纸在国内确实是个创举。它有很强的官方的协会背景,还具有高水平、广泛的民间学会的基础,对中国的整个工业和科研有很大的贡献。”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所洪涛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所洪涛在致辞中提到国内整个光电产业,目前不完全统计有接近上万亿产值,像LCD、LED都是三四千亿的产值,激光会稍微差一点。但现在天时地利,是激光历史发展的一个好机遇。他更肯定了《激光制造商情》对国家的激光、光电产业方面会做出的巨大贡献,称其为“纸媒里的一枝独秀”。

 

台湾镭射科技应用协会理事长潘忠义

 

上海激光技术研究所所长韩华

    十年光阴,亚洲(深圳)激光论坛和《激光制造商情》离不开兄弟协会支持与帮助。台湾镭射科技应用协会理事长潘忠义先生和上海激光技术研究所所长韩华女士分别上台致辞,祝贺了“亚洲(深圳)激光论坛”十周年庆,并对《激光制造商情》搭建的信息交流合作的平台表示肯定。

 

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会长侯若洪

    “十岁对一个孩子来讲,正是开始走向青春的时候;而十年对于我们亚洲激光论坛来讲,也是经历了蹒跚学步,来到了青春绽放的时期。” 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会长侯若洪先生满怀感激地说,“我们从国内的简单的学术论坛逐渐发展成今天的行业内综合的盛会,影响力也逐渐从国内到亚洲甚至到了全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感谢激光行业,包括学校、研究所和企业界的所有同仁,正是因为大家共同的努力,才使得激光在整个社会有了越来越广地运用,才使得这个论坛有坚持下去的基础。其次,我要感谢我们兄弟协会对我们的支持,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台湾的协会,都走在我们的前面,也是大家的支持提携,才让我们的论坛办得越来越好。第三,我要感谢组织举办论坛的工作人员。”

 

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燚

 

上海市激光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邵兰星

    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燚先生和年逾80的上海市激光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邵兰星前辈在祝词中也表达了美好希望,由衷地祝愿亚洲(深圳)国际激光智能制造展&论坛和《激光制造商情》能够越办越好,影响越来越广,对行业的推动也越来越大。

    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美酒的香气,“第十届亚洲(深圳)国际激光智能制造展&论坛上海答谢酒会”在“东方巴黎”上海圆满拉下帷幕。 

发布时间 : 2017-11-16

安光所博导方晓东助力2016亚洲激光论坛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重型机械、冶金机械、船舶制造、矿山工程机械、压力容器、石油化工、机车车辆、汽车等行业已进入世界同行业先进行列,由于这些行业都以焊接工艺为主导,为中国激光焊接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去年8月13日由《激光制造商情》、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激光焊接及智能化技术论坛在成都举办。会议期间来自中科院安微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博导方晓东为论坛作题为“准分子激光工业应用的现状与未来”专题报告,为成都地区的激光技术应用打开了一扇科技之窗。

    方晓东,现任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激光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0年在日本大阪大学取得工学博士学位。曾就职日本日立公司任高级工程师、日本大阪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准分子激光技术和应用、功能薄膜材料与器件。主持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目前任中国感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刻产业联盟理事、安徽省光学学会理事、安徽省生物医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无标题

    由于他积极参加研究院、安光所各项活动,积极参加和组织激光中心进行所内外学术交流,开展学术合作,努力争取科研项目,同时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在安光所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争取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同时,积极寻找准分子激光器在军工、医疗和其他工业领域的应用方向,为该领域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打基础。

    在认真进行科研工作,争取创新成果的同时,加强实验室、团队和人才建设,注重研究生的培养。在2009年一年中,课题组就完成SCI/EI论文20篇,获两项专利授权。被评研究院优秀博士生导师。

    从准分子激光器出现以来,准分子激光技术已经取得惊人的进展,人们把它称为新一代紫外激光器,是气体激光器的一匹骏马。准分子激光器具有优良的输出特性,效率也可和最好的红外激光器相比拟,紫外光子能够与多数材料发生热和非热作用。因此,准分子激光器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是一种有希望的应用,潜在的市场十分具大。

    方晓东博导热心讲学,勤于交流,并助力亚洲激光论坛,在2016第十届亚洲(深圳) 国际激光智能制造展暨论坛中,作“准分子激光应用现状与挑战” 的精彩演讲,为行业带来新的希望!


发布时间 : 2017-11-16

刘其斌教授将出席2016亚洲激光论坛作演讲报告

 第十届亚洲(深圳)国际激光智能制造展暨论坛,于2016年5月19-2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贵州大学刘其斌教授将出席亚洲激光论坛作演讲报告。

    刘其斌教授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贵州省民盟省委委员、第十届贵州省政协常委、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常委,贵州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生导师、贵州省激光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贵州省省管专家、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曾获得国家、省市多项荣誉和奖励。

00 (149)_副本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同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进入国家 “211工程”大学建设行列;2012年,被列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能力提升工程”14所高校之一。

    材料与冶金学院是贵州大学的重要院系,由1958年原贵州工业大学建校时的冶金系经过50余年不断发展起来的,名字几经更迭,历经贵州工学院冶金系、贵州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系、贵州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学院、贵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学院、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现已成为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于一体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硕果累累。

    刘其斌教授在材料教学工作中,承担了本科生的“结构与物性”、“材料表面处理”、“固体物理”,研究生的“高能束热处理”、“材料科学进展”、“固体物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他认真备课、改革教学方法,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给学生授课,在课堂上产生良好的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科研工作中,主持了16项纵向及横向课题,其中有2项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6项产学研项目。其中10项科研项目已经完成,4项已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他瞄准国际前沿,坚持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复合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电子功能陶瓷等,由于他从事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获得了较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截止到2015年底,他已申请了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取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

    在对外交流上,刘其斌教授利用他在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与国外同行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他与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激光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工业大学激光工程中心等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机制,并已经在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参加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或口头报告,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同行中均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刘其斌教授非常热爱学术交流和科技推广,是亚洲激光论坛的老朋友,多届莅临现场作演讲报告,这次将以“激光制备生物陶瓷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为演讲主题,向行业传输新理念、新方法!


发布时间 : 2017-11-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