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协会新闻

中车集团核心企业到访华工科技,共同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4月23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车青岛四方”)董事长田学华、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称“中车大同电力”)董事长黄启超等一行到访华工科技,先后参观了公司展厅、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未来园区及葛店园区),并就高功率激光装备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做了深入交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双方一致认为未来将有较大合作空间。华工科技副总裁熊文、华工激光总经理邓家科等参与陪同、接待。

熊文对田学华一行到访表示欢迎,并对华工科技的基本情况、业务布局及产品技术进行了介绍。他在座谈时表示,目前高功率激光装备朝着核心技术国产化、单机智能化、产线自动化、工厂智慧化方向发展,激光焊接、切割、清洗、淬火等技术在轨道交通行业都有广泛应用。

熊文指出,近年来,华工科技持续加大对激光先进制造装备、光通信、传感器等核心业务相关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致力于以“激光+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打造国内首个面向桥梁行业智能工厂解决方案、首个管件行业智能工厂等多个标杆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示范样板点。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去年联合铁四院、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研制的国内首台钢轨激光强化车,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研发项目的成果之一,可用于地铁、国铁轨道的强化及再制造,提高轨道的使用寿命。目前,该钢轨激光强化车已完成各项技术、工艺试验,研究表明钢轨/车轮耐磨性可提高3倍,后续将投放市场。

田学华在座谈会上介绍,作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所属核心企业,中车青岛四方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骨干企业,近年来不断瞄准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最前沿技术。黄启超表示,中车大同电力是中国铁路大功率电力机车的核心研制基地,具备向全球所有国家提供轨道交通解决方案的能力。通过此次交流,中车与华工科技在未来将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希望能够共同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来源:华工科技微视界

来源 : 华工科技微视界 发布时间 : 2021-04-27

中飞股份:红外光学与激光器件产业化一期项目将竣工投产

4月26日,中飞股份发布公告,披露控股孙公司安徽光智红外光学与激光器件产业化一期项目投产最新进展。

公告显示,此项红外光学与激光器件产业化一期项目总投资20亿元,用地100亩,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产品包括红外光学材料、红外光学镜头、激光器件及红外成像整机,具备材料生长、芯片设计、器件制备、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化能力。一期项目于2020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21年4月28日实现竣工投产。

据了解,红外光学与激光器件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光电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高端精密红外光学与激光器件产业和技术主要集中在德国、日本、韩国等地区,本项目的落地将彻底打破我国红外成像技术无高端器件困局,实现高端精密红外光学与激光器件国产化,对我国整体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待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安徽光智将成为中飞股份红外光学与激光器件产业化生产基地,使其在红外光学及激光器件领域具备大规模、批量化的产品生产制造能力,也有利于提升中飞股份的盈利能力,保障公司未来的市场地位和持续经营能力。

目前,中飞股份已顺利实现高端铝合金材料、红外光学及激光器件双主业经营,整体盈利能力提升成效初显。后续,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拉动等利好释放中,中飞股份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逐渐强化自身的竞争壁垒,经营业绩将可得到不断的增厚,投资价值将更加清晰。

来源:凤凰网

来源 : 凤凰网 发布时间 : 2021-04-26

联赢激光披露上市后首份年报:动力电池收入占比7成,新签订单15.08亿

4月23日晚间,联赢激光披露2020年年报,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8亿元,同比减少13.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97.04万元,同比减少7.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到14.41亿元,同比增长64.65%;总资产25.39亿元,同比增长59.08%。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联赢激光表示,因新冠疫情影响,公司上半年设备出货及安装调试工作延缓,影响了设备验收进度,虽然公司在四季度加快了安装调试及验收工作,但全年营业收入仍有所下降;虽然公司在设计优化、成本控制方面加大力度,产品毛利率同比有所提高,但为应对去年新签订单增长,员工人数增加,管理费用相应增加;同时为保持技术及产品的领先优势,去年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增长,致使经营业绩同比有所降低。

据悉,联赢激光是国内领先的精密激光焊接设备及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从事精密激光焊接机及激光焊接自动化成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

目前联赢激光旗下拥有江苏联赢、惠州联赢科技、日本UWJAPAN等子公司。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汽车制造、五金家电、消费电子、光通讯等制造业领域,客户群体覆盖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亚迪、格力智能、富士康、泰科电子、长盈精密、亿纬锂能、松下、三星、中航动力等行业知名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6月22日,联赢激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7480万股股票并成功上市,正式迈入资本市场。

图/联赢激光官网

年报显示,联赢激光去年在动力电池行业产品销售收入为6.15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73.49%,公司产品销售主要集中于动力电池设备领域。2020年,新能源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加大产能扩张,动力电池生产设备需求增加,公司充分利用在动力电池行业的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全年新签订单15.08亿元(含税),比上年度增长60.77%。

2020年,联赢激光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承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Thuringia GmbH(德国时代新能源科技(图林根)有限公司)动力电池激光焊接生产线项目。去年模组项目生产线已交付,派出技术团队赴德国安装调试,目前进展顺利。

技术研发方面,联赢激光去年投入研发金额达7222.6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8.23%,研发人员数量为819人,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43.06%,新获授权专利27项、软件著作权18项。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已经获得专利152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另外还拥有软件著作权132项。

平安证券研报称,激光焊接作为高精密的焊接方式,已经成为动力电池生产线的标配设备。展望未来,汽车向新能源方向(主要指电动汽车)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动力锂电池的需求空间巨大。2020年我国及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达到83.4GW·h、192.9GW·h,预计2025年将分别有望达到522GW·h、1179GW·h;按照中性预测,2021年-2025年间,我国平均每年锂电激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25.6亿元;联赢作为激光焊接设备行业龙头,有望显著受益于动力锂电池的扩产。

根据发展战略,联赢激光2021年将在继续巩固动力电池激光焊接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加大对消费电子行业、汽车行业的市场开拓力度,使公司业务发展结构更加均衡和健康。为应对订单快速增长的势头,公司在产能建设方面将加快募投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在2021年上半年江苏溧阳生产基地二期建成投产,下半年广东惠州生产基地一期建成投产,扩大生产面积,同时加大人才储备,积极扩大产能,为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奠定基础。

来源:电池网

来源 : 电池网 发布时间 : 2021-04-26

威海激光与光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

4月20日,威海激光与光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揭牌。当天,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特别策划举行激光应用技术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威海激光与光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姚建铨作主题报告。《激光制造商情》主编、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邵火应邀出席了本次活动。

当前,威海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引进高科技创新机构,打造以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龙头引领的“1+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持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威海激光与光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是威海市新引进的高科技项目,今年1月份正式加入“1+4+N”创新平台体系,成为“N”平台之一,项目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为首席科学家,致力于激光与光电子、信息光学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积极推动激光技术在工业智能装备、海洋、医疗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对威海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天举行的激光应用技术论坛上,姚建铨院士围绕智慧海洋、智能制造、智能检测及智慧中国作主题报告,重点介绍了科技革命的发展历程及最新科技发展趋势,分析了国际、国内激光行业发展形势,介绍了激光在智慧海洋、智能制造、智能检测及智慧中国领域的技术应用,并分享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论坛中,激光与光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重点推介了激光清洗、激光微纳加工、信息技术、激光消杀、内窥镜与微创医疗、激光与神经网络、美容激光、MicroLED 水下通讯、水质油污监测、海上氢能制备等10个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与会平台、企业与专家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对接。其中,威高集团在内窥镜、体外分子诊断等方面与研究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吉林大学威海仿生院在应用激光对机械零部件进行表面微加工方面与研究院达成深入交流意向。

今后,威海激光与光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将立足威海产业基础,不断强化学科力量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威海当地高校院所和创新平台的对接合作,帮助引进更多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威海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来源:大众日报

来源 : 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 : 2021-04-23

新材料产业创新月: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放日成功举办

新材料产业创新月——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放日成功举办

 

4月20日,由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科技教育局指导;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广东博士创新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博士科技东莞公司承办;广东省激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办的新材料产业创新月——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开放日在东莞松山湖顺利举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副主任张广宇,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科技教育局副局长翟浩安、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翁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台长助理赵鸿雁,广东博士创新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谢白玉,博士科技总裁助理徐旭峰、东莞公司总经理林应康、广州公司总经理全文成广东省激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刘绵柳及40余家松山湖高新技术企业代表、部分省激光联盟会员代表出席了活动。

 

微信图片_20210422100510.jpg

活动合照

 

本次活动,意在推动企业需求与研究成果无缝对接,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缩短新材料产业企业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资源对接的周期。

 

同时,本次活动作为博士科技新材料产业创新月系列活动之一,将为与会企业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打通全国新材料产业研发、资金、人才等对接路径,引路创新资源汇聚东莞。

 

此外,活动同步设置扬州市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线上分会场,多渠道打通新材料企业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的对接路径,并吸引了逾8000人次线上观看本次活动。

 

会上,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科教局副局长翟浩安表示,近年来,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紧密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领,不断深化完善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体系,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加速平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主动做好需求对接,利用全局资源高效匹配,快速推动相关产业科技项目的合作,为企业赋能,为产业创新赋能。

 

微信图片_20210422101105.jpg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科教局副局长翟浩安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表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为牵头单位,是广东省第一批省实验室之一,布局有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可为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提供供稳定的、专业的、先进的通用性技术服务和高端技术合作开发,同时,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非常欢迎并愿意为企业创新赋能。

 

微信图片_20210422101210.jpg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

 

接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张广宇详细介绍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技术平台”)服务内容。目前,平台服务领域涵盖纳米材料、光电材料、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金属材料,生物医药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等多个领域,可为企业提供材料制备、材料及原型器件的微观结构表征、光/电/磁/力/热等物性测量、微纳米级别器件工艺开发及加工、数据库及超算服务等多种服务,服务形式有技术开发/项目合作,委托制备/检测/加工/计算,仪器操作培训,在站博后/大专院校学生的科研实践,定制服务等。

 

微信图片_20210422101304.jpg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张广宇

 

随后,特约讲师徐旭峰向在场企业代表分享了《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工程》,项目通过洞悉国家战略布局,开展产业全景分析、构建企业内部创新体系及创新链资源圈层的形式,从而打通产业链资源的互通,解决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市场、资金、人才、技术问题,助力企业创新加速发展。在场企业代表一致表示获益不浅。

微信图片_20210422101416.jpg

科技部火炬中心特约培训师、博士科技总裁助理徐旭峰

 

活动最后,与会一行实地参观了公共技术平台,就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合作形式展开深入交流。后续,博士科技将继续深度参与企业与公共技术平台的对接服务,助力东莞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微信图片_20210422101548.jpg 与会一行参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发布时间 : 2021-04-22

华工科技:精密微纳加工线8月底投产,未来将推出自动驾驶相关项目

随着光通信和激光订单持续增长,华工科技一季度扭亏为盈。4月21日,华工科技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8亿元,同比增长135.58%,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1066.53%。

华工科技相关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一季度合同资产增长71.10%,在建工程增长了32.74%,在消费电子需求带动下,公司激光精密微纳加工智能装备产业化项目预计将于8月31日建成投产。

目前激光赛道竞争激烈,根据去年年报和业绩预告显示的营收规模,大族激光120亿元占据绝对龙头,华工科技61.38亿元居第二,帝尔激光为10.72亿元,锐科激光营收未出来,净利润为2.90亿元左右,金运激光预计营收1.88亿元上下。

“长远来看,利润空间最大的还是光通信板块”上述负责人说,相对激光的群雄割据,在5G方面,华工科技占据40%-50%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龙头位置,未来也将持续在该板块发力。同时还将推出与自动驾驶相关的产业项目。

800G光模块已启动预研

上述负责人表示,2020 年公司数通类产品已实现 400G、100G 及以下全系列光模块批量发货;电信方面,公司实现 了5G 全系列产品覆盖。另外,下一代数据中心领域的高容量800G光模块已启动预研,自主品牌网络终端数字化小站项目正式启动。未来5年,公司光通信业务仍会将5G和数通这两个市场做为主攻方向,无论是家里的最后几米的覆盖,还是数字化小站带来的室内覆盖,未来都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同时,在光学领域,公司推出了应用于手机摄像模组中的潜望棱镜。

东吴证券分析师侯宾认为,光模块领域,数据中心光模块需求量持续攀升,叠加全球范围内 5G 加速推进,光模块赛道景气度仍将持续。激光加工领域,一方面,3C 行业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助推相关激光加工设备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发展,使得激光加工受到更多重视和应用,给激光加工设备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激光智能装备增长可期

“公司目前从上游的芯片、器件到各种类型的激光器,再到装备和下游应用全产业链布局已基本形成。”上述负责人表示,公司激光领域有两大业务板块,一是围绕消费电子的精密微纳加工,另一个就是围绕智能制造的高功率激光加工装备。

在精密微纳加工领域,华工科技将拓展脆性材料加工、无线充电、PCB、金属件焊接以及小件焊接产线,包括3C行业的组装产线、点胶涂装,还将围绕5G天线振子做自动化产线等,目前各类技术和产品都已经成熟。

华工科技智能生产线、样板工厂正在推进,智能制造销售收入增长26%。他认为,未来几年,军工领域或将大量应用到国产的激光设备,增长可期。

加热模组已批量供货

2020年,华工科技新能源汽车PTC加热系统进入全球日产体系,销售同比增长89%。该高能量密度PTC加热模组,可实现观察车内各零部件的运行参数,将促进汽车系统技术迭代升级。目前,产品已完成比亚迪、理想等汽车行业客户批量供货。据了解,新能源电池电压平台加热器功率覆盖范围350V至800V,首创带OTA(空中下载技术)功能的PTC加热器。

该负责人表示,华工科技还将推进面向车载智能网联、车载智能驾驶中的激光雷达、车载网关、下一代Tbox等产业化项目。

来源:创科版日报

来源 : 创科版日报 发布时间 : 2021-04-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