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红光奖”暨第四届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专家评审会在深圳召开
为了寻找和发现,表彰和奖励在行业品牌和激光企业崛起过程中,具备原创力、创新力、引领性、标杆性的新产品、新技术以及在推动激光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代表企业,2021年7月17日,2021“红光奖”暨第四届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专家评审会在深圳市宝安区湾区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中心召开。评审组顾问、专家小组组长与评审专家共20余人参加评审会,专家团由评委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领衔。
权威阵容共同评鉴
中国激光产业发展的创新力量
本次评审会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会上,评审组副组长、广东省光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教授江绍基介绍了参会专家,并对专家评审规则进行了介绍。
当日,共有13位评审专家出席了现场评审会,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会长朱晓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姚建华教授、广东省光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江绍基教授、西南物理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王浟教授、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瑞华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永康教授、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胡芳友教授、江门市智能激光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五邑大学吴勇华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廖健宏教授、广东海洋大学师文庆教授、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部长刘知新、中国激光产业社团联盟秘书长、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激光制造商情》主编邵火。
现场评审会
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寿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魏志义教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孙洪波教授、苏州大学陈长军教授、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会长杨永强、富士康科技集团激光技术专家黄锦贤、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博士张月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高级主任姚远、深圳市智造激光技术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深圳大学田劲东教授等未到达评审会现场,均进行了线上评审。
线上评审
专家组在认真听取汇报后,结合企业递交的资料,针对申报项目的创新性、引领性及行业贡献力等方面,逐项进行了严格审核,并给出了相应的评审意见。专家评委们认真阅读每一项入围项目和企业的介绍资料,根据参评企业的申报材料、行业影响力对所有入围企业发展情况、产品创新、行业贡献力等多维度、全方位进行考评打分,并对特别突出的项目和企业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热烈的讨论。
作为激光行业影响力奖项,“红光奖”评选工作在专家评审阵容上不仅聚集了来自高校、科研单位重量级的激光行业专家,更联合了轨道交通、智能制造、3C电子等多个应用领域的行业权威的评委,以权威阵容共同评鉴中国激光产业发展的领袖力量 。顺应激光行业发展及新趋势,通过评审会打通激光行业壁垒,打造更具专业度和影响力的行业奖项,增强获奖项目在激光制造全领域的影响力。
树立行业标杆,
助力激光产业创新发展
会议最后,由“红光奖””专家评委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做了总结发言。范院士说:“今年申报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比往年都有很大的增长,这说明红光奖的影响力越来强大。”’他建议,要逐步完善行业奖评选办法,通过评选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
在此次评审会中,来自各领域的专家评委们也提出了对于促进“红光奖”长足发展的诸多建设性指导意见。评审会上,各位专家对本次活动评选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从组织严密、社会影响等方面评价了“红光奖”评选活动已经取得的成绩,认为评选活动在激光行业营造出弘扬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通过评选活动,搭建了平台,树立了标杆,促进了更多的优秀企业和创新项目脱颖而出。
中国激光产业社团联盟秘书长、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激光制造商情》主编邵火说,本届行业奖评选在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按照评选办法和有关要求圆满完成,感谢各位评审专家的辛勤工作和大力支持。希望能够通过网络票选和权威专家的把关,挖掘具有标杆意义和创新引领的激光好产品、好项目,也希望通过“红光奖”评选活动达到塑造企业形象、促进品牌建设、激发企业创新力、推动激光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据介绍,组委会将会继续发掘和彰显中国激光产业优秀企业和创新力量,以专业性、权威性、客观性、全面性的评选理念,向公众全方位展示和推介激光产业的前沿技术和创新动态。
推动行业发展,
提升“中国激光”影响力
会上,组委会工作人员从总体情况、申报情况、网络票选、评审进程等方面对本届“红光奖”评选工作向专家组进行了汇报。
2021“红光奖”暨第四届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历经前三届的沉淀,已经成长为行业里最权威、最专业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奖项。该奖项多年来不断引领行业发展最新趋势,深度洞悉市场发展与业态变化。
2021“红光奖”自启动以来,更是受到了业内企业、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在激光行业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热潮。从组委会对网络投票环节的数据统计来看,本届“红光奖”网络评选环节参与企业115家,申报项目170项,累计有效票数达21万余票,投票页面访问量高达200万人次,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创下了历史新高。
此次专家评审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聚焦“技术、创新、发展、贡献”,旨在挖掘真正的技术创新产品和鼓励推动行业发展的优秀企业。
据悉,5大品类、12大奖项的获奖名单将于8月4日在深圳宝安举办的“红光奖”颁奖盛典晚宴上重磅揭晓,敬请期待!
来源:红光奖组委会
发布时间 : 2021-07-20
LASERFAIR 2021 深圳激光展奏响华南激光产业最强音
2020年一场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导致全球不少企业倒闭、停产、重组、改行……,而2021年疫情的变异性、不确定性又卷土重来,再度打乱了我们生产、生活节奏,也打乱了我们的原本工作安排。原定于在七一期间举办的第十五届深圳国际激光与智能装备、光电技术博览会不得不再度延期至8月4-6日。
疫情危机下,激光人更加清楚,环境适应不了我们,我们就主动适应环境。疫情是灾难,也是机遇。企业只有接受疫情下的各种不确定性,并用新的方式和认知去理解当下的情况,学会了与之相处,企业才有可能化“疫”为机。
今年“LASERFAIR 2021 深圳激光展”疫情之下更显得格外璀璨。因为过去我们很多激光部件需要美国、欧洲进口,成本高、时间长,流程多。而今年则是国外疫情失控,特别是美国、欧洲大多工厂关门停业,很多展会都被迫停办,导致国外很多企业把采购的重心都转移到了我国,这给“LASERFAIR 2021 深圳激光展”增添了人气和商机。事物正象伟人所说那样“在一定条件下,好的东西可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而国内受益于国家政策以及应用市场的不断增大,我国激光产业逐渐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随着疫情的爆发,国外供应链的断裂,当前国内市场的激光应用需求量无法满足,发展空间变得尤为巨大。党和政府面对疫情来袭及疫后经济复苏采取了一系列部署举措,及时为国民经济恢复正常创造良好条件。在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理念的积极倡导下,激光行业众企业迅速响应,将重点投向国内市场,精准定位、扩大内需、深耕领域、寻求合作,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行业新风口、新契机。“LASERFAIR 2021 深圳激光展” 就是摆在新风口、新契机上的大平台,直通车,比往届更显得璀璨夺目,商机无限。
据相关调研机构测算,2021年全国激光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华南作为全国激光产业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孵化了大量激光上市公司。据相关数据显示: 我国激光产业虽然遭受疫情肆劫,行业发展一路看好,特别是激光上市企业,不但沒有击垮,返而各自活出了自已的精彩。2020年99%以上企业营收不但沒减反而逆境增收。如光韵达同比增长77.45%、帝尔53.19%、柏楚51.79%、杰普特50.74%、大族25.83%、光库25.80%、德中21.55%、锐科15.25%、海目星13.36%、华工12.4%、亚威13.36%、福晶6.7%,平均增长29.65 %。特别是光韵达超平均增长两倍多,成行业翘楚。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体现出一些企业的实力。他们迅速调整策略,抓住疫情带来的机遇,果断转型和尝试创新,使销量不降反增。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变故面前,顺势而为,才能赢得活下去的资本。
LASERFAIR 2021 深圳激光展专注于激光生产及创新应用,关注激光器与光电子、光学与光学制造、智能仪器、成像技术、检测与质量控制、机器人、柔性生产设备、激光加工设备、3D 打印设备,聚焦激光技术在汽车、金属加工、电子制造、集成电路、通信、医疗、能源、轨道交通、家电等多个行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它立足深圳,引领全国,辐射全球,搭建商贸采购、展示、技术及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整体平台,致力于进一步推动华南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与应用推广。
由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指导;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中国激光产业社团联盟主办;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汉诺威米兰星之球展览(深圳)有限公司承办;深圳激光产业研究院支持的“LASERFAIR 2021 深圳激光展”,一直以来肩负着推动华南地区激光产业高科技创新、前沿技术重点突破、世界产业链对接的义务和责任。
8月4日,我们期盼这一天。
编辑:老牛
发布时间 : 20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