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研究

2018年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业分析

    激光是20世纪与原子能、半导体及计算机齐名的四项重大发明之一,由于具有良好的单色性、方向性和高能量密度,激光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代表和升级改造传统工业的重要手段。

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激光是20世纪与原子能、半导体及计算机齐名的四项重大发明之一,由于具有良好的单色性、方向性和高能量密度,激光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代表和升级改造传统工业的重要手段。在工业领域,激光技术最主要的应用是激光加工。

激光加工是利用激光束对材料进行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及微加工等的一种加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冶金、机械制造等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对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自动化以及减少材料消耗等起到重要的作用。

激光加工设备则主要包括激光打标机、激光切割机、激光焊接机及其他设备等。其中激光打标机主要功能是在金属、皮革、塑料等各种材料表面刻出图案、商标和文字。激光切割机可以切割金属等材料,在钣金加工方面具有较多应用,并逐步替代传统加工方式。激光焊接机主要对薄壁材料、精密零件进行焊接,如接插件焊接、动力电池顶焊等。

2018年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业分析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激光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6年中国在工业、信息、商业、医用和科研领域的激光设备(含进口)市场销售总收入高达385亿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了12个百分点。其中,不同领域的新增收入成为了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市场区域来看,我国已形成五大激光加工产业集群区,但各自侧重点不同。西北地区侧重航天航空应用、钣金、汽车、微电子等应用领域,华中地区覆盖了大、中、小激光加工设备,环渤海与东北地区以大功率激光熔覆和全固态激光为主流,长江三角洲以大功率激光切割和焊接设备为主流,珠江三角洲以中小功率激光加工机为主。

2018年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业分析

    总体而言,激光加工技术是国家重点支持和推动应用的一项高新技术,被列为重点发展项目,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业前景可期。预计2020年,我国激光加工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34亿元左右,其中我国激光标记设备所占比重为49.07%;其次为激光微加工设备和激光切割设备,分别占15.84%和15.35%。

图表3:2018-2023年中国激光加工设备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4:2020年中国激光加工设备行业产品结构预测图(单位:%)

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业未来趋势

     首先,我国激光加工设备行业的应用领域,将由传统的电子、汽车、钢铁、石油、造船、航空等工业,向信息、材料、生物、能源、空间、海洋等六大高科技领域扩张,新的领域的需求也将会带来我国激光加工设备行业新一轮的增长。

图表5:中国激光加工设备行业应用领域发展趋势图

    其次,经过国家和各省市的大力支持,我国激光技术无论从研发的队伍、研发的投入、研发的水平均达到较高的水平和规模,研发的激光器涵盖了目前激光制造所需的各种波段和时域,技术水平有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相关技术能力将继续得以提升。

再次,智能化概念是我国新经济时代发展的热点,国内激光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智能制造重大专项工程,智能化也因此成为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激光+”的自动化应用将为工业4.0柔性制造提供最有利的解决方案。

最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将助推中国激光产业再续黄金十年。未来5年内,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业将会保持每年15%的平均增长速度,国内企业需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扩充研发团队,在新发展中成为中流砥柱


发布时间 : 2018-04-12

人工智能驱动数字经济发展

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是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最典型的标志,其中最关键的动力来自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创新突破。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驱动力,将开启数字经济新时代。

日前,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中国IT市场年会”上,多位专家指出,当前正是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叠加的时代,这两个革命的交叉点正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正成为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驱动力,将开启数字经济新时代。

“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是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最典型的标志,其中最关键的动力来自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创新突破。数字经济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我国要紧抓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兴起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大市场、大网络、大制造的优势,推动我国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和应用创新,加快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认为,未来互联网将向“人工智能×”发展,将催生更多的产业形态和新的企业物种,这一万物互联的时代将需要更加巨大的计算能力作为支撑。这样的需求给传统IT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也对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计算能力将对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及竞争对手形成掌控能力。

对此,维谛技术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崔益彬深有同感。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无人驾驶、智能制造等新业态正在被逐渐优化,这就对数据的处理和网络的稳定性提出很高要求。未来数据中心架构将既有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也有把数据搜集分析和计算能力迁移到边缘的边缘数据中心,行业革新正在发生。

浪潮集团AI&HPC业务总经理刘军也认为,在本轮人工智能发展中,浪潮集团有3个最重要的推动力,一是数据,二是深度学习的算法,三是计算力。他坦言,如何真正利用到海量数据本身就是个挑战。在计算力方面,人工智能要进入更多场景,如驾驶、家居、安防的产品等,要在行业真正落地也面临很多挑战。

百度云副总经理张志琦则认为,对人工智能来说,一方面是要有算力,即利用更多的数据,通过深度学习的算法,最终把结果有效模拟出来,这也是目前人工智能主要的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数据平台,如果没有云化的方案进行有效支撑,也很难实现,这就是云计算。所以,百度确立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齐头并进的发展路径。

“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必须考虑安全的重要性。”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强调说,在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安全被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要积极打造自主操作系统,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化计划,提升数字政务安全,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化技术体系。


发布时间 : 2018-03-30

激光测高卫星的发展与展望

一直以来,国内有些学者对卫星激光测高(SLA)、卫星雷达测高(SRA)、卫星激光测距(SLR)3种不同的技术产生混淆,而后两者技术发展相对较快,导致对卫星激光测高的关注度不高,客观上制约了国产激光测高卫星的发展。文章从3种技术对比入手,对国内外激光测高卫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对美国未来几年对地观测激光测高领域的前端部署进行了介绍,以期引起国内对卫星激光测高技术更多的关注,能够制定更为科学的国产激光测高卫星发展规划。

 

1 引言

2016年5月30日,我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图卫星资源-3卫星01星的后续星02星顺利发射,02星上搭载了国内首台对地观测激光测高试验性载荷,主要用于测试激光测高仪的硬件性能,探索高精度高程控制点数据获取的可行性,以及采用该数据辅助提高光学卫星影像无控立体测图精度的可能性。在此之前,对地观测的卫星激光测高数据处理及应用的研究在国内基本处于空白或刚刚起步的阶段。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美国在卫星激光测高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应用成果。系统性地梳理总结国内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在激光测高卫星领域的发展及趋势,对于指导我国发展自主激光测高卫星观测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2 卫星激光测高技术的基本原理

严格来说,卫星激光测高属于卫星激光雷达的一个子类。卫星激光雷达总体上包括:用于测CO2等大气含量的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测风场的多普勒激光雷达、测云层与气溶胶的后向散射激光雷达,以及测高激光雷达,前三者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欧已经发射了相应的星载激光载荷,如“正交偏振云-气溶胶激光雷达”(CALIOP)、“空间激光雷达试验”(LITE)、“后向散射光雷达”(ATLID)和“阿拉丁”(ALADIN)新型大气激光多普勒效应仪。

卫星激光测高是一种在卫星平台上搭载激光测高仪,并以一定频率向地面发射激光脉冲,通过测量激光从卫星到地面再返回的时间,计算激光单向传输的精确距离,再结合精确测量的卫星轨道、姿态以及激光指向角,最终获得激光足印点高程的技术与方法。

 

卫星激光测高的几个核心部分包括:高精度距离测量、高精度卫星轨道测量、高精度卫星姿态及激光指向测量、高精度时间测量。利用激光精确测量卫星到地面的距离,通过接收GPS信号精确测量轨道的位置,采用星敏感器精确测量卫星的姿态,最终结合高精度的时间同步测量,将测距、定轨、定姿三者进行关联,即可计算出地面足印点的三维空间坐标。


3 与其他相关技术的对比

自20世纪70年代,卫星激光测高技术在“阿波罗”(Apollo)飞船上首次得到应用,虽然历经了近50年的发展,但由于相关技术的成熟度、数据保密性及应用范围有限等多种原因,造成该技术知名度并不是很高,或者说没有诸如卫星雷达测高、卫星激光测距等相关技术的广泛认同度。因此,为了深入剖析卫星激光测高技术特点,突显该技术的独特地位,与卫星雷达测高和卫星激光测距相关技术进行有效区分,对三者进行较系统的对比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卫星雷达测高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搭载微波雷达高度计进行地面点定位以及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的技术和方法。美国在1973年发射的“天空实验室”(Skylab)上装载了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器上应用的雷达高度计,随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50多年的持续投入,卫星雷达测高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美国的雷达测高卫星以“贾森”(Jason)系列为代表,正在形成卫星雷达测高观测体系。我国在2011年发射了第一颗雷达测高卫星海洋-2A(HY-2A)卫星。

卫星激光测距是指利用安置在地面上的激光测距系统所发射的激光脉冲,跟踪观测装有激光反射棱镜的人造地球卫星或月球等地外天体,以测定观测站点到卫星之间距离的技术和方法。经过40多年的发展,卫星激光测距已经达到毫米级的精度水平,在空间大地测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卫星激光测距可精确测定卫星轨道、地面观测站点的精确三维地心坐标、几千千米的基线长、地球自转参数以及地球重力场、潮汐、地壳板块运动等精密的地球物理参数,是支持“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近年来还在空间碎片测量与预警方面得到有效应用。全球各地分布有50多个卫星激光测距地面观测站点,其中我国境内固定的观测站点有5个,国内的卫星激光测距技术水平基本能与国际保持同步。

除传感器类型不一致外,足印大小是区分卫星雷达测高与卫星激光测高的最显著指标。卫星雷达测高的足印大小基本在千米级,如“贾森”系列的足印大小为2.2km;而卫星激光测高的足印大小一般在10~100m,如“地球科学激光测高系统”(GLAS)的标称足印大小为66m。而两者的观测对象也存在一定区别,卫星雷达测高以海洋为主,而卫星激光测高则陆地、海洋、极地均可观测,但以极地冰盖和陆地为主。虽然卫星激光测距和卫星激光测高均采用激光进行观测,但由于观测对象不同,导致其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目前,重复频率高达数千赫兹的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已经得到业务化应用,最先进的距离测量精度可达毫米级,而卫星激光测高的精度则基本在10~15cm甚至更差的水平。两者在精度水平上还存在较大区别,导致应用领域也显著不同。目前,卫星激光测距在卫星精密定轨方面已经得到业务化应用,重复频率为千赫兹的系统也比较成熟。

4 发展历程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通过持续投入和发展,一直保持着在卫星激光测高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1971年,美国阿波罗-15飞船所载的激光测高仪是国际上具有资料可考的最早的星载激光测高仪,随后在阿波罗-16、17飞船上也实现了搭载,用于辅助光学相机进行月球的立体测图;1994年,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Clementine)月球探测器,通过搭载激光测高仪获取了月球表面的高精度地形数据,但足印较大、点较为稀疏;1996年和199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又前后2次在航天飞机上搭载了SLA-01/02,建立了基于航天飞机激光测高仪的全球控制点数据库,获取了高精度全球控制点信息,特别是第一次实现了非洲等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地形测绘,有效提升了美国在全球测图方面的能力;1996年11月,“火星轨道器激光高度仪”(MOLA)搭载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研制的“火星全球勘探者”(MGS)探测器上,历时2年到达火星,获得了大量火星表面的特征数据,是目前最为全面的火星地形参考数据;1996年,美国发射了“近地小行星交会”(NEAR)探测器,上面搭载了激光测高仪,主要用于对爱神星(Eros)小行星进行地形观测。

21世纪初,美国于2003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对地观测激光测高卫星“冰卫星”(ICESat),搭载了“地球科学激光测高系统”,用于冰川和海冰的高程及厚度变化观测、全球高程控制点获取、森林生物量估算等。该卫星是美国“地球观测系统”(EOS)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中国资源-3卫星02星之前唯一一颗对地观测的激光测高卫星,已于2009年停止工作。随后几年,国际进入空间探测的高峰期,空间探测器上基本都搭载了激光测高载荷。2006年,美国发射的“水星表面形貌、空间环境、星体化学及测距”(MESSENGER)探测器装载了“水星激光测高仪”(MLA)有效载荷,于2011年7月到达水星轨道并开始获取数据,在水星地形测绘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日本2006年发射的“月女神”(SELENE)探月卫星也搭载了“激光测高仪”(LALT),日本利用其所获测高数据建立了包括两极地区的精准月球全球地形图,同时分析了月球重力和地形数据;2008年10月,印度发射的月船-1(Chandrayaan-1)上搭载了“月球激光测距仪”(LLRI),用于提供探测器距离月球表面的精确高度,测量月球全球地形;美国在探月领域沉寂若干年后,于2009年7月在“月球勘测轨道器”(LRO)上搭载了第一个空间多光束激光测高仪—“月球轨道器激光高度仪”(LOLA),用于帮助人类探索月球时选择合适的着陆点,该高度仪获得的月球地形数据以其良好的覆盖和质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在这个阶段,中国在2007年和2010年先后发射的嫦娥-1和2探测器上也搭载了激光测高仪,并获得了月球的三维地形信息,但激光点的密度、足印大小及高程精度等与美国的“月球轨道器激光高度仪”数据还有一定差距。

最近几年,欧美国家在深空探测中大量使用激光测高仪。其中,美国在2016年9月8日发射的用于探测小行星贝努(Bennu)的“奥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全称为“起源光谱释义资源识别安全风化层”)小行星探测器上搭载了“奥西里斯-雷克斯激光测高仪”(OLA),用于获得贝努小行星的全球地表模型和采样区的高精度地形;欧洲航天局(ESA)“贝皮-哥伦布”(Bepi Colombo)水星探测任务的“水星行星轨道器”(MPO)也将搭载“贝皮-哥伦布激光高度仪”(BELA),原计划于2016年发射,后被推迟到2018年发射,用于研究水星星体地貌;欧洲航天局还计划在2022年发射的“木星与冰层卫星探测器”(JUICE)上搭载“盖尼米德激光测高仪”(GALA),用于木卫三的地形信息获取,目前该计划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5 美国在对地观测领域的部署

除计划在深空探测中使用激光测高仪外,美国在未来5年还计划发射至少3个搭载激光测高仪执行对地观测的任务。

其中“全球生态系统动力学调查”(GEDI)激光测高载荷将于2018年搭载在“国际空间站”上,主要用于全球植被生物量测量,研究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生态系统动力学调查”激光测高载荷工作重复频率为242Hz,波长1064nm,通过光学衍射单元将发射激光分成14束,每个激光足印大小为25m,垂轨方向足印相隔500m,扫描宽度总和为6.5km。

计划于2018年发射的冰卫星-2上将搭载新一代“先进地形激光测高系统”(ATLAS),目的是用于继续执行“冰卫星”未完成的观测任务,主要用于长期研究极地冰盖、海冰高程变化及森林冠层覆盖的科学研究,“先进地形激光测高系统”激光工作频率为10kHz,沿轨间隔约0.7m,将采用先进的光子计数技术。

除冰卫星-2之外,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还提出了未来的高精度“表面地形激光测量”(LIST)计划,主要用于获得全球5m格网大小和10cm高程精度的地形信息,以及森林植被、湖泊水系、极地冰盖等的高程变化量等,目前仍在论证中,预计在2020年之后发射。

6 总结与展望

卫星激光测高与卫星雷达测高、卫星激光测距等是3种不同的技术,虽然相互之间有联系,但在观测对象、精度水平、足印大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区别。后两种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加强对卫星激光测高的关注非常必要。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卫星激光测高在国外一直得到关注和发展。美国经过10多个型号的发展,已经在月球、火星、水星等多个地外星球探测中得到较成熟的应用,在对地观测领域的SLA-01/02和冰卫星-1基础上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冰卫星-2计划在2018年9月发射;“全球生态系统动力学调查”激光测高载荷也可能在2018年升空。我国的首台对地观测激光测高仪于2016年发射,但由于是试验性载荷,虽然获得了初步的试验成功,但离业务化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即将在未来3~5年发射的高分-7、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上都配有业务化应用的激光测高仪,但两者均非独立的激光测高卫星,相应的载荷及平台设计与国外的冰卫星-1和2激光测高卫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仍有较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更高精度、更高频次的对地观测,结合极地冰盖监测、森林生物量碳监测、高频次的特定区域地形变化测量等需求,未来是否需要单独发展国产激光测高卫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来源 : 慧天地 发布时间 : 2018-01-30

我国第一台3万瓦工业级光纤激光器争取在2018年投入使用

广智院研发的3D曲面贴合设备、玻璃热弯设备

“作为国内首台3D曲面玻璃装备,所生产的曲面屏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最高水准。”20日,在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区大学创新城,为献礼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成立十周年,由广东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简称“广智院”)研发的3D曲面贴合设备、玻璃热弯设备正式发布。

与此同时,单光纤功率输出高于国际通常水平的两倍、高于国内通常水平四倍,其他各项指标也都处在世界顶尖水平的3000瓦“单光纤模块”原型机一同亮相。

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最高水准

这台由广智院研发的3D曲面贴合设备、玻璃热弯设备,其技术极其尖端。该设备是由广智院研发的新一代3D玻璃热弯设备,尺寸长3.0米,宽1.35米,高2.0米。适用模具尺寸范围L180xW120xH25-50mm,可压制产品范围大小:3.5-6寸,厚度0.3-0.8mm,成型周期小于55S/Pcs。

广智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国内首台3D曲面玻璃装备,所生产的曲面屏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最高水准。

该负责人说,新一代热弯设备采用了以下新技术:开发了新一代长寿命、耐干烧、抗氧化的加热管,管体、发热丝及内部填充物采用进口材质,耐干烧,抗氧化强,最高可耐温1200℃。设计了高效保温隔热模块,再辅以高效的冷却水循环技术,有效降低零部件的微量形变,提高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采用自动调节氮气浓度技术,设置气体检测仪,实时在线监测保护气体浓度值,实现自动控制保护气体的氛围,有效减小氮气的使用量。”该负责人说,该设备还采用独特的温控系统,具有容错率高、程序控制稳定,使得加热效率高、灵敏度高、耗电量小的优点。有效保证温度的精确控制,实现“曲线”加热,保证温度的连续性。

广智院新一代3D玻璃热弯设备由该院工业机器人团队全力打造的,该团队日常主要围绕工业机器人及3C行业智能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团队带头人倪明堂长期从事高端制造装备的研发工作,团队核心成员皆在工业机器人领域、3C行业装备具有丰富的经验。

该负责人表示,工业机器人团队建设了国内首个手表壳体智能车间,实现全制程无人化和信息化;团队研发的手机3D玻璃盖板热弯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标准,3D曲面屏贴合设备在国内率先实现自动撕膜,目前热弯机和贴合机已在国内知名厂家使用。
 

打造全球最高水平3000瓦“单光纤模块”原型机

在广智院新品发布会上,除了3D曲面贴合设备、玻璃热弯设备之外,这台由广智院研发的大功率激光器新品同时亮相,这台设备是全球最高水平3000瓦“单光纤模块”原型机。

广智院相关负责人说,我国2KW以上高功率工业级光纤激光器长期依赖进口,严重限制激光产业发展。广智院技术团队自2017年6月份开始,仅用1年时间,已研发出全球最高水平的3000瓦“单光纤模块”的原型机,单光纤功率输出高于国际通常水平的两倍、高于国内通常水平四倍,其他各项指标也都处在世界顶尖水平。
 

“目前已有包括华工激光在内的多家激光装备企业有试用订单,团队正在加紧组装量产产品,争取在本年度成熟产品正式推出,力争在2018年抢先实现我国第一台3万瓦工业级光纤激光器并投入使用。”该负责人说。

2016年,广智院从美国一顶尖光电子跨国集团引进了以马修泉博士为首的技术团队,获批东莞市创新科研团队。马修泉是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博士和博士后期间专修大功率光纤激光器,曾领导和参与了多种类型的高端工业激光器的研发与生产,包括2千瓦至6千瓦的光纤激光器、100瓦的紫外激光器、3千瓦的直接半导体激光器、300瓦的皮秒激光器等,在欧美光纤激光器学术界和产业界都具有较大影响力。

广智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马修泉2016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定为国家青年千人,被华中科技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级研究员,拥有大量光纤光学和光纤激光器方面的世界顶尖的研究成果和发明专利,同时又有5年硅谷工作经历,从创新思维、资本意识、产业视野到具体的生产经验,特别在欧美产业界的人脉积累方面都很突出,具有将高科技研发迅速带入产业化的能力。


来源 : 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 : 2018-01-30

中国激光产业未来投资机遇

 编者按

之前的报告,投资经理刘洋,就中国激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做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了个重要结论:一、中国激光下游应用的爆发带来了中国激光企业的高速发展。二、中国激光正在处于一个国产化替代国外进口的一个趋势,尤其在中低功率的激光器领域。完整内容可查看《国鹏投资分享会|激光行业的千亿市场投资机遇》

而本期分享会,刘洋将通过中国十大激光上市公司与40家新三板公司的财务数据对比,带我们深入探索中国激光产业的未来投资机遇。

在报告中,刘洋通过已上市公司整体的规模,成长能力与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判断新三板公司的上市可能性。并经过三个重要指标的筛选,得出了14家优质的中国新三板激光企业作为优质投资标的。

上下游增速喜人

根据Wind数据整理,从整个产业链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前十大激光企业的超过百亿规模的三家企业都集中在下游设备。其中大族激光为该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市值突破500亿。从图1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激光产业链中,下游的激光设备和激光应用成长能力较强,2017年Q3季度的营收超过10亿。激光上中游的企业的规模与成长能力交下游企业弱势一些,但整体上中游的激光企业发展也比较迅猛。

图1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根据Wind数据整理,从图2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整个激光产业的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都比较强,且发展速度较快。整条激光产业链的平均营业收入的增长率高达38.88%,且净利润收入的增长率超过一倍惊人速度达到111.71%。但通过各条产业链直接的均值比较,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中国激光产业的上游、下游和应用端的企业成长能力较强;而盈利能力下游和应用端的较强。整体发展路径是以下游的爆发,提高了国能对激光产业的需求,同时在激光器的国产化和降价的趋势下,上游企业加强供给,实现整个产业链健康快速的发展。

图2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龙头企业详解

福晶科技为激光上游的龙头企业,从整个二级市场的走势、财务数据及股东背景我们可以看出市场对企业的认可及企业发展速度的迅猛。(图3、4、5)从财务数据上分析,福晶科技近三年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了50%,且平均利润增长率高于200%。从股东结构我们发现了人寿和社保类型的资本进入,这些信号足以证明整个市场对企业及行业的认可和看好。

图3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4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5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金运激光为中游的龙头企业,从二级市场,财务数据与股东结构来看,企业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历程。公司在2015年成为了二级市场的焦点,在牛市大热的条件下,股价一直涨到90元以上,但后期由于预期的业绩不理想,这只飞上天的天鹅被狠狠的被摔回到了丑小鸭。财务数据上看,公司15年出现了亏损,16年扭亏为盈。公司17年高速发展,营收增长率突破俩位数且利润增长率高达1倍,这些都是由于公司常年技术的累积与市场需求的增大加速了公司的发展。在整个产业链中,中游激光器作为重要的核心部分,对下游需求的影响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中游激光器企业发展比较迅速,正在处于技术国产化趋势中,很多潜在的新三板企业有望转板上市。金运激光作为中游企业的龙头,经历了暴风雨般的洗礼依旧稳步前进,足以证明市场的认可与未来的看好。(图6、7、8)

图6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7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8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大族激光是激光下游设备企业的龙头企业,通过二级市场、财务数据和股东结构分析,大族激光同样也经历了2015年中国整个激光行业的急速回落,2016年和2017年业绩迅速回暖上升,俩年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50%,尤其2017年企业发展迅速,营收超过100亿且营收增长率高于70%。同样利润增长也比较迅猛超过去年业绩的一倍之多。从股东结构分析中,我们同样看到了很多知名机构与社保资本的进入,足以证明资本市场对大族激光及整个行业的信心和看好。

图9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10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11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聚光科技是激光产业下游应用的龙头企业,根据二级市场、财务数据和股东结构分析,聚光科技同样也经历了整个激光产业2015年的高涨回落的一个悲惨历程,不过企业在这次受的打击中并没有像中游企业那么大。企业平均三年的营收增长率在40%以上,且在2015年整个激光产业大环境回落的情况下仍以40%以上的营收增长率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在盈利能力方面,企业近三年一直保持40%以上的一个高增长水平。从股东结构中分析,我们仍可以看到社保、银行和大摩这类的资本进入,这些足以证明资本对企业及行业的看好与信心。

图12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13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14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投资判定标准

经过上面分析了中国激光产业上市公司整个现状及趋势,我们已经对中国激光企业有了很清晰的市场环境和财务指标上了解。本期报告中,我们选取40家新三板的公司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根据上市公司的基本的企业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指标来判断未来有可能上市的新三板公司作为未来的投资标的。如图16所示,条件一、二和三是我们选取上面上市公司产业链的均值财务指标。条件一:要求企业最低符合上市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平均毛利率与净利率。条件二:要求企业最低符合上市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净利润收入增长率。条件三:要求企业最低符合上市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平均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一亿。由于新三板企业的最新财务数据只有半年度的,所以对平均上半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左右的企业均认为符合条件三。综上所述,如果企业符合任意俩个条件即认为该企业具有未来投资价值。(图15、16)

图15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16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未来投资标的

通过对40家财务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整体新三板激光企业的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和上市企业不相上下,但新三板企业的成长能力比上市公司较高。

图17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目前新三板公司主要集中在上游、下游和应用端为主。根据图18,标记红色的表示满足财务指标筛选条件。根据上游财务指标,我们选出炬光科技、嘉东光学和波长光电为三家未来投资标的。(图18、19)

图18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19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根据图21和22,标记红色的表示满足财务指标筛选条件。根据下游财务指标,我们选取了五家新三板公司作为未来可能投资的标的。这五家新三板公司包括联赢激光,帝尔激光、吉事达、棒的激光和嘉泰激光。(图20、21、22)

图20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21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22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根据图25-28,标记红色的表示满足财务指标筛选条件。根据下游财务指标,我们选取了六家新三板公司作为未来可能投资的标的。这六家新三板公司包括科英激光、亚格光电、精湛光电、神戎电子、先临三维和联泰科技。(图23-28)

图23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24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25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26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27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图28 Wind 国鹏资本整理

根据本次报告分析,中国激光行业整体发现速度较快,企业的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比较强。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相信很多优质的新三板激光企业将出现转板上市或被并购的可能性。本报告基于基本财务报告分析,仅供参考。

文中数据截图来源自《中国激光产业投资机遇》

由国鹏资本投资经理刘洋撰写,特此声明


来源 : 来源:国鹏资本 发布时间 : 2018-01-30

印度激光市场趋势解析

在全球超过120亿美元的激光市场中,印度就占据了5%的市场份额。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全球激光市场将以11.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增长,达到210亿美元,而印度将成为促成这一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自2012年以来,印度激光切割市场增长了10倍,从每年50台增长到每年500台。

 

作为在过去十年里经历了市场发展和演变的一家印度激光制造企业,笔者认为,激光器的需求在这个国家即将迎来飞速的发展。这一增长将受到更为经济型的光纤激光切割机、对技术持续提升的需求,二手机械的使用告终以及其他激光应用等因素的推动。

 

价格适中的设备

 

位于印度新德里的Vibrotech 公司是一家小型空气处理设备制造商,Girdhar Sharma 是该公司的老板。该公司1-2mm 的钣金的制造要求主要包括切割和折弯——其中大多数切割工作被外包给位于其工厂附近的加工车间做,而折弯和表面处理工作则在他自己的工厂完成。

 

当这家加工车间的店主决定将工厂转移到距离几英里远的新地点时,公司老板Girdhar Sharma 则开始经历了一场噩梦般的经历,因为最近的加工车间至少也有4.5 英里远。然而,他最近决定自行购买一台激光切割机(图1),而不是寻找其它的加工车间。

  

过去几年来,该公司的销售和服务工程师们也开始经历更多类似的情况。在典型的制造VS 购买困境中,“制造”显然占上风。那么,为什么这种反向整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说得通呢?答案是:因为需求显著增加,而机器的价格也更为合理。

 

尽管作为以服务为基础的增长模式的典型代表,印度的进口货物贸易逆差是其出口服务贸易顺差的四倍。这导致了格局的转移,促使制造业的增长已然成为印度政府关注的首要任务。因而,为此设定的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计划,如大肆宣传的“印度制造”等倡议活动的发起,都是为了激发该国的制造行业,从而也使印度制造业去年增长了9.3%。

 

此外,激光器也变得更加实惠,因为当前机器的价格只是几年前的25%。新政府计划还提供投资补贴以及利息补贴和保险等。Sharma 希望在一年内能收回投资,这就是去年印度激光制造企业Laser Technologies 出售了超过50 台经济型光纤激光切割机的原因所在。

 

将激光效率视为优先考虑点

 

另一方面,位于孟买的Powerbeam Technology 公司拥有印度首台、同时也是切割速度最快的激光切割机 ——这是一台功率为6kW,加速度达到6G 的激光系统,设备由波兰激光制造商Eagle(图2)提供。Powerbeam Technology 公司的老板Jayesh Ramani 主要关注的是效率而不是资本。Ramani 拥有七台不同的激光切割机,是西门子、L&T 以及Godrej 的OEM 厂商,这些公司对他的加工车间有着空前的需求。

  

Ramani 解释道:“拥有一台非常高效的机器比几台并行运行的机器的利润要丰厚得多;最重要的是,我不用再担心生产,这些机器使我的工厂变得更加未来化。它们不仅可以减少维护费用,还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这是一个中肯的评价,因为孟买仍然是世界上成本最高的房地产市场之一。然而,最重要的观察与质量息息相关,要真正了解究竟哪款机器是迎合市场需求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印度建立制造工厂,质量规范将变得越来越严格,而更多的OEM 厂商也将会认同Ramani 提出的关于拥有尖端生产技术的观点。

 

汽车行业非常重视质量,并且恰好是激光加工产品最大的消费行业之一,该行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印度预计在2017年会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像起亚和川崎等企业已经宣布计划在印度设厂; 而铃木、本田、丰田等大型汽车厂商正在扩大他们的生产能力。

 

重新考虑二手机器

 

在二十一世纪,印度市场充斥着二手型的CO2 激光切割机。操作和运行这些维护成本高昂的二手设备的工厂现在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因为所有这些机器已经过时,亟需更换。

 

虽然无法知道印度当前二手激光设备的确切数量,但数据表明,这些机器的更换将在未来一年内占据总销售额的25%左右。

 

其它激光应用

 

印度市场正在慢慢回暖,继而带来了对诸如焊接、淬火和熔覆等其他激光应用的需求;而如自动化、速度和精度等方面的进步使得包装行业对激光器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大。虽然激光器已经成为灵活和创新包装的首选解决方案,但随着更多进展的到来,该技术也很有可能会替代模具的应用。相比传统的硬编码机器,激光器提供了更大的包装灵活性。随着包装行业对创新的需求水平日益提升,激光器显然已成为炙手可热的加工工具。由于包装行业的要求非常多样化和独特,因此Laser Technologies 公司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团队,仅根据定制化需求接受包装工程项目。

 

展望未来

 

本文讨论的当前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应当还会继续保持,并会引发如下趋势:

 

● 对专有人才的需求。印度的激光工程师几乎完全都是经过实地培训,但却几乎没有专业方面的培训。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更先进的机器)进入印度市场,人力可能成为一个瓶颈问题。

 

● 买家市场。大量制造商的涌入将使印度成为一个买家会获得更多谈判权力的市场。

 

● 制造和装配单位。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将在印度建立工厂和装配单位,以迎合日益扩大的印度和南亚市场的需求。

 

● 研究与开发。在过去一年中,Laser Technologies 公司已经从教育机构获得了许多关于激光设备的询价。这也将促进对激光器投入更多的研发工作。

 

除上述问题之外,激光安全仍然是一个大问题,需要开展大量的教育工作。

 

编者注:美国Industrial Laser Solutions 刊物的印度编辑顾问Anant Deshpande 对印度工业激光市场提供了以下附加的评论。

 

随着光纤激光切割机的价格日益呈现下降的趋势,以前专注于加工车间的市场现在涵盖了在机构内部使用这类机器制造产品的企业。由于早期机器的成本过高,需要训练有素的人力,所以许多企业都将工作外包给专门的加工车间。然而,随着激光设备价格的下降(现在1kW 激光器成本在5 万美元以下),这些公司如今都自行拥有了这些激光设备和系统。随着该类机器成本的下降,这一趋势增长迅速;同时也促进了钣金激光切割设备的需求增长。

 

印度的激光市场主要是由汽车行业驱动的,同时也是带动金属板材切割加工车间不断增长的原因。这些加工车间主要位于浦那、班加罗尔、钦奈、曼萨尔(德里附近)和艾哈迈达巴德等汽车中心区域,共占金属切割激光加工车间市场80% 以上份额。虽然机床行业的足迹遍布印度,但在旁遮普邦、昌迪加尔、鲁迪纳和哥印拜陀等地区更为强烈,而用于加工金刚石的激光器主要集中在苏拉特,该地区已经累计使用了超过10,000 到12,000 台的激光器。

 

位于艾哈迈达巴德的激光企业Sahajanand 开启了印度的光纤激光切割市场。他们是该国第一家制造光纤激光切割系统的公司,拥有光纤激光系统的设计专利。还有其他公司,如Scantech(孟买)、Suresh Ind(浦那)、Proteck(钦奈)、A Innovative(艾哈迈达巴德)、Mehta CAD CAM(艾哈迈达巴德)以及Lastronix(艾哈迈达巴德)等都在从事钣金激光切割机的制造。还有其他一些经销商公司,如Angle CAD CAM (德里)、Laser Technologies(孟买)以及Sigma Mechatronix 等主要专注于这些激光设备的销售工作。

 

在印度设有办事处的国际激光企业已经在该国出售了其完整的激光系统,主要包括通快(TRUMPF)、天田(Amada)、百超(Bystronic)、LVD、Prima Power Laserdyne、大族激光(Han's Laser)、金运激光(Golden Laser)等。他们一直都是统领金属切割市场的核心企业。

 

随着该市场的增长,对激光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由于缺乏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成为了本地制造商和经销商无法实现拓展的原因。

 

其他激光应用如熔覆、焊接和淬火等都在不断增长,但它们的增长速度不如切割和打标那么快。然而,随着激光器的成本下降,对这些应用的需求不断增长,再结合“印度制造”运动的启动,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进行本地化的系统和解决方案的开发。


来源 : 荣格 发布时间 : 2017-12-11

国内光伏产业“复活”,激光微加工是否还有机会?

wei xin top
星之球产业研究院  老牛

 

太阳能是新能源,长期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抚持,国家能源局多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秩序的通知、关于印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光伏产业一度曾遍地开花,产能过剩。然而,国内市场需求没有跟上,许多产品只能依靠出口欧美国家。特别是2012年左右,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又遇到美国、欧洲反倾销,当时许多光伏巨头都陷入困境,典型的是无锡尚德破产。

虽然从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到现在只是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但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光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却跌宕起伏。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其它行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历经的坎坷历程。但这样“惊心动魄”的磨练并没有让其倒下,而是让这个如太阳一样充满能量的产业在历经险阻以后,依旧浴火重生。

也正是因为前几年太阳能产业处于低迷,导致了激光加工设备商要大规模进入太阳能应用市场,变得不容易,事实上激光技术还没有大规模在太阳能应用。对于中小型太阳能企业,要他们拿出大量资金去投入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不仅仅是技术性问题,还是一个商业战略的问题。

但是自2015年以来,国内光伏产业似乎已经完成了行业洗牌,并且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继续扶持,居民对家居太阳能使用的增加,国内太阳能市场需求持续增加,行业开始转好。随着光伏产业复苏,未来对激光工艺的需求会增加,同样也会给国内一些激光企业带来机遇。

从简单的来料加工到形成包括硅材料及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逆变器及控制设备的完整光伏制造产业体系;从光伏制造大国到光伏装机世界第一,我国光伏产业走出了一条极具特点的发展之路。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42万千瓦。从2005年到2013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在8年时间内提高了280倍!

从2017年最近发布的半年财报来看,由于上半年行业持续了强势的发展劲头,光伏企业也大多迎来好业绩。

磐石新能发布半年报 净利润增长891.84%

精功科技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2800.00万元至3500.00万元

北控清洁能源发布盈利预告 上半年获大幅增长

阳光电源上半年营业收入35.41亿元 同比增长48.68%

爱康科技上半年营收21.7亿 净利5千万

光伏宝2017上半年实现营收5.8千万 同增73%

金海股份上半年营收9846.65万元 同比增长15.54%

林洋能源上半年营收15.6亿 净利同增107%

协鑫新能源:预计中期纯利4.5亿 光伏装机增长88%

 

既然光伏产业苏复,激光技术为什么没有在国内太阳能产业大规模应用?有专家对此进行了解答:“如果需要在太阳能的技术和效率上大幅度提升,必须在新技术和加工工艺上有大的投入和开发,而在太阳能产业过剩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在盈利上压力较大,所以要拿出大量的资金去投入新技术研发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了。而且,有些企业考虑到投入与产出的效果,比方说,投入1000万美元,整体效率才提高0.1%,这值不值得投入呢,也是需要考虑。

尽管激光技术在国内太阳能产业应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专家认为,在激光工艺应用于太阳能的技术层面上,国内与欧美的没有太大差距,也就是激光加工技术相差不大。据此推断,激光技术在太阳能光伏的应用潜力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相比较欧洲、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中国的激光技术在太阳能的应用率非常低,为什么激光技术推不进太阳能市场的应用呢?

太阳能电池,理应很多地方用到激光微加工,包括激光划片、激光微切割等。以往国内的光伏企业制造生产都是比较传统、人工的,应该转而使用激光工艺,但是恰逢产能过剩、产业洗牌、利润压缩、行业裁员等,许多企业还欠债,更不可能有多余的钱去采购激光设备,更新生产技术。

所以,我们会发现,欧美国家的光伏产品用了许多激光加工,比如Manz, 3D-micromac, Innolas Solutions等公司都是比较有名的为光伏电池提供定制加工方案,而中国的光伏企业很少使用激光。

目前,很多厂家都用激光加工技术生产硅太阳能电池,BP Solar公司(Frederiek,MD)采用激光刻槽埋栅极技术。也就是说利用激光技术在硅表面上刻槽,然后填入金属,以赶到前表面电接触栅极的作用。

PERC电池激光加工正成为一项标准工艺,对硅晶电池生产者来说,在单晶硅和多晶硅的生产中激光加工是一种必要加工方式。

2016年,ROFIN-BAASEL Lasertech与在德国,美国,中国的生产基地,一同发布了最新升级版Dual Line c-si™激光加工系统,升级版系统为量产PERC高效电池加工提高产能并实现更低加工成本 。提供了更有效的生产力和更低的生产成本并提高了量产的PERC电池效率。

北京德雷射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激光加工设备和太阳能电池加工设备专业生产商。为核工业研究院九院生产了核试验用大功率钕玻璃激光器,为电子科技集团第41研究所开发了特种激光打孔切割机,为株洲电力机车厂研制的大功率激光硅片切割机,为无锡尚德太阳能集团开发了太阳能电池精密激光刻槽机,为清华大学研制了太阳敏化电池测试仪等。

武汉帝尔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有涉及到太阳能电池的激光应用,该公司是新三板企业,近日发布了2017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98万元,同比上升163%;净利润2682万元,同比增长191%。公司核心技术保持领先,研发创新不断加强。公司管理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的激光应用研发及市场推广工作计划,加大研发及技术创新投入,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报告期内,公司在强化针对PERC激光消融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选择性发射极、抗光致衰减、半片电池组件等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路线实现产业化的激光加工技术及设备的研发。

近两年装配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大有取代燃油汽车之势。放眼未来,随着清洁能源在全球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具有社会、环境、经济等巨大综合效益的中国光伏产业重新崛起之势已经不可阻挡。我们相信,在从化石能源到绿色能源的变革中,光伏产业也必将如同曾经的红星一样,用清洁能源照耀中国,乃至世界!太阳能产业中的激光加工,有望成为广为接受的、不可或缺的工艺,并将成为快速实现技术目标和促进太阳能产业整体增长的动力。

激光因其快速、精准、零接触以及良好的热效应,在各行各业中体现出了其优越性,而这些特点恰好是光伏生产对其加工过程的要求。因此,未来激光技术企业和光伏企业会越走越近,并同时进行大量的工艺开发,期望获得更多有效模块。和其它产业一样,激光的精确性和速度再次成为光伏产业的催化剂,光伏产业有望规模化使用激光技术。在新能源尤其是光伏产业大受推崇的背景下,激光钻孔、刻槽、划片、薄膜太阳能电池划线系统、光纤激光器等大量激光加工技术及产品也越来受到行业的关注。一个光伏产业激光微细加工的春天就要到来!

来源 : 激光制造商情 发布时间 : 2017-11-1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内中小激光企业出路在何方?

当下中国的情况,没有多少人会认为做企业是很容易的,特别是制造业的民营中小企业。他们面临的是人力成本持续上升、缺乏人才吸引力与核心技术不足、税收负担重、融资难、竞争不过国企、利润压缩等问题,还有近几年房价高涨,经济脱实入虚,实体经济难上加难。

 

国内的激光企业也面临以上的问题,当然国内完全国企属性的激光企业很少,与国企竞争不明显,但是同行的同质化竞争是非常残酷的,许多企业都是牺牲利润来赢得市场份额。一边说是高科技、一边拿的是低利润,实在值得国人深思。

 

产业成长,资本进入

我国的激光加工产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近年来很多激光设备已经逐步实现国产化,尽管重要的激光器与高端加工集成系统还依靠进口,但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中低端激光应用基本上是国内品牌占据,随着核心激光技术的突破,以及更多应用开发,未来我国激光加工市场的需求量会继续增加。

 

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制造业开始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的道路发展,得益于激光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激光企业的发展扩大,激光加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01610月,李克强总理到深圳考察,参观大族激光的激光加工及自动化系统集成设备时,就称赞道在大族激光中看到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希望。

 

缺钱,是悬在中小企业头上的一把剑。目前许多激光企业的做法是寻找投资方加入,一类是财力与规模实力更大的企业投资方,另一类是风投机构,笔者也接触过一些风投机构的咨询,他们非常看好激光市场,希望能够参与并获益。但是从激光企业家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辛苦创立经营下来的企业,要卖出部分股权,担心在未来企业运营中会增加不确定因素,有些企业家不太愿意走这条路。另外一个做法,就是争取机会进入资本市场。过去3年里,国内包括联赢激光、炬光科技、东骏激光等约20家企业登陆了新三板,众多激光企业得以进入资本市场。进入激光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前期零部件采购与研发,卖出了产品,又常常不能及时收回款。挂牌新三板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一些激光公司的需求,他们有着更长远的目标,就是在主板上市。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有超过十家激光企业已经明确公布要冲刺IPO,包括奔腾、天弘、杰普特、创鑫、锐科等。

 

行业洗牌,强者恒强

有人曾说“中国是高科技产业粉碎机”,意指很多的新技术、新产业在中国发展之后便会出现大批量的同质化复制现象,破坏市场良性发展。目前我国激光企业很多,主要集中在华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但不难发现,很多激光公司从事的激光领域都是重合的,哪怕只专注于一个领域发展的企业也会存在很多竞争对手。正如一把双刃剑,竞争能够促进大家往更优秀的方向努力,但同时也会导致千篇一律的发展方向,从而丧失竞争力。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笔者认为激光企业要在三方面下功夫:产品品质、品牌价值、售后服务。产品品质是指拥有核心技术,性能稳定的产品,或者推出异于竞争者的独特性能的产品,人无我有。品牌价值往往不受国内企业重视,在这信息迅速传播的年代,品牌的推广与形象建立是非常重要的,良好口碑所能带来的客户订单是不能忽视的,你要知道,客户的眼睛是雪亮的!工业激光产品用于制造,及时反应的售后服务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到访过几家企业,都表达过抱怨配件和激光器出现问题后,供应商许久不能来维护,导致机器只能作摆设,负责人对此非常失望与愤怒。

无标111题

激光产业仍然处于成长期中端,全国各地产业园纷纷建立,在主要的制造业发达区域激光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从东北、西北到华南,激光从业人员以及产业链延伸领域的规模快速扩大。过去5年内,由于3D打印的影响,国家层面对“增持制造与激光制造”的科研与产业扶持政策力度加大,将其列为重点专项,另外“智能制造2025”的战略对激光加工推动是很大的。乘着这股东风,国内许多激光企业也纷纷积蓄力量,在技术研发、扩大产能、系统配套等方面快速投入,结合国内激光应用市场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得力于各方面的努力,2016年目前国内工业激光产值超过520亿元,其产生的关联效应明显,由激光技术撬动相应的激光加工系统,带动庞大的应用市场。

 

激光产业也是一个普通产业,接下来必然要经历成熟期,下滑期。行业洗牌也是不可避免的,有人说激光在2015年就进入了洗牌,笔者观察目前行业还处于无序混战阶段,也许真正的洗牌会出现在2020年后。其实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内激光产业就已经历了一场洗礼,当时正是激光打标的黄金时期,但一些从事激光打标的小企业倒闭了,有些支撑下来的就转型做了精密加工或者高端激光打标等,有些被迫出售部分股权……近些年在光纤激光加工的冲击下,一些做传统激光器或者加工设备的企业也面临困境而倒下或被并购,比如JK LasersRofin。除了行业竞争,经济大环境未来也许会带来更多风雨,企业家应该考量自己能否经受住各种考验。

 

幸运的是,201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激光各部门需求均显著增长。从国内上市激光企业业绩可以看出,几乎是形势一片大好。例如大族激光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超55亿元,同比增长77.30%。在消费类电子、新能源、大功率及PCB设备需求旺盛,大族激光产品订单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大族激光2016年总业绩69亿,其中激光业绩超过50亿,是目前国内激光业务体量最大的企业,在这么大规模的基础上,仍然能够取得77%增长令人十分惊讶。华工科技上半年在激光加工系列成套设备和敏感元器件等各细分领域“全面开花”,净利润预增45.80%-55.18%;邦德激光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1.71%

 

不仅仅是国内企业,外国企业也是增长不错的,IPG公司发布业绩,第二季度公司营收达3.694亿美元,同比增长46%;通快公司发布报告,2016/17财年销售额增长至31亿欧元,同比涨幅10.8%。可以看到,这行业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特点。当然,许多中小企业也有不错的增长,达到50%,有的甚至翻了一倍的业绩,但不能满足于此,大企业的高增长与中小企业的高增长不能相提并论,大企业只会把中小企业抛离得更远,这带给中小激光企业危机感更强,压力更大了。

 

未来激光会经历洗牌,国内的行业整合会出现,甚至出现一些震撼的事件,一些受关注的企业也许会被淘汰,或者被收购。因为资金链始终是在风雨来临时考验企业的关键因素。在资本市场往往是强者恒强,所以大族、华工、光韵达等已经上市的企业,融资方便,可以继续壮大,成为行业龙头。

 

中小企业,出路何方

比尔·盖茨说过,微软离破产永远只差十八个月,没有一家激光企业能够与微软媲美,所以他们离破产的时间应该会更近一些。为了活下去,活得更好和更久一点,中小企业应该从舒适区走出来,去反省和总结,以应对更高更难更险的路程。这就是古人所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利润降低是目前制约中小激光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以激光打标机为例,光纤激光打标带动了打标机销量成倍的增长,但是激烈的竞争让打标机价格下降了70%以上,单台机器利润大幅下降。有的企业为了生存,只好压低产品价格,以保证企业继续运转。市场蛋糕在增加,但是争食者也多,想要分得更大份的蛋糕,必定要付出更多努力。

 

“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似乎是老生常谈,但确实是真理。一大堆的人都在做通用型的激光打标机器,你也跟着做,那么你的特殊之处在哪里,你的“个性”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我们常常强调研发、核心技术,但是在此之前,方向的判断与战略定位更为重要,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许都是白费功夫。中小企业优先考虑走专业化路线,做出自己的特色,在细分领域拥有顶尖技术。像德国的激光产业,有通快这种各方面领先的巨头,但也有Laserline, Scanlab, Precitec等这种中小企业,他们在一个细分领域产品技术非常顶尖,在产业链上一环非常有特色。

 

面对波谲云诡的商海,一些小微型激光公司可能会被淘汰,也许很多人不会在意,因为他们常常是看到行业好赚钱而成立,时间在三两年内,产品没有太多技术附加值,这类企业生命周期短,是各个行业都有的现象。对于中型的企业,就容易陷入选择困境,因为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退出行业较难,而不退出则可能继续亏损,被收购(或被控股)也许是另一个选择,看起来失了面子,但是保住了里子。比如近两年出现的迪能被百超控股,杰普特被硕贝德收购,盛雄被亚威股份收购,后两个收购案不成功,但可以看出,中型企业的两难,品牌还没到达一定程度,而经营成本很高,竞争导致销售压力巨大。中等激光公司的出路是,要么做区域龙头、要么做细分市场龙头、要么做小而美的好公司。

 

对于企业的“求生”,我们应该持有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努力找准企业定位,并为此培养自身优势,那么将会有所建树。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也曾建议,“企业生死荣衰的决定性要素是你特有的,别人难以模仿的优势,这叫核心竞争力。所以说,今后企业思考不是别人能做什么我也能做,而是要思考别人不能做什么我能做。”许小年说,在自己行业里转型是求生之路,但转行是找死,要在最熟悉的行业里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式。要充分利用在行业当中的积累,来思考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星之球产业研究院:Suli/Johnny)

来源 : 激光制造商情 发布时间 : 2017-11-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