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诺新闻 | 助力清华大学最新科学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Neuron发表
2024年1月18日,清华大学免疫所、医学院曾文文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周鸿主任医师合作,在Neuron期刊发表题为“Sympathetic nerve-enteroendocrine L cell communication modulates GLP-1 release, brain glucose utiliza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的新成果。
基础理论示意图
研究揭示了肠道中存在的“交感神经-肠道L细胞”结构和功能单元,发现交感神经通过去甲肾上腺素(NE)-受体Adra2a信号轴抑制L细胞中GLP-1的释放,干扰机体血糖稳态,进而抑制葡萄糖在大脑中的利用,影响认知功能。该发现为深入理解“外周交感神经-内分泌轴”的调控机制、丰富“Brain-Body Interface”交互网络以及拓展GLP-1的临床治疗策略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该研究借助光声显微成像系统,发现通过外周激活GLP-1R信号可显著增加大脑中的血氧饱和度,并观测到显著的脑血管舒张现象,表明外周来源的GLP-1可能通过调节血管舒张增加向大脑中转运能量物质和氧气的速率以提高大脑中葡萄糖的利用效率,进而影响大脑功能。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neuron/fulltext/S0896-6273(23)00971-6
来源 : 英诺激光 发布时间 : 2024-01-26
MRA清洗新选择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性能、舒适和安全的追求从未止步,而专为新能源汽车专门开发的轮胎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这其中就包括了静音轮胎和防扎自修复轮胎。在这些轮胎的制造过程中,内衬MRA(Mold release agent,即脱模剂)需要高质量且高效地去除。
V S 打磨、水洗
与传统的打磨、水洗相比,激光清洗更加快速、安全、高效、环保。而光纤激光器作为激光市场的接受度最高的激光类型,免于维护,高度可靠,相比于传统方法优势明显。 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演进,现代新能源汽车轮胎制造有了更高的要求, 1. 降低胎噪,趋于静音; 2. 更高的安全性能,防扎并可自我修复; 3. 更先进的制造工艺; 4. 更稳定、更高速的生产线; 5. 实现更高的集成度。 新工艺 新要求 经过评估,要实现脱模剂高质且高效地去除,需要控制好如下关键技术点, 1. 基材没有损伤,要求节拍60 - 90秒; 2. 去除轮胎内面油污; 3. 表面张力 > 50dyne/cm。 清洗后 V S 清洗前 针对这些要求,IPG推出了以高亮度清洗专用激光器为核心的完整解决方案,让我们通过一组照片来看看最终实现的效果,
左,清洗前,右,清洗后
可以清楚地看到,清洗后的表面完全达到了预期,符合前述关键技术指标, 1. 基材完全无损,节拍60秒; 2. 清洗后硅含量浓度仅为原来的万分之几; 3. 表面张力>50dyne/cm. 不仅如此,单次清洗范围也超过了170mm。
IPG轮胎脱模剂激光清洗解决方案,
助力汽车轮胎行业,
提高质量,提升工艺,
增加产能,降低成本,
提升轮胎和车身的匹配性,
改善整车的综合性能。
来源 : IPG光纤激光器 发布时间 : 2024-01-26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 : 2024-01-26
01
炬光科技近6亿元完成收购瑞士SMO
02
美国激光巨头1.89亿美元开启收购
03
华嵘控股拟并购“开拓光电”
04
德国知名DPSS激光器开发商被收购
05
美国光学巨头收购高光谱成像系统制造商
来源 : 激光制造网 作者: 十一郎 发布时间 : 2024-01-26
来源 : 投资界 发布时间 : 2024-01-26
在锂电池制造的繁杂工艺中,焊接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关键性的一环。传统焊接方式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引发电池性能的衰减。但随着激光焊接机的出现,这一切都得到了改变。
一、焊接工艺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电芯焊接:这是最基本的焊接,将正负极片与隔膜焊接在一起,形成电芯。
极耳焊接:将电芯的极耳与电池的外壳或连接片焊接在一起,确保电流的传输
外壳密封焊接:确保电池外壳的密封,防止电解液泄漏。
模组连接片焊接:将多个单体电池串联或并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电池模组。
注液口密封焊接:注入电解液后,确保注液口密封,防止电解液泄漏。
二、激光焊接机的优势
1. 高效自动化生产
激光焊接机在作业时无需真空环境,通过透镜及光纤,实现远程控制与自动化生产。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工干预和人为错误。
2. 精密焊接
激光焊接机发出的激光束经聚焦后可获得很小的光斑,定位精准,可大批量自动化焊接精密金属零件。确保焊接的质量和稳定性。
3. 焊接速度快与质量稳定
激光焊接机属于非接触焊接,设备可长时间稳定运行,焊接效率高,质量稳定。这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4. 适用多种复杂材料
激光焊接机对钛、石英等特殊且难焊接的材料都有非常好的焊接效果,并能对不同性能的材料进行精密焊接,焊缝美观牢固。
5. 设备性能卓越
激光焊接机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证明了其卓越的焊接效果。前期进行简单的调试,就能长时间稳定运行,设备质量好,基本免维护。
综上所述,激光焊接机在锂电池制造过程中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焊接质量,而且简化了操作过程,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焊接机在锂电池制造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来源 : 尚拓激光 发布时间 : 2024-01-22
超1800亿元!广东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2025年营收目标确定
近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商务厅、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广东省培育激光与增材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以进一步支持激光和增材制造产业发展。
01 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占全国三成以上
广东省是国内最大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聚区,全省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占全国 30%以上。截至2022 年底,全省累计专利申请量 7.4万件,占全国15.9%,全省相关企业营收达1409亿元,均列全国首位;拥有 20余家上市企业,年营收超1亿元的企业100余家。
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激光与增材制造材料、扫描振镜、激光器整机装备、应用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整个产业已成为驱动我省迈向“制造强省”的核心动力源泉。
不过,广东激光和增材制造产业也存在问题与面临挑战。一是部分领域高度依赖进口,产业向高端发展存在较大压力。二是技术应用有待深化,超快激光加工、激光诊疗、激光显示、增材制造等领域技术在相关产业中推广应用不够。三是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总体上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有待提高。四是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压力。
02 行动目标:
到2025年营收总额超1800亿元
“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5 年,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创新引领、结构优化的生态体系,稳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
除了产业规模保持全国领先,还要实现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更加完善等四大目标。
一要产业规模保持全国领先。
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到 2025 年,产业规模保持在全国领先,年营收超1800亿元,年均增长超15%;累计培育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年营收超 50 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 5 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30家以上。
二要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基础与专用材料、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与系统等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到 2025 年,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超 8%,有效发明专利量超 1 万件,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200 项以上,重点龙头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 8%,成为全国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创新策源地。
三要产业布局持续优化。
坚持错位发展原则,突出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定位,打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地为重要节点的产业发展格局,建成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园区 5 个以上,建设材料、器件、装备与应用基地 10个以上,推动产业逐步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
四要产业生态更加完善。
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打造激光与增材制造领域集产品设计、基础材料、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与系统、应用技术与服务等为一体的全流程产业链,建成一批创新平台和服务载体,推动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船舶等领域创新应用与融合,形成应用示范项目 100 个以上。
03 重点任务:
优化区域布局和培育优势企业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计划》提出6项重点任务,具体包括如下:
一是优化区域布局,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广州发挥高校院所众多的优势,为全省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人才支撑,重点布局专用材料、精密激光制造、生物增材制造等领域。深圳发挥创新企业聚集和国际合作方面的优势,汇聚产业人才平台、项目等创新资源,重点布局激光器件、激光与增材制造装备等领域。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阳江等地发挥制造业强市的优势,积极打造一批支撑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企业和配套载体。
二是培育优势企业,加速产业集群发展。
统筹建设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园区,引导特种光纤、数字光场芯片、精密激光与增材制造装备等领域的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我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和创新发展;大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构建以链主企业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形态;:鼓励省内龙头骨于企业对标国际一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和重大研发平台建设,引领产业集群式发展。
三是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技术跨越发展。
积极开展激光与增材制造领域的前沿性、原创性技术研究,围绕光纤器件、激光泵浦源、扫描振镜、激光加工头等关键零部件,以及超短脉冲/超大功率/超大能量激光器等的研制与应用,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力度,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全面提升“基础与专用材料一关键零部件一高端装备与系统一应用与服务”的产业链整体创新效能。
四是加强应用推广,助力产业全面发展。
积极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应用示范项目和示范平台,大力推进高功率激光切割、高速激光熔覆、激光淬火、激光清洗、激光微加工、激光诊疗、大幅面增材制造、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等技术在重要场景的应用示范重点支持高功率激光装备在汽车领域,超快激光在医疗健康领域陶瓷增材制造在电子信息领域,金属增材制造和高分辨率/大幅面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船舶、核电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提升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水平。
五是建设平台载体,支撑产业深度发展。
着力建设激光与增材制造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促进重大成果转化和应用: 支持建设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加速器、技术创新联盟、行业协会等,大力支持初创小微企业发展,推动产业服务资源与企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
六是深化开放合作,构建全球创新网络。
加强与国际、港澳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设立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境外研发中心等,推进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互动,提升全球资源聚合能力;鼓励企业开展跨地域并购、创业投资,做大做强产业链条;依托产业梯度转移招商引资对接平台,深化国际国内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优质资源招商与合作。
04 重点工程:
加快推进强链补链等七大工程
《行动计划》提出了强链补链、园区增效、创新领航、应用示范、平台聚势、质量品牌培育、知识产权提升等七大重点工程。
一是强链补链工程。
围绕光纤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生产增材制造装备制造等产业重点环节,加强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支持核心产品研发迭代,提升企业竞争力,推进产业集群“强筋壮骨”。针对我省高端激光元器件、扫描振镜、高亮度泵浦源等产业短板,强化靶向招商和技术引进力度,着力招引一批有助于突破产业核心技术瓶颈的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分支机构。
二是园区增效工程。
加强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错位布局,省市联动建设 15 个以上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专用材料零部件、器件、整机装备等产业特色园区(基地)或综合性园区(基地),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广州重点建设广州市 3D 打印产业园和激光等离子体产业园;深圳重点建设深圳激光谷产业园等;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地市重点建设顺德激光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中山科技创新园、华南激光谷产业园等,构建支撑产业链延伸及完善的重要基地。
三是创新领航工程。
面向激光与增材制造发展前沿,围绕大模场光纤、高品质晶体、高端增材制造材料等专用材料,高功率合束器、光纤光栅、光隔离器、扫描振镜、高亮度芯片、高端激光加工头等核心零部件,形成若干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提升自主可控能力;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省外机构申报国家激光与增材制造技术攻关项目,集聚优势力量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四是应用示范工程。
围绕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重点地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特色和重点应用领域,建立 100 个以上示范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产业应用示范场景进一步推动产业深度应用与推广。
五是平台聚势工程。
积极推动先进光源、超强超短激光装置、中山光子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大科学装置的科技牵引作用和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建设激光与增材制造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等平台;进一步完善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行业协会等组织;鼓励高校院所、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等参与产业联盟建设,发挥各类创新资源优势,打造共生环境。
六是质量品牌培育工程。
加强精密光学器件、激光加工增材制造装备等制造工艺研究和应用,提升产品质量设计能力鼓励创新型企业、高校院所等主导或参与激光与增材制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等的制定与修订工作,提升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积极举办或参加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深圳国际激光展、增材制造技术论坛等各类国际交流活动,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关键零部件、高性能激光器和高端智能装备等知名品牌,提升国际知名度和产业影响力。
七是知识产权提升工程。
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高校院所等围绕激光与增材制造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重大装备等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提升各类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等。
来源 : 激光制造网 作者: 十一郎 发布时间 : 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