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协会新闻

【会员动态】海目星发布招股意向书 即将登陆科创板

8月18日,深圳市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目星”或“公司”)刊发初步询价公告、招股意向书等多份公告,公司拟发行不超过5000万股,募集资金将用于激光及自动化装备扩建项目、激光及自动化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公司即将亮相科创板。

微信图片_20200819112747.jpg
海目星激光是一家激光及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激光光学及控制技术以及与激光系统相配套的自动化技术,并持续强化这两大核心能力,在激光、自动化、智能化所涵盖的光、机、电、软领域拥有突出的综合技术优势,服务领域覆盖消费电子、动力电池、钣金加工等行业,可面向多元化应用市场、多层次行业客户提供综合产品和解决方案,行业优势显著。

政策驱动叠加需求增加,把握激光行业机遇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设备行业的不断发展,消费电子、新能源、PCB电路板等加工设备需求持续增长,全球激光器市场呈持续增长态势。激光技术在现在的制造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现在的汽车制造、消费类电子、五金、船舶、医疗、包装等行业,有力地推动了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

根据OptechConsulting统计数据,全球激光材料加工设备市场规模从2012年102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4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04%,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69亿美元。

国内激光设备市场同样保持着平稳增长趋势。根据2019年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数据,2018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销售额达605亿元,同比增长22.22%,相较于2014年的26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3.51%。

政策方面,我国正迈向智能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将激光复合焊接、激光搅拌摩擦焊、激光遥感探测技术、激光微孔成型、激光显示等多个激光新技术和新产品列入国家战略计划。
微信图片_20200819112754.jpg
业内人士表示,激光加工技术是精密加工技术的代表,有着高效率、高精度、低能耗、材料变形小、易控制等优点,是众多下游行业实现高端制造的基础。

在行业高速发展的潮流中,海目星通过数年来在激光和自动化领域的深耕,已成为行业内数一数二的激光及自动化装备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多年研发积累,公司收获专利技术261项,包括33项发明专利,226项实用新型专利及2项外观设计专利,为公司在行业进一步深耕奠定基础。

发展至今,公司已具备面向多元化应用市场、多层级行业客户的综合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凭借深厚的研发实力、持续的创新能力,公司在消费电子、新能源电池等应用领域积累了如 Apple、华为、富士康、伟创力、立讯精密、京东方、蓝思科技、特斯拉、CATL、长城汽车、蜂巢能源、中航锂电、亿纬锂能等行业龙头或知名企业客户,实施了多个标杆项目和批量化的交付,并打造出多个应用样板工程。

公司产品已在市场竞争中建立技术壁垒,并且随着智能化加速,在巩固同现有优质客户合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获得同龙头企业合作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强了行业头部客户粘性。

连续拓展激光设备细分市场,保持业绩高速增长

近年来海目星业绩持续攀升,2016~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98亿元、6.38亿元、8.01亿元、10.3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5.47万元、1,675.63万元、8,334.35、14,554.63万元,营收和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51.24%、154.26%。
微信图片_20200819112800.png
海目星业绩持续攀升
公司在初创阶段便已率先接入通用激光设备细分市场,并在2010年、2011年、2014年间先后数次引进海内外专业团队,进一步切入产线自动化领域、激光精密加工设备和激光钣金加工设备市场。2015年公司通过战略研判并组建专业团队,切入锂电新能源激光及自动化设备市场。公司每一轮的细分市场切入,都离不开丰富的基础技术积累、技术创新和凝聚专业团队。

目前,通用激光及自动化设备是海目星的主要收入来源,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激光打标设备、激光焊接及自动化生产线和钣金激光切割设备,产品主要面向消费类电子、钣金加工等行业,近三年来该板块营业收入分别为32439.29万元、41961.97万元和51506.8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53.42%、57.61%和54.45%。
微信图片_20200819112805.jpg
同时,3C通用激光及自动化生产线销售数量及销售收入快速上升,逐渐成为通用激光设备下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017~2019年公司加大该领域产品研发及市场开拓力度,带动该类产品收入快速增长,实现收入分别为4429.16万元、9819.08万元和20737.42万元。

海目星已具备对高、中、低功率的紫外到红外、皮秒到纳秒等激光器全面丰富的工艺开发经验及应用技术,在激光工艺配套的机械、电气、软控、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具有深厚的积累,能提供标准化及定制化的高精尖、高复杂度的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在市场上还将更强的拓展空间。

锁定动力电池头部企业,打造业绩新增长点

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是海目星的另一个主要产品。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程加快的带动下,中国车用动力电池需求大幅增长。以激光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也在不断推动汽车制造业的更新换代,先进激光加工技术与汽车生产的结合已是大势所趋。

自2014年以来,动力电池的装机量开始快速上升。根据GGII预测,2020年国内动力电池需求量有望达到146GWh,动力电池应用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将直接带动动力电池激光设备市场的增长。
微信图片_20200819112808.jpg
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收入占据公司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36.95%、35.43%、35.16%;该类产品毛利占据公司毛利额的比重分别为27.78%、33.73%、31.04%。海目星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特斯拉、力神、蜂巢能源、中航锂电、欣旺达等动力电池企业,其中在2019年12月,公司首获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的订单,订单总金额为7785.51万元。

海目星自主研发的高速激光制片机用于锂电池生产前段的极耳切割工序,能有效提高动力电池极片的生产效率。这一设备凭借的技术领先性,2017~2019年为公司贡献了销售收入5280.01万元(28台)、6403.99万元(34台)和15940.61万元(78台),呈快速增长之势。

长远来看,新能源已是不可逆的趋势,对于海目星而言,公司在动力电池装配段领域,具备了领先的激光及自动化装备综合解决方案,并手握宁德时代、特斯拉等行业巨头订单资源,无疑将迎来广阔的蓝海市场。
微信图片_20200819112812.jpg
海目星表示,未来将始终坚持“改变世界装备格局,推动人类智造进步”的使命,秉承“成为全球工业激光与自动化智造第一品牌”的愿景,专注于激光及自动化智能装备领域的研发与市场拓展,不断增强公司的激光光学及控制技术、与激光系统相配套的自动化技术,以行业发展为方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新兴行业布局及新技术开发,持续开发符合下游产业的新设备,促进下游行业产业升级,推动智能制造行业发展。
 内容来源:证券时报,原标题:积极拓展激光技术应用,推动智能制造行业发展


来源 : 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 : 2020-08-19

红光奖专题| 宁波匠心:利用激光3D打印助力压铸模具智造

模具是工业之母,是制造行业的核心技术。75%的粗加工工业产品零件,50%的精加工零件和绝大多数塑料制品都是模具成型制成的。其中压铸比起注塑来,对模具的要求更加严苛。迄今为止,3D打印用于金属模具只局限在注塑模具,虽然国内外有一些用SLS打印压铸用模具的尝试,但是模具质量差,强度低,导致模具寿命极短。


宁波匠心快速成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匠心),成立于2015年。公司旨在建立国内最大的模具、手板3D打印服务中心,依托长三角地区模具发展优势,特别是宁波模具制造的地理优势,搭建一套互联网化的金属模具、手板的3D打印、销售服务平台,以宁波为核心面向全球提供最合理化的模具随形水路设计和打印服务。
 
微信图片_20200817102827.png
宁波匠心生产车间
 
该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的3D打印设备开发能力,专注于全国产化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的研制和应用技术的开发。目前已成功研发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全国产化的选区激光烧结(SLS)金属工业级3D打印设备和光固化成型(SLA)树脂工业级3D打印设备。

宁波匠心于2018年入驻宁波开发区科技创业园,主要从事3D打印设备的研发及模具设计、打印定制化服务,公司历经1年多的潜心研发,已开发出激光金属3D打印设备制造技术,10余台自主研发设备已先后投入生产,完成各类打印服务2000余套。项目技术解决了传统模具设计简单、材料单一、加工局限、设计周期长、总体成本高等产业化应用技术瓶颈。

微信图片_20200817102834.png
宁波匠心荣获2020红光奖“激光工艺突破创新贡献奖”
 
2020年6月,宁波匠心开发的“压铸模具专用的激光3D打印设备和工艺”在“2020红光奖·中国激光行业贡献奖”评选活动中从上百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了“激光行业激光工艺突破创新贡献奖”。全国仅有3家企业荣获该奖项,宁波匠心也成为浙江省首家荣获2020红光奖该类奖项的企业。

宁波匠心拥有自主研发激光金属3D打印设备制造技术,从硬件制造到软件开发,完全实现了自主研发和低成本制造,并为模具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提供精湛的压铸模具随形水路的设计、精密打印专业技术和服务。独自开发了嫁接打印工艺,通过JxLaser的孔位校准和单层放光模式进行初期定位,并通过JxSlicer将零部件进行无缝切割得以实现。开发了独特的切片技术和扫描径路设计以及后处理工艺(热处理和时效工艺),解决了很多国内外厂家存在的气孔、开裂、变形、寿命低等一系列问题,大大提高了打印模具的质量和强度,实现了在压铸模具中的应用,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受到模具行业的高度评价。

金属压铸模具专用激光3D打印需要解决从原材料、装备、软件控制、打印工艺、退火、后处理一系列技术难题。若要客户接受,还需要解决成本问题。
 
微信图片_20200817102839.png
宁波匠心开发的压铸模具专用3D打印设备
 
宁波匠心开展了压铸模具专用3D打印设备相关联的多个硬件及软件系统的研发,包括气循环密封系统、激光控制系统、机械运动系统、PLC系统、切片软件系统等,目前拥有完全自主的设备制造能力。市场价在100万以上一台(250*250mm*250mm)的SLS金属3D打印机的成本通过全国产化和自主研发压缩到20万一台,大大节约了成本。设备已完全具备工业化生产的能力,功能上与国内外设备无异,打印产品质量优异,获得众多厂家的验证,压铸模具产品已经服务于宁波当地以及广东、山东、四川和江苏等100多家厂商。

目前,公司已成为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利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企业模具加工商,成为国内压铸行业3D打印领导者,已经服务于数十家汽配压铸企业,机器数量也居于3D打印压铸行业首位。

宁波匠心荣获“红光奖”,标志着激光行业对于模具3D打印技术的认可,同时也是对宁波匠心公司金属3D打印服务的肯定,对推动初创企业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宁波匠心在不断的完善自己,扩大市场,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制造行业。未来,将自主研发的3D打印技术应用于注塑模具和压铸模具制造领域,让模具实现产品高质量、生产高效率的“双高”要求;为宁波乃至全球的模具企业、注塑/压铸企业服务,为模具、产品提质增效!


来源 : 激光制造网 发布时间 : 2020-08-17

第三届 LMN2020 中国激光文创艺术设计大赛已启动,欢迎来报名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技术已在众多领域广泛应用,为科技进步、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而在现代新兴艺术领域,激光技术也已经找到用武之地——激光已然昂首阔步迈入了音乐、歌舞、电影、雕刻、绘画、摄影等文化艺术领域,它以独特的艺术效果,紧紧地扣住了艺术家的心弦,呈现出实用性与艺术性并存的激光工艺作品。激光技术与艺术家的创意相融合,让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艺术如何去和科技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融合性发展和新的创造已成为新的议题。


“第三届LMN2020中国激光文创艺术设计大赛”在此背景下将于2020年8月11日-10月15日期间举办(大赛官网:https://www.laserfair.com/cultural/2020)。本大赛旨在传播激光科学知识,启迪社会公众的科学意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进而推动我国激光技术融合文化创意发展。通过本次大赛,希望激光企业从业人员、艺术院校师生和社会艺术创作者等从事艺术创作及爱好艺术创作的团体及个人可以采用激光工艺这一先进加工技术,通过不同载体深刻表达中华文化、城市文化以及传承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

 

上一届文创大赛现场(点击此处可进入第二届官网回顾


一、大赛简介

 

激光技术赋能文创产品、工业产品开发,一直是“中国激光文创艺术设计大赛”不懈的追求。此前,中国激光文创艺术设计大赛已成功举办过二届,举办“中国激光文创艺术设计”大赛,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国激光工艺美术品的创意设计水平,展示工艺品创新能力;让社会大众更全面认识“激光科技改变生活” 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今年的大赛将会更加注重作品的艺术及应用性,力求进一步推动先进激光加工技术发展,助力我国激光加工技术加速融入制造业。


本次大赛集中展示及评选揭晓仪式,将于 2020 年 10 月 12 日-15 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新馆)举办的“2020 年中国(深圳)激光与智能装备、光电技术博览会”期间隆重举行,届时将吸引众多展商、艺术院校师生和社会艺术创作者亲临现场沟通交流,共同推动激光技术、激光增材制造技术融合中华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二、大赛主题

 

创享世界 激荡未来(第三届 LMN2020 中国激光文创艺术设计大赛)

 

三、大赛组织

 

主办单位:

中国激光产业社团联盟

《激光制造商情》


承办单位:

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激光制造网

激光代加工网


协办单位: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组委会

上海市激光学会

苏州工业园区激光产业创新联盟协会

台湾镭射科技应用协会

台湾镭射钣金发展协会

湖北省激光行业协会

江苏省激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中国激博会组委会

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

深圳市激光智能制造行业协会

武汉激光链智能化及高端制造行业协会

温州市激光行业协会

五邑大学工业设计学院

江门市智能激光技术研究院


策划机构:

中国激光文创艺术大赛组委会

广东星之球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四、评委组织

 

评委主席:

中国激光产业社团联盟秘书长 邵火

 

评委副主席:

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张伟

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周军

 

评委组员:

上海市激光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邵兰星

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陈明新

苏州工业园区激光产业创新联盟协会秘书长 陈长军

湖北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 童吉山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 卢飞星

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总监 吕启涛

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王健超

五邑大学工业设计学院 陈永航副教授

  

五、大赛五大特点

 

1、参赛作品多、地域分布广。参赛作品来源地区广泛,重点聚焦了文化生活领域,推动激光与艺术生活融合发展,可为各类展览馆、产业园项目以及企业展馆积累了一批优质的文创产品资源。


2、线下活动多,业界交流深。作品征集期间,大赛组委会将联合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组织专人进企业邀请,现场进行“激光工艺与艺术融合创作”宣讲活动,探讨激光与艺术创新创意发展。还将邀请艺术院校的教师、专家现场辅导,为广大参赛者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3、初审程序严,强调可转化。大赛将注重“产品落地”,尤其是文化旅游产品。评选标准瞄准消费者的需求,强调实用性和产品落地,确保能将创意转化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产品。


4、重知识产权,让保护先行。大赛率先实现创意保护与赛事无缝对接。参赛作品提交成功后,针对大赛获奖作品,大赛组委会开展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套餐”,探索知识产权助推文创设计作品产业化发展的生态之路。


5、着眼市场化,形成产业链。为使创意设计真正服务市场、对接消费、形成品牌,此次大赛将重点对接优质企业和人才资源,将文创作品快速转化为商品,打通生产和销售市场,形成设计、平台、服务、生产和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政府资源、智力资源、金融资源和企业资源等要素的聚合效应,从而形成政府与市场协同驱动的文化创意基地。

 

六、报名时间


2020年8月11日-10月11日。

 

七、评选流程


1.初赛:2020年8月11日-9月11日

专家将从所有参赛者中评选出几十件作品参与展会现场展示及复赛,评选结果将择日由大赛官方媒体《激光制造商情》、激光制造网同时发布,评选结果也将以邮件形式回复初赛入围者及落选者。


2.复赛:2020年9月11日-10月11日

复赛将沿用一贯的网络投票机制,网络用户可通过微信参与投票。网络投票每人每天拥有 5 票投票权。


3.决赛:2020年10月12-10月15日

决赛评选结果是通过专家评分,现场观众投票,网络投票等综合评定出获奖者。现场投票时间为 2020年10月12-15日三天时间,票数经主办方统计后纳入决赛综合评定。


4.颁奖仪式:2020年10月15日上午10:00 开始举行。

 

八、奖项设置


奖项名称

奖项配额

文创金奖

1 名

文创银奖

2 名

文创铜奖

3 名

网络最佳人气奖

5 名

现场最佳人气奖

5 名


特别奖励:除奖金与荣誉证书外,所有作品将有机会参与大型展会现场展示以及《激光制造商情》《激光制造网》等矩阵媒体宣传。

  

九、申报须知


(一)申报主体


企业类: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激光企业以及文化创意类企业、激光研究机构均可报名参赛。


个人类:激光专业相关院校、艺术院校师生、社会艺术创作者等从事艺术创作及爱好艺术创作的团体及个人均可报名参赛。


(二)申报范围


文创类作品:运用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打标、激光打孔、激光熔覆&3D 打印、激光雕刻等六个方面先进加工技术,通过不同载体深刻表达中华文化、城市文化以及传承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等文创作品。


工业类作品:围绕文化用品、家居用品、服饰首饰、文化旅游产品、时尚消费类等实物产品及概念性设计作品。


(三)申报要求


1、参赛作品无仿冒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2、直接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或下载“LMN2020 中国激光文创艺术大赛报名表(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发送至67345442@qq.com。


3、申报照片需以艺术照形式提供(图片分辨率在 300dpi 以上)


4、参赛工艺品类别:

竹制工艺品、木质工艺品、泥塑工艺品、金属工艺品、水晶工艺品、有机玻璃工艺品、纸质工艺品、皮革工艺品、珠宝玉石工艺品、陶瓷工艺品、3D 打印工艺品等作品。

 

十、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无仿冒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2、比赛过程中如有未完成的作品或作品出现破损无法参赛视为自动弃权。

3、现场展示期间,参赛作品如有用电需求需提前报备。

4、组委会有权对参赛入围作品行使展示、摄影及出版权。

5、大赛如有其它事宜变化将及时在官网公布。

6、本次大赛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LMN 2019 中国激光文创艺术大赛组委会

咨询服务联系人:

东莞:王先生(13728352002)

联系电话:0769-22036369


大赛官网:https://www.laserfair.com/cultural/2020



来源 : 激光制造网 发布时间 : 2020-08-14

红光奖专题 | 镭泰激光:立足大湾区,为激光智造添砖加瓦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支持东莞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要战略目标。基于历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2019年3月,广东镭泰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在东莞市松山湖园区广智院应运而生。


镭泰激光是顺应时代背景而设立的高科技民族装备制造企业。公司专业从事工业激光智能装备自动化解决方案,由东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东莞市特色人才肖磊博士携多名技术及管理人才创立。

undefined 

镭泰激光创始人肖磊博士

 

目前,公司旗下拥有两个品牌:“镭泰激光”和“粤湾激光”,由两个团队独立运营,自负盈亏。“镭泰激光”(LT系列)为镭泰旗下高端及定制品牌,替代进口,专注于全自动在线激光打标追溯智能装备系列;激光精密切割智能装备系列;激光非标及自动化智能装备系列。“粤湾激光”(YW系列)为镭泰旗下经济实惠型品牌,立足湾区、面向中国,服务全球,专注于激光精密打标机系列;激光剥线机系列;激光精密清洗机系列;便携式激光加工设备系列;代售和服务国外高端激光配件及设备。


在肖磊的带领下,镭泰激光要立志做中国高科技民族装备企业,专业从事工业激光智能装备自动化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制造与技术服务。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地突破激光应用核心技术瓶颈,实现替代进口,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激光智能制造行业的创新发展。

undefined 

镭泰激光荣获2020红光奖“激光加工系统创新贡献奖”

 

2020年6月20日,备受激光业界关注的“2020年大湾区激光企业家峰会暨《红光奖》颁奖盛典”在广东东莞举行,广东镭泰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磊博士、产品总监赵建涛先生应邀出席此次盛典。镭泰激光在2020年度“红光奖”100多家优秀企业的“角逐”中脱颖而出,申报的“精密光纤激光切割机”斩获12大奖项中加工系统类的“激光加工系统创新贡献奖”。


镭泰激光参评的精密光纤激光切割机专为金属、陶瓷、蓝宝石切割加工研发,具有切割外形、打孔、划线等功能;应用于3C、汽车、LED、精密五金等行业。采用光纤激光器对金属、陶瓷、蓝宝石材质的零件进行切割,有价格低、切割质量好、速度快,无刀具磨损等优势。产品的创新之处在于:集光、机、电、软技术团队,结合市场需求,研发出的一款节能环保、高速高精,免维护的激光切割机。

undefined 

镭泰激光精密光纤激光切割机荣获2020“红光奖”

 

“红光奖”自2018年启动以来广受业界认可,现已成为展示中国激光行业最新技术比拼和引领行业方向发展的一项标志性赛事。作为本年度“红光奖”获得者,镭泰激光展现了在激光精密加工系统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并得到了中国激光行业专家和同行的一致认可。


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镭泰激光创始人肖磊博士荣获“第九批东莞市创业领军人才奖”并成为东莞市青年人才起航计划导师。2019年,镭泰激光成为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激光应用理事单位。2020年年初,镭泰激光加入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2020年,入选广东省首批科技型中小型企业。


未来,镭泰激光将秉承“树镭泰品牌,创百年企业”的企业愿景,努力把“镭泰激光”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先进的工业激光智能装备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实现产业报国和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


来源 : 激光制造网 发布时间 : 2020-08-13

【会员动态】瑞松科技联合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系列智能装备及技术解决方案

2020年8月6日,第五届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暨广州国际机器人、智能装备及制造技术展览会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广交会展馆)隆重开幕。

在本次展会上,瑞松科技联合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了一系列机器人智能焊接、数字化工厂、智能视觉、精密装配等智能装备及技术解决方案,成为本次展会中一道道抢眼的风景线。

此次亮相展会的产品主要有:机器人搅拌摩擦焊智能装备、3D视觉磨抛系统、高速滚边系统等。





机器人搅拌摩擦焊智能装备




该装备突破焊缝自动识别及跟踪、焊接过程稳定性控制等关键技术,可实现安全可靠、轻量化、绿色制造、高效精益生产,可涵盖全系列铝合金、铝锂合金,镁合金、异种铝合金、异种镁合金材料的焊接。目前针对汽车、列车、船舶、散热器、飞机、火箭等行业应用开发建立大量相关焊接工艺数据库。


微信图片_20200810095754.jpg

图为现场展示的机器人搅拌摩擦焊智能装备




3D视觉打磨系统




该系统利用3D视觉技术拍照自动建模,只需简单地在操作界面上标注需要打磨区域,即可快速高效在复杂的工件表面上实现全自动打磨。系统自动运算生成精准的抛光轨迹,再利用六轴力值传感器进行精准力控,保证加工品质稳定。该技术将帮助客户快速提升生产效率,实现流动生产,保证品质稳定,提高市场竞争力。


微信图片_20200810095800.jpg

图为现场展示的3D视觉打磨系统




来源 : 瑞松科技 发布时间 : 2020-08-10

红光奖专题 | 光威激光:创新内雕新工艺,开辟应用新场景

东莞市光威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国内唯一一家只专注激光内雕工艺集设备研发,工艺专研探索、材料合作研发等一条龙服务的国家高新企业。

光威激光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瞄准激光内雕工业应用,研发及生产国际领先的通用智能激光内雕平台,努力成为行业标准缔造者。公司先后与劲胜股份、星锐科技、雷士照明、华裕灯饰、万德集团、惠妮集团等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2013年,公司成为创维集团指定的特殊工艺代加工生产服务商。随后,公司深耕细作,其特殊工艺加工服务相继扩展到飞利浦、三星、华为等公司。

光威激光本着“革故鼎新,服务全球”的发展理念,公司砥砺前行,在国内外开发了多个代理商、经销商,公司产品走出国门,销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曾创下超大幅面2.5*3.3米的超大幅面雕刻机一次销售16台的国内国外记录,产品远销欧美多个国家。

今年,光威激光凭借“多层动态彩色组合三维激光内雕”产品荣获了2020“红光奖”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激光工艺突破创新贡献奖。


图片1.png

多层动态彩色组合三维激光内雕主要适用于大型户外室内艺术展示景观工程、家庭装修装饰工程、贵重经典艺术品内雕工艺展示、工业电器面板标识等。该产品2019年高新技术交流会吸引众多观察顿足拍照留念,并被中国新闻网、中国自动化网、香港商报等媒体报道

图片2.png

多层动态彩色组合三维激光内雕创新了内雕工艺,实现了多场景展示,丰富了内雕艺术效果。该产品开创国内先例,创新内雕行业新工艺,集设计组图、内雕多技能有机结合,为内雕市场开辟了新应用场景。

光威激光成立至今,公司已获得几十项专利,在业内更负盛名。2019年,单内雕软著专利三项,分别是:三维激光内雕控制系统,激光雕刻控制系统,激光内雕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发明专利申报一项;实用新型专利获批两项

依托技术创新,光威激光科技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成功夺得英国多个总包项目,顺利纵深到全价值链集成服务商行列;中标奔驰汽车公司的车用玻璃雕刻总包项目,国内领先挺进全球最高端欧洲激光内雕市场;圆满完成加拿大国家礼品总包项目,充分凸显了光威激光科技的社会责任感。20198月,光威激光科技产品走进联合国总部,纽约联合部总部所有玻璃内雕产品全部由光威激光制作并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广泛赞誉。

71476877.jpg

光威激光专注于激光内雕工业应用,荣膺行业大奖2020年度激光行业工艺突破创新贡献奖”这项殊荣,能够经过行业专家评委的严谨选拔,最终入围“红光奖”,对光威人来说,显得弥足珍贵。光威激光将继续坚守“光电传输工艺世界,内雕制造服务全球”的使命,全面奏响打造“世界品牌”的序曲乘着东风,光威激光科技全球品牌建设的宏伟蓝图也正在加速推进!


发布时间 : 2020-08-07

红光奖专题| 光库科技:“小器件”成就“大角色”

“红光奖”的前身是“中国激光行业贡献奖”,自2018年启动以来广受业界认可,现已成为展示中国激光行业最新技术比拼和引领行业方向发展的一项标志性赛事。


2020年6月20日晚,激光行业至高荣誉“红光奖”在东莞隆重揭晓。经过层层选拔和激烈角逐,光库科技从百余家优秀企业中脱颖而出,实力斩获激光行业“影响力企业奖”。


图片1.png

 

光库科技人有一个朴素的企业信念:只要大家都踏踏实实地把每一项工作做好,企业取得巨大成就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正是基于这个朴素的信念,光库科技用了20年的时间,从一个几十人的小企业做到上市公司,成为中国激光行业中的佼佼者。

2017年3月,光库科技在A股低调上市。这本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发展节点,但在光库科技看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一站俱全 激光器厂商核心供应商
 
光库科技专注光无源器件领域二十年,高水平的生产工艺深得客户信赖,包括高功率隔离器、环形器、波分复用器、合束器、高功率光缆、高功率光纤光栅等在内的、丰富的高功率产品品类和灵活的参数定制能够满足客户多种需求,现已成为世界知名激光器厂商的核心供应商和合作首选。
 图片2.png

二十年来,光库科技一直专注光器件领域。在不断创新之下,光库科技已经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其光纤器件以优异的性能和可靠性在光纤激光、光纤通讯、航空航天、数据中心、3D传感、5G、无人驾驶、环境监测、地质勘探、医疗设备、科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产品销往欧、美、日等30个国家和地区。它自主研发的6kW合束器、1.5kW光纤光栅、500W隔离器、6kW激光输出装置等多款产品,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光库科技建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广东省光电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平台,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国防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并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合作。
 





颠覆产能 千瓦级光纤光栅批量交付
 
近年来,光库科技不断加速产品研发、提升产能产效,基于其独创技术ClearCut所开发的千瓦级光纤光栅产品,其低温升率和长期可靠性等出色表现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而该系列产品批量交付的实现也宣告着光库科技又一重要产线进入规模部署时代。

光库科技以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定制化水平高等突出优势,赢得了全球客户的信赖。目前,光库科技的主要客户已经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全球最大的激光器公司Coherent、三菱、富士通、菲尼萨、思科、SPI、Lumentum等。

图片3.png
 
此次荣获红光奖“激光行业影响力企业”殊荣,实际上是光库科技高功率器件及保偏器件以优异的可靠性广受行业认可,高水平的产品定制和生产工艺深得客户信赖,这也更加坚定了光库科技不断推动激光行业蓬勃发展的决心。
  





上天入海 高可靠性器件助力“国之重器”
  
作为高功率和保偏技术专家,光库科技能够研发并生产可以应对极端环境的高可靠性器件。其产品具有“航天级品质”,先后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的成功登月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公司还承接了海底光网络的无源器件定制项目,成为全国仅有的海底光网络无源器件供货商。
 图片4.png
光库科技坚信“小器件”成就“大角色”,始终专注做器件,近年来通过一次次技术革新和战略部署创造行业奇迹,以高精尖的科技能力,卓越的产品品质,追求完美的匠心,不断帮助中国的光纤激光企业刷新功率水平,实力铸就行业影响力。

光库科技凭借其独有的专注、匠心、实干、真诚,无惧艰险,奋勇拼搏,已经成为全球无源器件的核心供应商。光库科技坚信,未来可以更加笃实坚定地做好精品,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崛起持续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 : 激光制造网 发布时间 : 2020-08-04

【会员动态】大族粤铭第四代汽车安全气囊激光切割设备亮相

奖牌、玩偶、佛珠、木制模型、耐克鞋,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品,背后与同一技术息息相关——激光加工工艺。目前,激光加工工艺不断升级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已成为工业制造领域的主角。

7月28日上午,大族粤铭激光集团(下称“粤铭”)第四代汽车安全气囊激光切割系统全球发布会在松山湖凯悦酒店举行。

粤铭集团副总经理王军对此次新发布的汽车安全气囊激光切割机、HCM3015C-DF-A汽车安全气囊双头异步激光切割机、FCA2400-T-A 汽车安全气囊振镜式激光切割机所组成的系列产品进行了亮点讲解。

安全气囊激光切割机整机传动采用CNC全自动润滑系统,可连续24小时不间断切割,同时还使用了进口伺服电机精准送料系统和半飞行光路系统,可在确保送料速度平稳精准的同时保证整个切割幅面的整个光斑效果一致性。

双头异步切割机搭配了高精准行进裁剪系统,可提高15%-50%的工作效率,具有智能监控功能和主动维护功能,能够支持设备主要参数实时监控,同时精确控制并定义零件运行寿命。

振镜式切割机可自动放卷纠偏,配置了自动排版系统,使得加工更加省料,另外,振镜式切割机使用数字化控制系统,可根据需求任意编辑加工图形。

大族粤铭激光切割机生产车间


粤铭集团董事、总经理卓劲松表示,粤铭今天所发布的汽车安全气囊激光切割产品,涵盖了不同幅面和不同切割方式的解决方案,在整体方案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大族粤铭激光集团在激光设备设计、制造上持续了20年的技术和工艺沉淀。

卓劲松称,2020年是粤铭的弱冠之年,也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为应对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粤铭在未来三年里,将进行全生产环节的制造能力布局,重点投资建设自己的钣金工厂、机加工厂、喷涂厂和热处理工厂的同时,保持“中外联合研发”的长期战略。

大族粤铭企业外景图


对于大族粤铭发布的新品,常州昌瑞汽车部品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俊杰表示,该系列产品标志着粤铭打破了国外同类厂家多年来的技术垄断,使国内汽车安全气囊激光切割设备的制造技术基本接近国外同类激光设备同品质、同性能的技术水平, 为国内汽车安全气囊生产厂家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昌瑞汽车从2003年开始与粤铭合作,当时中国的国产装备制造业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但许俊杰看中了粤铭产品的可靠性和高品质:“这么多年,我看着粤铭的汽车安全气囊激光切割系统一代一代研发出来,到如今的第四代。”昌瑞汽车在经过对第四代新品设备和元器件进行了分层次、多单元的验证后,率先向粤铭下了首批订单。

与来自汽车制造行业的许俊杰的观点一致,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研究员王又良认为,粤铭自主研发并推出的国产第四代汽车安全气囊激光切割系统,有效填补了国内汽车安全气囊高端激光切割设备的行业空白,是中国激光设备制造领域的首创,可视为国产品牌的重要突破。

“国外厂商利用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制定并主导着汽车安全气囊的关键工艺和行业标准,一直维持着非常高的设备售价格。”中国标准化汽车分会秘书长刘彦戎提到,由于国外厂商垄断市场,中国境内相关激光设备采购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影响了中国汽车安全气囊制造业行业竞争力。

在表达了对粤铭系列新品研发成功的欣喜之后,刘彦戎提醒道,希望粤铭能及时对汽车安全气囊激光加工工艺的标准化进行及时提炼和总结,与中国标准化汽车分会共同制定国内汽车安全气囊激光切割加工的工艺标准,共同守护中国汽车制造领域国产激光装备的技术优势。

来源 : 幸福松山湖 发布时间 : 2020-07-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