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从控制器转型工业机器人 「卡诺普」聚焦焊接机器人垂直领域


“在新基建的东风下,我们2020的销售量预计比去年翻一倍。”成都卡诺普自动化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诺普」)营销中心总经理周大胜在接受36氪四川的采访时表示。

图源:卡诺普

作为国内最早把国产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应用于实践的公司之一,在新基建的东风吹进智能制造领域之时,「卡诺普」也获得了资本的认可,在3月初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原因在于我们正处于快速上升期,2019年我们销量突破1500台,也是业内首家机器人本体市场化后首年销量破千台的生产厂家。”周大胜称。

「卡诺普」成立于2012年,起初生产机器人控制器,2019年推出机器人整机产品。其机器人产品以服务焊接、冲压、搬运等工业细分领域的一般工业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客户为主。

工业机器人近年来在生产制造领域已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如汽车制造领域、物流领域已有大量的工业机器人。随着工业机器人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逐渐开始替代一些规则清晰的重复性劳动岗位,如弧焊、喷涂、搬运与上下料以及加工等方面。“我们的工业机器人主要聚焦于弧焊领域。”周大胜向36氪四川说道。

机器人有六大核心部件,分别是控制器、驱动器、传感器三大电子部件,以及RV减速机、伺服电机、谐波减速机三大机械部件。其中,控制器被称为机器人的“大脑”,也是决定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件。而「卡诺普」所生产的弧焊控制器,在2018年就已占据市场份额 95%。

得益于控制器的领先优势,「卡诺普」开始拓展产品线,开发了驱动器、传感器等部件,推出机器人本体。2019年,「卡诺普」推出机器人整机产品,主要包含焊接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搬运工业机器人等。

其中,焊接工业机器人是「卡诺普」的优势产品。“我们推出了3款焊接工业机器人,具有工作空间大、运行速度快、重复定位精度高等优势。”周大胜向36氪四川说道,“目前工业机器人细分行业较多,而我们希望聚焦焊接机器人垂直领域,做好焊接机器人的研发、生产。”

在周大胜看来,「卡诺普」的主要优势在于公司技术的不断精进。比如对于机器人的标定,目前,国外常规的做法是采用专门的标定设备,投入需要上百万元。而「卡诺普」发明了一种简易标定方法,通过在软件算法上的大胆创新,只用软件就能使机器人恢复精度。“就2019年来说,我们的研发费用占据了三费的55%以上,这有力保证了我们的技术优势。”

最近,“新基建”提出了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相关网络与设施的建设,将有利于未来智能制造的应用场景拓张。据周大胜介绍,「卡诺普」也将利用本轮融资进一步研发技术和拓展行业。“我们以一般工业为切入点,以行业为抓手,逐步进军头部产业。”

在产品销售模式上,「卡诺普」主要与各区域集成商合作。除了提供标准化,还会针对终端客户个性化需求开发特殊应用,比如焊接激光跟踪、3D视觉上下料等。公司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五大营销中心,与50多家集成商达成合作。

同赛道中,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最早的业务是以电梯的电气控制以及工业自动化方面为主,后来相继地拓展了运动控制、物联网与工业机器人,其主要产品为多关节工业机器手与SCARA机器人;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Apollo机器人,已完成近亿元C轮融资。

团队规模上,创始人李良军2001年至2010年任职于成都广泰实业,历任研发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技术部长和技术总监,主导了机器人、数控系统、步进驱动器、交流伺服驱动器等多个项目;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朱路生同样曾任职于成都广泰实业,期间主要负责数控系统的开发。


来源 : 36氪四川 作者: 张孜 发布时间 : 2020-04-16

赢合科技:一季度业绩预增逾112.12% 持续斩获锂电自动化大单

赢合科技发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0亿元-1.7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12.12-140.41%。

公司表示,受益于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一体化和集成化创新,公司产品性能和品质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市场拓展能力大幅增强,订单规模和客户结构持续优化,锂电设备业务表现较好。此外,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助力抗疫防控工作,推出口罩机自动化生产线以及口罩代工业务,形成业务增量。

新签锂电订单丰硕

据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2020年一季度新签锂电订单超过10亿元。同时,公开资料显示,4月初公司签订了来自宁德时代、桑顿新能源、湖南时代联合的总计近12亿元锂电自动化设备供货合同,该订单囊括了锂电池生产线前、中、后段众多关键设备。

其中,宁德时代的订单,包括涂布机、辊压分切一体机、激光模切机和包膜入壳机等设备在内的生产线合同。桑顿新能源的订单,包括铝壳锂电池全自动生产线和软包锂电池全自动生产线,涉及涂布机、辊压分切机、卷绕机、自动组装线、切叠一体机等设备生产线,可满足5GWh产能要求。湖南时代联合的订单,包括涂布机、辊压机、分条机、卷绕机、自动装配线等设备。

市场人士表示,上海电气入主后,公司积极借力国资资源,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依托先进技术优势,克服了疫情不利影响,在锂电池设备领域稳步迈上新台阶。未来,公司或将进一步强化与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所属产业的协同与合作,以锂电池装备制造为支撑,以自动化产业板块为平台,共同打造锂电池全线整体解决方案。

此外,疫情背景下,公司春节期间紧急开发生产医疗平面医用口罩全自动一体机,目前已进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第二批),向中国石化易派客、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交付口罩生产设备。

混改添翼发力自动化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公司引入国内装备领域的大型国企上海电气战略入股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保留快速响应市场、激励机制到位等民企机制优势的基础上,有望获得国有股东行业资源、金融资源、政府关系的加持。

市场人士表示,随着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赢合科技有望承接更多上海电气旗下自动化业务,成为其自动化板块的重要上市公司平台。此外,公司与上海电气参股公司,全球叠片设备领导厂商德国Manz签订合作协议,在业务开拓、产品线优化及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并提供相互支持,有望进一步增强公司在锂电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兴业证券(6.220,0.12,1.97%)分析师表示,全球汽车电动化大潮不可逆转,未来3到4年锂电设备行业将迎来新的一轮黄金成长期。公司作为进入国际一流锂电企业供应链的领先设备企业,有望充分分享行业成长红利。


来源 : 和讯 发布时间 : 2020-04-15

华工科技加速复工复产 光通信模块日产能超7万支

  2月中下旬,包括华工正源在内的华工科技(000988)旗下各子公司陆续拿到政府批文,开始加速复工复产,追赶“失去”的一季度。

  4月13日,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作为全球光模块产品的核心供应商,华工正源为保证产能快速提升,复工后招聘了一批新员工,一方面通过线上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另一方面通过精益生产进行深度现场改善和工艺改善,生产效率和品质进一步提高。目前,光通信模块日产能超7万支,超过去年最高水平。

  全力保障产业链延续性

  据介绍,疫情爆发前,华工科技从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储备了合理安全库存,同时基于与核心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关键部件优先保障了华工科技供应。

  “从目前来看,公司这些年不断完善的供应链连续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客户产品的交付”,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介绍说。

  启动复工以来,截至4月6日,华工科技先后向印度、俄罗斯、泰国、韩国、墨西哥等海外项目及国内华为、中兴、格力、武船、三一等客户提供了产品与服务,目前公司员工返岗率超95%,产能已恢复。

  “疫情只是暂时放慢了我们前进的步伐,但绝不会打乱我们的部署、影响我们的发展目标”,马新强表示,在精准防疫的前提下,夺回失去的时间,全力满足客户特别是大客户需求。

  疫情以来,华工科技随时与国际客户保持良好沟通,并灵活调度省外子公司及员工力量排产,打通市场-产品线-供应链,极大保障客户需求。3月中旬以来,在湖北省经信厅协调下,华工科技省内百余家相关配套企业有序复工,人员返岗出行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物流渠道逐步畅通。

  值得一提的是,2月底,华工科技另一家核心子公司华工激光获批复工,虽较之其他子公司,复工复产时间晚了些,但疫情期间,华工科技全面调动位于深圳、江苏等地的省外二级子公司实现产能转移,较大程度缓解了产能不足、物料输入及产品输出困难的压力,稳定了客户信心。

  抢抓“新基建”际遇

  马新强表示,智能制造相比传统生产线,在生产等量产品的情况下,所需人力大大减少,能有效缓解疫情期间人员短缺的问题。

  他介绍,从华工科技目前实施的自动化产线、智能化产线来看,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满足客户供货所需。从华工科技正在实施的武船“智能工厂”项目来看,项目完成实施后板材入库、出库效率可提升50%,计划排产效率提升10%,总体板单元生产能力提升30%,同时,人工成本减少35%。


来源 : 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 : 2020-04-15

点赞!邦德激光切割设备再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视频)

4月4日,央视《新闻联播》对烈士(刘谦初)家乡山东平度进行采访报道。报道中指出:平度市正全力推进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绿色铸造。邦德激光T-series激光管切设备作为推动平度市标杆企业青岛万汇遮阳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汇)发展的源动力,在此次报道中惊艳亮相。

万汇主营业务为户外家居和户外伞具,于2018年先后采购邦德激光P-series和T-series激光切割设备,用于切割铝材、基础件等,邦德激光先进的切割设备,持续稳定的输出,为万汇市场版图的拓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此前,邦德激光已多次亮相央视《朝闻天下》频道,赢得政府、行业和市场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邦德激光:雄厚的研发实力

邦德激光十几年激光装备制造领域的积累,始终明晰“产品”是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邦德国内设有济南、上海两大研发中心,专注于先进机械、电气、软硬件系统的开发;海外设有法兰克福、芝加哥和印度班加罗尔三大Technical Center(技术中心),国际一流水平研发人员从事前沿科技的研究,当地研发技术强力支持,全球顶尖技术标准,研发产品均以欧洲QC体系进行严格质量检验。

服务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邦德凭借雄厚研发实力、丰富市场经验、极致的服务标准,立足总部,辐射全球,打造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激光行业服务生态圈,产品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赋能钣金、机械、汽车等200+行业发展,赢得海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

“极致感动客户”是邦德团队的服务标准。邦德激光根植市场需求,从售前到售后,打造24h服务生态体系,为客户的良性发展提供软服务保障:

售前,邦德激光高级工程师可为用户1对1定制产品解决方案,为客户寻求最匹配产品型号。售后方面,邦德已在全球建立15个海外机构,服务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设立50多个售后网点,以点带面,100%覆盖中国各大地区,可同时响应数千客户需求。

与民族工业复兴同频共振,同向聚和

工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钣金切割作为工业制造业的基础链,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制造业综合能力的主要方面。

未来已来,邦德激光势与民族工业复兴同频共振,同向聚和。Bodor作为中国的民族激光品牌,始终以打造“全球激光行业第一品牌”,让“邦德激光”成为“中国智造”的新名片为目标。紧跟中国制造强国的建设规划,不断升级优化激光产业结构,不断提高产品创新力、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为激光行业发展和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以邦德激光的“匠心”、“匠品”,赋能中华民族工业复兴,真正让激光行业挺起民族工业的脊梁!

来源 : 邦德激光 发布时间 : 2020-04-13

大师仙去!中国激光科学带头人李再光教授逝世

2020年4月10日下午15:46分,中国激光科学带头人李再光教授于仙逝,享年91岁。

李再光教授,湖南浏阳人,是我国激光技术专家,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建者。李再光生于1928年1月19日,195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工程系,1963年至1966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工业大学学习。历任华中工学院副教授、教授、电机系及光学工程系主任、激光研究所所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通讯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防科工委光电专业组成员、国家“六五”、“七五” 、“八五” 、科技攻关激光技术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国家重点激光技术实验室主任、国防重点高能束流加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李再光长期致力于电子工程方面的研究,1959年研制出小型感应电子加速器,1968年创办硅元件厂,1970年完成一项军工紧急任务,1979年研制出1681脉冲硅整流系统,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 “中国环流器一号” 热核聚变实验装置解决了一项难题。他主持研制出2kW、5hkW和10k针板放电横流二氧化碳激光器,因而获准建立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研制成功1000万电子伏特感应加速器、中国环流器一号中的16万千伏安硅整流设备及5千瓦二氧化碳激光器。主编《气体激光及应用》。李再光教授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他领导的激光研究所获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李再光教授是国内激光研究的著名专家,多次参加国家激光技术项目的研究、评估,并担任组长。他从事激光研究数十载,硕果累累。在上世纪80年代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1980年春节,激光器出光1.2kW。1981年12月,2kW激光器研制成功,并通过鉴定。5kW激光器于1984年3月研制成功,并通过鉴定。由于5k激光器得到评审专家组的好评,国家计委于1986年批准建立国家重点激光技术实验室。他们继续加油干,将两台5kW激光器串联而成的10kW激光器,1988年1月研制成功,并通过鉴定。

李再光共招收博士研究生26名,硕士研究生41名。研究生发表的论文,从1985-2000年,被SCI收取的有75篇,其中30篇是李再光指导的14名博士研究生发表的,被EI收录的有96篇,其中54篇是李再光指导的研究生发表的。

回顾自己经历的人生,李再光总结为:“日军攻占长沙城,少小失学逾三春。长成之后多勤奋,为了中华快振兴。入五所中外名校,学三科基础课程。学习理论为实践,学用结合长才能。胆大承担硬任务,团结攻关事悉成。全盘模仿非所愿,自主创新贯始终。科技自有非常道,坚持求索乐畅行。”


发布时间 : 2020-04-11

网上签约10个项目!山东省激光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联光行动签约活动举行

4月9日,山东省激光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联光行动签约活动举行。

活动中,山东省激光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与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湖北省激光行业协会进行签约,分别签署共建联合对德激光合作平台项目、共建联合对俄激光合作平台项目、激光产业链网络平台项目、碟片激光器项目等10个项目,活动全程通过网络视频连线的方式完成。

据了解,“联光行动”是由山东省激光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与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湖北省激光行业协会共同发起,旨在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谋发展。行动将重点围绕产能共享、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层面开展联合合作,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激光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合作的新思路,将对推动中国激光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据悉,2019年9月,山东省激光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以高新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心为建设主体成功申报。2020年,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心将依托专业化的载体建设,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集中力量吸引更多激光领域企业入驻,打造“济南激光谷”品牌。此外,为推动激光产业向高端发展,园区依托山东省激光所,同时推动激光企业牵头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向激光清洗、激光熔覆及激光探测等激光新用途发展。


来源 : 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 : 2020-04-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