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盘点国外主要激光雷达厂商及其产品

激光雷达(LiDAR)是无人驾驶汽车中最强大的传感器之一。它可以区分真实移动中的行人和人物海报、在三维立体的空间中建模、检测静态物体、精确测距。本次主要是针对国外主要激光雷达厂商及其产品进行了整理。

 

一、激光雷达的分类

激光雷达是通过发射激光束来探测目标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雷达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方向性好等优点,在军事领域以及民用的地理测绘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由于激光雷达可以形成精度高达厘米级的3D环境地图,因此在ADAS及无人驾驶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激光雷达按有无机械旋转部件分类,包括机械激光雷达和固态激光雷达。机械激光雷达带有控制激光发射角度的旋转部件,而固态激光雷达则依靠电子部件来控制激光发射角度,无需机械旋转部件。

 

机械激光雷达由光电二极管、MEMS反射镜、激光发射接受装置等组成,其中机械旋转部件是指图中可360°控制激光发射角度的MEMS发射镜。

 

固态激光雷达与机械雷达不同,它通过光学相控阵列(OpticalPhasedArray)、光子集成电路(PhotonicIC)以及远场辐射方向图(FarFieldRadiationPattern)等电子部件代替机械旋转部件实现发射激光角度的调整。

 

由于内部结构有所差别,两种激光雷达的体积大小也不尽相同。机械激光雷达体积较大、价格昂贵、测量精度相对较高,一般置于汽车外部。固态激光雷达尺寸较小、性价比较高、测量精度相对低一些,但可隐藏于汽车车体内,不会破坏外形美观。

 

根据线束数量的多少,激光雷达又可分为单线束激光雷达与多线束激光雷达。顾名思义,单线束激光雷达扫描一次只产生一条扫描线,其所获得的数据为2D数据,因此无法区别有关目标物体的3D信息。不过,由于单线束激光雷达具有测量速度快、数据处理量少等特点,多被应用于安全防护、地形测绘等领域。

 

多线束激光雷达扫描一次可产生多条扫描线,目前市场上多线束产品包括4线束、8线束、16线束、32线束、64线束等,其细分可分为2.5D激光雷达及3D激光雷达。2.5D激光雷达与3D激光雷达最大的区别在于激光雷达垂直视野的范围,前者垂直视野范围一般不超过10°,而后者可达到30°甚至40°以上,这也就导致两者对于激光雷达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要求有所不同。

 

二、2024年全球LiDAR市场有望突破百亿美元

2024年全球LiDAR市场有望突破百亿美元,激光雷达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L4及以上高等级自动驾驶、ADAS系统、智慧城市(车路协同)、专业服务机器人及测绘等领域,未来受益于Robotaxi/Robotruck车队规模扩张、固态激光雷达在ADAS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智慧交通建设等领域需求的推动,整体市场预计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根据沙利文预测到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135.4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增速为64.65%。细分市场方面,在Robotaxi/Robotruck领域,随着其商业化的开启,拥有高精度测绘能力的激光雷达有望迎来快速上量期,沙利文预计在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增速为80.89%。对于L4级别以上的无人驾驶系统,激光雷达被认为是必须的传感器之一。目前各大自动驾驶的企业都将激光雷达作为其传感器解决方案的重点,目前在Robotaxi/Robotruck领域,主要应用的是可进行360°扫描的解携时激光雷达,其安装于自动驾驶车辆的顶部,技术壁垒较高。

 

 

三、国外激光雷达主要厂商及其产品

 

对目前的国外激光雷达巨头企业及其产品做了梳理,包括Velodyne、Quanergy、Innoviz、SICK等主要的市场头部知名企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具体内容。(相关内容数据来自企业官网等)

 

 

Velodyne

1、AlphaPrime

AlphaPrime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视场,范围和图像清晰度的组合。借助AlphaPrime ,VelodyneLidar可为自主移动性提供最佳的远程传感器。AlphaPrime由于图像清晰度高可以可靠而精确地检测道路物体。

拥有最佳水平(360°)和垂直(40°)远程传感器,地平面命中率>90m(典型值),具有全帧速率下的高分辨率(0.2°x0.1°)和点密度,以及业界领先的专有传感器到传感器干扰缓解。

 

2、UltraPuck

UltraPuck生成的高密度、远距离图像使其成为机器人、地图绘制和驾驶员辅助的首选,外形紧凑的UltraPuck能够应用于200m范围。

UltraPuck具有同类产品中最高的垂直分辨率(0.33°),一流的精度和校准强度,一流的功率效率和温度范围,此外还能触发排除和干扰缓解功能,减少误报的高级功能。

 

3、M1600

VelarrayM1600专为人行道,商业和工业环境中的自主应用而设计,可提供出色的近场感知能力,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安全导航。

感知数据范围为0.1到30米,宽视角为32度,支持拥挤区域的平稳操作是人行道,商业和工业环境的理想选择。紧凑、可嵌入的外形,实现内部/外部无缝集成, 采用Velodyne突破性的微激光阵列(MLA)架构构建而成,可进行可靠,可靠的批量生产设计。

 

4、Velabit

Velodyne最小的传感器Velabit为3D激光雷达感知带来了新水平的多功能性和可负担性。这款紧凑型中距离激光雷达传感器可针对特殊使用情况进行高度配置,并且可以嵌入车辆,机器人,无人机和基础设施内的任何位置。

尺寸为2.4英寸x2.4英寸x1.38英寸的集成处理功能,可轻松嵌入各种解决方案中,射程可达100米,同时具有出色的视野(FoV),达到60度水平FoVx10度垂直FoV。

 

5、VelaDome

VelaDome专为高分辨率近距离感测而设计,其小巧的外形非常适合各种安装和样式选择。VelaDome具有业界领先的180°x180°FoV,能够检测到近于0.1m的物体,是具有近场检测和高密度图像的革命性传感器,可满足包括盲点在内的各种汽车应用监控。

 

Quanergy

1、M8

M8LiDAR传感器系列具有宽视野,长测量范围,高精度和高分辨率,可可靠地解决最具挑战性的现实应用。此外,M8 LiDAR传感器基于由智能感知软件QORTEX支持的实时场景分析触发动作。

点密度为3D点云,每秒高达130万个点,返回3次。最大射程范围达200m,视场(FOV)水平:360º,垂直:20º(+3º/-17º),角分辨率为0.03-0.13º(取决于帧频)。

 

2、M12

M12 DLiDAR传感器经过专门设计,提供对货物集装箱装载区域的更精确检测来提高准确性,效率和生产率。

M1具有业界领先的0.033°角分辨率和360度覆盖范围,与现有的工业传感器相比,其分辨率高达7.5倍,可实现同类最佳的测量。以80%的反射率检测高达200m的物体,非常适合复杂的户外应用,例如在船上和船上装卸集装箱。点云每秒最多可增加75%的数据,提供更密集的点云数据集,可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或对象。

 

2、S3-2

Quanergy的S系列是业界唯一的100%CMOS固态LiDAR产品组合。通过利用行业首创的光相控阵(OPA)技术和价格合理且可扩展的CMOS硅工艺,S3提供了独特的电子束转向,而无需任何移动部件,从而提供了抗振动性,超过100,000小时的MTBF和所需的低成本适用于安全,工业自动化和运输等行业。

 

Ibeo

1、ibeoNEXT

Ibeo开发了一个全新的,全行业的4D传感器系统。特别是,ibeoNEXT的模块化设计在激光雷达市场上是独一无二的。根据应用,可以选择11.2度或60度光学元件。通过使用多个传感器并将数据融合在ECU上运行的软件包中,可以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360度检测。ibeoNEXT通用固态LiDAR可用于从交通拥堵助手到自动驾驶的汽车应用。

ibeoNEXT是固态LiDAR传感器,它根本没有移动部件,而是使用纯半导体解决方案。缺少机械部件使固态传感器更坚固,因此在更长的时间内可靠。由于其紧凑的设计和较轻的重量,它还可以轻松集成到多种车辆平台和任何设计中。传感器生成一个3D点云和一个强度图像,该强度图像类似于黑白相机拍摄的照片–这是第四维。ibeoNEXT固态LiDAR的固态技术也以其260米的宽范围和0.05度的高空间分辨率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ibeoLUX

LiDARibeoLUX检测周围的区域以及其视场中存在的任何物体。通过传感器内部反射镜的连续旋转以及激光束的结合,可以生成传感器范围内环境的完整图像。ibeoLUX的扫描数据包括距离,角度和回波脉冲宽度。传感器的另一个特点是时间和移动镜的同步,传感器的时间与外部参考时间同步,而反射镜的旋转频率通过周期性的外部信号进行调整。

该传感器在汽车领域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领域,该传感器同样适合用作自适应巡航控制的助手和行人保护装置。无论速度,天气条件和交通强度如何,其精确的测量结果都可以实现广泛的应用。

 

Innoviz

1、InnovizOne

InnovizOne能够抵抗日光和天气条件,并能够在250米的距离内提供丰富的3D点云。结合Innoviz的感知软件,该传感器可实现无与伦比的角分辨率,从而实现出色的物体检测,分类和跟踪。

InnovizOne和感知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均符合汽车行业的最高标准,Innoviz已获得必要的认证。Innoviz已通过ISO9001:2015认证,并从早期开始就在其组件(ASIC,检测器和MEMS)以及LiDAR硬件和软件系统中实施ISO26262(功能安全性)。该公司还选择了整个供应链中的制造商来满足IATF16949,并遵循ASPICE标准进行软件开发。

 

2、InnovizTwo

Innoviz宣布了新一代的LiDAR传感器InnovizTwo,它解决了该行业的重大瓶颈。为了更安全,更平稳地采用自动化技术,行业需要在发布时引入L2+功能以及支持L3和L4的硬件。由于其降低的成本和增强的性能,InnovizTwo将允许更多的汽车制造商提供安全的L2+,同时以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为全面的L3自动化铺平道路。

借助InnovizTwo,汽车制造商Tier-1s和Innoviz将能够通过其客户群收集数据。随着新功能的继续验证,随后将进行统计验证。这种动态最终将导致汽车的软件无需任何硬件更改即可升级到完整的L3。

 

Sick

1、UC30-21416A

UC30-21416A具有可调操作模式,切换点(DtO)/切换窗口/背景(ObSB),数字量输出的示教,数字量输出的设置水平,可逆数字量输出,延迟数字量输出上的设置,多达50个传感器的同步。

UC30的电源电压范围为9V至30V,能耗仅为1.2瓦,重量为180g,尺寸为62.2*62.2*32.7mm。其解析度不小于0.18mm,具有温度补偿功能,开关频率为4Hz,响应时间为180ms。

 

2、Dx35/DT35

Dx35支持模拟量输出和可逆模拟量输出的自学习,其重量为65g,尺寸为32*58.67*42.7mm,防护等级为3级。此激光传感器的解析度达0.1mm,测量准确度的典型值为±10mm。

 

Hukoyu

1、PGL-050W3

PGL-050W3正反射50m,有两种操作模式,距离数据输出和距离设置输出。精度±3mm,重复精度±0.7mm。它具有移动平均滤波器,尖峰抑制滤波器和误差抑制滤波器。

PGL-050W3提供各种接口,例如RS232C,RS422,RS485和SSI。主要应用于炼铁、高架起重机的关闭警告、定位铁路车辆的位置与控制

桥梁和基础设施的应变监控。

 

2、UGM-50LAP

最高检测距离为120米,金属外壳可保护内部系统。防护结构为IP67,耐冲击性50G(单),耐振动性5G。20msec(普通模式3000rpm)/约0.32°(360°/1125),40msec(低速模式1500rpm)/约0.16°(360°/2250),80msec(高分辨率模式750rpm)/约0.08°(360°/4500),主要应用于汽车障碍物检测、金属探测。

来源 : 电子发烧友 发布时间 : 2021-01-07

深圳市长奖获得者李屹,用一束光展示“中国亮度”

1月6日获得2020年度市长奖的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屹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阵营中的一名“后浪”代表。他带领团队在全球率先发明了“激光+荧光”(ALPD)新型激光显示技术,使激光显示首次实现产业化,推动中国激光显示技术跃上国际潮头。

1986年,李屹进入清华大学学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深深影响了他。后来李屹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在硅谷的实验室搞科研,当时实验室在做的“人造太阳”项目,是一种通过清洁能源模拟出太阳光与太阳能的技术。

“突破想象,敢于挑战自然,用科技改变生活,给我的冲击很大,这段经历成为我后来创办光峰科技的重要启发。”

2006年底,李屹从海外回国创业,在深圳成立了光峰科技的前身——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决定让自己在激光显示领域的多年研发成果在深圳这片创新沃土上发光。

2007年,以李屹为核心的研发团队首创了可商业化的基于蓝色激光的“激光+荧光”(ALPD)新型激光显示技术,同时围绕该技术架构布局基础专利,并为该技术注册ALPD商标。ALPD技术架构的推出改变了激光显示长期处于试验探索阶段的局面,大幅推进了激光显示进入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产业化进程,突破了美欧日韩等国家与地区在先进显示技术上的全面领先地位。

每一项新技术新发明的诞生,都会受到质疑和挑战,刚开始在美国做研发时,显示行业国际巨头对李屹的技术提出质疑,认为这种技术不可能成功。即便是回到了国内,对于这一原创技术也多是半信半疑的态度。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个北美企业的首席技术官开玩笑说,再推销技术,就把我从楼里扔出去。那时候从实验室到产品线我们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李屹回忆说。

面对质疑,李屹坚持初心不动摇,默默坚持创新。ALPD技术从2007年诞生到2013年实现产业化,至今已发展到第四代。其核心是将激光芯片和稀土光学材料,使用半导体工艺进行大规模生产。目前光峰科技已申请的专利量突破1650项,在全球范围内已获授权专利996项,专利申请量在全球相关领域排名第一。

“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动画片叫做《好猫咪咪》,里面有句台词是‘老鼠怕猫,千古谣言;壮起鼠胆,把猫打翻’。被质疑的老鼠敢于去挑战猫,这和我们做科研其实是一样的。”

作为一项全新的激光显示技术,ALPD开始在产业化道路上崭露头角。

2013年美国CES消费电子展上,光峰科技与LG联合发布了全球第一款100吋激光电视,并获得展会的“未来产品大奖”,同年又获得德国工业设计大奖“红点奖”。

在激光电视领域小试牛刀后,光峰科技又将目光瞄准了数字电影放映市场。由于对亮度和色彩有着极高的要求,数字电影放映机是显示领域里的高门槛代名词。

2014年6月,光峰科技首台ALPD数字影院激光光源在深圳欢乐海岸中影国际影院安装成功。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增长,银幕数量也迅速增加。目前,光峰与中影集团合作推出基于ALPD技术的中国激光巨幕在影院安装量已经超过19000台。

基于ALPD在国内的应用规模,李屹还逐步推动光峰科技与中国电影股份和比利时上市公司Barco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在国际市场推广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影放映技术,进而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国智造”树立了一面新的旗帜。

与此前埋头幕后专注做技术相比,2019年开年后,光峰科技加快了走到台前的步伐。

2019年初,光峰科技受邀参加2019年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点亮比亚迪六角大楼、云轨、云巴等异形建筑和列车,投影面积2000平米。在上元夜为故宫太和门点亮了一幅神奇的光电“画卷”,投影面积3000平方米,这也是故宫首次应用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激光显示技术。12月助力冬奥,为首钢打造超14000平米大型户外光影秀,再次用激光显示技术征服观众。同年7月,光峰科技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广东省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透过一束光,李屹在光影世界里扮演着一个颠覆者的角色。去年10月,李屹当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坚持创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中间我也徘徊过,也犹豫过,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但深圳给了我持续前行的力量。这里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务实的城市文化,能让人静下心来创业。未来我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初心,不为外界所惑,不为外界困扰,踏踏实实地去闯、去创、去干,继续坚持做中国自己的原创技术。”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愿景,可以用激光把美丽的图案打到月亮的环形山上,让遥远的月球成为激光的画板。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光峰科技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多更好的东西。 ”李屹说。

 

来源 : 深圳商报 发布时间 : 2021-01-06

金橙子科技入围PRISM“棱镜奖”

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但创新研发的脚步从未停歇。金橙子科技作为光束传输与控制领域的佼佼者,凭借多年深耕细作的EZCAD激光加工软件成功入围全球光电领域最高荣誉的“棱镜奖”。

“棱镜奖”由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和国外媒体Photonics Media联合创立于2008年,被誉为“光电行业的奥斯卡”,旨在表彰光学、光子学与成像科学领域中具有创新突破,并通过光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改善生活的新发明与新产品,被认为是光学和光子学领域商业发展的最高荣誉。


金橙子科技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激光控制领域已深耕十七年。经过研发团队的千锤百炼和针对用户需求的持续改进,每一款产品都领先同行且深受用户信赖,同时也受到了广大客户的热烈推崇。


EZCAD激光加工软件可满足各类激光加工需求,并可轻松与视觉、机器人、传感系统等其他硬件集成。它可以让用户“简单”地进行激光加工,使激光加工机更像一个“普通工具”,而不是一个 “高科技设备”。它促进激光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从而推动工业激光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全球激光控制领域。EZCAD是激光控制领域用户量最多的几款产品之一,现已成为行业标杆,定义了用户使用“习惯”和“标准”,这个 “习惯”和“标准”正在以极高的渗透率向其他激光加工领域拓展。


未来,金橙子科技将不断技术创新,继续倾力打造“光束传输与控制”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驱控一体化”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让客户体验激光加工的非凡与价值。我们致力于继续让激光成为简易工具,为客户和社会产生更多价值。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光束传输与控制专家”。

来源 : 金橙子 发布时间 : 2021-01-06

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换届会员大会召开,开启发展新征程!

日前,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换届(第二届)会员大会在广州荔湾区莱克斯顿大厦一楼隆重举行。出席本次会员大会的嘉宾及会员代表共计一百多人,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刘占朱顾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林树彬副处长也应邀出席本次盛会。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邵火出席会议,并经会议选举确定连任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第二届监事长。

协会第二届会员大合照


会议选举产生了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第二届新的理事会领导班子,成立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推选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刘敏为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聘请了林宗棠、刘占朱、周道裕、姚宏城、张帆、顾为望为协会的顾问。会议期间,根据章程规定,以无计名投票方式选举出新任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监事长等。选举确立以华南理工大学杨永强教授为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


杨永强会长致欢迎辞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刘占朱顾问发言

     

陈孝超秘书长作协会工作报告及财务报告


会议期间,陈孝超秘书长作了协会工作报告及财务报告。邵火、王红卫、蔡勇等参会代表上台分享经验。会议还向各会员单位代表颁发证书、聘书、及荣誉证书。工信厅林树彬副处长向协会会长颁发证书;杨永强会长向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协会副会长、监事长颁发聘书;刘占朱顾问向协会秘书长颁发聘书;刘占朱顾问、陈孝超秘书长向协会副秘书长颁发聘书。

工信厅林树彬副处长颁发协会会长证书

刘占朱顾问颁发协会秘书长聘书


杨永强会长向邵火监事长颁发聘书


 会议期间,初铭强作了“CEAM高性能金属增材制造材料与工艺技术应用"基础研究进展报告;刘旭飞副总经理作了"大族激光SLM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报告;王迪总经理作了“雷佳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创新"应用进展报告。

     

“增材制造(3D打印)行业是具有前景广阔的事业,也是充满挑战性的事业!”杨永强会长总结指出:协会首先要做好承接政府职能部门对3D打印行业调研和规划建议的工作,针对增材制造行业特性,积极开展在航空、航天、医疗、汽车、造船、工业模具和时尚珠宝等行业的推广工作,要认真组织好会员企业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整合力;要扩大团体标准制订与发布工作,让3D打印行业得到实际应用与受益;要加强3D打印应用技术的培训与宣传工作,及时了解会员企业的需求,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调与联系。

理事大会会议现场



协会换届大会现场


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于2016年4月28日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该协会致力于加快华南地区3D打印技术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积极搭建3D打印行业平台,制定行业标准,建立3D打印培育和应用示范基地,宣传3D打印知识及技能培训,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与宣传会员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

来源 : 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 发布时间 : 2020-12-28

中国绵阳科技城激光产业基地重大项目开工,打造一流激光产业集群

12月15日,中国(绵阳)科技城激光产业基地重大项目签约暨集中开工仪式举行。绵阳市委书记刘超宣布开工。

 

伴随着工程机械轰鸣声,总投资21.8亿元、聚焦激光技术产业化应用的中国久远激光产业基地等4个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undefined

 


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元方说,近年来,中物院在完成国防科研生产任务同时,大力支持科技城建设,院地关系进一步巩固深化。此次项目落户游仙,必将有力提升游仙制造业发展水平,加快打造激光产业高地,为绵阳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undefined

 


当前,绵阳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示范区。


希望中物院和相关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签约项目建设进度,推动项目早竣工、早见效。绵阳将一如既往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中物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共同推动院地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

 

undefined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周劼说,中物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汇聚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与绵阳一起共同建设好激光产业基地,带动光、机、电等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打造我国一流的激光产业集群,为推进国家激光产业发展和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相关负责同志,副市长罗蒙,市政府秘书长柳江出席活动。

来源 : 绵阳广播电视台、绵阳日报社 发布时间 : 2020-12-16

我国首次为激光产品定国际标准,武汉高校和激光企业参与

12月10日,IEEE(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发来函件,我国制定的“工业用光纤激光器参数要求和测试方法”国际标准获得通过。 这是我国激光产品类的首个国际标准。

 

 

这一标准由国家激光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提出。该标准编制小组主席卢飞星介绍,2016年开始筹备制定这一标准,2018年被IEEE正式立项,多家高校和激光企业参加。10日,卢飞星收到了IEEE的来函。

 

光纤激光器是激光设备的“发动机”。所有激光设备都需要光源,光纤激光器是生产光源的主流产品。我国光纤激光器的市场规模,从十年前不到10亿元已增长到近百亿元。2007年之前,我国光纤激光器完全依赖进口,此后逐步国产化并出口国外。

 

“以前,一个进口20瓦脉冲光纤激光器可以卖到20多万元。有了国产产品后,同款产品价格下降至2万元以下。” 卢飞星介绍,在中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国产产品目前占领了约七成的国际市场;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国产产品占领了约三成的国际市场。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被称为“中国光谷”,华工激光、锐科激光等一批激光产业领军企业均诞生于此,激光产业年产值已达千亿元,占国内市场规模一半左右。

 

5年前,锐科激光牵头,联合华工激光等起草了我国第一部光纤激光器行业标准。锐科激光总工程师闫大鹏认为,我国首次为激光产品定国际标准,体现了国产光纤激光器的制造水平。

 

成立于1963年的IEEE,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非营利性跨国学术组织。2019年5月,IEEE曾禁止华为员工参与旗下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不过,仅仅一个月后,IEEE就解除了相关限制。

 

“在工业光电子产品运用领域,中国已经具备国际影响力。”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姚建华认为,国际科研合作无法把中国排除在外,国际标准的制定需要中国参与进来。

 

来源:长江日报

来源 : 长江日报 发布时间 : 2020-12-11

开建!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举行开工仪式

12月8日,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开工仪式在武汉光谷未来城举行,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宋治平、武汉未来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华奋、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马新强,副总裁熊文等参加了开工仪式。


undefined


undefined


仪式上,马新强董事长表示,随着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华工科技激光智能装备业务也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启动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工程建设,公司将以前沿精密激光微纳加工技术产业化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地的创新资源集聚、技术和知识溢出、科技成果转化等功效,实现研发、制造、服务端到端的数字化集成,打造全新的“智能化”制造体系,强化对下游新型显示面板、新能源动力电池、印制电路板、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支撑,打造国内一流、全球有影响力的“激光+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undefined


激光微纳加工兼具大尺寸、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使其在新型显示面板、3C电子、5G通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大有可为,将成为未来激光加工发展的重要方向。今年三季度,全球显示面板市场较上季度增长21%,全面屏、8k高分辨屏、弧面屏和折叠屏的需求与日俱增,精密微纳加工将在实现OLED柔性屏切割的基础之上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汽车行业,精密微纳加工不仅可切入5G车联网的应用场景,也将在极耳切割、隔离膜切割等加工制程中发挥作用,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能量密度和加工精度;在通讯行业,为满足5G通讯需求,信号传输层高频低损材料的应用使微纳激光应用渗透急剧加速,手机终端高度集成化、轻薄化成为趋势,新材料和高精度需求将使精密微纳加工优势凸显。因此,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精密激光智造技术及装备产业化基地,将有效带动国内新型产业发展


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已于2019年11月投入使用,二期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快国内高端激光精密加工技术与国际接轨,构建全新的智能化制造体系,推动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建设。


作者: 华工激光 发布时间 : 2020-12-09

2021年广东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前瞻:区域产业布局分析

目前,广东省是国内最大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聚区,产业规模、企业数量、有效专利量等均居全国首位。据统计,2019年广东省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占全国30%以上,有效专利量4.4万件,约占全国17%,列国内首位;全省相关企业营收超900亿元,拥有10余家上市企业,年营收超1亿元的企业90余家、超1000万元的企业1000余家。



微信图片_20201130140647.jpg

 

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激光与增材制造材料、扫描振镜、激光器、整机装备、应用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整个产业已成为驱动迈向“制造强省”的核心动力源泉。加快培育激光与增材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广东省发布培育激光与增材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


根据《行动计划》,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全产业链重点发展内容包括:

 

1上游产业发展重点

 

主要包括大模场光纤、高品质晶体、高端增材制造材料等专用材料和高功率合束器、光纤光栅、光隔离器、扫描振镜、高亮度芯片、激光加工头等核心零部件。


2中上游产业发展重点

 

主要包括半导体激光器、万瓦级工业用光纤激光器、超短脉冲激光器、高亮度泵浦源、大功率电子枪、3D打印头等关键器件和数据处理、工艺规划与控制等专用软件。


 

3中下游产业发展重点

 

主要包括精密激光智能装备、增材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装备的研制。


4下游产业发展重点

 

主要包括推动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未来,广东省将打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地为重要节点的产业发展格局,建成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园区5个以上,建设材料、器件、装备与应用基地10个以上,推动产业逐步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


 

微信图片_20201130140653.png

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其中,广州重点布局专用材料、精密激光制造、生物增材制造等领域;深圳重点布局激光器件、激光与增材制造装备等领域。珠海、佛山、东莞等地积极打造一批支撑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企业和配套载体,推进与其他领域的创新融合应用。


同时,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园区规划也已明确。其中,广州重点建设广州市3D打印产业园、深圳重点建设深圳激光谷产业园等,构建全省科技创新和市场应用核心区和引领区。

 

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地市重点建设激光打印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佛山南海3D打印产业基地、华南高能激光产业园、东莞激光谷产业园、中山科技创新园、华南激光谷产业园等,构建支撑产业链延伸及完善的重要基地。


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前景明朗。到2025年,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创新引领、结构优化的生态体系,稳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


 

来源 : 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时间 : 2020-11-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