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57亿美元!Lumentum宣布收购Coherent

当地时间1月19日,Lumentum和Coherent共同宣布,双方已经达成一项协议,Lumentum将以价值57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交易方式收购Coherent。目前该协议已经获得双方董事会的一致批准。 

根据该协议条款,Coherent的股东每股将获得100.00美元的现金和1.1851股Lumentum普通股。交易结束时,预计Coherent股东将拥有合并后公司约27%的股份,该交易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完成。截至周二美股收盘,Lumentum股价下跌11%,至94.60美元。Coherent股价上涨29.7%,收于197.01美元。

两家公司的合并将Coherent领先的光子学和激光业务,包括微电子、精密制造、仪器仪表和航空航天及国防市场,与Lumentum领先的电信、数据通信和3D传感业务相互结合,诞生一家规模更大,市场应用范围更广,多元化的光子技术公司。同时也将加速Lumentum向通信和3D传感应用以外的100多亿美元的激光和光子学市场渗透。

双方强大的研发引擎将为加速现有和未来市场的创新做好准备,从而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群的需求。包括向数字化和虚拟化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向5G过渡,先进的生物仪器,先进的微电子技术,以及下一代消费电子设备、平板和OLED显示器、通信设备、电动和自动汽车以及能源存储的新材料等等。

“此次收购是Lumentum战略规划的重要进程。”Lumentum总裁兼CEO Alan Lowe表示,“过去5年,我们一直专注于研发行业内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和技术,并与市场领先的客户合作,帮助他们在市场上竞争和取胜。展望未来,与Coherent携手打造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多元化的光子技术公司之一,在持续发展的光子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Alan Lowe指出,Coherent是光子学行业中最知名和最受尊敬的品牌之一,拥有一支才华横溢的创新团队。合并后的公司还将带来强劲的财务状况、多元化的收入组合和显著的协同。“正如我经常说的,Lumentum的未来是光明的,随着Coherent的加入,将更加美好。”

“Lumentum和Coherent这两家光子学领域的标志性品牌的结合令人兴奋。双方互补的产品组合,客户应用的洞察以及研发能力,将加速我们的光子技术在众多市场的创新和商用。”Coherent总裁兼CEO Andy Mattes表示,“很高兴将Coherent在OLED显示器制造、半导体晶圆检测和生命科学仪器等方面的优势带到Lumentum的产品组合中。我们相信Lumentum在光子元件和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规模,将加速Coherent的垂直整合,在几个高增长的潜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例如国防领域、汽车精密电池焊接等。”

另外,根据双方公布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Lumentum预计截至12月26日的第二财季收入为4.788亿美元。Coherent预计截至1月2日的第一财季收入将在3.25亿美元至3.27亿美元之间。 

来源 : C114通信网 发布时间 : 2021-01-20

《科学报告》:新设计推动下一代超强激光器功率迈向艾瓦级

超短脉冲超高能超强激光是探索物理学、宇宙学、材料科学等未知领域的有力工具。凭借啁啾脉冲放大(CPA)技术,目前的记录已经达到10拍瓦(petawatts)。

在最近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一项研究中,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下一代超强激光器的概念,其模拟峰值功率高达1艾瓦级(exawatt)

目前,全世界千兆瓦激光器的设施规模很大,项目投资也很高。超强激光的未来在于通过压缩脉冲持续时间而不是增加脉冲能量来进一步增加峰值功率。

在以前的研究中(OSA Continuum,DOI: 10.1364/OSAC.2.001125),该小组开发了一种新的设计——广角非共线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WNOPCPA),以增加放大的光谱并相应地减少压缩脉冲。

WNOPCPA的关键机制是通过使用对应于不同放大光谱的多光束泵浦来增加总带宽。

在新改进的设计中,通过使用双光束泵浦WNOPCPA和精心优化的相位匹配,完全避免了泵浦干扰,并实现了具有两个宽光谱的超宽带带宽,导致< 10 fs的高能激光放大。

当这种激光器与后压缩技术相结合时,由非线性效应引起的光谱展宽显著增强,并且模拟显示最高峰值功率的记录可以被推到艾瓦级。

研究人员称这种设计有两个优点:一个是WNOPCPA中的超宽带放大,另一个是后压缩中非线性光谱展宽的增强。这项研究可能会为进一步提高激光峰值功率提供一种可能的方法,甚至可以达到艾瓦级。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来源 : 前瞻网 发布时间 : 2021-01-13

广东已成全国激光与增材制造最大产业基地,2025年产业营收将超1800亿元

具有易操作、非接触、高效高质、节能环保等突出优点,被誉为“万能加工工具”“未来制造系统共同的加工手段”;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激光技术如今正引领着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产业商机。当前,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已被纳入广东省重点培育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目标到2025年打造营收超1800亿元的产业集群。

 

据南都科创记者观察,这也是广东在该领域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拿下全国第一后,迎来的首个省级重磅专题支持政策。此外,基于激光与增材制造业本身具备加持其他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十四五”期间,广东这个全球制造业中心,向智造中心迈进的步伐将加快,以高端产业为基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十分可期。

 

pic_820103

3D打印模型,3D打印是激光技术重要的制造业应用之一。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晒产业家底

广东已成全国激光与增材制造最大产业基地

 

激光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共同被视为20世纪的现代四项重大发明,而与其他前沿技术不同,在激光领域我国的科研项目几乎与国外同时起步,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早在2005年国家发布的《中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就将激光技术列为2006-2020期间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之一。

 

综合公开信息显示,我国激光产业主要有四大区域集群,分别是中西部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区域。在产业发展早期,以武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激光产业长期领先,这与武汉优质的产学研资源密不可分。

 

珠三角激光产业的发展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由于毗邻港澳,海运发达,出口便利,珠三角地区的激光产业早早面向海外市场,出口额常年占到全国的三成以上,这也为广东孕育出众多优秀的激光产业民营企业创造了条件。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广东省激光产业的企业数量及产业规模均已超过湖北省,成为全国最大的产业基地。2019年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占全国30%以上,相关企业营收超900亿元,累计拥有10余家上市企业,年营收超1亿元的企业90余家、超1000万元的企业1000余家。其中激光产业中上游产值约340亿元,占全国约34%。大量高科技、高活力的民营企业,成为广东省激光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和动力源泉。

 

产业化方面,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激光技术产业化重要领域。广东省也不遑多让,已拿下国内激光和增材制造产业双料冠军。据了解,广东省增材制造产业规模扩张迅速,2015年仅为20多亿元,2019年已超过6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三成,拥有企业数量接近全国的一半,远超北京、浙江、湖北、陕西等省市。

 

pic_794754

2018年广州3D打印展上,瞬间扫描后即可复制黑豹面具。南都记者 谭庆驹 摄

 

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广东在该领域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激光与增材制造材料、扫描振镜、激光器、整机装备、应用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协同发展的产业链。这些产品的应用推广,将成为驱动广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

 

发展新机遇

广东首次出台专题支持政策,2025年目标1800亿

 

高端制造业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2020年9月,广东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工信厅等5部门编制印发了《广东省培育激光与增材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成为广东省重点培育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对于广东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来说,这也是行业首次迎来省级的专题支持政策。

 

微信截图_20210111202757.png

《行动计划》于2020年9月发布

 

《行动计划》首次针对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提出了四大发展目标,围绕发展目标制定了六大重点任务,并提出推动产业发展的七大重点工程。《行动计划》提出,计划期内产业规模要保持全国领先,到2025年,产业营收将超过1800亿元,培育形成年营收超50亿元的企业5家以上,超10亿元的企业30家以上的龙头骨干企业。

 

针对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已形成全产业链发展的情况,《行动计划》对上、中、下游产业技术发展重点作出了明确表述。其中对于下游产业发展重点指出,要推动激光智能装备、增材制造高端装备等应用产品研制,推动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此外,《行动计划》还对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园区做出了明确规划,并大力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学研合作以打造产业创新策源地。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杨永强在接受南都科创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激光和增材制造领域,广东非常注重应用发展,尤其是在科技布局和规划方面,对应用基础研究投入了大量经费。在2014年到2017年这几年间,广东省专门实施了增材制造的重大专项,这几年也在持续支持。并且,广东作为制造大省,有着广泛的产业需求,可以较好地实现产业需求带动科研发展。放眼全国,广东在该领域研发和市场相互促进发展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

 

据介绍,过去广东省科技厅主要通过重大专项支持增材制造产业,后来按照科技部战略布局,结合广东省实际的产业情况,把激光和增材制造放在一起进行支持。

 

杨永强认为,此次这种明确的新兴产业行动计划出台,将改变过往两个产业发展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的局面,会引导、推动激光和增材制造行业迈向新的台阶。《行动计划》符合国家发展政策和广东省的实际情况,可以引导这个行业向更高端以及大规模批量应用的方向发展,也能吸引研究团队和社会资金的注入,形成聚集作用。

 

汇智献策

“从1到N”还要破解这些关键问题

 

激光技术具有的一系列优势,在先进制造领域已有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以3C电子产品为例,更轻、更薄、更便携是产品设计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对产品的高集成化、高精密化要求不断升级,而这正是激光技术的用武之地。

 

广东地区由于制造业发达,巨大的OEM产业空间以及对激光加工的需求,激光设备广泛应用到几乎所有的行业,大到宇宙飞船、飞机、导弹、汽车、造船等大型行业,小到出版印刷、商标、logo、成衣玩具等各行各业,包罗万象,使广东特别是珠三角成为全国最大的激光应用市场。

 

pic_820101

2019年11月26日。大湾区工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图为展出的金属3D打印工业设备。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邵火在接受南都科创记者采访时表示,激光技术孕育孵化新应用的能力很强,能够不断与其他技术融合创造新应用和新产业,具有突出的产业引领性特征。激光制造应用是激光产业应用的主要方向,包括激光切割与激光焊接、激光表面工程、激光增材制造、激光修复与再制造和激光微纳制造等5类。

 

不过,尽管“从1到N”是激光技术自发展开始就被频繁提及的美好愿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包括增材制造技术,都还尚未真正实现广泛的应用,其中还有许多关键问题亟须解决。

 

据邵火介绍,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激光产业仍在多方面处于落后地位:缺乏原创和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突变式进步的技术,大部分处于跟踪的阶段;高品质高稳定激光器、高功率激光加工头和外光路系统主要依赖进口,系统集成的智能化欠缺;某些核心技术如控制软件等,一直难以取得突破,制约了激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杨永强也表示,在高端产品以及一些关键零部件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卡脖子”的问题,比如高端的激光器、光学振镜等,还比较依赖于国外技术。不过,这几年来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布局,比如广东省科技厅从2018年就开始支持光学元器件的重点研发,现在市场上涌现出了一些质量不错的国产替代品,在不久的将来,国产高端产品很有可能会赶超国外水平。

 

当前还有哪些新兴的激光技术应用市场值得深挖?邵火认为,激光技术是一项极强的渗透性的基础性技术,未来随着制造业升级和智能制造的推进,智能激光技术应用与装备将会有更大的需求,以及激光微加工、激光精密加工的需求也会大增。另外,激光显示、激光雷达、激光清洗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市场不可估量。

 

邵火表示,为了完成《行动计划》的预定目标,需要继续推进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加大力度克服产业中的“卡脖子”问题。同时希望广东省设立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基金,支持行业的优质中小企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的发展。希望广东省及相关各地级市抓紧加强激光产业园建设,通过激光产业园建设产业发展平台,打通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链,形成产业聚群。

来源 :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科创 发布时间 : 2021-01-12

帝尔激光两核心产品市占率全球第一,净利5年增33倍,募资8.4亿七成投研发

 

      湖北再添“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帝尔激光“拔得头筹”。

  近日,国家工信部发布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帝尔激光被评为“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据了解,帝尔激光生产的PERC太阳能电池片激光掺杂和消融设备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2015年至2019年,帝尔激光营业收入5年时间增长了17倍,净利润增长了33倍。2020年前三季度,帝尔激光实现营业收入7.12亿元,超过了2019年全年水平;实现净利润2.57亿元,同比提高14.22%。

  2019年5月17日,帝尔激光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9.54亿元。因为受到疫情等原因的影响,公司募资项目的投资进度受到影响。

  不过,帝尔激光并未减缓投资力度,2020年年底再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4亿元。其中,公司用于研发项目建设的募资金额占比达到七成。

  值得一提的是,帝尔激光股票行价格为57.71元/股,截至2021年1月8日,公司每股股价达149.6元,上市以来增长近1.6倍。

  微信截图_20210111093345.png

 

营业收入5年增长17倍

  帝尔激光主营业务为精密激光加工解决方案的设计及其配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光伏领域,公司可针对国内外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综合化的高效太阳能电池激光加工解决方案及相关配套设备。

  目前,帝尔激光已成功将激光加工技术应用到PERC、MWT、TOPCON等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技术,是行业内少数能够提供高效太阳能电池激光加工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隆基股份、阿特斯太阳能、韩华新能源、东方日升等2019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企业目前均与公司开展了合作。

  在高效太阳能电池激光加工设备行业,帝尔激光主要与国际巨头竞争。资料显示,帝尔激光生产的PERC太阳能电池片激光掺杂和消融设备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2015年至2019年,帝尔激光营业收入分别为3885.81万元、7696.37万元、1.65亿元、3.65亿元和7亿元,5年时间增长了17倍。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84.76万元、3020.35万元、6712.72万元、1.68亿元和3.05亿元,5年增长了33倍。

  2020年前三季度,帝尔激光实现营业收入7.12亿元,超过了2019年全年水平;实现净利润2.57亿元,同比提高14.22%。

  值得一提的是,在研发投入方面,帝尔激光花费不菲。2018年、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为1820.26万元、3589.21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99%、5.13%。同期年底,公司拥有研发人员53名、111名,占员工总数的17.91%、25.23%。

  2020年前三季度,帝尔激光研发投入达3375.84万元,同比增长50.63%,已与2019年全年基本相当,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69%。

  

上市募资项目进度受影响

  帝尔激光地处新型显示产业中西部聚集区--湖北武汉,目前,国产面板三大厂商京东方、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均已在此投入建厂,未来武汉新型显示产业有望形成千亿级的产业规模。

  2019年5月17日,帝尔激光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开发行的新股1653.60万股,发行价格为57.71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9.54亿元。本次发行费用为8793.99万元,其中保荐机构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赚得保荐及承销费用7634.34万元。

  帝尔激光IPO募集资金净额为8.66亿元。按照招股书披露,其中1.88亿元将用于“帝尔激光生产基地项目”、9975万元用于“帝尔激光研发基地项目”、2.51亿元用于“帝尔激光精密激光设备生产项目”、1.28亿元用于“帝尔激光研发及测试项目”、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2020年12月29日,帝尔激光公告称,截止2020年9月30日,公司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2.54亿元,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合计6.52亿元(包括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扣除银行手续费等的净额),其中活期及定期存款为6.37亿元,理财产品为1500万元。

  目前,帝尔激光“帝尔激光生产基地项目”已投资1354.95万元,投资进度达7.22%;“帝尔激光研发基地项目”已投资318.08万元,投资进度达3.19%;“帝尔激光精密激光设备生产项目”已投资3072.1万元,投资进度达12.26%;“帝尔激光研发及测试项目”已投资253.52万元,投资进度达1.98%;已投资2.04亿元,“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进度达101.92%。

  帝尔激光表示,累计投入募集资金金额高于募集资金总额的部分为募集资金存放于银行时产生的利息。

  帝尔激光介绍,公司“帝尔激光生产基地项目”和“帝尔激光研发基地项目”的实施地点均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未来科技城,因受大气环境质量管理临时性措施等因素的影响,于2019年12月取得项目的建筑施工许可证。此后又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直至2020年5月完全恢复施工状态,使得公司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土建施工进度缓慢。

  同时,帝尔激光还介绍,公司“帝尔激光精密激光设备生产项目”和“帝尔激光研发及测试项目”的实施地点均位于无锡市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计划建设的厂房、实验楼等建筑物用于精密激光加工设备生产以及研发活动。

  目前,上述两个募投项目的募集资金投入进度较原计划有所滞后,主要原因受新冠疫情影响,项目厂房施工建设有所延缓,目前部分厂房建筑工程已完成主体施工,部分厂房建设已完成施工准备。而且,由于项目所需的部分机器设备系向国外供应商采购,受到国外新冠疫情的影响,该等设备的采购进程有所延缓。

  帝尔激光监事会认为,公司本次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事项未改变公司募集资金的用途和投向,募投项目投资总额、建设内容未发生变化,募投项目实施的环境及背景均无重大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2月29日,帝尔激光还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4亿元,其中3.31亿元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激光印刷技术应用研发项目”、2.60亿元用于“新型显示行业激光技术及设备应用研发项目”、2.4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公司用于研发项目建设的募资金额占比达到七成。

  上述项目预计建设期为3年,于2021年开始投入,预计于2023年投入完成。帝尔激光表示,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增强公司竞争力,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

来源 : 长江商报 发布时间 : 2021-01-11

禾赛科技叩响科创板大门 冲击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

2020年对激光雷达行业而言,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境外激光雷达公司迎来通过特殊目的并购公司(SPAC)完成上市的热潮,Velodyne、Luminar 已完成 NASDAQ 上市;Aeva、Innoviz以及Ouster也预计在2021年上半年上市。

 

而在国内,上海禾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禾赛科技”)率先打响了冲击“激光雷达第一股”的枪声。据上交所披露,禾赛科技科创板申报材料已于1月7日获受理,公司拟募资20亿元,投向智能制造中心项目、激光雷达专属芯片项目以及激光雷达算法研发项目。

 

记者注意到,长达426页的招股书,将激光雷达市场的发展现状、激光雷达技术演进的趋势、禾赛科技的综合实力等充分的展示在了投资者的面前。

 

打破境外公司垄断

 

2014年底,3位80后海归在上海创立了禾赛科技,在公司成立前期(2015 至 2016 年期间),禾赛科技主要产品为激光气体传感器,前述产品主要应用于气体检测领域。

 

招股书显示,2017年,上海燃气浦东销售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五大客户,对其销售金额为58.12万元,这也是上海燃气浦东销售有限公司唯一一次出现在禾赛科技报告期内的前五大客户中。客户结构变化的背后,是禾赛科技业务思路的调整:2016年,禾赛科技开始切入无人驾驶激光雷达领域。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2017年至2020年10月,禾赛科技共发布了10款激光雷达产品,其激光雷达产品的主要收入也从2017年的1433.57万元(营收占比为73.61%),上升至2020年1至9月的1.9亿元(营收占比为75.27%),其中Pandar64产品和Pandar40P产品是报告期内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激光雷达的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无人驾驶汽车、前装高级辅助驾驶、智能交通车路协同应用、机器人领域等,其中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主要市场集中于无人驾驶领域,并逐渐向服务机器人领域拓展。

 

进一步来看,激光雷达按照技术架构可以分为整体旋转的机械式激光雷达、收发模块静止的半固态激光雷达以及固态式激光雷达,其中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的优势在于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 360°的水平视场扫描,而半固态式和固态式激光雷达往往最高只能做到 120°的水平视场扫描等。

 

记者发现,在禾赛科技发布的10款激光雷达产品中,9款产品采用了“机械旋转”的技术架构,仅有1款应用于高级辅助驾驶领域的PandarGT产品,采用了半固态技术架构。

 

值得注意的是,从 2006 年到 2017年,Velodyne一度是多线数旋转激光雷达市场的最主要提供方。在禾赛科技进入激光雷达领域后,国外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

 

招股书显示,Velodyne目前的现状是无人驾驶市场占比缩减到其收入构成的大约 1/4。与其对应地,禾赛科技2019 年在无人驾驶市场形成的销售金额超过3700万美元,其中公司的Pandar64产品是无人驾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高线数激光雷达之一。

 

记者注意到,双方在激光雷达领域的正面交锋从产品延伸至了法庭,招股书显示,禾赛科技与Velodyne在2019年陷入了旋转式激光雷达的相关专利纠纷,最终在2019年禾赛科技向Velodyne支付了约1.6亿元的专利许可费。

 

自研芯片

 

除禾赛科技和Velodyne外,机械旋转多线激光雷达的主要供应商还包括Ouster、速腾聚创。

 

有分析认为国内激光雷达公司大多数是在复刻Velodyne 的发展道路,由机械式切入逐步向固态激光雷达布局,他们主打性价比,核心策略是以价格优势抢占 Velodyne 的市场份额。

 

但从目前各家企业的产品布局来看,激光雷达正从机械旋转式,到混合固态,再到纯固态的趋势快速演进。禾赛科技也在招股书中指出,总体而言,以机械旋转多线激光雷达作为市场切入点的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大都会开始布局芯片化和算法解决方案,并以此开发相应的半固态、固态激光雷达,以丰富产品线,服务更广阔的市场。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半固态式激光雷达主要面向即将兴起的量产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市场,而L2/L3 级高级辅助驾驶对激光雷达的需求与 L4/L5 级无人驾驶应用的需求有所不同,其中一个关键点在于:应用高级辅助驾驶车辆的所有者为消费者个人,其对激光雷达与车身融为一体的美观性要求和价格敏感性较高。

 

复星锐正投资总监王梦飞此前表示,“我们投资激光雷达项目时更关注产业化,主要是车规级、可量产、低成本这三个关键点。”

 

禾赛科技称,只有激光雷达实现自主芯片化架构之后,才能满足ADAS 市场对产品性能、成本、规模化量产的需求,为此公司在2017年成立了芯片部门。

 

据了解,禾赛科技内部芯片部门研发方向包括:激光驱动芯片、模拟前端芯片、数字化技术和芯片以及SOC芯片。公司在招股书中透露,已完成了 V1.0 的激光雷达芯片化架构,包含发射端和接收端两款芯片,其升级架构 V1.5 将于2021 年应用于面向 ADAS 市场的产品中。

此次科创板IPO,公司还拟投入6.5亿元投向“激光雷达专属芯片项目”。

 

而在纯固态激光雷达方面,固态激光雷达具有体积小、量产成本和量产难度较低的优点,被认为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记者注意到,目前禾赛科技的在研项目中包括“全芯片化固态激光雷达PandarFT”,前述项目将具备广视场、高分辨率、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支持灰度图成像,符合车规要求。

 

百度、博世等股东加持

 

报告期内,禾赛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947.40万元、1.33亿元、3.48亿元及 2.5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27.23万元、1611.23万元、-1.5亿元和-9379.75万元。

 

业绩的不稳定未影响投资机构对公司的青睐。

 

记者梳理发现,其原因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首先从市场前景看,激光雷达是蓝海市场。据咨询机构Yole预计,激光雷达应用是目前汽车行业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从销售额来看:预计2020年全球激光雷达销售额约12.95 亿美元,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销售额约61.9亿美元,2030年全球激光雷达销售额约139.32亿美元。

 

其次,禾赛科技的多款产品已实现了商业化,在公司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中,客户包括:2020年12月收购Uber自动驾驶业务的Aurora、博世集团(禾赛科技的投资方)、百度集团(禾赛科技的投资方)、景骐集团(无人驾驶公司:文远知行)等。

 

其中,禾赛科技于2017年获得国内无人驾驶领军企业百度集团领投的 B 轮融资,2019年,百度集团是禾赛科技2019年第三大客户,销售金额为2327.88万元。

 

在具体产品应用中,2019 年 5月百度在长沙开放无人驾驶出租车试乘,2020 年10月在北京全面开放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其基于红旗汽车的新平台采用了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74.87%、75.62%、76.24%及 71.19%,针对毛利率较高的原因,公司提到:多项产品的性能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定价权。

 

成立至今,禾赛科技完成超过2.3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百度、博世集团、真格基金、Lightspeed HS、Light Select、和煦投资等知名投资方。

 

公司最近一次股权转让是在2020年7月8日,按照0.50%股权比例对应的0.345亿转让价格计算,禾赛科技的估值约为69亿元。

 

截至招股书披露,Lightspeed Opportunity、百度中国、博世中国分别持股7.98%、7.88%和7.65%,而公司的实控人孙恺、李一帆、向少卿则设置了特别表决权。此次发行前,三人合计控制禾赛科技 37.16%的股份,合计控制的公司表决权比例为 71.45%。

来源 : 《科创板日报》 作者: 吴凡 发布时间 : 2021-01-08

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又添一项证书

1月2日,温大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获得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CMA资质认定证书。这已是温大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获得的第三项证书,是见证其发展实力的又一个里程碑。

 

 

据悉,温大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曾于2019年取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DILAC)颁发的认可资质证书。本次温大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通过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取得CMA资质认定证书,已具备向社会出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

 

 

温大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成立于2017年1月,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专业检测人员12名。该中心配备了1立方快速温变试验箱、3立方高低温试验箱、步入式环境模拟系统、30KN三综合试验控制系统、10KN试验控制系统、冲击试验控制系统、跌落试验控制系统等产品可靠性检测设备。

 

今后,温大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将继续面向社会承接委托检测业务,覆盖激光与光电、智能装备、通信产品等电工电子产品领域,并为委托方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

来源:温大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

来源 : 温大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 发布时间 : 2021-01-08

激光器价格战或致两极化,产业进入“平价时代”

持续数年的激光器价格战或将在今年分化。近日,财联社记者多方走访了解到,1-3kw产品段因毛利润已被压到极值,价格趋于稳定,6-10kw的激光器未来或将“接棒”迎来价格战。竞争白热化下,产业“平价时代”也将随之到来。

 

锐科激光创始人、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闫大鹏介绍,随着国产替代加速,激光器价格战持续多年,1kw主流光纤激光器进口平均价格在5—6万元,国产平均价格已经可以做到3-5万元。随着利润的进一步压缩,行业的垂直整合和激光器新应用将成为行业创新方向。

 

“激光器的价格下跌对我们下游产业利好,未来价格下调空间下,激光加工也迎来更多成长空间”,华工科技证券事务代表姚永川认为,激光器价格战之后对激光平价普及有更多帮助。

 

10kw激光器售价已低于100万元

 

中科院光电行业研究人士、《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执行主编叶茂介绍,2020年国产3kw以上光纤激光器出货量超8000台,随着功率继续上移,在3-8kw产品段,国内市场的竞争将趋于白热化,国产品牌的出货量正逐渐超越进口产品。

 

数据显示,1kw-3kw国产平均价位在3-18万元,6kw-10kw国产均价在30万-100万,而同段高功率激光器进口平均价格为55-130万元,降价空间仍然较大。

 

“国产替代潮下,1万瓦的激光器从原来的进口700多万元售价降到了200万元,现在保持在了7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闫大鹏认为,随着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完善,万瓦功率激光器或将还有进一步的降价空间。

 

价格战“两极化”

 

叶茂介绍,激光设备的批量生产带动了中功率激光切割装备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产品的竞争性,并导致中功率切割装备的毛利率越来越低,因此,激光加工厂商们开始青睐高功率产品段。目前12kw、20kw、25kw甚至30kw的超高功率激光切割机已经问世。

 

闫大鹏认为,中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完成国产化替代,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则技术门槛较高,国外光纤激光器制造商一直在高功率领域占有优势,未来,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将成为市场争夺主战场,国产化进展将更为迅猛,也有更多的价格空间。

 

高功率激光器也拥有更大的市场潜力,根据创鑫激光资料,激光切割加工中将功率从 6kW 多模激光器提升至 12kW 多模激光器,将带来加工成本降低 50%,加工率提升 87%-493%,兼顾了生产效率和加工效果。

 

国元证券研报显示,国产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能效显著提升,2019 年国产光纤激光器出货量大幅上升,6kW 以上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出货 800 台,超过 2018 年出货量两倍,同时 3kW 以上激光器出货量也大幅提升至 3000 台,超过 2018 年出货量四倍。

 

垂直整合“曲线突围”

 

后价格战时期,激光企业也在上下游整合“曲线突围”。

 

叶茂认为,对于深陷红海市场又想谋划转型的激光企业来说,在新旧赛道切换中,一方面要尽可能稳住现有业务,有业务才有现金流,另一方面通过垂直整合去发展既有前途又能自主可控的产品。垂直整合意味着成本优化,构建跨界协作生态圈则有助于产品研发外包和知识产权共享。

 

锐科激光就在价格战中毛利率一路下滑,从最高时期2017年的46.6%,一路跌至2019年的28.78%,2020年三季报才有所回升至27.99%。

“单纯的打价格战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也在努力进行垂直领域整合”闫大鹏介绍。

 

作为国内首家以激光器为主业的上市公司,2019年锐科激光(300747,股吧)收购国神光电,通过布局超快激光器完善激光产品矩阵。凭借其“冷加工”的优势,锐科激光在微纳加工、激光医疗、精密钻孔切割等领域有望得到广泛使用。

 

相比一些龙头企业生产线的垂直整合,叶茂认为,更多企业可以尝试搭建创新联盟和共同体等新模式,通过企业互派工程师,共建研发平台,特种光纤和器件先供先试,实现互惠互利。

 

“泵浦源芯片、光纤光栅等上游门槛较高,加上有限的工程师人才供给,建新产线和扩产能的成本都不低。”叶茂分析,相对于垂直整合,共同体模式代价偏低,更适合抱团发展,目前,长飞光纤(601869,股吧)和创鑫激光已经尝试该模式。

来源 : 财联社 发布时间 : 2021-01-07

盘点国外主要激光雷达厂商及其产品

激光雷达(LiDAR)是无人驾驶汽车中最强大的传感器之一。它可以区分真实移动中的行人和人物海报、在三维立体的空间中建模、检测静态物体、精确测距。本次主要是针对国外主要激光雷达厂商及其产品进行了整理。

 

一、激光雷达的分类

激光雷达是通过发射激光束来探测目标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雷达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方向性好等优点,在军事领域以及民用的地理测绘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由于激光雷达可以形成精度高达厘米级的3D环境地图,因此在ADAS及无人驾驶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激光雷达按有无机械旋转部件分类,包括机械激光雷达和固态激光雷达。机械激光雷达带有控制激光发射角度的旋转部件,而固态激光雷达则依靠电子部件来控制激光发射角度,无需机械旋转部件。

 

机械激光雷达由光电二极管、MEMS反射镜、激光发射接受装置等组成,其中机械旋转部件是指图中可360°控制激光发射角度的MEMS发射镜。

 

固态激光雷达与机械雷达不同,它通过光学相控阵列(OpticalPhasedArray)、光子集成电路(PhotonicIC)以及远场辐射方向图(FarFieldRadiationPattern)等电子部件代替机械旋转部件实现发射激光角度的调整。

 

由于内部结构有所差别,两种激光雷达的体积大小也不尽相同。机械激光雷达体积较大、价格昂贵、测量精度相对较高,一般置于汽车外部。固态激光雷达尺寸较小、性价比较高、测量精度相对低一些,但可隐藏于汽车车体内,不会破坏外形美观。

 

根据线束数量的多少,激光雷达又可分为单线束激光雷达与多线束激光雷达。顾名思义,单线束激光雷达扫描一次只产生一条扫描线,其所获得的数据为2D数据,因此无法区别有关目标物体的3D信息。不过,由于单线束激光雷达具有测量速度快、数据处理量少等特点,多被应用于安全防护、地形测绘等领域。

 

多线束激光雷达扫描一次可产生多条扫描线,目前市场上多线束产品包括4线束、8线束、16线束、32线束、64线束等,其细分可分为2.5D激光雷达及3D激光雷达。2.5D激光雷达与3D激光雷达最大的区别在于激光雷达垂直视野的范围,前者垂直视野范围一般不超过10°,而后者可达到30°甚至40°以上,这也就导致两者对于激光雷达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要求有所不同。

 

二、2024年全球LiDAR市场有望突破百亿美元

2024年全球LiDAR市场有望突破百亿美元,激光雷达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L4及以上高等级自动驾驶、ADAS系统、智慧城市(车路协同)、专业服务机器人及测绘等领域,未来受益于Robotaxi/Robotruck车队规模扩张、固态激光雷达在ADAS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智慧交通建设等领域需求的推动,整体市场预计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根据沙利文预测到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135.4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增速为64.65%。细分市场方面,在Robotaxi/Robotruck领域,随着其商业化的开启,拥有高精度测绘能力的激光雷达有望迎来快速上量期,沙利文预计在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增速为80.89%。对于L4级别以上的无人驾驶系统,激光雷达被认为是必须的传感器之一。目前各大自动驾驶的企业都将激光雷达作为其传感器解决方案的重点,目前在Robotaxi/Robotruck领域,主要应用的是可进行360°扫描的解携时激光雷达,其安装于自动驾驶车辆的顶部,技术壁垒较高。

 

 

三、国外激光雷达主要厂商及其产品

 

对目前的国外激光雷达巨头企业及其产品做了梳理,包括Velodyne、Quanergy、Innoviz、SICK等主要的市场头部知名企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具体内容。(相关内容数据来自企业官网等)

 

 

Velodyne

1、AlphaPrime

AlphaPrime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视场,范围和图像清晰度的组合。借助AlphaPrime ,VelodyneLidar可为自主移动性提供最佳的远程传感器。AlphaPrime由于图像清晰度高可以可靠而精确地检测道路物体。

拥有最佳水平(360°)和垂直(40°)远程传感器,地平面命中率>90m(典型值),具有全帧速率下的高分辨率(0.2°x0.1°)和点密度,以及业界领先的专有传感器到传感器干扰缓解。

 

2、UltraPuck

UltraPuck生成的高密度、远距离图像使其成为机器人、地图绘制和驾驶员辅助的首选,外形紧凑的UltraPuck能够应用于200m范围。

UltraPuck具有同类产品中最高的垂直分辨率(0.33°),一流的精度和校准强度,一流的功率效率和温度范围,此外还能触发排除和干扰缓解功能,减少误报的高级功能。

 

3、M1600

VelarrayM1600专为人行道,商业和工业环境中的自主应用而设计,可提供出色的近场感知能力,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安全导航。

感知数据范围为0.1到30米,宽视角为32度,支持拥挤区域的平稳操作是人行道,商业和工业环境的理想选择。紧凑、可嵌入的外形,实现内部/外部无缝集成, 采用Velodyne突破性的微激光阵列(MLA)架构构建而成,可进行可靠,可靠的批量生产设计。

 

4、Velabit

Velodyne最小的传感器Velabit为3D激光雷达感知带来了新水平的多功能性和可负担性。这款紧凑型中距离激光雷达传感器可针对特殊使用情况进行高度配置,并且可以嵌入车辆,机器人,无人机和基础设施内的任何位置。

尺寸为2.4英寸x2.4英寸x1.38英寸的集成处理功能,可轻松嵌入各种解决方案中,射程可达100米,同时具有出色的视野(FoV),达到60度水平FoVx10度垂直FoV。

 

5、VelaDome

VelaDome专为高分辨率近距离感测而设计,其小巧的外形非常适合各种安装和样式选择。VelaDome具有业界领先的180°x180°FoV,能够检测到近于0.1m的物体,是具有近场检测和高密度图像的革命性传感器,可满足包括盲点在内的各种汽车应用监控。

 

Quanergy

1、M8

M8LiDAR传感器系列具有宽视野,长测量范围,高精度和高分辨率,可可靠地解决最具挑战性的现实应用。此外,M8 LiDAR传感器基于由智能感知软件QORTEX支持的实时场景分析触发动作。

点密度为3D点云,每秒高达130万个点,返回3次。最大射程范围达200m,视场(FOV)水平:360º,垂直:20º(+3º/-17º),角分辨率为0.03-0.13º(取决于帧频)。

 

2、M12

M12 DLiDAR传感器经过专门设计,提供对货物集装箱装载区域的更精确检测来提高准确性,效率和生产率。

M1具有业界领先的0.033°角分辨率和360度覆盖范围,与现有的工业传感器相比,其分辨率高达7.5倍,可实现同类最佳的测量。以80%的反射率检测高达200m的物体,非常适合复杂的户外应用,例如在船上和船上装卸集装箱。点云每秒最多可增加75%的数据,提供更密集的点云数据集,可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或对象。

 

2、S3-2

Quanergy的S系列是业界唯一的100%CMOS固态LiDAR产品组合。通过利用行业首创的光相控阵(OPA)技术和价格合理且可扩展的CMOS硅工艺,S3提供了独特的电子束转向,而无需任何移动部件,从而提供了抗振动性,超过100,000小时的MTBF和所需的低成本适用于安全,工业自动化和运输等行业。

 

Ibeo

1、ibeoNEXT

Ibeo开发了一个全新的,全行业的4D传感器系统。特别是,ibeoNEXT的模块化设计在激光雷达市场上是独一无二的。根据应用,可以选择11.2度或60度光学元件。通过使用多个传感器并将数据融合在ECU上运行的软件包中,可以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360度检测。ibeoNEXT通用固态LiDAR可用于从交通拥堵助手到自动驾驶的汽车应用。

ibeoNEXT是固态LiDAR传感器,它根本没有移动部件,而是使用纯半导体解决方案。缺少机械部件使固态传感器更坚固,因此在更长的时间内可靠。由于其紧凑的设计和较轻的重量,它还可以轻松集成到多种车辆平台和任何设计中。传感器生成一个3D点云和一个强度图像,该强度图像类似于黑白相机拍摄的照片–这是第四维。ibeoNEXT固态LiDAR的固态技术也以其260米的宽范围和0.05度的高空间分辨率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ibeoLUX

LiDARibeoLUX检测周围的区域以及其视场中存在的任何物体。通过传感器内部反射镜的连续旋转以及激光束的结合,可以生成传感器范围内环境的完整图像。ibeoLUX的扫描数据包括距离,角度和回波脉冲宽度。传感器的另一个特点是时间和移动镜的同步,传感器的时间与外部参考时间同步,而反射镜的旋转频率通过周期性的外部信号进行调整。

该传感器在汽车领域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领域,该传感器同样适合用作自适应巡航控制的助手和行人保护装置。无论速度,天气条件和交通强度如何,其精确的测量结果都可以实现广泛的应用。

 

Innoviz

1、InnovizOne

InnovizOne能够抵抗日光和天气条件,并能够在250米的距离内提供丰富的3D点云。结合Innoviz的感知软件,该传感器可实现无与伦比的角分辨率,从而实现出色的物体检测,分类和跟踪。

InnovizOne和感知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均符合汽车行业的最高标准,Innoviz已获得必要的认证。Innoviz已通过ISO9001:2015认证,并从早期开始就在其组件(ASIC,检测器和MEMS)以及LiDAR硬件和软件系统中实施ISO26262(功能安全性)。该公司还选择了整个供应链中的制造商来满足IATF16949,并遵循ASPICE标准进行软件开发。

 

2、InnovizTwo

Innoviz宣布了新一代的LiDAR传感器InnovizTwo,它解决了该行业的重大瓶颈。为了更安全,更平稳地采用自动化技术,行业需要在发布时引入L2+功能以及支持L3和L4的硬件。由于其降低的成本和增强的性能,InnovizTwo将允许更多的汽车制造商提供安全的L2+,同时以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为全面的L3自动化铺平道路。

借助InnovizTwo,汽车制造商Tier-1s和Innoviz将能够通过其客户群收集数据。随着新功能的继续验证,随后将进行统计验证。这种动态最终将导致汽车的软件无需任何硬件更改即可升级到完整的L3。

 

Sick

1、UC30-21416A

UC30-21416A具有可调操作模式,切换点(DtO)/切换窗口/背景(ObSB),数字量输出的示教,数字量输出的设置水平,可逆数字量输出,延迟数字量输出上的设置,多达50个传感器的同步。

UC30的电源电压范围为9V至30V,能耗仅为1.2瓦,重量为180g,尺寸为62.2*62.2*32.7mm。其解析度不小于0.18mm,具有温度补偿功能,开关频率为4Hz,响应时间为180ms。

 

2、Dx35/DT35

Dx35支持模拟量输出和可逆模拟量输出的自学习,其重量为65g,尺寸为32*58.67*42.7mm,防护等级为3级。此激光传感器的解析度达0.1mm,测量准确度的典型值为±10mm。

 

Hukoyu

1、PGL-050W3

PGL-050W3正反射50m,有两种操作模式,距离数据输出和距离设置输出。精度±3mm,重复精度±0.7mm。它具有移动平均滤波器,尖峰抑制滤波器和误差抑制滤波器。

PGL-050W3提供各种接口,例如RS232C,RS422,RS485和SSI。主要应用于炼铁、高架起重机的关闭警告、定位铁路车辆的位置与控制

桥梁和基础设施的应变监控。

 

2、UGM-50LAP

最高检测距离为120米,金属外壳可保护内部系统。防护结构为IP67,耐冲击性50G(单),耐振动性5G。20msec(普通模式3000rpm)/约0.32°(360°/1125),40msec(低速模式1500rpm)/约0.16°(360°/2250),80msec(高分辨率模式750rpm)/约0.08°(360°/4500),主要应用于汽车障碍物检测、金属探测。

来源 : 电子发烧友 发布时间 : 2021-01-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