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大族数控举行上市路演,今日开始申购,发行价每股76.56元

2月15日,深圳市大族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族数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路演在全景网成功举行。大族数控董事长、总经理杨朝辉等公司管理层主要成员和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中信证券相关人员出席了此次路演活动,并与投资者进行实时在线交流。

参会嘉宾

据公告显示,根据初步询价结果,经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本次公开发行新股4200万股,本次发行不设老股转让。按本次发行价格76.56元/股计算。

大族数控董事长、总经理杨朝辉

大族数控董事长、总经理杨朝辉在致辞中表示,大族数控主营PCB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近二十年在高速高精运动控制、精密机械、电气工程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及技术沉淀,先后拓展了钻孔、曝光、成型、检测等多个PCB关键工序及多层板、HDI板、IC封装基板、挠性板及刚挠结合板等多个PCB细分市场。同时,通过自主研发及创新,打造了机械及激光钻孔机、LDI激光直接成像机、机械及激光成型机、通用/专用及专用高精测试机等多款PCB专用设备,不断满足下游知名PCB制造商对PCB层数、孔径、线宽线距等方面日益提升的需求。

PCB专用设备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在“工业4.0”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规划,引导和推动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未来,大族数控将持续创新,不断突破业务发展模式,顺应工业4.0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助PCB生产自动化与智能化一臂之力,不断增强我国PCB产业链的完整性与自主性,推动我国PCB生产制造向高端延伸。

中信证券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总监陈健健

中信证券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总监陈健健在致辞中表示,大族数控凭借着多年的技术沉淀与创新发展,产品已广泛覆盖钻孔、曝光、成型、检测等多个PCB细分领域,客户涵盖2019年NTI全球百强PCB企业榜单中的89家及CPCA2019年中国综合PCB百强排行榜中的95家企业,推动我国PCB生产制造向高端延伸。通过本次网上路演推介活动,希望广大投资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族数控,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大族数控的投资价值。大族数控此次迈入资本市场,是一场全新的开始,相信大族数控也将牢牢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以优良业绩回报股东,回报社会,回报投资者。

大族数控本次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4,200万股,占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原股东不公开发售老股,另外,本次发行新股的申购日期为2月16日,缴款日期为2月18日。发行价为每股76.56元。股票代码为301200,股票简称: 大族数控。

路演现场

大族数控此次预计募集资金17.07亿元,其中15.24亿元用于PCB专用设备生产改扩建项目,1.83亿元用于PCB专用设备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来源:全景网


发布时间 : 2022-02-16

华为哈勃加持!半导体激光器厂商源杰科技再上科创板

2月11日,在短暂中止陕西源杰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杰科技”)发行上市审核后,上交所再次恢复了该公司科创板IPO发行上市审核。

上交所网站显示,目前,源杰科技科技的审核状态为“已受理”。

华为旗下哈勃投资入股

资料显示,源杰科技成立于2013年,主要聚焦于光芯片行业,主营业务为光芯片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2.5G、10G和25G及更高速率激光器芯片系列产品等,目前主要应用于光纤接入、4G/5G移动通信网络和数据中心等领域。

自成立以来,源杰科技进行了多次股权转让和增资。其中,在2020年9月23日的股权转让及增资中,华为旗下投资平台哈勃投资以62.4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受让了源杰科技100.96万元的注册资本,同时以66.56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向源杰科技增资2000万元。

据披露,在本次发行前,哈勃投资对源杰科技的持股比例为4.36%,本次发行后,持股比例将稀释为3.27%。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研发与产业化积累,源杰科技已建立了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加工和测试的 IDM 全流程业务体系,拥有多条覆盖 MOCVD 外延生长、光栅工艺、光波导制作、金属化工艺、端面镀膜、自动化芯片测试、芯片高频测试、可靠性测试验证等全流程自主可控的生产线。

在此基础上,源杰科技形成了“掩埋型激光器芯片制造平台”“脊波导型激光器芯片制造平台”两大平台,积累了“高速调制激光器芯片技术”、“异质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对接生长技术”、“小发散角技术”等八大技术。

业绩增长迅速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源杰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041.11万元、8131.23万元、23337.49万元、8751.34万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553.18万元、1320.70万元、7884.49万元、3248.08万元,业绩增长迅速。

源杰科技称,公司2020年收入规模迅速增长,主要是受5G政策推动影响,公司的25G激光器芯片系列产品市场需求量激增。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自2.5G、10G、25G及更高速率激光器芯片系列产品,其他业务收入为零星的技术服务收入。

分产品来看,报告期内,源杰科技的2.5G激光器芯片系列产品收入分别为6,406.82万元、

6,897.52万元、8,424.77万元和4,619.07万元,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报告期内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2020年,随着工艺水平逐渐成熟,凭借高性能指标、高可靠性等特性,源杰科技的 2.5G 1490nm DFB 激光器芯片出货量大幅增加。同时,受益于以新一代XG-PON 技术为基础的国内千兆光纤网络升级,公司的 2.5G 1270nm DFB 激光器芯片收入也出现较快的增长。2020 年,公司 2.5G 激光器芯片系列产品整体收入较上年度增加 1,527.25 万元,增幅 22.14%。

2021年1-6月,国内外光纤接入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公司的2.5G激光器芯片系列产品出货量保持较快的增长,上半年销售数量已超过 2020年度的 60%,在市场价格持续下调的情况下,整体收入水平仍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

而其10G激光器芯片系列产品收入分别为 634.30 万元、1,155.66 万元、4,853.55 万元和 2,914.53 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01%、14.23%、20.80%和 33.30%,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源杰科技称,凭借高性能指标、高可靠性以及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公司的 10G 1270nm DFB 激光器芯片已占据出口海外 XGS-PON 市场的领先地位,2020 年该产品的销售收入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的 10G 1310nm DFB 激光器芯片同样也凭借高可靠性及高性价比等优势,实现对移动通信市场的大批量供货,助推公司 10G 激光器芯片系列产品出货量逐渐增加。

另外,源杰科技25G 激光器芯片系列产品收入分别为 0 万元、68.62 万元、10,056.74 万元和 1,205.78 万元。2020 年 25G 激光器芯片系列产品收入快速增长,是公司业绩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

源杰科技表示,公司凭借多年光芯片行业积累的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的经验优势,在国内厂商中率先实现了 25G 激光器芯片的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应用,其中 25G MWDM 12 波段 DFB 激光器芯片更是成为满足中国移动相关 5G 建设方案唯一批量供货的厂商。受益于 5G 移动通信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国产高端产品的稀缺性,公司 25G 激光器芯片系列产品的销售收入于2020年实现大幅增长。但2021年上半年因5G基站建设放缓而导致营收下滑。

9.8亿元加速光芯片业务研发

招股书显示,源杰科技此次IPO拟募资9.8亿元,投建于“10G、25G 光芯片产线建设项目”、“50G 光芯片产业化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源杰科技认为,本次募集资金的投入有利于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实现多种光芯片产品的专线生产,打破高端光芯片的进口依赖,有利于促进我国通信建设和产业发展。此外,研发中心建设亦根植于公司主营业务,符合行业发展对技术升级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研发效率和研发质量。

目前,源杰科技主营业务为光芯片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 2.5G、10G 和 25G 及更高速率激光器芯片系列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光纤接入、4G/5G 移动通信网络和数据中心等领域。

源杰科技称,“10G、25G 光芯片产线建设项目”和“50G 光芯片产业化建设项目”是基于公司现有光芯片业务的进一步扩展和衍生,与主营业务密切相关。其中,“10G、25G 光芯片产线建设项目”将有助于解决公司目前所面临的 10G、25G光芯片产线紧缺及产能受限的问题,从而提升市场供应能力,满足客户需求,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而“50G 光芯片产业化建设项目”将助力 50G 高速光芯片的批量生产,促进公司抢占市场先机,推动国产化进程,提升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并增强其盈利能力。

此外,“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致力于对公司现有研发中心进行升级,进行高功率硅光激光器、激光雷达光源等大量前瞻性研究并着力实现科研成果产业转化,保证公司产品技术的领先,推动新产品开发,从而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并巩固行业地位。

关于战略规划,源杰科技称,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光芯片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经过多年研发与产业化积累,公司可持续向国内外客户提供高稳定性、高可靠性产品,并逐步发展为国内领先的光芯片供应商。

目前,源杰科技正在加速研发下一代激光器芯片产品,并积极拓展光芯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目前,公司在光通信领域已着手 50G 、100G 高速率激光器芯片产品以及硅光直流光源大功率激光器芯片产品的商用推进,力图实现在高端激光器芯片产品的特性及可靠性方面对美、日垄断企业的全面对标。同时已与部分激光雷达厂商达成合作意向,实现激光雷达领域光芯片少量送样,努力实现新技术领域的弯道超车。

综合:全球半导体观察 集微网


发布时间 : 2022-02-15

“最快的冰”背后:高精度激光测量技术首次应用于奥运场馆建设

在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自北京冬奥会开赛以来,多个奥运纪录乃至世界纪录被刷新,“最快的冰”实至名归。近日,记者从武汉大学获悉,该校毛庆洲教授领衔的高分辨激光雷达团队,在“冰丝带”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打造最平的冰才能最快”。

建设国家速滑馆为何需要遥感专家?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庆洲介绍,他的团队主要工作是利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帮助冰场安装地下制冰排管。

毛庆洲在“冰丝带”建设期间留影。受访者供图

“场馆希望建成‘最快’的冰面,那就需要最平整地铺设制冰排管。”毛庆洲解释,制冰排管是冰场的基础设施,它的上面还要铺设一层混凝土,再上面才是冰面。如果制冰排管安装时高低落差过大,或是排管之间排列不均匀,就会导致铺设混凝土后的制冷能力不同,进而导致不同区域的冰面温度和厚度不一。

国家速滑馆的冰场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地下每隔10厘米就要布设一根制冰排管,毛庆洲团队的工作就是在建设过程中,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建成区域,形成精度优于2毫米的现场点云数据,分析制冰排管的高程和平行度,在密密麻麻的制冰排管中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终,经过毛庆洲团队和施工人员的努力,该工程实现全场标高允许偏差±5毫米,管道之间的平行度优于1/1000,确保了冰面温度差不超过0.5℃。

毛庆洲团队的高精度激光测量技术,此前广泛运用在地铁、高铁工程中。但是,将这项成熟技术首次运用在奥运场馆建设上,团队还是面临新的挑战。毛庆洲说:“以前测量轨道是线状的,这次测量制冰排管是面状的。就好比以前只用对比前后数据,现在四面八方都要对比,计算量要翻倍,所以我们对测量工艺、数学计算模型都进行了改进。”

国家速滑馆制冰排管整体点云图。受访者供图

毛庆洲的团队共有10人参与这次奥运保障任务,在2020年秋季对国家速滑馆制冰排管安装现场进行了全面测量,经过28天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共获得2TB的现场点云数据。

“这次任务时间周期短、工程任务重、精度要求高,团队成员都付出了很多心血,特别是最后验收前几天,我们在武汉的数据分析团队,都是通宵加班工作。”毛庆洲教授领衔的高分辨激光雷达团队,为建造“最快的冰”提供了有力保障。

依托这项技术成果,武汉大学与北京城建集团、深圳大学等单位共同申报的“国家速滑馆动态高精度施工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1年度测绘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毛庆洲介绍,激光三维测量(激光雷达)作为一种近20年来发展的新型遥感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硬件技术的进步和点云智能处理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数字经济,具有广泛的前景和智力需求。“需要更多有思想的青年加入。”他呼吁。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发布时间 : 2022-02-14

炬光科技推进战略重组效应显现,上市首年净利翻倍

上市刚刚满月的炬光科技首份成绩单表现亮眼。

春节前,炬光科技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1年度将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200万元到7200万元,同比增长77.8%到106.48%。

对于业绩提升,炬光科技表示随着下游市场需求复苏,公司在半导体激光业务方面不断扩大产品优势和市场领先优势,以及随着公司战略性重组的推进,东莞炬光新增后端生产工艺出货量大幅提升。

此前,炬光科技曾披露,2021年前九月,公司在开放式器件、医疗美容器件和模块及工业应用模块等主要产线取得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1.05%、40.36%、187.41%。

炬光科技的研发投入力度一直较高。2018年至2020年,公司三年研发费用累计为1.99亿元,占同期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18.99%。

2021年最高预盈7000万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成立的炬光科技主要从事激光行业上游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激光光学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正在拓展激光行业中游的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6年初,炬光科技在股转系统正式挂牌,次年11月摘牌。直至2021年12月24日,炬光科技顺利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记者注意到,科创板上市之前,炬光科技业绩波动较大。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炬光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3.35亿元、3.6亿元、2.18亿元,归母净利润1866.61万元、-8043.05万元、3487万元、3332.49万元。

截至2021年6月,炬光科技累计未分配利润为-4255.47万元,仍存在未弥补亏损。对此,炬光科技表示这主要因公司立足行业上游,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前期研发投入较大;另一方面公司2019年度支付LIMO战略结构性重组人员辞退补偿,以及计提商誉减值、存货跌价准备造成。

炬光科技西安总部

随着下游市场需求以及行业地位提升,炬光科技上市首年便取得亮眼的成绩。春节前,炬光科技披露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度将实现归母净利润6200万元至7200万元,同比增加2713万元至3713万元,同比增长77.8%至106.4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4126.17万元至5126.17万元,同比增加2172.42万元至3172.42万元,同比增长111.19%至162.38%。

炬光科技表示,2021年度公司整体业务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因随着疫情后下游市场需求复苏,公司在半导体激光业务方面不断扩大产品优势和市场领先优势。此外,随着公司战略性重组的推进,东莞炬光新增后端生产工艺,公司光束准直转换系列产品出货量大幅提升。并且,公司在新兴市场取得突破,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推进战略重组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在新三板挂牌时期进行的全面资产重组,成为炬光科技业绩爆发的重要推手。

回溯公告,2016年3月,彼时刚刚在新三板挂牌不久的炬光科技启动重大资产重组,于当年11月定增募资2.255亿元,并以现金方式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炬光购买香港雷蒙持有的LIMO100%的股权、LIMOImmo12%的财产份额和香港雷蒙对LIMO的债权,实现对LIMO的控制。

完成收购LIMO后,2018年,炬光科技与LIMO共同成立东莞炬光,双方分别持股70%、30%。紧接着炬光科技于2019年末对LIMO进行战略性结构重组,直至2021年初,经过股权划转,东莞炬光由中外合资企业变为内资企业,并由炬光科技100%持股。

经过重组后,东莞炬光新增光束准直转换系列产品的后端生产线,即新增镀膜、切割、清洗、检验环节,这也使得炬光科技的运营效率大幅提升,产能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带动公司毛利率较快增长。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炬光科技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1.82%、38.26%、51.01%、54.4%,显而易见的是经过重组后,2020年开始公司毛利率快速提升。

▲炬光科技光学车间

炬光科技进一步介绍,对于激光光学业务,随着公司战略性重组的推进,东莞炬光新增后端生产工艺,自主研发光学镀膜、对精密切割、清洗和检验工艺进行技术创新和过程优化。2021年1-9月,公司光束准直转换系列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72.53%,重组后规模效应逐步凸显。

而对于主打的半导体激光业务,2021年前九月,公司在开放式器件、医疗美容器件和模块及工业应用模块等主要产线不断扩大产品优势和市场领先优势,随着疫情后下游市场需求复苏,公司在上述产线取得的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较大,分别同比增长51.05%、40.36%、187.41%。

值得关注的是,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积累,炬光科技已形成共晶键合技术、热管理技术等九大类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形成。

2018年至2020年,炬光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458.09万元、7487.05万元、6989.71万元,三年累计研发费用为1.99亿元,占同期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18.99%。

来源:长江商报

发布时间 : 2022-02-11

II-VI公布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订单和积压均创纪录

美国匹兹堡,2022年2月9日--II-VI Incorporated(纳斯达克:IIVI)报告了其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的业绩。

"由于支撑我们增长战略的大趋势持续强劲,以及我们终端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II-VI第二季度预订量超过了11亿美元,积压达到创纪录的17亿美元。工业和通信市场的产品引领我们的同比增长。在工业领域,我们的泵浦激光功率达到了创纪录的100兆瓦,而且我们加大了用于电力电子的碳化硅基片的销售力度。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超级集群对收发器的强劲需求继续有增无减。我们的200G、400G和800G收发器的销售现在占我们数据通信收发器业务的三分之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Vincent D. Mattera Jr.博士说。

Mattera博士继续说:"我们的消费者业务引领了我们的环比增长,占我们本季度销售额的9%,是我们第三大市场收入。在消费电子、工业和汽车市场,深度传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我们继续看到更广泛的产品组合带来的更大机遇。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利用了我们差异化的150毫米SiC衬底,我们自己的1200V SiC MOSFET产品平台达到了汽车标准。我们扩大了与通用电气的关系,以加快工业、可再生能源和汽车领域下一阶段的商业化进程。

对Coherent公司的未决收购已获得全球4个反垄断监管机构中的3个机构的批准,或表明即将获得批准,这些批准是完成交易的条件。在中国,II-VI和Coherent正继续与国家市场监管局(SAMR)进行建设性的合作,现在预计将在2022年第二季度中完成收购,"Mattera博士总结说。

II-VI 2022财年第二季度业绩

销售收入8.07亿美元,上个季度7.95亿美元,去年同期7.87亿美元(同比增长3%)。增长主要受工业和通信产品线销售增长驱动,尤其是200G、400G和800G产品。

分部门来看,Photonics Solutions部门销售收入5.25亿美元,上个季度5.36亿美元,去年同期4.83亿美元(同比增长9%)。该部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主要由于光通信市场尤其是数据通信和电信产品的需求持续强劲。Compound Semiconductors部门销售收入2.82亿美元,上个季度2.59亿美元,去年同期3.04亿美元(同比下滑7%)。与去年同期相比,3D传感收入下降,一方面由于设计变更导致单价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收入时间转移到了第一财季。不过,3D传感收入下滑被工业和半导体资本设备市场的增长部分抵消。

按区域划分,II-VI该季度54%销售收入来自北美市场,19%来自中国市场,19%来自欧洲市场,6%来自日本市场,以及剩余2%来自其他市场。

按终端市场划分,II-VI该季度64%销售收入来自通信市场,13%来自工业市场,9%来自消费电子市场,6%来自航空航天与国防市场,4%来自半导体资本设备市场,3%来自生命科学市场,以及剩余1%来自汽车和其它市场。

GAAP毛利率38.6%,上个季度38.6%,去年同期39.8%。非GAAP毛利率40.3%,上个季度40.0%,去年同期42.0%。毛利率下滑主要由于供应链短缺导致的组件成本上升以及COVID-19相关的额外成本上升。

GAAP净收入6770万美元,上个季度7450万美元,去年同期8790万美元。非GAAP净收入1.24亿美元,上个季度1.18亿美元,去年同期1.31亿美元。

GAAP每股摊薄收益0.44美元,上个季度0.50美元,去年同期0.73美元。非GAAP每股摊薄收益0.92美元,上个季度0.87美元,去年同期1.08美元。

截至2021年12月31日,II-VI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受限制用途现金总额为26.50亿美元。

II-VI展望2022财年第三季度表现

展望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2022财年第三季度,II-VI目前预计销售收入将在7.85-8.25亿美元之间,非GAAP每股摊薄收益将在0.75-0.90美元之间。这是按照今天的汇率和今天估计的19%的税收影响。这两者都是可变的。

来源:讯石光通讯网


发布时间 : 2022-02-10

添彩冬奥会,激光技术都有哪些硬核表现?

“黄河之水天上来”、激光雕刻“冰雪五环”、“雪花火炬”飘扬升空……冬奥会开幕后,这些科技感满满的场面持续刷屏朋友圈。

其实,不仅仅是开幕式,从火炬设计到场馆建设,从室内到室外,本届冬奥会处处都有激光“黑科技”的加持,也不乏优秀激光企业的身影。而这其中的不少环节,都展示了激光技术的硬核实力和激光应用的无限前景。

添彩冬奥会,激光技术都有哪些硬核表现?下面,我们就来探寻一下吧!

01. 24道激光“雕刻”成“冰雪五环”

在开幕式上,让小编刻骨铭心的画面就是“冰立方”缓缓被激光“雕刻”成晶莹璀璨的五环的画面。

一滴蓝色的水墨滴落,幻化成“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腾气象,从鸟巢“碗口”倾泻而下,铺满全场。一方水从中央升起,凝结成晶莹剔透的“冰立方”。“冰立方”上光影闪动,24道激光刻刀从高处投射而来,雕刻反转。冰球运动员挥杆击“球”,“冰立方”逐渐碎裂,巨大的冰雪五环从中露出真容,缓缓上升,五环破冰而出。

从水立方到冰立方,在动用环绕全场的24道“激光刻刀”下,凿出了晶莹剔透的奥运五环。

代表24届冬奥会的24道激光雕刻冰立方,寓意着“雕刻历史,雕刻时光”。过往23届冬奥举办城市依次出现,最终定格为“2022中国北京”。

02. “飞扬”火炬1268个装饰图案由激光雕刻

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整体外观自下而上从寓示吉祥的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飞扬”优雅的外观之下,包含着硬核科技,其中也少不了激光雕刻的身影。

“飞扬”火炬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外飘带、内飘带和氢气燃烧装置。外壳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则为全球首次,通过全国首创、全球领先的三维编织装置制造。织出的外衣仅仅是火炬柔软的“骨架”,再向里注入特殊树脂,固化成型后才能成为坚实的外壳。然后进行打磨、喷涂,再利用激光雕刻,刻出火炬身上1268个图案装饰,最后完成整体总装。

03. 光峰科技用激光“云上写字”为冬奥会献礼

2月4日晚8点,2022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隆重开幕。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光峰科技(688007.SH)在冬奥会开幕式深圳分会场用激光在云上写字和打出“五环”为冬奥会献礼。

在光峰科技ALPD激光技术加持下,四条耀眼的激光光柱冲上云霄,全球首次用激光在云上写出“天下一家”四个大字,并在云端打出“五环”标志,为本届冬奥会喝彩。

光峰科技在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深圳分会场上空首次用激光在云上写出“天下一家”四个大字,并在云端打出“五环”标志

本次投影设备釆用了光峰科技自主研发的ALPD激光显示技术,具备高亮度、高画质、高可靠性等特点。

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采用该技术的设备能够大幅提升电光转换效率,降低热损耗,结合3DVC的散热技术,体积成倍减小,完美解决如电光转换效率低,发热量大,需要大型散热装置等多项技术难题。

同时根据该项目“云端成书”的需求同步叠加超远距投影技术,突破了常规投显技术500米的距离限制,实现最远3000米,高达10万流明亮度的远距离成像,在云层展现肉眼可见的清晣画面。

04. 激光“雪屏幕”亮相冬奥会

在被称为“雪如意”的中国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有一片极具高科技含量的“雪屏幕”,这是由合肥全色光显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研发的全色激光投影机。

“雪屏幕”采用两台10万流明超高亮度高清激光投影机,投射到跳台尽头的雪面上,投影显示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与一般的投影相比,全色激光投影色域更广,亮度更高,还有健康护眼和能耗低等优点,因此被冬奥会采用来展示中国显示技术的最新成就。

“雪屏幕”使用的大规模复杂表面全色激光投影显示技术,是“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雪上场馆智慧呈现与先进显示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

据合肥全色光显董事长许立新介绍,合肥全色光显公司科研团队由两名院士领衔,中科大教授牵头,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激光显示领域取得了多项新的突破。本次研发的投影设备在超高亮度、散斑抑制技术、均匀照明等关键技术方面表现优秀,画质清晰、色彩真实,并对地面平整度等复杂场景等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不受投影面材质的干扰。

05. 凯普林为中国激光注入火炬精神

此次冬奥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迎来的又一项顶级盛会。2月2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接力启动仪式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隆重举行,凯普林光电董事长陈晓华作为第261棒火炬手,完成了神圣的火炬传递。

火炬接力完成之后,陈晓华依然难掩激动心情,他表示,“生逢盛世,有幸作为1200名全国各行各业‘不平凡的普通人’之一,成为一名光荣的奥运火炬手,见证历史,融入时代,心潮澎湃!新冠疫情仍未结束,冬季奥运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举行实属不易,难能可贵。这也激励我们,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要传承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坚韧不拔、力争上游。在工作和生活中永葆奋进姿态,争取更好成绩!”

奥运火炬象征光明、勇敢、团结和友谊,这不仅与激光行业的追求不谋而合,也与凯普林19年来所凝聚的企业文化相契合。近年来,激光行业迅猛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精神和奥运精神一脉相承,面对不断拓展的应用领域,诸多技术难点需要克服,很多科技高峰还需攀登。凯普林人将继续在陈晓华的带领下,以奋斗者为本,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将火炬精神注入中国激光事业,为人类未来的美好生活奋勇前进。

来源:激光制造网 


发布时间 : 2022-02-09

邦德、海目星激光被美国商务部纳入“未经核实名单”

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2月7日,拜登政府将33家中国实体列入美国商务部的所谓“未经核实名单”(Unverified List),对这些实体从美国出口商获取产品实施新的限制,并要求与这些实体进行贸易的美企进行额外尽职调查。

报道称,被列入这一清单的公司必须接受更严格的出口管控,因为美国官员无法对其进行例行式核查。美国商务部指这批公司在合符法规方面存在问题,因此限制美国企业向该等企业输出受管制技术,或进行业务往来。

这33家中国实体中大多为电子公司,也包括2家激光设备制造商、多家光学公司以及大学的国家实验室和其他公司。

据激光制造网梳理,在该名单中,我们熟知的邦德激光和海目星这2家激光设备企业也位列其中。除此之外,还有惠科光电、德润光学、新光光电、龙昌光学、帆晟光电、超微精纳光电、天合立光电等多家光电企业也名列其中。

被列入名单的邦德激光是一家全球化的激光企业,服务网络覆盖全球九大海外专属负责机构,分别位于德国、俄罗斯、土耳其、美国、墨西哥、印度、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服务于全球六大洲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激光行业领军企业,邦德激光持续聚焦激光切割单品类,创新求变,销量激增。2019年和2020年,邦德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亦逆势增长50%,以2672台、3727台的产销量蝉联销冠;2021年,邦德激光以销量5190台,发货5172台的数据再次创造了行业新奇迹!产品实现了1000w到40000w功率段产品全覆盖。

海目星激光是一家专注于“激光+自动化”行业领先研发型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9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该公司一直以来深耕激光和自动化领域,现已成为业界数一数二的激光&自动化装备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消费电子、动力电池、钣金加工等行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在激光、自动化和智能化综合运用领域已形成较强的优势。

据了解,纳入这33个中国实体后,该名单榜上实体总数大约达到了175个。其他有实体被列入名单的国家还包括俄罗斯和阿联酋。

本次被纳入“未经核实名单”的33家中国实体具体名单如下:

1.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2. 北京世维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 北京中和航讯科技有限公司

4. 中国第二重型集团德阳万航模锻有限责任公司

5. 滁州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6. 东莞德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7. 东莞汇群电子有限公司

8. 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 广西铟泰科技有限公司

10. 广州海目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11. 哈尔滨新光飞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2. 合肥安信瑞德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13.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4. 湖北龙昌光学有限公司

15. 湖北兴福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16. 湖南大学

17. 济南邦德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18. 久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19. 昆山恒瑞诚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20. 上海帆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21.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2. 双翔(福建)电子有限公司

23. 南方科技大学

24. 苏州超微精纳光电有限公司

25. 苏州昀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6. 苏州亮宇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27. 无锡药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8. 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9. 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

30. Yunnan Fs Optics Co., Ltd.

31. 云南天合立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32. 郑州百维智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33. 株洲中车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 : 2022-02-08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发出基于激光频率变换技术的中红外探测系统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自动化所)1月25日发布消息称,该所在红外探测领域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基于硒镓钡晶体的3-8微米中红外高灵敏探测,对纳秒脉冲的探测灵敏度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实现了系统的国产化。该技术将为我国在生物、医疗、化工等领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探测工具,相关成果被国际光学权威期刊《光学》(Optica)刊发。

基于激光频率变换技术的中红外探测系统。 沈阳自动化所供图

据悉,相对于传统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中红外光与分子之间的共振现象可大幅度提高光谱测量的信噪比,进而实现对物质成分的有效识别。因此,中红外探测技术对于推动生命科学、物性分析等科学探索,以及环保、化工行业、医学诊断等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红外探测主要采用热探测和光电探测两种直接探测手段,现有性能已难以满足科学家们对微量物质的精准检测的需求,探测灵敏度已成为中红外系统的瓶颈问题。

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祁峰称:“针对当前中红外探测的瓶颈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激光频率变换技术的解决方案,设计并搭建了实验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将弱中红外信号高效率地转换为近红外信号,该近红外光携带了中红外光的信息且易于探测,通过这种间接探测的方式大幅度提高中红外信号的探测灵敏度。”

硒镓钡晶体

据祁峰介绍,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多种晶体的光学特性,科研团队将目标锁定在硒镓钡晶体,该晶体由中科院理化所姚吉勇团队研制。“硒镓钡晶体通常是作为波源使用,我们大胆尝试,将它作为探测系统的一部分,在掌握其光学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高性能光参量振荡器,优化了相位匹配条件,解决了弱信号环境下的强背景噪声抑制等问题,实现了收发一体的中红外系统。”

通过对纳秒级脉冲的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目前可达到的探测灵敏度优于碲镉汞探测器100倍,实现了飞焦级纳秒脉冲的有效探测,系统的动态范围超过110分贝,在宽频范围内的均匀响应可达到1.4个倍频程,上述两指标均优于传统的直接探测系统。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开展测试。 沈阳自动化所供图

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中科院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史泽林表示,该所在光电探测研究中,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通过探测新机理、新方法,攻克了高灵敏度红外探测等难题。实现基于硒镓钡晶体的中红外高灵敏探测,将有可能为生物、医疗、化工等领域带来新的科学手段,让原来办不到的事情变得可能。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 : 2022-01-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