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0亿元!大族激光新能源智能装备华中总部项目落户湖北荆门
1月8日,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一行来湖北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参观考察,并签订投资协议。此番事件表明总投资10亿元的大族激光新能源智能装备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湖北荆门。
图源:荆门广播电视台
据激光制造网小编了解,大族激光新能源智能装备华中总部项目一期投资3亿元,租赁约15000平方米厂房建设全自动化智能数控装备生产线生产。项目二期投资7亿元,征地约100亩,与项目一期同步启动,进行高端装备制造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综合税收5000万元以上。
刚刚过去的2021年,大族激光加快新能源领域的扩产布局。先后在四川宜宾扩产,完善新能源装备生产产能布局,提升锂电设备交付能力;在张家港投资建设华东区域总部基地,完善新能源和高功率激光在华东地区的布局。
大族激光新能源智能装备华中总部项目的投建,将能够进一步完善大族激光新能源动力电池装备业务在华中地区的布局,满足公司未来新能源动力电池装备业务的产能需求。同时该项目将有利于大族激光更好的满足下游客户的交付需求,就近为下游客户提供配套服务。
来源:激光制造网
发布时间 : 2022-01-10
范滇元院士:激光技术只有向“高端”和“智能”发展,才能走出低价竞争怪圈
▲中国工程院院士 范滇元
激光制造商情:范院士,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激光制造商情》的采访。您是从事大型激光装置研制的核心人物之一,请问大型激光装置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它在行业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范院士:所称“大型激光装置”是特指用于“激光核聚变”研究的一类大口径多链路高功率激光系统。不是单台激光器,而是包括激光振荡器光源、可编程时间空间整形器、多级多程放大器系列、高效三倍频频率变换器以及像传递真空空间滤波器系统、自适应光学波前校正系统、光路自动准直系统、激光参数测量系统和激光能源系统等组成的超大规模激光工程装置。长脉冲(≈5纳秒)激光脉冲能量达到百万焦耳量级;短脉冲(皮秒)激光能量达千焦耳量级。
这一层次的激光光学装置已步入“大科学工程”。不仅对前沿科学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高功率激光工程技术发展有重大推动和引领作用。
激光制造商情:多年来您在激光高功率领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特别是中国“神光”系列巨型激光器研制成功,成为世界仅有的几个国家拥有者之一,此高科技产品的诞生,对激光产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实惠和意义?
范院士:所谓“核聚变”,形象地讲就是类似于氢弹爆炸的反应,而“激光核聚变”就是要把高强度激光作为驱动源,用来在实验室中引发微型核聚变反应。它对于激光脉冲的时间、空间、光谱、能量和功率等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极为苛刻的要求。在“需求”和“问题”的强烈剌激下,国内外历经五十多年的努力探索,极大地推动了高功率激光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解决了有效获取激光束的“数量”(超高能量和功率)和精确调控激光束的“质量”(包括脉冲时间波形、近场和远场光束空间分布、光谱和色散等)的创新技术、方法和方案。二是,激光和光学制造产业的“能级”和档次,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诸如:四大光学材料(激光玻璃、光学玻璃、熔石英和KDP和KD*P晶体)高质量、超大尺度、高一致性的熔炼和生长工艺的开发和成熟;大口径光学元件的研磨工艺和检测设备的开发和成熟,可达到1/10波长面形精度、亚nm粗糙度、近衍射极限非球面透镜;国际领先的高负载偏振膜的制备和检测等。对光学制造产业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激光制造商情:近年来国内激光技术发展迅速,市面上已存在多品种、多款式的高功率激光器,特别是30千瓦激光切割机的上市,震惊了行业,请谈谈该领域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
范院士:大口径管材、高厚板材的切割、焊接等是重工业制造的必需,对航空、舰船、交通、海上风电、海洋交通等等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也是激光产业做大做强的标志之一。30千瓦还只是一个台阶,还有更高层次的台阶等待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激光制造商情:2020年一场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导致不少企业生存难、发展难……。而我国激光产业虽然遭受疫情肆劫,但行业发展一路看好,特别是激光上市企业,不但沒有击垮,反而各自活出了自已的精彩。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范院士:首先,这是我国抗疫胜利经济率先复苏的大气候所致,是各行各业具有的共性。其次,对激光产业来说,还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供了市场需求导向,而近年激光装备自主率大幅提高、价格明显下降,为广大中小企业用户提供了购买的可行性。从而导致上述“逆境增收”现象。
激光制造商情:请谈谈您对我国激光产业后期发展的展望和预期。
范院士:第一,从技术方向:要向“高端”和“智能”发展。
从当前中低端技术为主走向高端技术,是必要和必由的发展之路。也是走出低价竞争怪圈,从“做大”走向“做强”的必由之路。
智能化是重要机遇,但多半还是仃留在口头上和形式上(尽管我们已经把“激光先进制造”都改称为“激光智能制造”了),我们要切实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贯彻到激光产业的产品设计、制造和应用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中。
第二,从市场方向:要产业链均衡发展、自主可控、并创造需求开拓新市场
注意激光光源、加工装备、关键元器件完整的产业链均衡发展。
国内万瓦级激光光纤材料、LD泵浦源芯片和封装以及配套元器件等已达到应用要求,且技术自主可控。企业采购重心可转移至国内,我国激光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产学研深度结合,不仅要遵循需求导向,还要开发和扶植新技术,创造需求,开拓新市场。例如,可考虑冲击强化技术和推广应用;以及结构光(OAM光、径向偏振光、光强旋转光)的发展应用。
激光制造商情:“红光奖”被业界誉为激光行业的“奥斯卡奖”,自2018年创办以来受到行业人士热捧。2021年红光奖设置12大奖项,共收到115家企业170多项产品参赛,比上届增加近一倍,您怎么看待“红光奖”受行业内关注?您觉得设立“红光奖”对中国激光发展有什么意义?
范院士:设立“红光奖”,具有双重导向作用:对激光企业来说,引导产品研发方向;对用户来说,则是引导产品选购意向。对激光产业发展具有“双赢”的促进作用。
为此,“红光奖”的评议要做到两条:第一,评议要公开、公平、公正;第二,评议获奖的产品和企业确实是较为优秀的,评议结果具有公信力。
近几年的评奖活动基本上满足上述要求,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还需听取各方意见,不断改进提高,把红光奖办得更好。
来源:《激光制造商情》
发布时间 : 202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