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第一台电驱动“拓扑”激光器诞生!具备完虐其它激光的优势
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发明了第一台电驱动拓扑激光器,它具有绕过角落路由轻粒子的能力,并能够应对设备制造中的缺陷。
电驱动半导体激光器是当今最常见的激光器件,它们被用于条形码阅读器和激光打印机等产品,用于光纤通信,以及用于新兴应用,如自动驾驶汽车的激光测距传感器。然而制造是一个严格的过程,如果在这些过程中在激光器的结构中引入任何缺陷,那么当前的激光器设计就不能很好地工作。
在新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中,南洋理工大学和利兹大学的科学研究进展,克服了这个长期存在的难题,并能利用现有的半导体技术,带来更高效率和更少浪费的制造。这是通过利用理论物理中称为“拓扑态”的概念,制造拓扑激光器来实现的。
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在某些材料中流动的电子具有拓扑特征,这意味着它们可以绕过角落或缺陷流动,而不会散射或泄漏。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理论物理学家,就因他们开创了对电子这种拓扑态的研究。
现在,新加坡南大的一个由工程师和物理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与利兹大学的材料科学家合作,将这种拓扑方法应用于轻粒子,即光子。南洋理工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学院首席科学家王齐杰教授说:
每一批制造的激光设备,都有一些部分由于制造和封装过程中引入的缺陷而无法发射激光,这是我们探索激光的拓扑态动机之一,激光的拓扑态比普通光波要稳定得多。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名为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电驱动激光器,该激光器基于利兹大学开发的先进半导体晶片。
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利兹大学工程和物理科学学院负责研究和创新的副院长贾尔斯·戴维斯·弗雷恩教授说:拓扑激光器是将一种引人入胜的基本科学现象,应用于实际电子设备的一个很好例子,正如研究显示的那样,它具有改善激光系统性能的潜力。
为了在激光平台上实现拓扑状态,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设计,其中包含一种谷光子晶体,其灵感来自于被称为二维谷电子绝缘体的电子拓扑材料。该设计由排列在三角形晶格中的六角形孔组成,蚀刻在半导体晶片上,使其非常微型。
在微结构内,激光的拓扑态在1.2毫米圆周的三角形环内循环,充当光学谐振器,积累形成激光束所需的光能。新加坡国立大学理论物理学家、该项目联合首席研究员易东冲副教授表示:
光在这个环路中循环,包括绕着三角形的尖角运动,这是由于拓扑态的特殊特征,普通光波会被尖锐的角落干扰,使它们无法平稳地循环。研究人员指出,新的拓扑量子级联激光器的一个有趣特征是:它发出的光,是在电磁光谱微波和红外区域之间的太赫兹频率。
太赫兹光已被确定为未来在传感、照明和无线通信中可能出现的技术应用主要领域之一。这项研究项目历时两年,涉及一个由12名研究人员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团队成员还包括:
台大物理学家张柏乐副教授(博士后研究员,也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以及利兹大学太赫兹电子学教授Edmund Linfield教授和高级研究员Lianhe Li博士。展望未来,联合团队正在研究利用其他类型拓扑态的激光器。在这个项目中使用的设计,叫做谷光子晶体,并不是创造拓扑态的唯一方法。
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拓扑状态,提供针对不同类型缺陷的保护,研究人员还认为,根据不同设备和应用需求量身定做设计将是可能的。2018年,以色列理工学院和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个团队,开发了一种由一系列相连光学谐振器制成的拓扑激光器。
研究表明,激光的拓扑态,可以有效地在激光阵列中的角落和缺陷周围传播。然而,这种原型激光器的缺点比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大得多,而且是光学驱动的,这意味着它是由另一台激光器供电的。
博科园|研究/来自:南洋理工大学
参考期刊《自然》
来源 : 博科园 发布时间 : 2020-05-15
“过去三年,激光雷达并没有实现大规模前装量产落地,但在技术发展路径上已经扫清了迷雾,确定了方向。”一径科技CEO石拓对《高工智能汽车》表示。
比如,OPA会率先量产落地被证伪,激光雷达在L3级的自动驾驶车上大规模量产装配未成形,作为自动驾驶翘楚的RoboTaxi也没有迎来10万台运营的节点。
但是,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动驾驶将会在封闭及半封闭场景中率先实现落地,而MEMS激光雷达是大规模量产的首选路线,已经被业内认可。
一径科技MEMS固态激光雷达ML系列产品
一、客观看待市场现状
激光雷达,过去几年一直是资本的香饽饽、OEM的座上宾,但随着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一再推迟,机械式激光雷达始终解决不了成本、车规、可靠性的问题,激光雷达何时能够量产正在成为一种“信仰”。
量产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定义,在激光雷达厂商那里是具备量产的能力,在OEM那里是规模化安装使用时品质需满足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稳定性,在普罗大众那里是走在大街上能看到多少车辆搭载着激光雷达。
尽管不同的厂家都各执一词,但到目前为止后两种情况都未出现过。
作为一家来自中国本土的MEMS固态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提供商,石拓表示,MEMS激光雷达在生产、车规认证、规模化落地方面在当前具备最大的可能性,相信未来三年以后,将会成为绝对主流的激光雷达量产方案,市占率至少会超过50%。
而这个市场,早期主要集中在封闭及半封闭场景的无人小车、商用车、Robo-taxi及乘用车等领域。
诚如此,激光雷达的市场也并不会短期内出现爆发式成长,因为上述应用于封闭及半封闭场景的市场相对而言属于垂直细分领域,与传统私人汽车市场不可比拟。
为了赶上MEMS激光雷达市场成长的关键期,一径科技在近日完成了7000万元A+轮融资,由复星锐正资本和松禾资本联合领投。
石拓表示,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的打磨和产线的建设。
二、三大认证是关键
激光雷达的研发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当其要用在汽车领域,在技术的迭代、集成度、一致性方面,要不断的投入。
激光雷达从研发到量产有三个关键认证:ISO16750道路车辆电气和电子装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IATF 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6262道路车辆功能安全国际标准认证。
ISO 16750是针对道路车辆上电子电气系统或部件,根据车上的不同安装位置所存在的不同的应力环境提出的可靠性测试要求。标准共分为五个部分,除第一部分通则之外,其余四个部分分别为电力负载、机械负载、气候负载及化学负载。
IATF 16949全称为“质量管理体系——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全球通用的汽车行业零部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ATF 16949的制定是为了适应汽车工业全球采购的需要,减少零部件及材料供应商为满足各国质量体系要求而多次认证的负担,避免多重认证审核,而建立的全球性的针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IATF 16949 在ISO 9001:2015的基础上,定义了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规范适用于整个汽车产业生产零部件与服务件的供应链,包括整车厂。
ISO 26262 定义了适用于所有道路车辆上电子,电气和软件组件组成的安全相关系统的安全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活动要求。与其母标准IEC 61508一样,ISO 26262是基于风险的安全标准,其中定性评估危险运行情况的风险,定义安全措施以避免或控制系统故障,检测或控制随机硬件故障或减轻他们的影响。
激光雷达要在车上使用,必须在产品研发过程,生产制造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等各个方面要求,达到进入汽车供应链的基本条件。
\
一径科技MEMS固态激光雷达点云图
一径科技的激光雷达通过了1000Hz随机振动和50g的机械冲击以及-40~85摄氏度的高低温循环测试,完成了数十个标准认证。石拓表示,这对于一径科技的MEMS激光雷达产品而言,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
在今年,该公司计划将通过激光雷达所需ISO16750的相关项目认证,让产品达到高可靠性的要求。
三、自建产线的必要性
16949质量体系认证,主要是检验工厂生产制造的能力。石拓表示,现在对于MEMS激光雷达而言,到了一个合适的时间点,去建立自有产线。
一径科技苏州工厂
目前,一径科技在常熟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激光雷达工厂,一期设计产能是5万台,2022年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产能扩充。工厂基本实现了半自动化,全负荷运转时工人在30人左右。
之所以选择单独建设一个工厂,就是为了把控生产制造环节,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同时,由于激光雷达目前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很多的制造环节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同的企业都在进行创新性的定制化开发,单独建厂的优势在于既能保证研发中的知识产权,同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另外,自建工厂更容易把控激光雷达的成本,在行业发展早期中建立行业壁垒,积累企业的竞争力。这对于激光雷达的快速量产至关重要。
公司的厂址选在了江苏常熟,主要也是考虑到当地成熟的汽车产业链,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与公司建厂的帮助。为了保证工厂、产品顺利通过一系列的认证,公司聘请了大批来自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人才,减少走弯路。
通过在各方面认证体系、工厂以及研发上的努力,石拓表示,希望一径科技未来能成为最早一批获得相关体系认证的公司。
四、融资将来时
2020年,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是又一个艰难之年。处在汽车产业链上游的激光雷达厂商,日子同样不好过。在这种逆势环境下,一径科技仍然获得了7000万元的融资,并不容易。
石拓表示,今年激光雷达企业融资的重点,在于谁能够持续证明产品的成熟性,满足高性能、车规级、可量产的要求,是否被客户验证。只有能够证明这些,才能够在目前的寒冬里面坚持下去。
在这一点上,一径科技可以做到,因此也能够在需要继续推进工厂建设、认证体系完善、技术迭代时,获得机构的投资。同时,此次融资并不是终点,今年公司还将继续融资,以配合公司研发、和量产项目的持续投入。
未来3年,激光雷达真正规模化应用的场景,将会集中在封闭及半封闭场景的中低速无人车、商用车、Robo-taxi、乘用车等领域。
石拓表示,预计全球的需求量在2022年将会达到数十万台。这对于激光雷达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机遇。
文章由易车号作者提供
来源 : 高工智能汽车 发布时间 : 2020-05-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燃油车高排放、高污染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这为新能源汽车带来了广阔契机。
在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或电池组的制造过程中,有20多道工序需要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导电连接或者密封,焊接的品质对于整车的安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电池盖帽焊接
18650电池是锂离子圆柱电池,主要应用于特斯拉新能源汽车。电池盖帽作为电池的电极,需与电池基体焊接一体,0.3mm不锈钢盖帽焊在0.5铝上,要求焊道白亮,焊接拉力值在200N以上。
采用创鑫连续光纤激光器进行摆动焊接,比YAG点焊,焊接牢固性和密封性更好,焊道更大,盖帽与电池基体接触面更大,焊道呈亮白色,焊接拉力值达到255N以上。
电池盖帽焊接效果
2、动力电池正负极极柱焊接
方形电池,每个电池之间需要通过正负电极极柱串并联成一个电池模组单元,因此每个电池都需焊接一对正负极柱。负极极柱材料是铜,正极极柱材料是铝,要求焊道圆形,不发黑,熔宽1.2mm,熔深0.5mm,焊接牢固。
电池极柱材质是铜和铝,属于高反材料,要求激光光束质量好,能量密度高,才能完全焊透、焊接牢固。采用创鑫激光光纤激光器进行摆动焊接,接触面积更大,所焊样品正负极表面基本保持基材本体颜色,光洁度亮,极柱完全焊透,与电池单元焊接更牢固。
负极极柱焊接效果
正极极柱焊接效果
3、电动机定子铜PIN焊接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从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动机转变成电动机,电动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定子内部的铜PIN之间需要焊接在一起,要求熔宽小,熔深大于3mm,测试剪切力大于400N,焊接时不可烧损漆层。
定子PIN属于紫铜材质,而且熔深和剪切力要求高,采用高光束质量连续光纤激光器焊接,可以保证在足够小熔宽下,达到深的熔深,保证足够的牢固性,确保电动机高速转动中,定子PIN之间不断开。从创鑫激光光纤激光器焊接电动机定子铜PIN的效果可见,其熔宽、熔深、剪切力和焊接表面外观都符合新能源汽车的焊接要求。
电动机定子铜PIN焊接效果
新能源汽车行业焊接适用激光器:1500W-6000W
创鑫激光单模块3000
1.体积小,节省加工系统和空调房空间;
2.耗电少,出更多光、用更少电;
3.集成方便,适用更多应用场景;
4.光束质量好,加工效果更优异。
创鑫激光单模块6000
1.体积小,减少整个加工系统的空间和重量;
2.耗电少,出更多光、用更少电;
3.同时兼顾厚薄板加工能力,薄板加工效率明显提升;
4.广泛应用于新能源、3C、精密加工的金属打孔、切割、焊接等领域。
来源 : 飞象网 发布时间 : 2020-05-13
5月11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发文称,该所凭借在激光冲击强化领域的优势与口碑,中标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激光冲击强化系统”项目,正式投产运行后将进一步提升大型客机结构件的使役性能,助力我国C919大飞机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飞机总装制造中心,目前承担着国家大飞机项目的研制任务,其“激光冲击强化系统”项目要求具有全自动化控制、监控、跟踪、显示和自我保护能力,拥有人机友好共融的开放式操作系统,可实现零件全流程自动操作。设备负责人可进行等级授权,通过微信小程序、App、电脑客户端查看每个工艺流程的状况且能加密锁死设备,可以快速创建和展示分析图表看板,随时掌控全局,整套系统具备智能互联功能。
近年来,沈阳自动化所激光冲击强化团队在基础理论、工艺技术开发等方面获得了进展。通过研究激光与自主研制的柔性强化胶相互作用机制,获得了高能等离子体压力生成的新方法,建立了强化过程激光冲击波压力时空精准拟合模型,搭建了基于柔性光路智能化激光冲击波加工与检测实验平台,实现了利用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对大型结构件工作寿命的提升。
来源 : 光技术求索 发布时间 : 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