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激光大咖论道苏州 共谋大湾区与长三角产业联动合作

继济南站、武汉站之后, 3月23日,由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组委会、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激光制造网举办的LMN 2023“红光奖”苏州国际新型显示激光微加工技术大会在苏州金鸡湖大酒店举办。

当天的活动,200多位激光行业专家、行业精英与应用单位齐聚一堂,共同聚焦激光技术的先进应用探索和创新实践案例、发展机遇与挑战等热点问题,共同推进激光产业链全面发展。

会上,激光行业专家、业内精英齐聚苏州论道,共同探讨新型显示激光微加工技术,一起展望激光产业的未来。会上,广东省和江苏省两地五家激光社团达成战略合作。活动当天还举行了2023年中国激光产业十大风云人物评选启动仪式和《中国光子产业报告》编撰启动会。



“红光奖”全国巡展苏州站活动现场



激光大咖齐聚苏州,共谋产业联动合作


当天的活动现场,来自政府部门、商协会、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嘉宾和朋友相聚苏州,共享盛会。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激光产业联盟理事长/长光华芯董事长闵大勇、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激光制造商情》副总编邵火、北京邮电大学刘文军教授、苏州大学石世宏教授、天弘激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朝龙、苏州德龙激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裕兴博士、季华实验室科研管理处郭汝海处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赵全忠教授、广东朗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郝强、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进激光事业部总经理彭信翰、苏州镭创高科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宏博士、杭州银湖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仕彬博士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中国激光领军人物》大合影


据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邵火介绍,“红光奖”全国巡展以“激光产业链对接会暨高质量产业发展论坛”为主题活动,结合不同城市产业机构,通过项目路演、供需对接等形式为激光同仁提供合作交流的渠道,通过巡展充分展示“红光奖”的品牌价值与激光产业的“中国力量”。


据悉,作为后起之秀,苏州光子产业发展迅猛,已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激光产业链。在苏州高新区集聚重点企业超200家,拥有一批光子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企业梯次发展方阵,苏州千亿级别的光子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行业大奖“红光奖”助力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红光奖”专家评审组组长范滇元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红光奖”活动已经举办了五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评选活动表彰了行业的优秀企业和创新产品,为行业树立标杆,建立榜样,为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树立了典范、作出了贡献。“红光奖”活动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激光行业奖项,而且为激光企业、激光智造产业界搭建了一个面向世界的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在开幕式致辞


范滇元表示,在苏州“红光奖”巡演活动,要和苏州新型显示激光微加工技术产业结合起来,这是我国制造业的一项盛举,也是我们激光产业发展的一件幸事。

“据了解,2022全国的激光产业产值超过了1000亿元。未来,我国的激光产业要向万亿产业的目标挺进。”范滇元表示,苏州千亿级别的光子产业将形成产业集群,将进一步助推当地的经济快速增长,相信苏州的光子产业为我国的激光产业破万亿作出很重要的贡献。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激光产业联盟理事长、长光华芯董事长闵大勇在开幕式上致辞


激光大咖论道苏州,国际新型显示激光微加工技术大会召开

“红光奖”全国巡展苏州站苏州国际新型显示激光微加工技术大会上,激光大咖激情论道,精彩纷呈。

多位来自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及行业的精英围绕新型显示激光微加工技术举行主题报告。



季华实验室郭汝海处长作《显示制造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简介》主题演讲



深圳市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进激光事业部总经理彭信翰作《Mini LED 显示模块在高良率键合及返修解决方案》主题演讲



江苏镭创高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宏博士作《激光显示及激光微加工领域中散斑问题及抑制方法》主题演讲



北京邮电大学刘文军教授作《制造用高功率紫外飞秒激光器》主题演讲



广东朗研科技有限公司郝强总经理作《超快激光精密控制技术及应用》主题演讲



艾聚达信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AIOT总监文家林作《AI助力激光产业安全发展》主题演讲


上述专业人士对激光行业市场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讨论,尤其是重点剖析新型显示激光微加工技术的现状、发展、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各嘉宾还深入探究新型激光微加工技术在设备制造业、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等精密制造业和各种微细加工业中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等,共同推进激光产业链全面发展。


两地地五家激光社团达成战略合作

会上,广东和江苏两地五家激光社团在会上达成了三个战略合作协议。其中,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激光产业联盟与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江苏省激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苏州工业园区激光产业创新联盟协会与深圳市激光智能制造行业协会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激光产业联盟与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江苏省激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苏州工业园区激光产业创新联盟协会与深圳市激光智能制造行业协会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据介绍,合作双方将建立协会互访、会员互动、宣传联动等合作机制,为日后进一步加强两地激光企业交流,引导两地激光企业发展定位、市场方向等方面展开更多的合作,从而促进行业向着更健康的发展发展。


2023年中国激光产业十大风云人物评选正式启动

当天晚上举行的LMN2023中国激光CEO苏州之夜暨“红光奖”全国巡展-苏州站中国激光产业十大风云人物评选启动仪式。

据介绍,本次评选活动由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公室指导,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激光产业联盟主办,将评选出年度激光行业做出杰出贡献的激光优秀人物。



据评选活动主办方介绍,该评选活动旨在鼓励先进,树立榜样,进一步发挥优秀激光企业在规范管理、诚信经营、提升效益、开拓创新等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塑造有行业公信力的优秀激光企业形象,鼓励更多的激光企业学习先进,促进激光产业发展进步,推动中国激光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与此同时,《中国光子产业报告》编撰启动会也于当天正式启动。


激光企业分享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应用

除了干货满满的主题报告,活动现场还设置企业展示区域,打造专属展示平台,对产品、技术、工艺、优势等进行介绍;会后深度交流,亲自体验产品及技术,实现了激光行业上中下游企业的深度交流互动。会人员与业界大咖、行业精英面对面交流对话,感受智慧与技术的碰撞、灵感与创新的交锋。



岗春激光、正运动技术、希德光安全、凯普林光电、光至科技、星汉激光、斯派特激光、高斯宝电气等激光相关企业从公司实力、技术、服务等领域的诸多创新,以及对行业重磅应用实践案例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发布时间 : 2023-03-24

原点智能技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共建超快激光加工联合实验室

3月17日,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原点智能”)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签约合作,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共建超快激光加工联合实验室,聚焦高端“工业母机”和先进激光制造,致力打造基于激光的工业母机民族品牌,跻身全球数控行业第一阵营。


同日,首届激光精密加工及智能制造论坛拉开帷幕,英国皇家工程院李琳院士、浙江工业大学资深教授袁巨龙等智能制造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激光先进制造的基础研究、工业应用场景、产业链配套,从技术突破、产业发展、产学研协同等多维度深入交流探讨,共谋激光先进制造的突围之路。


签约仪式上,南海区区长王勇表示,南海有制造业当家的底色、底蕴、底气,有创新联合体的实力、实招、实效,有科学家福地的环境、心境、意境,南海将全力以赴做好企业的“店小二”、科学家的“服务员”,助力科学家与企业家强强联手,共同开启南海制造业当家新的美好故事。

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签约合作,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共建超快激光加工联合实验室。杜嘉文 摄


科学家与企业家联手


突破先进激光制造“卡脖子”技术


位于丹灶的原点智能在2015年成立,致力于工业母机的“大脑”——五轴及其以上多轴联动数控系统的研发、生产和制造,并结合数控系统和工业软件提供以激光数控机床等为核心装备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是国内首家可提供超硬材料“全激光加工”方案的制造商。


发展至今,原点智能已先后突破高档数控系统十一轴联动插补算法、亚纳米插补算法、激光数控机床光学系统控制技术、激光加工专用CAM软件技术等核心技术。两年前,随着技术突破日益增多,原点智能董事长曾超峰愈发认识到,企业要挺进技术的“无人区”,要借助更多“技术外援”力量。


近年来,原点智能已形成以中高级工程师为骨干的约150人的高端人才队伍,其中硕博士以上学历及中高级工程师占比超15%。了解到曾超峰的想法后,原点智能总工程师钱代数博士带来了好消息:他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激光极端制造研究中心主任李琳的团队长期保持沟通往来。李琳院士是激光材料加工领域首屈一指的国际专家,或能在技术突破、产研协同领域为曾超峰提供一些方向和建议。


曾超峰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启程前往宁波拜访李琳院士团队。两人会面后,对激光高精高速加工技术如何产业化、如何打破国外垄断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后续曾超峰继续与李琳院士团队保持积极沟通,促成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激光极端制造研究中心专家前往原点智能考察。专家团队对于原点智能公司的多轴联动数控系统研发十分感兴趣,对产品的各项指标表示高度认可,也逐步坚定了合作共建实验室的想法。


经过前期的工作铺垫,原点智能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联姻”的事宜快速提上日程,双方很快达成了磋商协议。


此次原点智能公司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签约后,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建超快激光加工联合实验室,聚焦高端“工业母机”和先进激光制造,共同攻关,开展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场景开发,致力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的创新平台,助力原点智能打造基于激光的工业母机民族品牌,跻身全球数控行业第一阵营。


签约仪式上,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技术转移委员会副主任杨甦表示,此次与原点智能合作共建超快激光加工联合实验室,将重点面向航空航天领域,全面攻克超硬材料、硬质合金、陶瓷等高性能难加工材料的加工效率低、工艺极其复杂等“卡脖子”难题,提升国产化多轴联动精密激光加工机床的国际竞争力。


曾超峰表示,此次双方共建联合实验室,从点的角度来看,将为原点智能跻身全球数控行业第一阵营的愿景打下扎实的基础;从面的角度来看,希望通过此平台,材料所和原点智能能对接更多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全面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实现对国外装备的“进口替代”,加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安全保障。



来源 : 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 : 2023-03-20

红光奖”全国巡展在武汉举行,激光年度大奖启动报名

3月10日,由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组委会、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激光制造网举办的“红光奖”全国巡展-武汉站激光产业链对接会暨高质量产业发展论坛在武汉光谷皇冠假日酒店开幕。大会围绕激光技术应用、激光行业发展趋势等主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业对话,深入解读技术创新和未来趋势,探讨激光产业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01

产学研用

共筑精准对接大平台

活动现场政府、商协会领导、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云集。开幕式上,华工激光总经理、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会长邓家科;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朱晓教授;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激光制造商情》总编邵火发表了精彩的致辞。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激光企业高管、业界精英共200余人齐聚一堂,共筑产、学、研、用之间的精准对接大平台。


5f5e992a4fc925be0bb9e63149d8eaa.png

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朱晓教授开幕式致辞

9d5b46b5685a27acc4c453d9284d61d.png

华工激光总经理、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会长邓家科开幕式致辞

521882d9c3f5bc7c67255e9e90ab757.png


激光领军人物大合影会上,深圳市激光智能制造行业协会与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双方将建立协会互访、会员互动、宣传联动等合作机制,为日后进一步加强两地激光企业交流,引导两省激光企业发展定位、市场方向,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将会大有裨益。


690eeb4999bb0f0daf0e80b2f27f0f5.png


战略合作签约及授牌仪式除了干货满满的主题报告,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企业演讲环节和产品展示区,与会者零距离体验最新产品及技术,了解激光制造行业最新的技术及解决方案,实现了激光行业上中下游企业的深度交流互动。活动现场,参会人员与业界大咖、行业精英面对面交流对话,感受智慧与技术的碰撞、灵感与创新的交锋。活动主办方特邀清华大学孙洪波、浙江大学邱建荣等高等院校的知名激光专家在论坛上做了深度学术报告。“红光奖”品牌的代表企业岗春激光、希德光安全、斯派特激光、正运动技术、光至科技、高斯宝电气、超强伟业、东风汽车乘用车公司、汉诺威米兰星之球展览等企业在活动上进行了充分的产品展示、技术成果分享。参加巡展企业的演讲嘉宾聚焦激光技术创新,重点剖析了激光产业链相关技术、工艺、产品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就。


aeea32e62fa85f8835810ae2f856b65.png


清华大学教授孙洪波


f0bdebe001a5380f2cd721d0e47a3f7.png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邱建荣


9de5332d016483ce42d78ead49a5fd6.png


正运动技术激光产品线总监吴勇


2766638677c23eee828931800c33cb2.png


岗春激光总经理蒋修青


9224eb988bcc607b297c0e647c73747.png


成都希德光安全联合创始人李波


519474bcf9d46391668f3cdc28dec17.png


高斯宝电气激光事业部总监胡立


4db2407122abf93cc882edb397c3066.png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焊装技术主任工程师冯振坡


据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邵火介绍,“红光奖”全国巡展以 “激光产业链对接会暨高质量产业发展论坛”为主题活动,结合不同城市产业机构,通过项目路演、供需对接等形式为激光同仁提供合作交流的渠道,通过巡展充分展示“红光奖”的品牌价值与激光产业的“中国力量”。“红光奖”全国巡展活动不久前在济南成功举办。据主办方透露,武汉巡展之后,3月23日巡展活动将走进苏州,届时将有重磅嘉宾亮相论坛,进行精彩的报告分享。


02

全新启航

激光年度大奖启动报名

傍晚时分,“激光家宴之夜”高朋满座、嘉宾云集。在家宴中,举行了隆重的第六届“红光奖”报名启动仪式。


3e697db368a0b0057411e3f48a2883b.png


第六届“红光奖”报名启动仪式深圳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庄志勇、天琪激光总经理李学文、华俄激光董事长付俊、逸飞激光副总经理曹卫斌、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孔令国、楚天激光(集团) 董事长/湖北省激光行业协会会长孙文、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陆军工程大学技术三级教授、博导,国家激光领域智库专家程勇等重量级嘉宾发表致辞,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了肯定,对“红光奖”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红光奖” 为行业建立标杆,树立榜样,为促进激光技术的创新发展、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a1972e7fde8cee8bd0886e56096764.png


深圳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庄志勇致辞


0eed80bf8f4586d40b53dac5d34523e.png


楚天激光(集团) 董事长/湖北省激光行业协会会长孙文致辞


9a662a93f14517769950a9c5df02a84.png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陆军工程大学技术三级教授、博导,国家激光领域智库专家

程勇致辞


3e2d26c9084d0c8ac0801c5a8efcdca.png


天琪激光总经理李学文致辞


b8e76dfb60a24e9b73f43968d85ba8d.png


华俄激光董事长付俊致辞


6b3ec53667de24df76236ac7a3e8cfd.png


逸飞激光副总经理曹卫斌致辞


83491d8ad1352f30cee976516850f49.png


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孔令国致辞


据“红光奖”组委会介绍,从2018年开始,通过极具权威和影响力的行业专家、学院教授作为重磅评委阵容,以专业、公正、高标准的态度为“红光奖”评选工作提供公信力,评奖工作在业内好评如潮。第六届“红光奖”再次从产学研用等多个维度的专家组成评审团,为奖项提供权威的评定。“红光奖”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征集范围,争取让更多国内外激光产业链相关企业参与其中,实现全产业链的交融互通。同时,通过专业评奖,挖掘出优秀产品和新秀力量,为中国激光行业注入更多新鲜活力。


6620744eb4028e5a9c805bd8d6c41c1.png


9a0dcafc275e34704f1b61f33d04822.png


“对于参评企业而言,‘红光奖’是企业展示实力、提升品牌价值及影响力的一项重要活动。从加工方案、激光先进技术到创新产品、初创企业;从核心元器件、激光器、激光加工头、加工装备,以及激光配套产品等,都可以一展风采,竞逐各大奖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第六届“红光奖”线上报名渠道已正式开启,激光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均可登录官方网站激光制造网,进入“红光奖”报名系统,按参评奖项进行报名。


d76d725f82f5695b0623f3baea2feef.png


据了解,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评选活动“红光奖”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该奖项自启动诞生以来累计评选创新应用案例及先进激光技术成果200余项,硕果累累,见证了激光行业近五年来优秀企业和创新产品的发展印记。凭借前五届的沉淀和对行业的深入服务,一年一度的“红光奖”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评选活动已成为深受激光行业人士关注的年度盛会。

发布时间 : 2023-03-18

“红光奖”全国巡展亮相武汉,激光大咖共谋产业发展

湖北日报讯 3月10日,由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组委会、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激光制造网举办的“红光奖”全国巡展-武汉站激光产业链对接会暨高质量产业发展论坛在武汉光谷皇冠假日酒店开幕。大会围绕激光技术应用、激光行业发展趋势等主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业对话,深入解读技术创新和未来趋势,探讨激光产业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产学研用

共筑精准对接大平台

活动现场政府、商协会领导、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云集。开幕式上,华工激光总经理、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会长邓家科;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朱晓教授;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激光制造商情》总编邵火发表了精彩的致辞。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激光企业高管、业界精英共200余人齐聚一堂,共筑产、学、研、用之间的精准对接大平台。

会上,深圳市激光智能制造行业协会与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双方将建立协会互访、会员互动、宣传联动等合作机制,为日后进一步加强两地激光企业交流,引导两省激光企业发展定位、市场方向,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将会大有裨益。

除了干货满满的主题报告,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企业演讲环节和产品展示区,与会者零距离体验最新产品及技术,了解激光制造行业最新的技术及解决方案,实现了激光行业上中下游企业的深度交流互动。活动现场,参会人员与业界大咖、行业精英面对面交流对话,感受智慧与技术的碰撞、灵感与创新的交锋。活动主办方特邀清华大学孙洪波、浙江大学邱建荣等高等院校的知名激光专家在论坛上做了深度学术报告。“红光奖”品牌的代表企业岗春激光、希德光安全、斯派特激光、正运动技术、光至科技、高斯宝电气、超强伟业、东风汽车乘用车公司、汉诺威米兰星之球展览等企业在活动上进行了充分的产品展示、技术成果分享。参加巡展企业的演讲嘉宾聚焦激光技术创新,重点剖析了激光产业链相关技术、工艺、产品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就。

据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邵火介绍,“红光奖”全国巡展以 “激光产业链对接会暨高质量产业发展论坛”为主题活动,结合不同城市产业机构,通过项目路演、供需对接等形式为激光同仁提供合作交流的渠道,通过巡展充分展示“红光奖”的品牌价值与激光产业的“中国力量”。“红光奖”全国巡展活动不久前在济南成功举办。据主办方透露,武汉巡展之后,3月23日巡展活动将走进苏州,届时将有重磅嘉宾亮相论坛,进行精彩的报告分享。



全新启航

激光年度大奖启动报名

傍晚时分,“激光家宴之夜”高朋满座、嘉宾云集。在家宴中,举行了隆重的第六届“红光奖”报名启动仪式。

深圳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庄志勇、天琪激光总经理李学文、华俄激光董事长付俊、逸飞激光副总经理曹卫斌、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孔令国、楚天激光(集团) 董事长/湖北省激光行业协会会长孙文、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陆军工程大学技术三级教授、博导,国家激光领域智库专家程勇等重量级嘉宾发表致辞,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了肯定,对“红光奖”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红光奖” 为行业建立标杆,树立榜样,为促进激光技术的创新发展、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据“红光奖”组委会介绍,从2018年开始,通过极具权威和影响力的行业专家、学院教授作为重磅评委阵容,以专业、公正、高标准的态度为“红光奖”评选工作提供公信力,评奖工作在业内好评如潮。第六届“红光奖”再次从产学研用等多个维度的专家组成评审团,为奖项提供权威的评定。“红光奖”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征集范围,争取让更多国内外激光产业链相关企业参与其中,实现全产业链的交融互通。同时,通过专业评奖,挖掘出优秀产品和新秀力量,为中国激光行业注入更多新鲜活力。“对于参评企业而言,‘红光奖’是企业展示实力、提升品牌价值及影响力的一项重要活动。从加工方案、激光先进技术到创新产品、初创企业;从核心元器件、激光器、激光加工头、加工装备,以及激光配套产品等,都可以一展风采,竞逐各大奖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第六届“红光奖”线上报名渠道已正式开启,激光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均可登录官方网站激光制造网,进入“红光奖”报名系统,按参评奖项进行报名。



据了解,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评选活动“红光奖”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该奖项自启动诞生以来累计评选创新应用案例及先进激光技术成果200余项,硕果累累,见证了激光行业近五年来优秀企业和创新产品的发展印记。凭借前五届的沉淀和对行业的深入服务,一年一度的“红光奖”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评选活动已成为深受激光行业人士关注的年度盛会。


来源 : 湖北日报讯 发布时间 : 2023-03-18

鲁粤激光行业社团互动共话产业发展 “红光奖”全国巡展赴济南展示分享创新成果


2月17日,“红光奖”全国巡展济南站·激光行业供需对接会暨激光发展论坛在济南高新区举行。激光行业专家及业界精英在会上探讨了激光技术前沿应用、激光行业市场发展趋势等热点问题,吸引了数十家企业、院校近200名激光从业人员参会。鲁粤两地激光社团在会上达成了两项合作协议。



本次活动由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组委会、激光制造网、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与山东激光学会、山东省激光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联合举办。旨在通过高峰论坛、项目路演、供需对接等形式为“红光奖”参评者及获奖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宣传推广机会,向世界充分展示“红光奖”的品牌价值与激光产业的“中国力量”。


会上,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与山东激光学会、深圳市激光智能制造行业协会与山东激光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分别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双方将建立协会互访、会员互动、宣传联动等合作机制,为双方社团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更好地服务政府机构、服务会员企业。



主办方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邵火表示,现在的济南,已经跟武汉、深圳的激光行业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未来可期,希望鲁粤两地的激光行业进行更多互动,探寻更多合作机会,共谋发展。通过加强鲁粤两地的智能制造行业社会团体的沟通、合作和交流,将有助于两地激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次活动同期还举行了山东激光学会学术报告会、山东省激光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年度会议。除了干货满满的主题报告,活动现场还设置企业路演环节和企业展示区,与会者可以与业界大咖、行业精英面对面交流对话,感受智慧与技术的碰撞、灵感与创新的交锋。


“红光奖”品牌的代表企业凯普林、斯派特、希德光、武汉光至、正运动技术等企业在活动上进行了充分的产品展示、技术成果分享。此外,“红光奖”主办方力邀的多位著名院所的激光专家学者也在论坛上做了深度学术交流。

据了解,“红光奖”是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组委会、激光制造网联合业界权威专家及国内多家激光行业协会、激光学会、激光产业联盟共同打造的激光行业全产业链顶级大奖,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累计发现具备原创力、创新力、引领性、标杆性的新产品、新技术成果达200余项。而“红光奖全国巡展”


作为品牌活动的重要一环,以论坛+展出为主,旨在搭建中国激光行业交流平台的同时,将优秀技术和产品推向激光应用市场,助力中国激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目前,“红光奖”已成为展示中国激光行业最新技术比拼和引领行业方向发展的一项标志性赛事。

来源 : 海报新闻 发布时间 : 2023-03-18

直击炬光科技股东大会:激光雷达+泛半导体制程双核驱动,2022营收持续增长

3月13日,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就《关于修订<公司章程>并办理变更登记的议案》 进行了审议和投票。爱集微作为其机构股东参与了此次股东大会,并与炬光科技董事长、总经理刘兴胜博士进行了沟通。


01


2022营收持续增长


炬光科技主要从事光子行业上游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激光光学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正拓展光子行业中游的光子应用模块、模组和子系统业务,可向不同客户提供上游核心元器件和中游光子应用解决方案,产品逐步被应用于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科学研究、汽车应用、消费电子五大领域。

近几年,炬光科技业绩稳中向好,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营业收入总体保持增长趋势。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5亿元、3.6亿元、4.76亿元。

2023年2月27日,炬光科技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公告称,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5.518亿元,同比增长15.9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87.56%。

该公告显示,炬光科技积极应对全国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完善产业布局,积极拓展客户、发布新产品,整体销售收入保持一定增长;同时,随着在全球共享服务中心的布局,经营效率逐步提升。

炬光科技表示,主要是上游元器件和原材料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在中游光子应用解决方案业务中,应用于泛半导体制程的光子应用解决方案取得突破,业务增长较快。

微信图片_20230316140158.jpg


02


“激光雷达+泛半导体制程”双核驱动


作为高功率半导体激光产业领先企业,炬光科技正在基于激光行业上游核心元器件的技术壁垒,向泛半导体制程、激光雷达等市场更为广阔的中游应用领域进行布局。

刘兴胜博士表示,炬光科技未来重点研发投入方向第一是激光雷达,炬光科技从2016开始投入做激光雷达,现已具备相应的技术路线,未来将沿着既定技术路线持续投入;第二是泛半导体制程,主要是根据客户的诉求,进行相关产品研发。

激光雷达方面,炬光科技为汽车激光雷达客户提供从核心激光、光学元器件到发射模组的各类解决方案,产品覆盖点、线、面等不同类型的激光雷达发射光源模组及光学元器件、组件,可应用于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全固态激光雷达等多种激光雷达技术路线。

2022年,炬光科技持续向汽车行业客户交付量产的Flash LiDAR面光源模组产品。同时,基于EEL和VCSEL激光器发布了多款线光斑激光雷达发射模组产品,并为多家激光雷达行业客户送样。

炬光科技于3月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激光雷达作为新型传感器在车载和非车载领域拥有巨大市场和应用空间,虽然短期激光雷达行业上量节奏有延后,但其对未来激光雷达行业及智能驾驶汽车新兴光电子行业的前景保持乐观预测。

泛半导体制程方面,炬光科技利用自身在上游“产生光”和“调控光”方面的技术优势,在泛半导体制程领域提供中游解决方案,专注大规模、大幅面加工应用场景,主要包括集成电路晶圆退火制程(逻辑芯片、存储芯片、功率器件)、显示面板领域的激光剥离、激光退火制程、MicroLED巨量焊接制程等应用场景。

2022年,炬光科技在集成电路、显示等领域均取得不同突破。在集成电路制造方面,炬光科技Dlight S及其他应用于逻辑芯片、功率器件和存储芯片制程的产品持续稳定交付,并且同时在配合客户开发更高功率的IGBT激光退火系统;OLED激光剥离方面,炬光科技在国内建立了紫外固体线光斑激光剥离实验线,为亚太客户提供更迅捷的激光剥离工艺测试服务。

炬光科技于3月3日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泛半导体制程业务整体仍将保持增长趋势,其对泛半导体制程业务未来几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来源 : 集微网 发布时间 : 2023-03-16

奥创光子深紫外超快激光器取得新进展

微信图片_20230314100446.png

高光子能量的大功率深紫外(DUV)短脉冲激光器应用广泛,如高强度伽马射线产生、材料加工、半导体检测等。DUV固体激光器采用固体激光和变频技术,可以实现高光束质量,便于通过透镜聚焦到小光斑尺寸。此外,DUV固态激光器比传统的准分子激光器更容易操控,消耗的电能更少(准分子激光目前用于工业应用,如精密和高质量激光加工)。

微信图片_20230314100451.png
高功率DUV固态激光器发展历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硼酸盐基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发展,波长在300 nm以下的高功率DUV固态激光器得到了发展。而后,随着高功率近红外激光器的发展,四次谐波光源的研制也得到了推进。关于四次谐波的平均输出功率,自2000年以来,多横模高功率纳秒脉冲激光器作为基波的DUV平均输出功率为12 ~ 40 W。自2009年以来,单横模高功率纳秒脉冲激光器作为基波的DUV平均输出功率为10 ~ 15W。

微信图片_20230314100455.png

最近,以单横模高功率皮秒脉冲激光器为基波的DUV平均输出功率为12 ~ 20 W。据报道,2020年,使用由皮秒脉冲振荡器和Yb:YAG innoslab放大器和BBO晶体组成的基波,在258 nm处得到的平均输出功率为20 W,重复率为1 kHz。2021年,据报道,使用由皮秒脉冲振荡器和Yb:YAG碟片放大器组成的基波,在258nm处得到的平均输出功率为20 W。

除了高平均功率外,稳定的长期DUV输出对工业应用至关重要。2002年,据报道,在20w的功率下连续产生DUV 100小时,然而,功率退化很明显,20w的功率仅维持了50小时。其他研究也显示了类似的功率退化,实现高功率DUV固体激光器的长期稳定运行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

微信图片_20230314100459.png
如何满足DUV激光的稳定运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解决产生DUV光的非线性光学晶体的激光诱导损伤(LID),以满足DUV激光的长周期稳定运行。在BBO的DUV光产生中,相位匹配条件(光谱、角度和温度)的三种接受带宽都很窄,常规脉冲激光器无法同时满足所有条件,因此,高效变频,长期运行中的功率退化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2013年相关DUV报道,使用增益开关LD和线宽0.1 nm、峰值功率2.1 MW的混合放大器的基波输出。高峰值功率皮秒脉冲与大口径长BBO晶体的组合满足了DUV生成的光谱和角度接受带宽,同时避免了时间和空间走离引起的转换效率波动。从532 nm到266 nm的转换效率超过50%。BBO晶体特性很好地解决了由线性吸收和双光子吸收引起的温升,并通过满足热接受带宽保持较高的转换效率。此外,光束发散低于BBO的角接受带宽,这种基础激光源使DUV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和长期稳定运行。

微信图片_20230314100503.png
奥创光子的研究进展

此前奥创光子曾开发了一款脉冲为10 ps,平均功率为50 W,线宽为0.5 nm,峰值功率为25 MW,重复频率为200 KHz的基波激光器。DUV的平均功率为14 W,脉冲持续时间为7ps,使用BBO晶体,在200 KHz的重复频率下,从532 nm到266nm转换效率为50%。此外,在平均功率为10 W的情况下持续5000小时,在266 nm处的长期DUV运转,在运行期间没有功率或光束轮廓退化。

获得的最大DUV功率受到可用基波功率的限制,工业应用需要更高功率的DUV激光器,通过将基波功率提高到平均140 W,线宽0.4 nm,峰值功率23.3 MW,使用BBO晶体,在1000 kHz重复频率下,DUV的最大平均功率可以达到28 W,从532 nm产生266 nm的转换效率约为30%左右,实现平均功率为20w和光束质量因子(M2)小于1.3下预计可以保持10000小时。

图1显示了激光源的设置,该激光源由种子激光部分和功率放大器部分组成。种子激光器由种子源、PULSEPICKER和两级光纤前置放大器组成,功率放大器由四级固体放大器和声光调制器(AOM)组成。

微信图片_20230314100507.png
图1

种子激光部分采用被动锁模光纤激光种子源,结合锁模器件的特性和设计优化,保证匹配固体放大所需的基频信号光特性。

固体放大器用于功率放大级的放大器有1到4级。放大晶体为钕掺杂钒酸钇(Nd:YVO4)晶体。为了防止寄生振荡,增加了1°的楔形角,并将AR涂层在1064 nm处的反射率设置为小于0.1%。Nd:YVO4晶体的四面被铟箔包裹,并固定到水冷散热器上。使用波长为880 nm的锁波长LD作为泵浦源,该泵浦源是带内泵浦源,在晶体中热效应较小。泵浦源通过400 μ m芯径渐变折射率光纤传输,并通过准直透镜和聚焦透镜模块入射到Nd:YVO4晶体中。

微信图片_20230314100511.png
表1:显示了泵浦功率、放大功率和放大器各级的增益

微信图片_20230314100515.png
图2:功率放大器的平均功率特性

奥创光子分别使用光谱分析仪的光纤测量了种子激光部分的光谱,使用自由空间波长计测量了功率放大器的光谱。结果如图3所示。

微信图片_20230314100520.png
图3

为了由1064nm 产生266 nm的DUV光,使用两个非线性光学晶体来产生二次和四次谐波。对于二次谐波(SHG),采用元件尺寸为4 mm × 4mm, 临界相位匹配(LBO)晶体和两端分别为1064 nm和532 nm的AR涂层作为非线性光学晶体。LBO晶体放置在带有内置加热器的铜支架中,支架温度设置为60°C。直径为φ2 mm的1064 nm入射波束产生532 nm波束。

四次谐波采用BBO晶体作为非线性光学晶体,该晶体尺寸为4 mm × 4 mm,临界相位匹配。仅在输入端涂上AR532&266-nm涂层,并在两端涂上1.5°楔形。为避免激光回射,输出端涂AR@266nm&532nm涂层。晶体被放置在一个干燥室中,以防止BBO晶体的潮解。

平均功率为125 W光束直径为φ2.0 mm的1064 nm激光射入的LBO晶体,在532 nm处的平均功率为88.9 W,转换效率为71.9%。测量线宽和脉冲持续时间,分别为0.042 nm和11 ps,峰值功率为13.6 MW,光束质量因子M2 = 1.2。平均功率为87.9 W直径为φ1.6mm的532 nm激光射BBO晶体,在266 nm处的平均功率为25.4 W,转换效率为28.9%。

微信图片_20230314100525.jpg

光束质量因子M2 = 1.5。光束直径和圆度分别为φ2.2mm和95%,由于光线的高度准直,在266nm生成后,无需任何光束整形光学即可获得满意的光束特性。注意:光束直径是用光束轮廓仪(Ophir)在距离出光口1000mm处测量。DUV的短时间稳定性测试曲线如图4所示: 

微信图片_20230314100528.png
图4:DUV的短时间稳定性测试曲线

奥创光子自2018年创立以来,公司已申请60余项专利,已掌握了高能高功率飞秒脉冲放大技术、啁啾体布拉格光栅色散补偿技术、波长转换等关键核心技术,结合自主设计制造的超快种子源、温度调谐式啁啾光   纤光栅等核心器件已成功推出系列化飞秒激光器产品,并在国内率先实现工业领域批量出货,打破了该领域被国外产品长期垄断的局面。

微信图片_20230314100533.png

目前奥创光子不断迎合当前市场对于航天航空,新能源锂电,电子消费等高端精密行业的发展节奏壮大自身,不断为先进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来源 : 奥创光子 发布时间 : 2023-03-14

商业航天领域激光通信技术研发制造企业“极光星通”完成A轮融资

近日,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光星通”)宣布完成 A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方正和生领投,顺为资本联合投资,用于后续持续进行的研发投入,并开展卫星激光通信终端及组件批量交付的产能建设。

微信图片_20230313141932.png

对于本轮融资,顺为资本副总裁马艳新表示:“国内外激光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对卫星通信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对我国低轨卫星产业形成极大的推动效应。随着应用业务的闭环和落地,卫星平台的集成化制造将会对部组件的形态和综合性价比提出全新的要求。极光星通的技术团队来源于国内传统的航天院所,作风严谨、技术扎实,能够秉持初心、立足核心技术为用户创造价值,难能可贵。期待空间激光通信领域能够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企业,共同助力行业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313141937.png
关于极光星通
极光星通成立于 2020 年,是聚焦于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研发及相关产品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公司核心产品涵盖星间同轨、星间异轨、星地和临近空间等应用领域,致力于为用户打造多场景的空间激光通信组网解决方案。
微信图片_20230313141941.png
立足技术创新突破,打造高品质激光通信产品
随着国家空间信息大基建规划的推进和国内外卫星星座的爆发式增长,低轨卫星凭借研制过程灵活、综合性价比高等优势,已成为天基信息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已成为高速星间、星地大规模动态组网数据传输的核心手段。与传统通信技术相比,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具备传输带宽高、抗干扰能力强、无频段限制和效费比高等突出优势,在空、天、地、海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极光星通团队结合国内低轨卫星星座的应用需求,凭借在航天领域光、机、电、热、软、通各专业技术方向十余年积累与技术创新,形成激光通信终端完整技术研发及生产体系。公司产品实现千公里距离 μrad 级高精度指向跟瞄及大多普勒频偏下10Gbps高速通信。通过多轮迭代优化,产品终端重量已从传统数十公斤压缩至公斤级,极大提升了在轨资源的综合应用效益。
微信图片_20230313141945.png
微信图片_20230313141949.png
深耕激光通信领域,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极光星通紧跟行业需求,与多家航天院所、商业卫星平台头部企业展开深度合作,聚焦轻小型、低功耗、同轨/异轨激光通信终端产品研制。公司现已成为多项国家重点型号任务的供应链名录单位,在手订单数千万元。
极光星通核心技术成员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传统航天优势单位,并吸引了华为、中兴通信等国内头部光通信企业的技术专家,骨干成员在空间激光通信领域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公司已开展一期产线投资建设,可逐步实现批量化生产交付。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少俊博士,曾担任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室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信息系统主任设计师,深耕空间信息网络领域14年,曾主持多项国家重大航天型号任务。
展望未来,吴少俊博士表示:“近两年,低轨卫星星座快速部署,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空间激光通信技术作为在轨建链组网的核心技术,将为卫星在轨应用业务充分赋能,起到功能催化和效能倍增的作用,创新性的技术推动必将极大促进空间应用产业的蓬勃发展。”


来源 : 顺为资本 发布时间 : 2023-03-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