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协会
首页 > 行业新闻

关于2023年全球精密光学行业市场的一些预测

微信图片_20230109142546.jpg


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全球精密光学发展迅速,在工业测量、高端装备制造、激光雷达、航空航天、生命科学、智能设备、军事、科研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随着上述市场领域的快速发展,精密光学产品需求进一步增加,市场空间广阔。






市场规模分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精密光学逐渐向高精度发展,其应用范围也正变得日益广泛。消费级精密光学作为智能手机、安防监控摄像机、车载摄像机等产品的核心部件,工业级精密光学主要应用于工业测量、激光雷达、航空航天、生命科学、半导体、AR/VR检测等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领域。近年来,精密光学应用逐渐从消费级走向工业级。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工业级精密光学市场规模达135.7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187.4亿元。

微信图片_20230109142513.png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发展前景


1.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精密光学行业是集光学设计、超精密加工、材料学、机构学、电子学等先进科技于一体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光学产品精密度要求愈加提高,光学镜头及其模组等光学产品在各类高端产业应用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市场需求将持续保持增长。同时受益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创新,精密光学产品可以更多地和电子通信产品相结合,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带动精密光学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2. 由消费级迈向工业级,精密光学应用领域逐步扩张

精密光学行业的发展受下游整机设备产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普及率的快速提升,行业整体进入饱和期。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领域需求的高速成长带动了精密光学产业的结构调整。

光电产业下游产品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处于产业链中游的精密光学行业的转型发展,调整产品结构,向半导体、生命科学、AR/VR检测等高端科技应用领域靠拢。未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精密光学在该等领域的应用将朝纵深化发展,终端市场的需求增长亦将拉动精密光学行业产业链整体市场规模增长。


3.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带动我国精密光学产业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光电产业的结构调整加快,全球光学产业正逐渐向中国内地转移,德国、美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的知名光学企业已在中国大陆设厂,带动了国内精密光学产业的发展。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本土精密光学企业正在逐步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出现了一批技术与装备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有较强的品质保证与过程控制能力、精密光学批量化生产水平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能够立足全球精密光学产业平台并全面参与全球高端市场的竞争,为中国精密光学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来源 : LASERFAIR深圳激光展 发布时间 : 2023-01-09

年终盘点 | 产业基金热潮涌动,剑指激光与光子产业

“产业+资本”已经成为企业和地方政府寻求新机遇,进行产业链布局、拓展生态版图的一种新手段。

近年来,借助资本力量,上市公司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已经成为一股行业新风。经激光制造网梳理发现,在过去一年间,就有不少上市公司与专业创投机构和政府部门联手共同投资设立产业基金的案例,专注于激光、光子与光电子等领域的投资。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03.jpg

除此之外,2022年,各地对产业基金的重视程度空前,产业引导基金遍地开花。各地政府针对性地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开创了政府引导基金助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10.jpg

上市公司参设产业基金

2022年,激光行业上市公司紧跟市场变局,与资本市场联动布局未来热门新赛道。从全年情况看,先后有杰普特、佳仕光子等上市公司披露了参与设立产业基金。

2022年7月初,深圳高新投发布公告称,其第十四只基金——深圳市高新投杰普特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高新投杰普特基金”)正式设立,该基金由高新投及深圳市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于6月29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成功完成备案。该基金规模1.1亿元,主要投资方向将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聚焦激光器上游核心器件、超快激光、激光设备、半导体智能装备及其他激光应用解决方案等领域。

据资料显示,高新投杰普特基金将依托深圳高新投和基金合作方在金融和产业上的优势资源,深入挖掘产业上下游优质项目,充分发挥“投保联动”创新优势,为被投企业提供资金和产业双重支持,实现资本市场的强强联合,助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速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13.jpg

在随后的两个月后,仕佳光子出资1.6亿参与设立光电子产业投资基金。9月27日,仕佳光子发布公告称,基于光电子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的考虑,拟与河南资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河南淇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河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鹤壁股权投资母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鹤壁经开电子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投资设立河南泓淇光电子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公告显示,河南泓淇光电子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河南资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河南淇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投资于光电子行业等新兴企业股权,围绕仕佳光子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本次拟投资设立的基金规模为40,200万元,其中仕佳光子拟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16,000万元,占总出资比例39.80%。

仕佳光子公告指出,本次投资是为紧抓光电子产业领域快速发展机遇,公司基于光电子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的考虑,通过整合利用各方优势资源,助力公司寻找业内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企业进行投资,以巩固行业地位。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17.jpg

不难看出,上述两家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基金的目的是借助专业投资力量进行产业整合或者多元化投资,提升公司竞争力,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探索产业链上下游布局机会,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21.jpg

光子产业的基金热潮

光子技术是一门将电子学与光学相结合的技术,光子产业是信息时代代表性产业之一,也是各地政府争相布局的新兴产业。早在2019年8月,陕西省即成立了光电芯片基金陕西先导光电集成创投基金,基金总规模10亿元,由陕西光电子先导院、中科创星等机构出资,围绕消费光子、光子集成芯片和光电应用产业进行布局和投资。

临近年底,一则20亿元光子产业强链基金在陕西设立的消息再一次证实了光子产业的火爆。

2022年12月21日,长安汇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财金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高新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科控股”)共同签署规模20亿元的光子产业强链基金战略合作。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24.jpg
光子产业强链基金战略合作协议签署现场

西科控股消息称,基金将重点支持陕西本地优质创新企业发展,同时引入外部优质光子产业企业,为产业持续升级做好储备,支持本地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成长企业发展,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发挥光子产业链作用。

西科控股依托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以直接投资或通过参股基金在西安投资一批光子领域企业。重点投向陕西省内光子产业领域的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围绕光子产业,挖掘光子产业类优质项目,引入光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陕西省光子产业链形成补充。同时建设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化合物FAB产线,打造面向全国光子技术和产业发展的Fab核心集成光子研发线。

起跑即冲刺的苏州光子产业,已在多个细分领域拔尖。苏州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追光”的信号持续释放,搅动一池春水。苏州高新区成立起由主要领导担任“第一组长”的太湖光子专班,组建光子公司,并于2022年8月18日发布“高光20条”,设立总规模百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29.jpg

太湖光子产业投资基金签约仪式


据了解,太湖光子产业投资基金由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苏州创新投资集团、华泰紫金投资和苏州长光华芯共同发起,总规模100亿元,首期10亿元,重点围绕光电子产业进行投资布局,助力建设太湖光子中心、打造中国光子产业科创新高地。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32.jpg

政府引导基金助力产业发展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基金发展风生水起,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比较青睐的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35.jpg

为了重新恢复光谷激光发源地的荣光,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武汉激光产业,持续推进激光技术的创新变革,2022年3月20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湖北东湖科学城激光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共十条,简称为激光产业“黄金十条”。

激光产业“黄金十条”中,光谷设立100亿元激光产业发展基金是含金量最高的一条,最为引人关注。据了解,该产业发展基金在全国首屈一指,将支持光谷激光企业开展并购、增资扩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创新载体建设等方面的投资。

2022年12月2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深圳市财政局发布了深圳市“20+8”产业基金第一批遴选公告。这是深圳市出台《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未来产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后,按照“一集群一基金”的理念组建产业基金群的具体举措,通过组建基金,重点支持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实现补链强链延链,助力深圳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微信图片_20230107091439.jpg


深圳市财政局发布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基金


“20+8”产业集群基金可谓是政府引导基金的升级版,更加垂直、聚焦和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开创了政府引导基金助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在各地政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助推激光产业发展的热潮下,山东临沂也不甘落后。为推进激光产业作为临沂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做大做强,打造鲁南区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实现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临沂市关于支持激光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于12月5日印发。山东临沂市“若干政策”明确指出,积极推动设立激光产业发展基金,市级引导基金可按不超过投资规模的25%进行出资,沂河新区设立激光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子基金),重点扶持符合国家激光产业政策的激光企业,增强企业资本供给,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来源 : 激光制造网 发布时间 : 2023-01-07

全球光通信龙头企业推出首个全产业链自主激光雷达

深圳坪山区翠景路边,一家全球光通信领域龙头企业正在酝酿“大招”。


12月29日,昂纳集团在此举办一场发布会,推出激光雷达系统产品,为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激光雷达被认为是自动驾驶的关键配件,可以弥补传统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不足。就在今年3月,《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将为深圳发展自动驾驶提供法规保障。近年,随着华为、大疆、速腾聚创纷纷入局,激光雷达成为深圳一大“风口”赛道。
业内认为,激光雷达上游芯片等原材料及多个核心器件、设备此前难以完全自主主导,昂纳科技是一家从材料、器件、模组到系统垂直整合全产业链的公司,此款新品或将意味着高端激光雷达全产业链国产化实现重大突破。
对于昂纳集团的发展历程、激光雷达技术特点、企业历程及未来战略,昂纳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那庆林日前接受了南方日报、南方+专访。那庆林介绍,昂纳集团并非激光雷达赛道新兵,作为一家以光电技术为核心的全球企业,光电技术在通讯、工业传感、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直接影响着昂纳集团未来的发展布局。

微信图片_20230105144239.jpg

昂纳集团CEO那庆林

投资人临危“接盘”,

将公司“盘活”上市

2000年,昂纳集团由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MandarinIT基金合资成立,主打光通讯器件,当时光通信行业刚刚起步,算是“风口”行业,但发展一年多,公司陷入困境,已经发不起工资。作为投资人的那庆林接手昂纳集团,很快盘活公司,2005年将公司扭亏为盈。2010年,昂纳集团登陆港交所,成为无源器件行业龙头。
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寻找更大发展空间,选定坪山作为总部基地,2013年迁入坪山。

微信图片_20230105144249.jpg

昂纳自动化生产车间

昂纳集团也在全球不断布局:2012年,在美国硅谷建立高速光模块研发中心,2014年收购法国3SP和加拿大ITF,拥有泵源和高速光芯片自产能力。公司先后在美国硅谷、杭州、北京、加拿大渥太华、武汉建立研发中心,并在泰国开设了工厂。
“我们主要做光电产品,背后靠光电核心技术支撑,建立了多个高端技术平台,并不断向多个应用领域拓展。”那庆林称。
昂纳集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及新产品开发力度,持续建立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和产品组合,包括无源器件、有源器件、激光雷达、镀膜业务、机器视觉、传感设备等,客户遍及美洲、欧洲、中东、日本、印度等全球各地。
目前,昂纳集团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光通信、自动化、工业技术、机器视觉等多个领域保持领先。目前,除了5G,昂纳集团已经和其他企业联合开展6G的相关技术研发。
2020年10月19日,昂纳集团完成私有化,正式从港股退市。据知情人士透露,昂纳集团在积极准备登陆国内科创板或创业板。

“3+X”业务布局,

年均研发费增速近50%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通信器件和模块供应商之一,昂纳集团以“科技改变世界”为核心理念,在光通信、数据通信、激光雷达三大领域布局,并实现机器视觉和传感器新业务增长的突破。
那庆林介绍,近年来,公司营收额度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长,研发投入占销售额保持12%左右的年均增长,“研发投入之所以保持如此高比例,主要在于企业选择的行业业务方向需要高投入,尤其是长期发展战略定位。”

微信图片_20230105144256.jpg

昂纳自动化生产车间

在那庆林看来,如果管理者急功近利,单纯追求短期股价表现,好多科技研发项目可以不投入或者少投入也能做高短期利润,打造漂亮的业绩表现,但是对公司长远发展是不利的。“我们走的是第二条路:不追求短期业绩,甚至要忍受短期牺牲与阵痛,做长期难而正确的事情,以此换来未来五到十年的健康良性发展。”
昂纳集团对于关键芯片的研发,不仅要投入人员和材料,还要投入高端设备,甚至需要外部支持做流片,资金投入较大。比如一个相干模块成本要几万,做一次可靠性试验的投入是千万起。
“公司早年做无源器件研发的投入费用并不高,处于可控范围。现在公司做大了,收入虽然持续增长,但是对产业的布局规模要大得多,带来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比例也在提升。”那庆林称。
“对我们而言,长期投入是坚定不移的事情。”那庆林介绍,未来,在无源器件等传统市场,公司抱着“温和成长”的目标;对光通信和数据中心的相干技术应用,公司比较看好,未来有望达30-50%增速;对于开放式云网络架构,昂纳也会重视布局。

微信图片_20230105144301.jpg

昂纳自动化生产车间

“我们的产品线是从底层材料,到器件,到模组和系统,是全方位垂直整合的。”那庆林透露,在核心材料方面,昂纳集团收购海外公司后,逐步掌握芯片从设计、生产、加工等全链条自主能力。而且,昂纳集团开始将一些底层技术通用到多个领域,比如EML激光器(电吸收型外调制激光器),昂纳将其在通讯、传感器多领域应用。而且,经过4年多时间,昂纳搭建了世界级硅光团队和生产体系。随着数字化产业发展,硅光被认为属于下一代网络的全新技术。

垂直整合创新,

打造首款激光雷达系统产品

目前,汽车上应用到的感知硬件,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以及V2X相关硬件等,但各自无法实现生产成本、识别准确率等诸指标兼优。
随着无人驾驶汽车配备激光雷达的前景被看好,涌现出了Velodyne、Luminar与禾赛科技、华为、大疆览沃、图达通、速腾聚创等一众国内外激光雷达头部企业。
根据沙利文的统计及预测,受无人驾驶车队规模扩张、激光雷达在高级辅助驾驶中渗透率增加、以及服务型机器人及智能交通建设等领域需求的推动,到2025年激光雷达全球市场规模为135.4亿美元,相较于2019年可实现64.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目前主流的激光雷达主要有905纳米和1550纳米两种波长。相比而言,905纳米波长激光雷达接收器的硅材质价格较低,成本更加可控,成为当下主流,不过这种波长对人类视网膜有一定伤害。1550纳米激光对视网膜没有伤害,探测距离更远,不过其接收器吸收材质要贵得多。

微信图片_20230105144306.jpg

昂纳激光雷达产品

2021年12月29日,昂纳Dolphin 1550纳米激光雷达发布会在深圳坪山召开。核心亮点,是其为全产业链自主研制。昂纳此款新品的水平视场角达到120°,垂直视场角达到30°,最高分辨率0.05°,在反射率10%的情况下可实现250米障碍物探测,多项性能指标达到新高度。
根据公开信息,昂纳集团算是全球最早研发1550纳米波长激光雷达的厂家之一:早在2017年,公司对外发布1550纳米波长激光雷达光源,同年在国际智能汽车决策者产业大会(IVC)上唯一一家获得“2017年度最佳激光雷达供应商”称号的中国企业;同年底就开始批量供货国际主流ADAS厂商。
与很多公司外包生产环节不同,昂纳集团激光雷达产品采用垂直整合模式,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质量管控、产品交付等环节实现了全制程自主,包括底层芯片材料、激光器、泵源到无源器件等关键配件,也是公司自产。泵源作为激光雷达最占成本的关键部件,目前全球可自主生产的三家企业之一就是昂纳。另外,激光器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其指标性能也决定了激光雷达性能,也是昂纳自研自产。通过高度垂直整合,产品因此具有性价比优势,也相对具有产业链安全。另外,昂纳集团同类激光雷达产品已经在其他行业应用(如卫星激光通讯)。
目前,昂纳集团和国际头部Tier1合作,设计出符合量产自动化要求的车规级激光雷达模块;是全球极少数完成1550纳米波长光源通过车规级可靠性测试的厂家。
“全世界最有可能把1550纳米波长激光雷达做到最低成本的企业就是我们。”那庆林告诉南方+记者。

企业档案:

企业情况:昂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是世界上最大的光通信器件、光模块及光芯片供应商之一,并在工业应用、机器视觉、镀膜及新材料多个高科技领域发力。长期向诺基亚、爱立信、华为、中兴、英特尔、微软、烽火等海内外科技巨头提供光通信器件及各类半导体产品。现已经成为一家在光器件、光芯片、工业自动化等多领域领先的高科技集团。
融资阶段:10月19日,昂纳集团完成私有化,正式从港股退市。

深创者说@那庆林

“优秀公司要敢于牺牲短期利益,聚焦长期产业价值”
一个企业要朝专精特新方向深耕细作,需要坚持哪些原则?
战略层面,企业要有很长远的发展战略,昂纳集团早在2017年就对外发布了1550纳米波长激光雷达光源,其实在2015年就开始对其布局。公司要选好聚焦点,选准后持续专注下去。昂纳20多年聚焦光电行业,没有蹭热点,市场这些年这么多热潮,都跟我们没有关系。在执行层面,要把核心技术的研发重视起来,扎根下去,不能追求“短平快”,单单以“拿来主义”组装成品扩大收入。我们早期扩大无源电器市场后就开始布局核心技术。要突破底层核心技术的话,要做好牺牲短期的心理准备,要打“持久战”,有可能重金投入几年,回报并不理想,一定要有耐心,就算你请世界级专家搞研发,也可能经历各种挫折。
比如,我们有个研发团队,前期研发一度进展不顺利。面对外部猎头的诱惑,团队负责人有些心动,险些放弃。我听说后,一下飞机就给他打电话,手机都快打得没电了。他最后同意留下来。最后经过2年半以上的努力,我们取得核心技术突破。公司也只有核心技术突破,在行业形成护城河,才能获得高效益回报,实现长足发展




来源 : 南方 作者: 李荣华 发布时间 : 2023-01-05

提升采矿安全,3D激光扫描技术找到新应用领域

一个矿工正用鼠标控制着巨大的机器在距离地面300米以下的地方进行开采工作。

 

地下采矿的自动化技术正在发展,以往采矿工人们灰头垢面、满身烟尘地从井下爬上来的开采场景或许将不复存在,采矿事故频发也将成为历史。据《激光制造网》了解,CSIRO公司开发了一种地下3D激光扫描技术,可以让更多的工人远离潜在的危险工作环境。

该系统的设计目的是让更多的矿工远离高风险环境,他们不再需要呆在重型机械旁工作,而是在办公室就可以控制设备在地下16公里深的地方进行工作。一位矿工表示:“我们仍然有一小部分人在地下,但他们远离机器的危险区域。”

只需轻松地点击鼠标按钮,便可以完成开采工作,这要归功于名为ExScan的CSIRO 3D激光扫描技术,该技术于2017年开始开发,由澳大利亚煤炭工业研究计划(ACARP)资助。

CSIRO采矿技术小组的首席研究工程师Mark Dunn表示:“这技术可以让运营商看到地下的情况,而无需亲身前往工作现场。”

Mark Dunn博士说:“通过办公室的屏幕进行遥控,你实际上可以获得与你站在地下深处的机器旁边一样多的信息。”


矿工通过系统控制3D激光扫描设备

该技术于2019年在昆士兰州中部黑水镇以北的矿场首次试用,目前已在澳大利亚和包括美国在内的至少10个矿场投入使用。

20年前,自动化工程师Duane Witkowski第一次涉足采矿行业时,无法想象技术的进步,几乎可以实现全自动采矿。他说:“目前还没有技术能够实现我们目前拥有的这些功能。” 


自动化工程师Duane Witkowski表示,20年来,采矿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Mark Dunn博士表示,安全需求是CSIRO采矿研究和进展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他说:“未来几年,我们的梦想是确保在这些黑暗而充满危险的环境中,不需要操作员在地下工作。”

“让工具和公用设施进入工业,并通过第三方实现商业化,对提高安全性至关重要。”Mark Dunn博士坐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虚拟现实屏幕前显示着一个地下煤矿。


Mark Dunn博士


Mark Dunn博士表示,ExScan技术可以适用于其他行业——这项技术也正在露天矿和土木工程领域进行试验,特别是在隧道工程领域。

他说:“未来煤矿开采的地点存在局限性,但始终需要远程操作系统。”

“拥有任何能够帮助人类控制处于潜在危险环境中的设备的传感器或技术都是有价值的。”

“应用程序可能不那么重要,它更多的是为机器提供人机界面。例如,在农业中,有潜在的爆炸性环境……这种技术也绝对可以使用。”


来源 : 激光制造网 发布时间 : 2023-01-04

飞秒激光技术四大应用方向及未来趋势分析

说飞秒激光技术近年来发生了转变是轻描淡写的,它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技术方面的巨大进步,而且尤其是在可访问性方面的改进。复杂的桌面挤满了用户构建的组件和无数需要日常关注的离散光学器件,已经让位于为满足飞秒应用领域快速变化的世界而量身定制的单盒系统。这种转变的早期例子是用于多光子显微镜的可调谐激光器,紧随其后的是强大的工业一体式激光器,用于支持从支架切割到 OLED 加工的微加工应用。

微信图片_20230103134956.jpg
飞秒激光脉冲可以从两种材料之间的界面或任何非中心对称的材料中产生少量的二次谐波光。产生的二次谐波光信号可以无损检测和成像半导体晶圆表面上下的特征,例如结构缺陷、薄膜质量,甚至微量金属污染。

如今,这一发展趋势的最新示例包括一系列功率范围小于 5W 的鞋盒尺寸密封激光器,在关键工作点具有固定波长,包括 780、920 和 1064 nm。这些用户友好型激光器进一步提供了与应用相关的参数,例如短脉冲宽度和高光束质量、优化最终脉冲宽度的预补偿以及输出功率的快速调制和控制。

新一代超快激光器经过专门优化,可支持终端市场的用户需求,例如增材制造、医学、半导体计量和应用研究。

01 纳米制造


激光可用于许多增材制造 (AM) 工艺,包括金属的激光烧结和聚合物的立体光刻。这些过程中的每一个都提供了一种无需掩模或模具即可创建复杂而独特的结构的方法。增材制造对于小规模生产应用特别有价值,例如零件的快速原型制作或个性化医疗植入物。

一种新兴的 AM 方法是一种称为双光子聚合的立体光刻技术,由于多种原因,它正在迅速引起人们的兴趣。首先,它能够比任何其他 AM 方法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其次,它是一种三维自由成型工艺,因此它不受激光烧结或单光子立体光刻的加工限制的限制,其中零件必须从下向上或自上而下逐层创建。

紧凑、免提飞秒激光器的出现使双光子聚合等技术在许多行业和应用中更加经济可行。

激光技术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在立体光刻中,激光束聚焦到光敏树脂浴中。当合适波长的光(通常是紫外光)照射到这种树脂上时,它会破坏聚合物的键,材料变得具有反应性,从液态单体化学物质中形成固体聚合物。

微信图片_20230103135010.jpg
微信图片_20230103135015.jpg
双光子聚合是一种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的三维自由形式增材制造技术,能够生产极小的零件和特征。新的飞秒激光器使双光子聚合技术在经济上更加可行。由 Wildman 实验室/诺丁汉大学提供。

此过程允许直接从 CAD 文件创建几乎任何形状,并且原材料并不昂贵。在双光子方法中,超快激光被定制为树脂通常吸收的正常波长的两倍。通过使用高数值孔径 (NA) 光学器件,光束被聚焦到纤细的腰部。在这个腰部,而且只有在这个腰部,超快脉冲的峰值功率高到足以驱动双光子吸收。

这种方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分辨率,原因有二。首先,使用高 NA 光学器件会产生紧密的微米级腰部,其次,由于双光子吸收取决于峰值功率的平方,因此可以调整传输的激光功率,以便在激光束内只有一个小的中心区域。束腰引起聚合。通过这种方式,该工艺可以提供亚微米空间分辨率,并且香港研究人员报告了测量约 100 nm 的特征的创建,他们使用可编程镜阵列进一步加速了该过程,以创建多光束工艺。

一类新兴的飞秒激光器非常适合这种应用。这些激光器工作在 780 nm,结合了高功率、短脉冲宽度和色散预补偿,可在焦平面上提供高通量。与更长脉冲宽度的激光器相比,这些参数产生了更有效的聚合过程,具有更高的分辨率。用户友好的电源控制功能进一步增强了对过程的精细控制。这些新激光器的早期应用包括芯片实验室产品和微结构表面的制造,以及新型光子产品,例如微图案晶体。

02 无标记体内成像


多光子激发显微镜是整个生命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工具。与双光子光聚合一样,它仅在紧密聚焦的束腰利用飞秒脉冲的高峰值功率时依赖于与样品的空间选择性相互作用。

这里的一个关键趋势涉及转化研究,科学家们正在缓慢但肯定地将多光子技术转向临床实验室应用,并最终转向实时应用,如术中活检。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目标技术是那些不需要荧光标记或绿色荧光蛋白等转基因蛋白来生成图像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二次谐波生成 (SHG) 以成像胶原蛋白,其中 920 nm 是合适的波长;三次谐波产生 (THG) 以成像膜,其中 1064 nm 是一个很好的匹配;和激发内源性荧光以成像各种生物分子和代谢物,其中 780 至 800 nm 效果很好。

微信图片_20230103135022.jpg
微信图片_20230103135025.jpg
高数值孔径光学器件将飞秒激光束聚焦到微小的腰部,超快脉冲的峰值功率足以驱动双光子吸收。增材制造技术可提供亚微米空间分辨率,并可创建小至 100 nm 的特征。由 Wildman 实验室/诺丁汉大学提供。

虽然 SHG 和 THG 显微镜需要飞秒激光,但在可见光或紫外线波长下工作的连续波激光也可以激发这些天然荧光团,但会以一定的成像深度和细胞损伤的可能性为代价。因此,飞秒激发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的内源性荧光团包括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H) 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AD)——可用作癌症特征的代谢物。众所周知,癌细胞优先使用糖酵解而不是氧化磷酸化来满足其能量需求。当比较正常细胞和癌细胞时,这表现在 NADH 与 FAD 的比率存在明显差异。NADH 被 700 至 800 nm 波长的双光子吸收有效激发,FAD 的吸收光谱延伸至 890 nm。

利用这些代谢物的早期研究依赖于两种不同的超快激光波长,这对于诊断或护理点工作是不切实际的。幸运的是,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在 780 到 800 nm 窗口中运行的单个超快激光器可以以相似的效率激发和成像这两种物种,因为 NADH 更强的荧光也可以在“红色”处激发其频谱的尽头。此外,同样的研究人员证明,以这种方式获得的 NADH/FAD 比率是两种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2的可靠标志物。

同样,在 780 nm 下工作的最新紧凑型飞秒激光器非常适合这一潜在非常重要的应用。与双光子聚合一样,无标记体内成像的其他相关激光参数包括出色的光束质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空间分辨率、短脉冲宽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荧光所需的平均激光功率,以及用于简化扫描过程的内部功率控制——例如,用于光栅扫描期间的消隐。

03  先进的晶圆计量


事实证明,超快激光器在先进晶圆计量领域也越来越重要。一套成熟的技术,称为皮秒激光声学 (PLA),可测量层厚度并对不透明层下的关键对准标记进行成像。后一种能力在多层光刻工艺中很重要。

在 PLA 方法中,激光脉冲(即泵浦)的吸收产生从激光表面向内传播的声波。下层和结构将其中一些声能反射回表面,在表面通过第二个激光脉冲(即探头)的反射率变化来检测。

PLA 受益于新一代紧凑型飞秒激光器,因为这些激光器能够实现更高分辨率的成像和改进的整体测量。

微信图片_20230103135031.jpg
由超短激光脉冲和光电导开关产生的太赫兹辐射具有高强度和宽连续光谱的特点。由相干公司提供。

飞秒激光支持的最新无损晶片计量方法取决于用于细胞膜无标记显微成像的谐波产生过程的变体。两种材料之间的界面,或任何非中心对称的材料,在一个非线性依赖于激光峰值功率的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二次谐波光。SHG 光信号可用于成像和检测晶片表面和亚表面的各种特征和特性。这些特征可能包括结构缺陷、薄膜质量,甚至微量金属污染。该技术已由 FemtoMetrix 成功商业化,该公司专门从事表面、埋藏和结构不规则性的光学非视觉缺陷计量。

04 太赫兹产生和检测


太赫兹辐射可以在固体和液体材料中提供独特的光谱或成像信息。该范围内的低光学频率与纳米级粒子的振动有关,例如聚合物和蛋白质等宏观分子,以及晶体等扩展结构的声子振动。因此,例如,太赫兹研究有助于绘制相位边界。然而,太赫兹频率范围几十年来一直是电磁频谱中被忽视的一部分,因为没有简单的方法来产生或检测太赫兹辐射。

今天,飞秒激光脉冲可用于多种机制来产生和检测太赫兹辐射。

一种方法将飞秒激光脉冲聚焦在光电导天线(或开关)上,该光电导天线(或开关)由夹在施加偏置电压的两个金属(例如,金)导体之间的诸如砷化镓(GaAs)之类的介电材料条组成。类似的结构也被用作太赫兹探测器。另一种产生太赫兹辐射的方法称为光学整流,将激光聚焦到非线性晶体中,例如磷化镓 (GaP) 或碲化锌 (ZnTe),从而在太赫兹脉冲中的不同光谱分量之间产生差频。

通过飞秒激光脉冲产生太赫兹脉冲与通过连续波方法产生的太赫兹脉冲相比具有几个优点。超短激光脉冲产生的太赫兹辐射具有较高的强度。它同时涵盖了太赫兹光谱的广泛而连续的部分,其脉冲特性支持分析技术,例如时间相关光谱学。因此,脉冲太赫兹辐射已经在诸如癌组织的医学诊断、药物的非破坏性评估、爆炸危险的识别、艺术和考古学的检查以及国防和安全检查任务等不同领域的成像应用中找到了用途。

如果由 1 至 5 kHz 的钛蓝宝石放大器或以兆赫兹重复率的非线性展宽镱放大器产生的非常短的脉冲,通过光学整流产生的太赫兹可以产生具有大(频率)带宽的高平均功率脉冲。

相反,由于潜在的光学损伤和饱和效应,光电导天线仅限于较低的激发功率。然而,这些天线是产生太赫兹脉冲辐射的最简单和最便宜的方法。虽然大多数天线只需要 20 到 50 mW 的激光功率,但在天线平铺阵列上发射单瓦的紧凑型飞秒激光器可以在成本精简的设置中实现更高功率的太赫兹生成。反过来,这样的设置可以潜在地将太赫兹时域光谱 (TDS) 的应用从小型实验室布置扩展到更大规模的工业和医学成像应用。

下一代飞秒激光器如何融入这张太赫兹图像?它们的短脉冲宽度使太赫兹辐射的光谱范围更广。它们以 1 W 为中心的高平均功率对于任何一种太赫兹生成方法都很有用,因为它们都是需要高输入功率的低效机制。

新型飞秒激光器的实用方面,例如其流线型封装和可靠性,同样重要。一些新兴应用需要便携式或至少是便携式系统,以维持这些激光器的广泛采用。这些小型、廉价、风冷源需要最少的技术关注,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更完整的系统中,它们可以安装在所需的任何方向。

未来的思考


虽然飞秒激光器通常被认为是最奇特的相干光源类型之一,但它们的开发和应用与所有其他激光技术共享模式。它们相继从研究对象转变为研究工具,并最终在其他工具和系统中用作组件。与其他激光技术一样,飞秒光源的发展受到快速扩展的实际应用领域的推动,从生命科学到工业诊断再到制造过程。


来源 : 激光制造网 发布时间 : 2023-01-03

资本加码“激光赛道”,“激光版块”的春天要来了?

12月21日,光芯片龙头源杰科技正式登陆科创板,而逸飞激光亦首发成功过会,凯普林则获过亿元融资……

2022年即将离我们远去。让人稍觉意外的是,临近岁末年终,激光行业却有点不平静——众多资本在寒冬中给激光企业“送温暖”,他们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融资,迅速布局并加码“激光赛道”。

毫无疑问,这些资本大鳄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在“激光赛道”砸出一个明媚的春天。

微信图片_20221230102605.png

资本加码“激光赛道”

近日,凯普林宣布获过亿元融资,将推动激光技术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多领域落地,此次新一轮过亿元融资的产业投资方为首钢基金、中车资本。

微信图片_20221230102615.png

在此之前,奔腾激光(浙江)股份有限公司宣称完成约1.7亿元融资。同时,奔腾激光收购深圳锦帛方激光科技有限公司60%股份,奔腾激光顺利完成新能源产业布局以及上市申报前的融资工作。

12月22日,激光雷达厂商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最新一轮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内某造车新势力、一汽富晟、顺为、建信、中电科、将门、国海创新、丰厚、天启等资本投资。

微信图片_20221230102621.png

稍早之前的11月,国产综合性激光器供应商卓镭激光宣布完成2亿人民币新一轮融资,由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和国投创业联合领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持续研发投入及现金流储备,为未来IPO上市做资金储备。

11月份,半导体激光器厂商活力激光称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亦庄资本独家投资。

……

这是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融资行为。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激光企业融资公开的个案,相信市场上仍有不少天使轮、A轮、B轮等轮次激光方面的产业融资。

受新冠疫情、贸易战、价格战等外部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激光行业普遍感受到了一股股的“寒意”。不过,来自各方的资本并没有退缩,仍在瞄准“激光赛道”,而且不断加码,使用得激光资本市场激起一股又一股的涟漪。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时候资本密集进入激光赛道,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未来一旦制造业景气度上行,激光行业的爆发力十足,嗅觉灵敏的资本进入激光正当其时。

“激光版块”加速形成

这段时间,激光行业唱主角的不只有风投或融资活动,还有 “扎堆”上市的激光企业,目前看来,这股潮水暂时没有消褪的迹象。

12月21日,国内光芯片龙头厂商陕西源杰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而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近日首发过会。此次IPO,逸飞激光拟募资4.67亿元元用于锂电激光智造装备三期基地项目、精密激光焊接与智能化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等。

微信图片_20221230102626.png

10月份,北京金橙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此次发行2566.67万股,募资总额为6.87亿元。

在这此前,大族激光公告,拟分拆所属子公司上海大族富创得科技有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这是大族激光分拆旗下第三家子公司上市。

有人认为, 近年来,激光企业融资成风,资本市场对激光行业的关注达到空前的高度。而且,近几年大量资本的不断注入,推动激光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高速迭代、高速降价”的阶段。

微信图片_20221230102630.png

因而,这几年,也正是激光行业上市进入高产期。目前,还有多家激光相关企业在IPO途中或者准备递交IPO材料。业内人士透露,激光行业到了上市收获期。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正在持续涌入激光赛道。自2018年锐科激光上市以来,资本市场已经造就大量激光明星企业,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同行在达到上市标准后,蠢蠢欲动,积极申报上市。

为何激光行业迎来上市高峰期?

根据中国证券报的分析:一方面,作为一种先进的加工工具,激光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主战场,可以有效解决工业、信息、商业、科研、医疗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激光产业蒸蒸日上,产业链下游正释放出巨大红利。不单是切削、钻孔、打标等传统宏加工领域,动力电池、光伏、半导体、显示面板领域也出现了大量激光精密加工设备的市场空间。

资本市场“冰火两重天”

不过,与资本加码激光企业的热火朝天相比,在资本市场内的激光公司却感到一股股的“寒意”。

根据近期各上市激光企业陆续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财报可以看出,大多数上市激光企业尽管主营收入没有明显的下滑,但不少激光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方面则大幅减少,从锐科激光、福晶科技、英诺激光、华工科技、柏楚电子等已公布的这些财报可以看出,各激光企业前三季度的盈利能力,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压力。

微信图片_20221230102635.png

以头部企业大族激光为例,根据2022年大族激光三季度报告,营收方面,前三季度、第三季度分别为105.62亿元、36.25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1.47%、18.43%;归母净利润方面,前三季度、第三季度分别为10.14亿元、3.82亿元,同比分别下滑32.45%、37.58%。

对此,大族激光表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波动幅度较大的原因为受疫情影响公司下游客户需求不足、订单减少。

业内普遍认为:在疫情反复肆虐、国际局势动荡、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叠加的2022年,不少激光企业面临供应短缺、订单萎缩、回款困难等难题。

不过,这不妨碍大批激光企业正在扎堆上市。

根据中国证券报的统计,目前,A股激光行业上市公司大约有65家。有多家激光企业正排队IPO,金橙子、源杰科技、长盈通等已成功上市;宏石激光、福特科、中润光学、逸飞激光等IPO申请首发过会。

据悉,奇致激光、凯普林、星汉激光、森峰科技均在申报上市的途中。

期待“激光赛道”的春天

我们都知道,激光技术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并称为20世纪重大发明。激光产业链上游为光学材料、元器件,光芯片等,中游为激光器为主,下游为激光设备,终端面向汽车、电子、钣金加工等应用市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存续激光相关企业达16230家。

据2022年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国内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达到821亿元,同比增长18.6%。预计未来2-3年,随着激光材料成本下降,可靠性持续提升,激光技术将向汽车制造、轨道交通、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智能监测等市场拓展。

作为一种卓越的加工工具,激光已应用于100多个行业,可以说,激光也是打造先进制造业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助推 “中国智造”走向“中国创造”。

正如一位激光行业观察人士所言,在制造业整体投资景气度下行背景下,激光行业的景气度也受影响。而通过风投机构和资本市场融资不只是续命这么简单,而是要在这个冬天备足粮草,然后蛰伏下来,立足长远,专攻产业短板,注重研发,锤炼技术,“穿越行业的周期,做时间的朋友”,总会有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作者: 十一郎 发布时间 : 2022-12-30

亮点光电激光雷达光源完成10W+小时寿命测试等系列可靠性试验

01


前 言


近年来,随着汽车自动/辅助驾驶技术的兴起,激光雷达变得越来越火热。激光雷达及其组件要进入车用器件供应链,必须通过严苛的可靠性验证。激光雷达光源作为激光雷达的核心组件之一,自然也成为各大厂商的重点考核对象。面对动辄10W+小时的可靠性指标要求,如何设计合理有效的可靠性模型,并开展相应可靠性试验验证,是一项严苛、艰巨又必须完成的挑战。

被业界誉为“激光雷达光源新秀”的江苏亮点光电集团(Lμmispot),已在激光半导体行业领域深耘十余载,并逐步扩展到固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等领域。近几年来,江苏亮点光电科技(下文简称“亮点光电”)更是致力于人眼安全1.5μm波长的一系列激光雷达光源(如图1所示)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激光雷达堪称自动/辅助驾驶的“眼睛”,亮点光电所推出的车载激光雷达光源已于近期完成了MTBF 10W+小时寿命试验等一系列可靠性试验验证,赋能自动/高级辅助驾驶的“眼睛”,使其“看”得更远、更可靠。

微信图片_20221208142511.png
微信图片_20221208142526.png
图1 亮点光电研制的1.5μm系列激光雷达光源(左到右依次为:圆型、方型、小型、微小型光纤激光器)

02


已完成的可靠性试验


所谓可靠性测试,即为了评估产品在规定的寿命期间内,在预期的使用、运输或贮存等环境下,保持功能可靠性而进行的活动,是将产品暴露在自然的或人工的环境条件下经受其作用,以评价产品在实际使用、运输和贮存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并分析研究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其作用机理。

一般我们采用各种环境试验设备,来模拟气候环境中的高温、低温、高温高湿以及温度变化等情况进行可靠性测试试验,目的在于加速反应产品在使用环境中的状况,以验证其是否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从而对产品进行整体评估,以确定产品可靠性寿命。

光纤激光器常用可靠性测试标准有GB/T2423、GB28046、ISO16750、JB/T 12632等标准,也有针对汽车电子元器件级别要求的AEC-Q系列认证标准。

小型化脉冲光纤激光器(含50x70小型和55x55微小型激光器两款,如图2所示),是亮点光电针对自动驾驶、遥感勘测、激光测距等领域所推出的人眼安全1.5μm波长的模块化激光雷达光源。该光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并且已经通过上述光纤激光器行业标准的一系列可靠性试验验证。

下文简单分享该司小型激光雷达光源已完成的可靠性试验项目,包括:系列温度试验、温湿度试验、冲击和振动、拉力试验、长期老化寿命试验等多项环境可靠性试验。

微信图片_20221208142702.png
图2 亮点光电研制的1.5μm小型激光雷达光源

2.1  高温工作试验


小型激光器在典型工作条件,高温+85℃下,连续工作时间72h的输出功率变化,如下图所示,试验结果表明激光器的功率稳定性高(0.525%)及激光器内部温度稳定。

微信图片_20221208142709.png
图3 小型激光器高温运行测试项目

2.2  低温工作试验


小型激光器在典型工作条件下,低温-40℃,连续工作时间72h的输出功率变化,如下图所示,试验结果表明激光器的功率稳定性高(0.533%)及激光器内部温度稳定。

微信图片_20221208142714.png
图4 小型激光器低温运行测试项目

2.3  高温贮存试验


小型激光器在+85℃环境条件下,贮存24小时再连续运行2小时的输出功率实时监测情况,如下图所示,试验结果表明该激光器的输出功率稳定性高(0.563%)及激光器内部温度稳定,符合设计要求。

微信图片_20221208142719.png
图5 小型激光器高温贮存后的输出功率曲线

2.4  低温贮存试验


小型激光器在低温-40℃环境条件下,贮存24小时后再运行2小时的功率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试验结果表明激光器的功率稳定性高(0.412%)及激光器内部温度稳定。

微信图片_20221208142724.png
图6 小型激光器低温贮存试验后的输出功率曲线

2.5  温度循环试验


单个循环最低温和最高温各保温4小时,温度斜率≥3℃/min,一般不低于4个循环,小型激光器该试验项目的实时监控的输出功率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循环过程中激光器的性能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微信图片_20221208142728.png
图7 小型激光器温度循环试验项目

2.6  湿度试验(恒定湿热存储)


恒定湿热一般采用典型高温高湿条件85℃/85%RH,具体条件和测试时间以相关标准要求或实际需求为准。小型激光器该试验项目的输出功率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试验结果表明激光器的功率稳定性高(<0.44%)、激光器内部温度稳定。

微信图片_20221208142732.png
图8 小型激光器恒定湿热后回常温运行图

2.7  振动&冲击试验


振动试验和冲击试验一般是合并进行,主要模拟产品运输和颠震等场景,亮点激光雷达光源已通过激光雷达IEC60068标准的相关测试。

2.8  老化寿命


小型激光器的寿命可以用平均失效时间(MTBF)表示。平均失效时间是指产品相邻无故障的平均工作时间,值越高说明产品的稳定性就越高。一般分为可靠性预计(采用应力分析法和计数分析法,参考GJB299C-2006)和构建可靠性加速老化模型测试。

MTBF老化测试的计算公式如下:

微信图片_20221208143651.png
下图为小型激光器的老化寿命测试数据。注意:这里老化寿命测试,亮点光电一次性同时投入样品数量为8台,连续测试时间>31天,折算成等效MTBF时间10W+小时寿命,满足相关可靠性指标要求和设计要求。

微信图片_20221208142739.png
图9 小型激光器寿命(MTBF)试验图

除了上述展示的试验项目和数据外,亮点光电的小型激光雷达光源还通过了直流电源适应能力试验、极限电压上/下电和重启试验、极限温度上/下电和重启试验、过/欠压保护、异常断电、静电放电抗扰度、自由跌落、规定变化率的温度循环、规定转换时间的快速温度变化等一系列试验项目。

亮点光电并不止步于此,目前已按照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逐步建立起车规级的产品设计、质量管控、可靠性试验验证体系,并将适时向市场推出相关量产产品,敬请期待。

03


关于江苏亮点光电


江苏亮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Lμmispot)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注册资本7000万,拥有1.4万平方米的办公和生产面积,设有北京亮度、无锡亮源、泰州亮点三个子公司。公司专注于激光信息应用领域,研发、生产及销售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及相关激光应用系统。公司获得高功率激光器工程中心、省部级创新人才称号、多项国家级创新基金和军工科研计划支持等。

目前亮点光电正进行B轮融资,准备扩大公司的激光雷达光源产品线。亮点光电研制的1550nm红外激光的人眼安全上限远大于905nm的激光,背景光干扰问题相对较小,可以实现远距离探测;下游雷达系统如采用相干技术,信噪比远高于905nm -ToF激光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可以达到1000米以上。目前公司研制的1550nm激光雷达光源已给国内众多知名激光雷达厂商供货。

亮点光电,除了测绘领域用的常规圆盘激光雷达光源外,还推出更小体积的模块化小型/微小型激光雷达光源。这两款产品结构紧凑、体积小巧、重量轻、工作温度范围宽,通过外接TTL触发信号实现脉冲输出,非常适合系统集成。目前这两款产品分别做到50mm×70mm×19mm和55mm×55mm×16mm的尺寸,于近期通过一系列可靠性验证项目(含MTBF 10W+小时寿命测试),将产品体积、重量、性能和可靠性不断做到极致,致力于成为激光雷达的理想光源。

该司优势还在于其全资子公司--无锡亮源,具有完整的半导体封装技术和批量生产基地,光纤激光器的核心器件——半导体激光器可以自主独立封装,根据客户要求定制,将最低的成本、最优的品质提供给客户。

同时,亮点光电具有领先国内的全国产化技术,可以实现所有器件国产化,不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保证产品性能的同时,也可以保证产品交付时间,并控制产品成本。

亮点光电仍在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步伐,将不断推出更低成本、更高可靠性的1.5μm激光雷达光源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来源 : 亮点光电 发布时间 : 2022-12-08

欧菲光加码布局激光雷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在汽车智能化浪潮推动下,国内激光雷达市场迎来迅猛发展。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激光雷达7.42万台,而上年同期搭载量不到万台。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计,2023年汽车激光雷达前装放量将是大概率事件。


华西证券研报表示,目前车载激光雷达市场处于爆发前夕,千亿市场正在开启。根据测算,预计我国乘用车领域激光雷达市场空间在2025年将达到261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980亿元;乘用车领域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未来3年复合增速能达到200%+,2025年至2030年复合增速达到30%以上。


微信图片_20221205135918.jpg


与此同时,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新车发布量迅速增加。2021年,国内配装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仅有小鹏P5;今年以来,这个数字达到了16款之多,其中,配装超过1颗激光雷达的车型有9款,配装最多为4颗。随着国内外造车新势力智能驾驶系统不断启用激光雷达方案,全球汽车行业对于激光雷达的产能需求骤然攀升。


从产业链来看,车载激光雷达上游为光学和电子元器件,中游为激光雷达整机厂,下游主要由整车厂和Tier1厂商组成。有分析师表示,上游光电器件厂商的产品性能和成本不断改进,中游激光雷达主机厂技术路径快速迭代,共同推进激光雷达在车载市场的蓬勃发展。华西证券表示,激光雷达爆发前夕,整机厂及上下游均有望受益。


作为光学行业的头部企业,欧菲光自2015年起进军智能汽车领域,通过收购华东汽电和南京天擎,顺利成为国内整车厂商的Tier 1供应商,如今已取得20余家国内汽车厂商的供货商资质,并积极进行国外汽车厂商的供应商资质认证。


微信图片_20221205135924.jpg


在激光雷达领域,欧菲光进行了前瞻布局。欧菲光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将推出纯固态激光雷达,目前公司的纯固态激光雷达已与国内多家主机厂、造车新势力进行首次技术对接。根据开发规划,预计2022年四季度将迎来一轮测试样机预定排队潮。


据欧菲光透露,这款纯固态的激光雷达方案为 Micro-flash 微闪光模式,优势为:内部不包含任何旋转结构,在提供较高的探测距离和角分辨率的同时,还能提供车规级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公司激光雷达采用半导体技术,以每秒 1000 次的速度逐个激活 VCSEL 发射激光进行扫描,每个 VCSEL 会照射到特定的 SPAD 阵列像素上;此激光雷达可以灵活配置,根据不同的造型需求组合激光组件,轻松匹配各种安装位置要求;另外,通过匹配不同透镜模组,还可以实现不同 FOV、角分辨率的设计。


微信图片_20221205135930.png


凭借光学光电领域多年的技术优势,目前欧菲光深度布局智能驾驶、车身电子和智能中控,以光学镜头、摄像头为基础,延伸至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抬头显示(HUD)等产品,丰富产品矩阵布局,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欧菲光车载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立足于先进传感器,同时积极拓展硬件、软件和算法能力,公司可定制开发自动泊车系统,周视系统,行泊一体驾驶域控制器,集成以太网关的车身域控制器,仪表中控,HUD等系统级产品。具有未来走向跨域融合的实现能力。


国泰君安表示,2022年是激光雷达上车元年,自动驾驶加速渗透带动激光雷达放量,行业确定性极高,2022年预计出货量20-30万台,2023年预计出货100万台。激光雷达将从0到1的突破阶段走向从1到N的大规模量产上车阶段。欧菲光将加码布局激光雷达等智能汽车赛道,从研发、销售和生产等全方位加大资源配置,让智能汽车业务大放异彩,力争实现到2025年智能汽车业务收入规模行业领先。



来源 : 南早网 发布时间 : 2022-12-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