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届深圳国际激光与智能装备、光子技术博览会 2023年6月27日-29日
2023年 更大市场 更多机遇
到2022 年,预计全球激光技术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53.8亿美元,2017-2022年期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2%,中国工业激光产业已成为被高度关注的产业之一。华南地区作为我国激光生产、激光加工技术以及产品应用的重要地区,这几年已成长为我国激光、光电行业密切关注的焦点。深圳作为华南地区激光研发厂商集聚地及上中下游应用商汇集点,凭借政策扶持和自身优势发展,不断推动华南制造业的激光应用及升级换代。
深圳国际激光与智能装备、光电技术博览会(简称深圳激光展/LASERFAIR 2023),年年翻倍,目前已成长为华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激光、光电行业展会。展会立足华南、辐射全国,致力于进一步推动华南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与应用推广。搭建商贸采购、展示、技术及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整体平台。
激博会专注于激光生产及创新应用,关注激光器与光电子、光学与光学制造、智能仪器、成像技术、检测与质量控制、机器人、柔性生产设备、激光加工设备、3D 打印设备,聚焦激光技术在汽车、金属加工、电子制造、集成电路、通信、医疗、能源、轨道交通、家电等多个行业领域的最新成果。
展会名称:第十六届深圳国际激光与智能装备、光子技术博览会(深圳激光展/LASERFAIR 2023)
展会时间:2023年6月27日-29日
展会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
以下为本届深圳激光与智能装备、光子技术博览会的主要展品范围:
激光智能制造展区
激光加工智能制造是国家政策重点扶持领域,在工业 4.0 背景下,国家推出 “ 中国制造 2025” 计划,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2020年又推出“新基建”战略,撬动经济新增长,激光加工迎来万亿蓝海。在政策助力下,激光智能制造迎来新一波增长红利,未来可期。
展品范围:
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打标、激光雕刻、激光划线、激光钻孔、激光熔覆、激光演示系统、激光热处理系统、激光毛化系统等微加工与宏加工激光设备与系统。
激光器与光电子展区
激光器是激光应用设备的核心器件,伴随着激光行业整体的高速发展,激光器及其上游器件在全球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球激光产品销售每年平均以高于 10% 的速度增长,并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2019 年全球激光器行业市场规模已超 150 亿美元。
展品范围:
光纤激光器、超快激光器、紫外 / 绿光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CO2 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量子级联激光器、碟片激光器、激光光束质量检测仪器、激光测试测量系统、激光系统元件、激光加工头、集成光学器件及应用装置、激光晶体、激光芯片、激光电源、扫描振镜、Q 开关、光学平台、光学设计软件、光具等。
激光配套展区
目前,数字化生产正成为激光加工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未来的智能加工车间内,借助于机械自动化和数字网络大数据,信息的透明化和可追溯化变的易如反掌。随着智能化、自动化进程的逐步深入,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和劳务工作的优势将显著凸显。
展品范围:
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智能控制系统、工业物联网、自动化装备、控制系统及功能部件、冷水机、环保除尘、其他(培训及咨询)。
光子技术展区
激光芯片、医疗成像、生物光子显微镜、激光治疗仪、激光手术刀、光学 CT 成像仪、光学零件、元器件、光学镜片、镜头、测量测试与光学检测、传感技术、激光雷达技术等光学元件、仪器、材料。
3D 打印展区
随着 3D 打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该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是国内 3D 打印企业激增,可见该行业受关注的热度不减。
展品范围:
3D 打印金属 / 塑胶 3D 打印设备、桌面级 3D 打印机、三维扫描仪 / 三维测量仪、三维设计软件、3D 打印耗材、逆向工程服务、产品开发服务和设计等
发布时间 : 2023-03-27
2021“红光奖”暨第四届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专家评审会在深圳顺利召开
为了寻找和发现,表彰和奖励在行业品牌和激光企业崛起过程中,具备原创力、创新力、引领性、标杆性的新产品、新技术以及在推动激光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代表企业,2021年7月17日,2021“红光奖”暨第四届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专家评审会在深圳市宝安区湾区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中心召开。评审组顾问、专家小组组长与评审专家共20余人参加评审会,专家团由评委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领衔。
权威阵容共同评鉴
中国激光产业发展的创新力量
本次评审会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会上,评审组副组长、广东省光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教授江绍基介绍了参会专家,并对专家评审规则进行了介绍。
当日,共有13位评审专家出席了现场评审会,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会长朱晓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姚建华教授、广东省光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江绍基教授、西南物理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王浟教授、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瑞华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永康教授、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胡芳友教授、江门市智能激光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五邑大学吴勇华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廖健宏教授、广东海洋大学师文庆教授、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部长刘知新、中国激光产业社团联盟秘书长、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激光制造商情》主编邵火。
现场评审会
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寿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魏志义教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孙洪波教授、苏州大学陈长军教授、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会长杨永强、富士康科技集团激光技术专家黄锦贤、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博士张月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高级主任姚远、深圳市智造激光技术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深圳大学田劲东教授等未到达评审会现场,均进行了线上评审。
线上评审
专家组在认真听取汇报后,结合企业递交的资料,针对申报项目的创新性、引领性及行业贡献力等方面,逐项进行了严格审核,并给出了相应的评审意见。专家评委们认真阅读每一项入围项目和企业的介绍资料,根据参评企业的申报材料、行业影响力对所有入围企业发展情况、产品创新、行业贡献力等多维度、全方位进行考评打分,并对特别突出的项目和企业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热烈的讨论。
作为激光行业影响力奖项,“红光奖”评选工作在专家评审阵容上不仅聚集了来自高校、科研单位重量级的激光行业专家,更联合了轨道交通、智能制造、3C电子等多个应用领域的行业权威的评委,以权威阵容共同评鉴中国激光产业发展的领袖力量 。顺应激光行业发展及新趋势,通过评审会打通激光行业壁垒,打造更具专业度和影响力的行业奖项,增强获奖项目在激光制造全领域的影响力。
树立行业标杆,
助力激光产业创新发展
会议最后,由“红光奖””专家评委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做了总结发言。范院士说:“今年申报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比往年都有很大的增长,这说明红光奖的影响力越来强大。”’他建议,要逐步完善行业奖评选办法,通过评选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
在此次评审会中,来自各领域的专家评委们也提出了对于促进“红光奖”长足发展的诸多建设性指导意见。评审会上,各位专家对本次活动评选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从组织严密、社会影响等方面评价了“红光奖”评选活动已经取得的成绩,认为评选活动在激光行业营造出弘扬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通过评选活动,搭建了平台,树立了标杆,促进了更多的优秀企业和创新项目脱颖而出。
中国激光产业社团联盟秘书长、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秘书长、《激光制造商情》主编邵火说,本届行业奖评选在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按照评选办法和有关要求圆满完成,感谢各位评审专家的辛勤工作和大力支持。希望能够通过网络票选和权威专家的把关,挖掘具有标杆意义和创新引领的激光好产品、好项目,也希望通过“红光奖”评选活动达到塑造企业形象、促进品牌建设、激发企业创新力、推动激光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据介绍,组委会将会继续发掘和彰显中国激光产业优秀企业和创新力量,以专业性、权威性、客观性、全面性的评选理念,向公众全方位展示和推介激光产业的前沿技术和创新动态。
推动行业发展,
提升“中国激光”影响力
会上,组委会工作人员从总体情况、申报情况、网络票选、评审进程等方面对本届“红光奖”评选工作向专家组进行了汇报。
2021“红光奖”暨第四届中国激光行业创新贡献奖历经前三届的沉淀,已经成长为行业里最权威、最专业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奖项。该奖项多年来不断引领行业发展最新趋势,深度洞悉市场发展与业态变化。
2021“红光奖”自启动以来,更是受到了业内企业、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在激光行业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热潮。从组委会对网络投票环节的数据统计来看,本届“红光奖”网络评选环节参与企业115家,申报项目170项,累计有效票数达21万余票,投票页面访问量高达200万人次,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创下了历史新高。
此次专家评审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聚焦“技术、创新、发展、贡献”,旨在挖掘真正的技术创新产品和鼓励推动行业发展的优秀企业。
据悉,5大品类、12大奖项的获奖名单将于8月4日在深圳宝安举办的“红光奖”颁奖盛典晚宴上重磅揭晓,敬请期待!
来源:红光奖组委会
发布时间 : 202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