炬光科技推进战略重组效应显现,上市首年净利翻倍
发布时间:2022-02-11
上市刚刚满月的炬光科技首份成绩单表现亮眼。
春节前,炬光科技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1年度将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200万元到7200万元,同比增长77.8%到106.48%。
对于业绩提升,炬光科技表示随着下游市场需求复苏,公司在半导体激光业务方面不断扩大产品优势和市场领先优势,以及随着公司战略性重组的推进,东莞炬光新增后端生产工艺出货量大幅提升。
此前,炬光科技曾披露,2021年前九月,公司在开放式器件、医疗美容器件和模块及工业应用模块等主要产线取得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1.05%、40.36%、187.41%。
炬光科技的研发投入力度一直较高。2018年至2020年,公司三年研发费用累计为1.99亿元,占同期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18.99%。
2021年最高预盈7000万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成立的炬光科技主要从事激光行业上游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激光光学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正在拓展激光行业中游的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6年初,炬光科技在股转系统正式挂牌,次年11月摘牌。直至2021年12月24日,炬光科技顺利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记者注意到,科创板上市之前,炬光科技业绩波动较大。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炬光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3.35亿元、3.6亿元、2.18亿元,归母净利润1866.61万元、-8043.05万元、3487万元、3332.49万元。
截至2021年6月,炬光科技累计未分配利润为-4255.47万元,仍存在未弥补亏损。对此,炬光科技表示这主要因公司立足行业上游,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前期研发投入较大;另一方面公司2019年度支付LIMO战略结构性重组人员辞退补偿,以及计提商誉减值、存货跌价准备造成。
炬光科技西安总部
随着下游市场需求以及行业地位提升,炬光科技上市首年便取得亮眼的成绩。春节前,炬光科技披露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度将实现归母净利润6200万元至7200万元,同比增加2713万元至3713万元,同比增长77.8%至106.4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4126.17万元至5126.17万元,同比增加2172.42万元至3172.42万元,同比增长111.19%至162.38%。
炬光科技表示,2021年度公司整体业务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因随着疫情后下游市场需求复苏,公司在半导体激光业务方面不断扩大产品优势和市场领先优势。此外,随着公司战略性重组的推进,东莞炬光新增后端生产工艺,公司光束准直转换系列产品出货量大幅提升。并且,公司在新兴市场取得突破,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推进战略重组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在新三板挂牌时期进行的全面资产重组,成为炬光科技业绩爆发的重要推手。
回溯公告,2016年3月,彼时刚刚在新三板挂牌不久的炬光科技启动重大资产重组,于当年11月定增募资2.255亿元,并以现金方式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炬光购买香港雷蒙持有的LIMO100%的股权、LIMOImmo12%的财产份额和香港雷蒙对LIMO的债权,实现对LIMO的控制。
完成收购LIMO后,2018年,炬光科技与LIMO共同成立东莞炬光,双方分别持股70%、30%。紧接着炬光科技于2019年末对LIMO进行战略性结构重组,直至2021年初,经过股权划转,东莞炬光由中外合资企业变为内资企业,并由炬光科技100%持股。
经过重组后,东莞炬光新增光束准直转换系列产品的后端生产线,即新增镀膜、切割、清洗、检验环节,这也使得炬光科技的运营效率大幅提升,产能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带动公司毛利率较快增长。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炬光科技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1.82%、38.26%、51.01%、54.4%,显而易见的是经过重组后,2020年开始公司毛利率快速提升。
▲炬光科技光学车间
炬光科技进一步介绍,对于激光光学业务,随着公司战略性重组的推进,东莞炬光新增后端生产工艺,自主研发光学镀膜、对精密切割、清洗和检验工艺进行技术创新和过程优化。2021年1-9月,公司光束准直转换系列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72.53%,重组后规模效应逐步凸显。
而对于主打的半导体激光业务,2021年前九月,公司在开放式器件、医疗美容器件和模块及工业应用模块等主要产线不断扩大产品优势和市场领先优势,随着疫情后下游市场需求复苏,公司在上述产线取得的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较大,分别同比增长51.05%、40.36%、187.41%。
值得关注的是,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积累,炬光科技已形成共晶键合技术、热管理技术等九大类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形成。
2018年至2020年,炬光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458.09万元、7487.05万元、6989.71万元,三年累计研发费用为1.99亿元,占同期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18.99%。
来源: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