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器价格战或致两极化,产业进入“平价时代”
发布时间:2021-01-07 来源:财联社
持续数年的激光器价格战或将在今年分化。近日,财联社记者多方走访了解到,1-3kw产品段因毛利润已被压到极值,价格趋于稳定,6-10kw的激光器未来或将“接棒”迎来价格战。竞争白热化下,产业“平价时代”也将随之到来。
锐科激光创始人、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闫大鹏介绍,随着国产替代加速,激光器价格战持续多年,1kw主流光纤激光器进口平均价格在5—6万元,国产平均价格已经可以做到3-5万元。随着利润的进一步压缩,行业的垂直整合和激光器新应用将成为行业创新方向。
“激光器的价格下跌对我们下游产业利好,未来价格下调空间下,激光加工也迎来更多成长空间”,华工科技证券事务代表姚永川认为,激光器价格战之后对激光平价普及有更多帮助。
10kw激光器售价已低于100万元
中科院光电行业研究人士、《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执行主编叶茂介绍,2020年国产3kw以上光纤激光器出货量超8000台,随着功率继续上移,在3-8kw产品段,国内市场的竞争将趋于白热化,国产品牌的出货量正逐渐超越进口产品。
数据显示,1kw-3kw国产平均价位在3-18万元,6kw-10kw国产均价在30万-100万,而同段高功率激光器进口平均价格为55-130万元,降价空间仍然较大。
“国产替代潮下,1万瓦的激光器从原来的进口700多万元售价降到了200万元,现在保持在了7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闫大鹏认为,随着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完善,万瓦功率激光器或将还有进一步的降价空间。
价格战“两极化”
叶茂介绍,激光设备的批量生产带动了中功率激光切割装备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产品的竞争性,并导致中功率切割装备的毛利率越来越低,因此,激光加工厂商们开始青睐高功率产品段。目前12kw、20kw、25kw甚至30kw的超高功率激光切割机已经问世。
闫大鹏认为,中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完成国产化替代,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则技术门槛较高,国外光纤激光器制造商一直在高功率领域占有优势,未来,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将成为市场争夺主战场,国产化进展将更为迅猛,也有更多的价格空间。
高功率激光器也拥有更大的市场潜力,根据创鑫激光资料,激光切割加工中将功率从 6kW 多模激光器提升至 12kW 多模激光器,将带来加工成本降低 50%,加工率提升 87%-493%,兼顾了生产效率和加工效果。
国元证券研报显示,国产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能效显著提升,2019 年国产光纤激光器出货量大幅上升,6kW 以上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出货 800 台,超过 2018 年出货量两倍,同时 3kW 以上激光器出货量也大幅提升至 3000 台,超过 2018 年出货量四倍。
垂直整合“曲线突围”
后价格战时期,激光企业也在上下游整合“曲线突围”。
叶茂认为,对于深陷红海市场又想谋划转型的激光企业来说,在新旧赛道切换中,一方面要尽可能稳住现有业务,有业务才有现金流,另一方面通过垂直整合去发展既有前途又能自主可控的产品。垂直整合意味着成本优化,构建跨界协作生态圈则有助于产品研发外包和知识产权共享。
锐科激光就在价格战中毛利率一路下滑,从最高时期2017年的46.6%,一路跌至2019年的28.78%,2020年三季报才有所回升至27.99%。
“单纯的打价格战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也在努力进行垂直领域整合”闫大鹏介绍。
作为国内首家以激光器为主业的上市公司,2019年锐科激光(300747,股吧)收购国神光电,通过布局超快激光器完善激光产品矩阵。凭借其“冷加工”的优势,锐科激光在微纳加工、激光医疗、精密钻孔切割等领域有望得到广泛使用。
相比一些龙头企业生产线的垂直整合,叶茂认为,更多企业可以尝试搭建创新联盟和共同体等新模式,通过企业互派工程师,共建研发平台,特种光纤和器件先供先试,实现互惠互利。
“泵浦源芯片、光纤光栅等上游门槛较高,加上有限的工程师人才供给,建新产线和扩产能的成本都不低。”叶茂分析,相对于垂直整合,共同体模式代价偏低,更适合抱团发展,目前,长飞光纤(601869,股吧)和创鑫激光已经尝试该模式。